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日]黑川雅之
微
-
一期一会
-
意义:现在能与这个人交流的瞬间,不会再重来。
-
眼前的这一瞬间包含了过去和未来,这就是“微”的精髓。
-
-
细节中体现整体
-
从“这里”看“那边”,从一个微小的未知来看整个世界,意为着“这里”可以象征成为被凝缩后的宇宙。
-
巴舍拉——时间是点状的,在自己身体内的时间永远只有“现在”这个瞬间中,蕴含了漫长的时间,而且是一刻一刻流逝而去的。
-
嵯峨野之家,“借景”:将远处的的山景借入成为庭院景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
原始的身体感觉
- 日本的房屋并不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而是用来缓和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可以说房屋是心境的港湾。
-
内与外的同质性
-
包含敬意的亲密的外部与内部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多点带来的连续移动,是层次带来的质感变化。
-
从室内的细微空间开始,形成微妙的层次后向外延伸,置之宇宙。
-
-
日本的城市是村落
-
西方的观点是整体中有局部。西方的建筑是现有街道,再有建筑,这与欧洲的历史状况有关。
-
日本是先有微观的房屋,集结到了一起形成了村落型的城市。
-
-
城市的描绘从室内开始
-
不是路的文化,而是家的文化。室内的空间才是主角。
-
日本人仅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羞耻意识,将人与人连接在一起。法律、规矩都不需要了。
-
-
情感及羞耻心的关系
-
珍惜眼前的瞬间,因在意他人的感受而相互体谅的日本人。将想法融入空间的细节,由细节的集合体构成的环境是日本的理念。
-
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意别人的感受,才能相互共鸣而形成一个群体。
-
并
-
日本的民主主义
-
要做到在细微的人、物、地点等个体中包含整体,也就意味着从一开始在所有细节当中已经考虑到了整体。
-
这种和谐不是指整体定格后你必须在这里,他应该在那里,而是每个人有意识、自发的与他人相互协调所形成的整体。
-
所谓“细微事物的并列聚合”,绝非是某个伟大的领导者带领下属及下属的下属的这种垂直的对等关系。
-
-
万神
-
日本人在意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舒适关系,只是不愿意去按照唯一神论的价值观,信仰和哲学来判断善恶而已。
-
因为喜欢那个人,所以要懂得珍惜。
-
-
绝对与相对
-
“羞耻意识”,绝对不是西方的“原罪意识”,重要的是在意他人的感受。
-
根据每个人的手的大小,能够用着特别顺手的杯子,在尺寸上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
不依托于所谓人类的博爱、上帝、哲学之类,而是重视自己的身体感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
-
平面的组织
-
树型架构的组织就像是一台庞大的机器,当有明确的目标的比较容易实现。与树型结构不同,网型结构更适合需要创意的组织。
-
当今时代需要快速的反应,平面化的组织和并列的网型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
大脑与互联网
-
单个的脑细胞是散开的,处于非连续性的浮游状态,而大脑的感知主要来自于每一次脑细胞神经元突触之间的伸手相连。
-
较之准确地接受外界信息,大脑一定是更喜欢有利于创意的信息活动。
-
-
《风神与雷神》
- 空白处因为两股视线的碰撞,开始有了独特意义的想象空间。
气
-
气与气场
-
所谓创作,更多的是“打破条条框框、跳出既有束缚”的概念,而不是“制作”。
-
日本的审美意识本身,也可以说较之大脑的理性,更接近于动物的全身感性把。
-
“气”是人或物与宇宙之间的一体感。
-
-
柱子是气场建筑
- 摘掉帽子则是一种安心状态下的习惯行为,所以也就有了“有帽架的地方就是家”的英国俗语。
-
气场所营造的日本建筑
-
当柱子在一定程度上将人围起来的时候,就会给人以环境感。物体会在周围散发出“气场”。
-
多根柱子以较近的气场排列起来后,看起来像一面墙。明明是可以穿过去的,却因相邻的气场成为一片整体,让你有墙的感觉。
-
间
-
气场与间
-
先有一个小小的音符,才能看到音符与音符之间的“间”奏。
-
曾经的整体因为偶然的因素被分开成两个,就容易产生一种彼此希望能够回到从前的能量,从而相互吸引,相互召唤。
-
“间”的概念在绘画中以余白的形式表现,在音乐中以余音的方式存在,无论哪一种都是没有实体的、无形的东西。虽然不存在
,却如同就在那里一般,让你每时每刻都能够感知到。 -
在佛教中,无与空是一种丰饶。
-
-
阴阳
-
在制造光的过程中产生了影子。
-
“无”也是一种追求,是“应有的东西——有”的欲望本身。
-
因为“无”,观赏者容易被不安与欲望所驱使,仿佛引导着开始描绘属于他自己内心的图画。
-
-
并列细节
