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时空对话]
老子一直在探究的所有问题,其实就只有两个字:道和德。
道就是道本身及其规律,德就是人在道的面前如何做。
人如果深刻认识了道的规律,并且能够按照道的规律去做就是有德,如果不认识道的规律、不按照道的规律去做就叫做失德,如果违反道的规律去做就叫做缺德。
前面老子对于道的认识,主要是对于道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的规律的研究和认识,老子发现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发展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的天然本性,是永恒的不停息的。
老子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就是一切事物的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事物的自身内部,就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不停息的斗争的结果。
事物内部之所以要保持对立统一,就是为了保持事物的相对的平衡,以维持事物的原状,一旦打破了平衡,事物本身就不复存在了,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也就是德国的黑格尔和马克思说的辩证法。
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做人要特别注意,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分了,往往是过犹不及。
比如,人饿了要吃饭,如果吃的过多就会撑得很难受,如果再使劲地吃就有可能会撑死。
再比如,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如果过量了,就会伤及身体,甚至严重了会有生命危险。
再比如开车,有人喜欢开快车、当车速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失去控制。
再比如,有许多贪官污吏,他们一开始往往是小贪小占,发展到最后成为巨贪,直至变成阶下囚。
所以,人要克制贪得无厌的原始冲动,凡事都要适可而止、掌握好一个度。
说到这里,老子要小结一下了。
从我开始写道德经第一章到现在的第九章为止,我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架构全部完成了。
1、首先提出道生万物,万物是自然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唯物主义
2、万事万物是对立统一的,是在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中发展的,这就是辩证法。
3,合在一起就是唯物辩证法。
听说后来的德国的那个大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压根就没有哲学,真是胡说八道。
我想黑格尔不是骨子里太狂妄,就是看不懂中国字。
还有人说,中国只有在孔子的《论语》里的一句话体现出了哲学的味道,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同样是无稽之谈!其实《论语》看上去,似乎是一段段语录构成的,杂乱无章的文章,其实它是有着相当严密的逻辑架构的。
造成这些认识和说法的原因,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几乎所有的理论研究都集中到了人的伦理道德领域,天天研究和宣扬的是如何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秩序和统治秩序,天天研究和宣传的是怎样做正人君子。
几乎中国几千年、从上到下把劲都用在了研究怎么做人,怎么对付人的事情上了。
儒学从孔子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似乎到了明代的王阳明发展了一下,或者说是中兴了一下。
随后伴随着1840的炮声国门被彻底打开,往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心里清楚,我真的不愿意多说了。
纵观世界,古印度人把劲主要都用在了精神层面了,所以他们炮制出了佛教,但是后来,在印度都没有几个人信佛教了,佛教倒是跑到中国大行其道,一度对道家形成了压倒之势,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当然我们洋为中用,获利也是颇丰的,说明我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亲和力也是蛮强的。
再来看欧美等西方国家,他们把劲主要用在了对付大自然上了,主要目的是如何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所以他们搞出了科学和技术,主要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是德国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德国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把他们的理论一结合,就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其实就是唯物辩证法。
大家看看,这不在根上和我说的差不多吗?
后来哲学史把我的唯物主义说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把我的辩证法说成是朴素的辩证法,合在一起就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当然还有人说我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萌芽。无论如何,好歹承认是哲学了,我想这应该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源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