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庆幸,在最困惑的年纪遇见《黄帝内经》

我庆幸,在最困惑的年纪遇见《黄帝内经》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序 曲


2018年4月我辞去了工作,告别了23年的职业旅程,回家闭关休养。每天读读书,写写日记,到校园里走走,除了要紧的事,要好的朋友,其他的人和事都放下了-----

关在笼里几十年的小鸟终于可以展翅飞翔了--

期待了很久的自由人生,终于可以尽情挥洒了!

穿着职业装,在人潮中赶趟儿上班的日子,彻底BYEBYE了---

埋藏心底的深深的渴望和心愿,终于可以一一实现了

停下来的前半年日子,真是爽爆了!

随心所欲,任我行---为妈妈装修新居,陪儿子冲刺中考,暑假和他旅行玩耍

空虚,无聊,焦虑,担忧-----是个啥滋味儿?不知道!

可是,这样的感觉随着时间慢慢消散。等儿子开了学,妈妈的新居完工,喜欢的事儿一件件做完。一种莫名的虚无感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朝我袭来,吹的体无完肤,晕头转向。

@ 你这么活着有什么价值?

@ 身边人都在进取着,忙碌着,你怎能无所事事?

@ 就这么待下去,会不会被社会淘汰?

@ 下阶段准备做什么?

脑海里经常会冒出各种问题,平静如水的心开始焦躁不安,人越来越干瘪无力---

一次和好友吃饭,谈及读书的话题时,他说:保儿,你蛮爱学习读书,我们老祖宗的经典,读了哪些?

这一问,把我给愣住了!

只是略知一二,从没认真读过一本呢----

我如实交代,有些不以为然

他说:“读100本杂书,不如一部经典啊,既然在家有时间,何不读一部?经典对你的影响,你想都想不到“----

”哦?是吗?我顿时有些好奇“?

以前常有朋友推荐读“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心理总觉得那些古董,晦涩难懂,消化不了,读了费劲,总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触碰。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定:开始读《黄帝内经》

书橱里,《黄帝内经》这本书也不知啥时就在那了,静静的,也许它等我很久了

11月,开始了经典学习的旅程-------

                                              邂 逅


心中有了愿望,就只顾向前,不经意间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神奇的事儿发生

一开始读原文,很多内容嚼不烂读不懂,只能查百度做笔记,此时,另一个好朋友向我推荐了“梁冬与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在线课!哎呀,打开音频,徐老师丝丝入扣,温和细致的解读,听的如痴如醉,妙不可言!

从那天开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内经》里,打开原文书本,听着徐老师和梁冬的解读分享,一边拿起纸和笔,抄下原文,听到特别有意思的立即记录下来!

讲真,我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虔诚的学习了!

奇妙的是,学内经一点儿不枯燥,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味儿,越学越庆幸!那个状态叫“着迷”,常常有种醍醐灌顶的顿悟,酣畅淋漓的享受

经典文章,读来有种独特的节奏美,音律美,意境美,语言美,仿佛一篇恢弘的诗篇,凝练高旷,激荡人心,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关于人与天地宇宙关系的伟大著作

《上古天真论》是讲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几千年来人性的弱点,男女生命成长变化的规律,做人的四大境界,告诉我们“返璞归真”才是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天气变化的规律,人如何顺应天时,按照四季节气去调整自己的起居作息,调摄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让生命的节奏和天地自然的节奏同频共振。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违背这个规律会导致的疾病和灾害

《异法方宜论》讲的是不同地域,不同地理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每个人要辨证的保养身体,应对世事,吃穿住行要合天理,顺世道,应风水

《天年》描述了每10年一个周期的人体变化规律,讲人如何拥有“自知之明”,顺应天命,既活的长,又活的好,在百岁之时能得体而优雅的善终

老祖宗太智慧,他把生命大的道理,如何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活出人味,活的健康,活的幸福,统统传给我们了,原来,我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这么好的宝贝躺在家里,不学,不用,拼命在外面苦苦寻求着。

庆新自己,在彷徨不安的时刻,在中年转折之时和《经典》邂逅重逢!

