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推荐我去看《来自星星的你》。之前就听说过这部剧,听说还比较火,那就去看看呗。网上一看,那确实是火呀,火得一塌糊涂。火到什么程度了呢?大街上、地铁里、公司食堂、厕所隔壁……凡是有人的地方,几乎都可以听或看到关于这部剧的相关信息,像赵薇、高圆圆这样在国人心中属于女神级别的女星都在推荐,张馨予一句“教授,救我”很快在网上风靡,而“炸鸡加啤酒”这个本在韩国很普通的快餐,居然成为了时下时尚男女们最为钟爱的一道“爱情大餐”。如果在聊天时,你不知道《来自星星的你》,估计会被嘲笑。这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效应。
《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
那星星为什么会这么火呢?
男女主角帅气漂亮、演技精湛、人气暴旺,剧情新颖跌宕起伏,画面唯美浪漫,拍摄精准到位,韩潮时尚前卫等等,这些就不谈了,这些都是原因,但不是本质,我只想说说它背后所潜伏的人性与思想。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时间跨度很大,看下去会有点跳跃的感觉。
请看。
星星的火让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崇拜。
崇拜的本质
人为什么会产生崇拜呢?
原因很简单,崇拜就是渴望自己也能拥有崇拜对象所具有的一些东西。
比如石头,石头是人们最早崇拜的对象之一。
怎么说呢?
在原始社会,人类迫切地面临两个问题,生存与死亡。
试想一个场景。
大家伙都在林间无忧无虑地玩耍,突然一个玩伴挂了,叫也叫不醒,喊也喊不应,这时,大家伙情绪自然低落,恐惧油然而生。
悟空,这可如何是好?
他们估计在想,要是能不死该多好呀。于是乎,他们开始寻找如何不死(秦始皇派徐福去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就是凭证之一,就算现在,估计还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不死”的)。至于他们是如何寻求不死,我们是无从得知了,但结果是明确的,那就是没有成功,要是成功了那还了得?
《西游记》就是精简版的“进化论”。
一声巨响,悟空横空出世,此时猴族面临一个生存问题,一有强敌虎视,二有资源匮乏。最后,猴族推举悟空为王,住进水帘洞,还采购了食物,姑且算是解决了生存问题,可就在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一老猴王死翘翘了,这时大家高兴不起来了,死亡的恐惧顿时笼罩着水帘洞,此时悟空第一想法是什么呢?求仙访道,寻求长生。悟空的想法间接地反映了先祖的愿望。之后,悟空学成归来,跑到阎罗殿,删除生死簿,以求猴族与天地同寿,可惜悟空没学过计算机,不知道删除了还可以恢复,故此吃了大亏,可叹的是,若干年后,冠希哥也重蹈覆辙。可见计算机对于人类或是非人类的重要性。
这就是本能的渴望,或者说是期盼。
本能的渴望产生本真的崇拜。
崇拜源于渴望。
石头即是如此。
试想。
某一天某个人看到一块大石就和儿子谈论它,此人挂了后,儿子又和孙子谈起这块大石,当孙子看到这块大石的时候,可能就会想,我爷爷说的时候是这样,父亲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看的时候还是这样,尼玛,我要是能像石头这样该多好呀(像石头这样“不死”),于是崇拜产生了。
对石头的崇拜,进而演化为石神。大凡中国古代的神,均由崇拜而生。
崇拜石头,就是希望自己能获取石头这种“不死”的技能。
崇拜明星,就是希望自己能具有明星帅气漂亮的外表和丰富多姿的才艺。
按此逻辑,大家崇拜星星,定是想获取星星的某些东西。
想从“星星”哪里获取什么呢?
其实,想知道他们想要获取什么,只要知道他们缺什么就知道他们想获取什么了。想获取石头这种“不死”的技能,那是因为自己没有而且缺,不然还崇拜它干嘛?
那他们缺什么?