- 日本人制造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试图打造出由物件所生成的“空间”。(《松林图》)
-
力学的空间
-
西方人因为把自己和他人清晰地分开,从而产生了“自我”意识。
-
曾经是一个整体,被分离后一直希望回归到原形,彼此中始终蕴含着相互吸引力的个体。
-
-
间的妖艳
-
人的身体也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不是局部的集合体。
-
乳房与胸部的衔接部分比乳房本身更加美妙。
-
秘
-
隐秘是花
-
不是表现全部,而是通过部分的隐秘来驱动对方的创想力。
-
作者和读者其实是通过共同创作而连接到一起。
-
隐藏起来而激发对方的创造力,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读内同,相反是在期待着读者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力来加以独立的解读。
-
日本人认为人与人不应该是对立的,在对方的心中有着与自己的相同的部分存在。
-
大凡莫名的,往往就是一种绝美无比的感觉。
-
艺术需要的是自己在欣赏时的感知。
-
-
密与间,或留白
-
《松林图》这种看似作者并未表现出某种主张,是用谦退一步的形式,让对方走进自己的世界。
-
“秘”因为作者期待观众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并形成独到见解的缘故。
-
-
逆光让阴翳彰显华丽
- 《阴翳礼赞》,“金色的屏风会捕捉到远处的光线,反射出静谧的苍茫金翳”,说明了能够将阴翳演绎得的如此华丽动人的介质
,就是幽暗中的微光。
- 《阴翳礼赞》,“金色的屏风会捕捉到远处的光线,反射出静谧的苍茫金翳”,说明了能够将阴翳演绎得的如此华丽动人的介质
-
“秘”中的期待
-
逆光:“这里对那边的向往”。
-
《广场的忧郁》(乔治·德·基里科),前方的空间越亮,越会让人产生对那边的期待。
-
退而求进,阴而求知,默而求解,这都是逆向思维的结果。
-
素
-
还原真我
-
“素”,就是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是不添加任何杂念的纯真。
-
“本色最美”绝非“本色不变”。
-
大自然会将人工房屋的一切都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怀抱成为一体。
-
“素”强调的是,人类不是过分自负于自己的才能,面对自然应保持谦卑的心态。
-
-
素材与造型
-
造型只是为了将素材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配角。
-
日本人简洁的造型背后,是对材质的追求,对素材的重视,否定的是可以的设计制作,注重的是如何将人为的技术“无痕”地表现出来。
-
-
一张折纸
- 只要用包袱方巾的两个对角打上一个结,袋子就产生了,不要求拿袋子时的具体姿势,把斜缠在背上就成了一个背袋。可以与身体的任何部位组合的包袱方巾。
-
原型
-
制作东西时将制作量控制到最少,本着尽可能不添加人工制作痕迹的态度来做,这是实现原创造型的基本思路。
-
完成原创的设计不是去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探求物体的深层的原型真谛。
-
假
-
对大自然的绝对信赖
-
不去抗拒,顺势而为的美,这就是“假”的含义,也有“借”的意思。
-
人生的一切都是假的,不过是临时借以存在的躯体而已。
-
-
融通无碍
- 这种开放感就是临时的,“家”的空间,你甚至无法清晰地区别室内与户外的边界线在哪里?
-
日本的房屋不是建筑
-
在任何的室内空间里,只要是铺上被褥就成了卧室,摆放好坐垫就是一间客厅。
-
较之建筑,人进入的是“一个巨大的家具床”,才是对日本房屋比较体贴的一种解释。
-
-
逆转
- 柱子的存在既不能为人遮风也不能挡雨,它和椅子等家具一样,只能成为守护心灵的一种精神支柱。
-
与西方完全相反的审美意识
-
这种审美意识的主基调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他不会产生固化的城市概念,不会产生建筑的概念,甚至也不会形成家具的概念。
-
它打造的,是产生不息的生命流转的环境。
-
破
-
过人的技术
-
陶艺是由窑中的烈焰方向流转回转而偶尔生成的美,设计则是预定的协调和计划的美。
-
与流政之先生闭着眼睛用铁锤完成了最后的神来之笔,乐吉左卫门先生也是放弃了创作的计划性,将作品的最后完工阶段交给了火焰和偶然性。
-
当我们最终放弃计划、创作等人为的意志,将一切托付给自然规律的偶然性,就是宇宙成为自己朋友的一刻了。
-
-
序破急·守破离
-
序是开篇的基础铺垫,破是打破序、对各种精彩纷呈的全力展现,急则是精彩之后的结余或余音。
-
(学习时)首先要完全遵循既有的规矩方法,进入突破、创新(破)阶段以及融会贯通开始超越(离)的阶段时,也不能忘了根本。
-
-
破灭与秩序
- 诸如对地球引力的反抗,对习惯和即成观念的否定等,日本审美审美意识中看似乐天的思想,世界上孕育着令人害怕的不安及破坏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