离开叶邑,继续前行。
楚国山多水更多,孔子绕来又绕去,就是绕不到渡口。没法子,孔子拿过子路驾车的缰绳,让他去问路。子路,指路,名字取得真巧!
“老人家,渡口在哪?”子路毕恭毕敬地问。
“那驾车的人是谁?”老者瞥下孔子,反问道。
“孔丘。”
“鲁国孔丘?”
“嗯。”
“那他知道渡口!”老者硬生生地说。
子路脸上,一阵冷,一阵热。那也只能忍着,谁让他是问路的。
子路调整下情绪,又毕恭毕敬地问另一位老者。老者说,你是谁啊?他回答,仲由。老者又说,你是孔丘的门徒?他回答,是。老者呵呵一笑,发表了长篇大论: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谁去改它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
子路好憋屈,路没问到,反受许多鸟气。孔子听后,凝视前方,失望地说:“飞禽走兽,我们没法与它相处。再不与人相处,我们与谁相处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起从事改革了。”
按《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
这件事后,孔子不指望子路指路,干脆走先。这下惨了,子路落在后头,保镖没保好主人,却把主人弄丢了。子路满头大汗,一路狂奔,逢人就问。看到一个挑着农具的老者,他没头没脑地问,你看到夫子了吗?老者顶了一句,四肢不劳作,五谷不认识,怎么当夫子?说完直接干活。子路向老者,细细描述了孔子的外貌,可老者依然无动于衷。子路就拱着手,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
不知是感动,还是可怜,看看天色已晚,老者便把子路带回家。晚饭时,清蒸全鸡、时令果蔬摆了一大桌。追了一天,子路早已饥肠辘辘。他当仁不让,扯起一个大鸡腿,就狼吞虎咽了。吃到一半,子路陡然一惊:老者这么热情,杀全鸡招待我,难道要拉我做上门女婿?边吃边想,边想边吃,吃饭的节奏也变慢了。
第二天,子路给拉去做上门女婿的噩梦惊醒了。朝外一看,天已破晓,雄鸡三唱。他便匆匆告别老者,找夫子去了。
话说昨天,孔子没看到子路跟来,就在路边的古榕下等候。左等右等,子路就是没来。没带吃的,孔子只好抱着肚子,靠着古榕,将就一宿。七拐八绕,子路最终还是来了。“你个保镖,死哪去了?”子路把大致情形跟孔子讲了。不过,他不敢说吃鸡腿,谎称啃个窝窝头。不然,孔子肯定打他脑瓜崩。“那是个隐者,你回去找找他。”听了孔子的话,子路原路返回,哪还有老者的踪迹?借着大鸡腿的精力,子路开始高谈阔论:“不出来做官,是不对的;为了洁身自好,就不讲君臣之义、长幼之节,是得小失大;大道不行,我早就知道了。”士别一宿,孔子对子路刮目相看。却不知道,这只是子路打个饱嗝而已。按《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犯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
孔子病了。
先是感冒咳嗽,后来又想起不如意之事,病情就加重,拖了10多天。子路床头床尾,好生照料,效果不大。后来,觉得只有靠天靠地了。
“天灵灵,地灵灵,神祗快显灵,我用猪头祭拜您……”子路开始祈祷。
“你干嘛?”孔子看到他嘴里念念有词,问道。
“祈祷!”子路只好如实回答。
“有用嘛?”孔子翻了个身,微弱地说。
“有!”子路肯定地说,“《诔》上说,替你向天神地祗祈祷啊。”
“哦,我早就祈祷了!”孔子说。
这让子路很无解,到底是孔子怕死,早就祈祷了;还是孔子不信祈祷这一套,说反话讽刺他呢?按《论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7·35)
年老自然多病。
孔子上次不知是自然好,还是祈祷起作用,才精神了小半年。这次又病倒了,而且更加严重,整天说头晕,还心痛。一个月过去了,孔子瘦得皮包骨。子路直摇头,私下让师兄弟成立治丧委员会。孔子后来病情有所好转,大发雷霆地说,阿由这个人,骗我很久很久了。我死了,是没资格享受治丧委员会的待遇,你偏要弄。我能骗谁?骗天吗?与其死在治丧者手里,不如死在你们的手里!再说了,即使不能热热闹闹地办丧葬,难道会死在路上没人埋吗?子路好心干错事,头低低的。按《论语》,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