慢慢的,焦躁不安,胡思乱想的那个我没影了----经典的神奇,经典的智慧,给了我太多的触动和收获!

学着学着,又开始对“中医养生”感兴趣,对自己的身体好奇,对身体和心灵的关系好奇,2019.2月去到北京,参加了《中医养生健康营》

开启了此生最长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十二天的探索之旅,解惑之旅!

                                            思  考


就这样,因为《内经》一系列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神奇的改变,在我身上发生显现!

价值观,人生观,生命观-------被重新洗礼,对人生很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1、 人活一辈子,最重要,最珍贵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素问,通过黄帝与天师齐伯的对话,讲述了生命中最基本的问题,通篇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去养生,如何活出生命最本真的品质。黄帝与齐伯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讨论这些话题?古人在传递一个价值观:人的一生,要把生命永远放在第一位,每个人都是天地之子,虽然经由父母而来,但我们都是天造地设的唯一,来到这个世界,最最重要的事:把命照看好,把心神守护好,人生即是圆满。

过去,从来未有如此透彻的领悟--生命的珍贵。从小到大一直以为:人活着,你所创造的价值,取得的成就,获得的荣誉最重要。你健康快乐,没有人欣赏羡慕,没有人为你喝彩,你事业成功,有名有钱,走到哪儿都是掌声和赞赏。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中,大多人在乎飞的高不高,极少人关注活的好不好!

正因如此:

@ 有的人舍本求末,宁可不要命,也要拼死努力,去追寻那些看似风光的荣华富贵,地位和权力,最后累倒在奔跑的路上

@ 有的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起居无节,不到半百即衰

翻译:有的人喝酒就像喝水一样,把妄想当成了应该,把不正常的欲望当成正常的需要,不知道养护肾精,让它无节制的流失,不按照时辰季节天神的节奏走,夜里熬夜奔忙,白天无精打采,活不到半百,就未老先衰了!

人活一辈子,最重要,最珍贵的是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此生只有一条命,一颗心!

2、我们普通人,怎样才能活的健康长寿呢?

《上古天真论》开篇这段话,特别值得细细咀嚼,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翻译:上古时代的人,都知道天地自然的规律,跟着天道走,顺应天地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调养身心;选择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去做,身心合一;吃饭喝水顺应生物钟的变化,有节奏有节制,按照四季的规律起居,不纵欲贪欲,才能让躯体和心神相处融洽,活到百岁自然老去----

这段话,反复吟诵了数百遍,短短46字,古人就把生命健康的钥匙讲的清清楚楚。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现代人很了不起,科技发达,头脑发达,对先辈的古老玩意儿嗤之以鼻,不屑。不心存敬畏,不研学经典,狂妄自大,人就会受苦受累。

3、既然生命健康很重要,怎样才少得病不得病

齐伯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自然界的邪气:春天多风,夏天多热,秋天多燥,冬天多寒,我们要懂得根据时令的变化,躲避它们,

我们内在看不见的邪气: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大惊,也要努力规避。懂得平淡才是真,把名利钱财情感看淡一些;被伤害了,懂得自我疗愈,自我宽慰,自我关怀!当我们处在恬淡虚无的状态时,推动我们脏腑运作的先天之元气(真气),就能随着本来指挥自己的元神去运作,(真气从之),当我们的精和心神都能牢牢的闭藏内守,不过度消耗,外散。这个时候,病怎么会来?

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主要看 “精气神“,所有耗散精气神的事儿都会让人生病:比如:过度房事,熬夜,长时间看电视(手机),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压力大,坏情绪(焦虑,忧思,发怒,狂喜,惊恐,悲伤),要想少得病,懂得远离这些不良致病君------

4、为什么人生难称心如意?