他们缺的就是知道自己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
这就难办了。
要谈清楚这个话题,可能扯的比较远。
杀人礼教
有人评价朱熹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有意思的是,朱重八当上皇帝后,竟然想认朱熹为自己的祖先。这也难怪,帝王的出生自是神仙放屁,非同凡响。刘邦就斩过白蛇(说不定只是打死一条水蛇而已),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筹码,好符合天之子的身份。重八哥出生不响亮,故此也想找个名人来做自己的祖先,抬高自己,所以就考虑了朱熹,可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离自己不算远,连自己都骗不了,何况骗别人,故此作罢。
朱熹天使的一面是创立了理学,魔鬼的一面是提出了“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存天理,灭人欲,要天理就得绝灭人欲,或者要人欲就没天理了,天理与人欲不能共存。
真有意思。
后来的统治者将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连女人自己也认为“生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就可怕了。
这一观点的破坏力超过了原子弹,不知道害苦了多少旧中国的妹纸和妇女,估摸着现在还有不少的女同胞或多或少受到这种“余孽辐射”的影响。
到了晚清,对妇女的压迫几乎达到了极致,这才有封建礼教杀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别人认为祥林嫂“脏”,只是可悲,连祥林嫂自己也认为自己“脏”,那就是可恨了。
思想上的认可和禁锢是很难改变的,除非革命。
思想解放
五四一声枪响,引进新思想;四九立国,推行妇女解放运动,这些都是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式的壮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妇女。
目的很明确,可问题是,妇女该解放成啥样?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已在女人心中形成思维定式。男女平等,思想自由,三不从四不德,那是个啥样?没人知道,历史上没有先例。
没有,那就只有探索了。
探索,难免会走弯路。
女红卫兵
解放初期,女人们提出了口号,大意是要样样胜过男人,包括体力和智力。于是乎,这些女人开始锻炼肌肉,干男人所干的活,剪短发,不化装,配双枪等等。这些女人两腿一跨,双手叉腰,指手画脚,声如巨雷,满身肌肉,还很发达嘞,我很难想象一个肌肉发达的女人站在你的面前,将会是啥情景,试问,美吗?。后来,这些女人照镜子一看,唉呀妈呀,这是我吗?男人则在想,这些女人敢娶吗?取回来也是个母夜叉呀。白天闹点矛盾,吵一架,晚上睡着时,女人一时没想通,说不定抓着你的腰就把你举起来了,呵呵,想想是不是很搞笑?这还算好,如果你的老婆是入殓师,那就不敢想了,白天吵架了,等到晚上睡熟时,说不定就给你化妆了,呵呵,想想你还睡得着吗?是不是毛骨悚然呀(当然,在此绝没有讽刺入殓师,仅借此举个极端点的例子)。这是一次失败的探索,没过多久,女红卫兵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也难怪,就像乞讨了一辈子的老乞丐,突然获得一千万,他懵了。一块钱,他知道怎么花,一千万他就不知道了,说不定就会干些啼笑皆非的事。之前曾听说,一煤老板突然发财了,打算去买车,掷豪言,只要老板开个价,连人带车一起打包带回。我想老板肯定是哭笑不得。
接着探索。
金庸的探索
那女人到底该解放成啥样?
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设想。
比如金庸。
古人不是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女子不仅应该有才,而且还要有貌,武功还很高嘞,比如黄蓉。女人不是应该遵守礼教吗?比如师如父,哈哈,金庸就让小龙女和杨过谈恋爱,而且还轰轰烈烈,爱的死去活来,气死全真那批牛鼻子老道。喜欢就谈,何必在乎那些条条框框?更具讽刺的是,小龙女与杨过结婚还当着王重阳的面,看你们能咋样。古人不是很重视女人的贞节么,失贞的小龙女并没有变“脏”,反而更加纯洁,得到了杨过至真至纯的爱。在此,我们比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勇气,敢于打破旧思想的勇气。古人讲究郎才女貌,可是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意思是英雄气之所以短就是因为儿女情长,故英雄要气长,就得斩断儿女情,可惜呀,真是可惜,中国古代不知道多少美女就这样被推向了深渊。潘金莲其实是爱武松的,可武松这样的英雄要气长,就不能情长。像潘金莲这样极具美貌的人,是很希望得到别人欣赏的,尤其是自己爱慕的英雄,英雄既然不欣赏,那就打点折呗,可惜打折了还是没人“买”,迫不得已,只有“亏本甩卖”了,总比你囤积在哪里烂掉的好,这当真是便宜了西门庆这类地痞流氓。可怜了美女,可悲了英雄。要说美女配英雄,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的,比如周瑜和小乔,不巧的是,“既生瑜,何生亮!”一声长叹,周郎挂了,英年早逝。讽刺的是,这被一批老爷子当成了反面教材,你看看吧,周瑜这小子就是情长,所以英雄气短了吧,所以呀,英雄们,要气长就得情短,梁山的好汉很是听话,干脆断了情。李逵为了宋江可谓是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可宋江幽会李师师,李逵就不爽了,甚至瞧不起他,杀人越货肯定支持,谈恋爱还是算了吧,这是爷们该干的事么,可见他们对儿女情的抵触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在金庸的小说里,不仅英雄气要长,儿女情也要长,小龙女和杨过,郭靖和黄蓉,张无忌和赵敏等等,不一而足。
女人该解放成啥样?这就是一个参考。难怪金庸的小说会风靡。
看到黄蓉,很多女性就在想,我也要成为像黄蓉那样的人,聪明漂亮有能力,这就是偶像。
看到杨过与小龙女,很多之前不敢热恋的人,比如师徒长辈晚辈等,现在敢谈了,你看他们师徒都谈的热火朝天,我们为什么不敢?这就是榜样。
探索远远不够。
探索意味着对思想的突破。
新白娘子传奇
记得当年一部《新白娘子传奇》,也是红得一塌糊涂。更具讽刺的是,许仙的扮演者干脆用女性。我就不明白,你说女的喜欢看,也还说的过去,怎么连男性也喜欢呢?
这样的审美是不是一种病态?
一句“官人”不知道融化了多少人的心,就像现在的“都教授,救我”也不知道又牵动着多少女性的心。
有人说羡慕他们的爱情,试问这是爱情吗?
白娘子漂亮聪明能力强,家室也不错,还事业有成,算得上是个白富美。许仙呢?人不高,也不帅,胆子小,还木讷,开个药店,还要靠白娘子,典型的穷矮搓。白富美怎么就爱上穷矮搓了呢?爱上他什么?别告诉我说是善良,如果是这样,我保留我的发言权。说白了,还是许仙前世救了白蛇一命,白娘子是来报恩的,与其说这是爱情,还不如说是恩情。
那女性为什么喜欢看呢?
完了,一不小心写多了,不过后面更精彩,待续……
2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