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你舒服就好

你舒服就好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经历社会生活的种种,各样感情的交织,慢慢的,心淡了,不再对外界有所期望,多了份内在的调整。正如王阳明心法所提倡的,向内心求,不假外物。外界有各样规则与雷区,如果不懂调整自己,受伤总是难免。时代在发展,每个人都要回归内心的诉求。

外在是一个大舞台,但真的可以让你肆意驰骋?每个人的落脚点,其实归根还是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小圈子。古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至理也。圈子不同,即便曾经很有共同话题,也会变的无话可谈。有了外在的差距,不再对等,交流起来不再那么舒服,那么必然的走向就是少有联系。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网络化,信息快捷却也真假难辨。信息的壁垒被打破,想得到与不想得到的信息都扑面而来。社会在迎合人的欲望,但欲望的沟堑永远也填不平;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了展示的空间,但内心越来越空。一方面要涉猎外界的信息,一方面要有内心的通透与舒适。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也是最残酷的时代。而我们所能活出的极致,也不外是舒服就好!

外界与内心都在不安的动荡着,但总要趋于一种平和,求得一种相对舒服的位置。当然,这种舒服也是一种动态。一旦静态化,刚才还舒服,此刻可能就不舒服了。所以人也要不时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求得未来的舒服。舒服就好,如果你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这一核心价值诉求,那么,怎样做自己,怎样与外界互动,就有了准线。

1,我终于也沉默了

曾经,看到好文章,有什么心得,都愿意与人分享;自己也努力原创些文章,期待朋友的认可或反馈。在这个主流发声,大众附和的时代,想做一眼清泉。是的,有理想总是好的。

而现在,我却不得不接受另一个现实,我也沉默了。正如赵传的歌里唱的“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沉默,如宿命般的归宿,所以也是终于沉默了。不再轻易发朋友圈,不再轻易在群里分享与发声,也不再轻易联系人。是的,我也变成为了自己曾经努力挣脱的模样。

不得不说,沉默太有市场了。可以是城府深,可以是超然物外,也可以是一无所知。在沉默中有了真正的清静,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沉默的力量也需要偶尔发声的衬托,毕竟沉默的极致(死亡)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沉默诚然是最终的归宿,但也实在不必太急于求成。无论怎样的思想认知点,总有个声音在耳边响起,“上帝要不要给你一巴掌?”是的,当自己太自以为是的时候,内心的不安就临到了,曾经的舒服变得不舒服起来。

回到本质,你舒服就好!你的付出,换来内心的愉悦感。零星朋友的认可,却足以让自己舒服,这就够了。或者说,只管努力,向着内心的舒服方向前进,不必去迎合外界,也不必看外界的脸色。别人有看与不看的选择权力,也有自己舒服与否的掌握,却也是别人的自由,于己无关。为要安顿自己的努力,自然是有意义的,我舒服就好!

我舒服就好!作为动态存在的舒服感,是和当下的认知与选择连接在一起的。求问内心,总有一个选点是你的必然选择。如同下棋,肯定有一个点是你的最佳一手。最终赢棋的快乐感只存在几秒,中盘每一步的思考才是真舒服!

沉默也好,发声也好,我舒服就好!

2,观大略于他人言行,他舒服就好!

我们都是社会人,总不免接受外界的信息。他人的言行,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自己。外界的信息呈爆炸之势,我们的内心固然可以接受海量的信息,但也实在不必紧跟。其实真正让自己思想一振的信息,少之又少,还是把时间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对外界信息,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就好了。理解的基础是只要他舒服就好!

陌生人经济时代,人和人的协作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每个人也处在整合与被整合的状态。机会与风险并存,不时还可能碰到诈骗陷阱。先要修炼好自己的心,至少先深刻认识一些经济常识,一些人性的问题。其次,理解下别人的行为,即便带给自己不快。立场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我不清楚别人经历了什么,他处在了怎样的境况,我也帮不了他什么,唯一可做的就是理解他,只要他舒服就好。

有人以信息广为荣,好为人师,总能拿出深刻的好文章,为我等讲解一番,初衷都是为我们好。这,也不能说错。但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绝密信息,也难以在深刻思想下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必理会很多信息,但对好为人师者也不得不多一份理解,只要他舒服就好。

在外界不断的影响下,先要有我心不动的境界,太多的信息都可略过。如果确实遇到一个心动点,静心思考,在可接受最坏结果的情况下,便可随心而动。我心是一切的源头,如果他人的舒服能唤起我心的舒服,当是美事一件。

3,你我皆舒服就好

合作的最高境界,自然是双赢,或者说你我皆舒服。信息的共享,会把大家的认知拉到同一起点上。而内心的舒服,却是件极困难的事。它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一些的比较上。人和人的距离,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那个适中的点就是彼此舒服的位置。我们常会发现,次人脉带给个人的帮助反而胜过熟人区,有些陌生人之间交流的愉悦感也胜于熟人之间。根源是,人都是追求舒服感的动物,在行为上是逃避彼此不舒服的状态,转而寻求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所以,要接受熟人间的疏远,接受每个人都面临的孤独的状态。你可能没有一个知己,甚至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是很正常的,不足可惜。一厢情愿的舒服,不是真舒服。只有对等的彼此,相似的感觉,才有双方的真舒服。当然,故人间的偶尔交流,也会让彼此舒服的。不必强求,但要有一方的主动。不必夹杂物质性的东西,总要真诚面对。

4,反求诸己,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有一个定位,有一个舒服的努力点,然后有一个反求诸己的心态,一个接受现实的平常心。如是,可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特质,明白就好,没必要说出来。人性中固有的雷区,要学会巧妙的避开。感悟不必太多,也不必合理化自己的每个选择。关键你是怎么做的,下出了怎样的一招棋。当然,沉默也是一招妙棋,但也不是万能的好棋。

外界或可被影响,但无从改变。而我心却在我的控制范围。外界确实够噪杂,其中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满足,求的一种舒服。或可得,或不可得。于我渺小的个体而言,你舒服就好。我在红尘的这头,守护并调整本心,眺望着远方,求得一份舒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