称心:是指追随自己的本心,本能,属于潜意识。如意:是指符合后天接受的教育,属于意识。很多人在意识上接受了某件事,但他发自内心的不认同。比如:明明内心不想在领导面前示好表现,但为了工作的需要,职位晋升,意识上告诉自己应该去做。相亲一男友,明明内心一点儿不喜欢,不想再见面了。父母看了很满意,意识上告诉自己:先交往一段时间吧-----

人生为何不称心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和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父母想把我们培养成有用的人,优秀的人,为谁所用?为别人用。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职场,都在往我们头脑中输入“你应该怎样,你必须怎样----),慢慢的,我们的本能和天性,被蒙蔽退化---

有的时候,自己的心和意还经常打架,心刚刚冒出一个想法,意就来反对,或者意冒出一个念头,心又来反对。这种状态叫自掐,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常常在纠结中拧巴的活着

老祖宗说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前自由观察他的天性,三到七岁这段时间就应该顺应他的天性去诱发,启导他,让他去尝试探索练习。这样的孩子将来一辈子都活得不拧巴,不扭曲,不变形。他的身心是和谐的,统一的,一团和气的,他自个儿活得高兴,周围的人跟着也活的舒心,这就是古人教我们的正确的教育观。

看身边很多的父母,孩子7岁以前,大多扔给老人带,自己忙着上班,赚钱,创业,应酬,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天性了解也少的可怜,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报各种兴趣班,学前班,填补自己内心的缺失与恐慌!看着孩子每周穿梭于绘画,钢琴----培训班,觉得自己尽责了,对孩子好了----

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期,父母不在,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却拽着孩子,不肯放手---

人最悲催的是:逆着规律干事,春天不生,夏天不长,秋天不收,冬天不藏-----结果费力不得好!

那人到底应该怎么活呢?读了内经,找到了答案: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活,选择发自内心喜欢的事儿去做。(每个人身上都有超乎于别人的神奇本能)让心和意合二为一,和谐共振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做好。即使结果没有达到预期,过程也是享受的,快乐的,这样的活法才是“称心如意“的!

4、如何才能拥有幸福?

根据我的感悟和理解,总结了以下三点:

1) 亲近自然,回归传统

这句话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田,每次打开音频,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八个字:“亲近自然,回归传统”累计重复听了100多遍了,感觉它就像咒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的日常,想法,生活观

道家认为:天真的人最幸福,追求天真的方法不是在大千世界找,而是返璞归真,回归远古时代的人自然纯朴的本性。这里的“天真”,不是我们理解的:头脑简单幼稚;而是不加雕饰,不伪装,不造作,按照自然赋予你的能力,顺应自然的规律生活

比如:每天早晨,太阳初升,到树木花草多的地方走走,活动活动筋骨,配合站桩调息,坚持三个月,胸闷气赌没了,肩背的硬痛酸胀也不见了,没有采取任何减肥方法,体重少了4斤。整个人轻盈通畅了许多,脸色也开始红润起来。这就是亲近自然的收获吧

过去,每天7点起床,8点从家里到单位,一整天都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里待着,一年四季基本晒不到太阳。对着电脑,吹着空调,埋头伏案,一坐就是一整天。出差/开会的日子,要么在路上,要么呆在会场组织培训,开培训课的那几天,早8晚10,得连轴转3天以上,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四年------常常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辞职后,一年的时光,最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大自然,不知为何,只要能看到山水树木花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浑身就像冲了电一般,枯萎无力的我会立即神采飞扬!

自然是丰盛的,有你从未发现的惊喜,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自然是包容的,它允许你自由玩耍,尽情欢唱

自然是无私的,它只是静静的奉献着:阳光,雨露,风儿,空气,山川,树木,花草,不求回报

自然是公平的,对谁都一样,没有厚此薄彼,不管你是富豪还是乞丐,一样对待!

母亲种了一辈子地,老家拆迁以后,土地被政府回收,搬进了公寓房。可她却心心念念要找个地儿继续种地,开着电瓶车跑很远的地方,终于寻到一块空地,她每周都要去杂草丛生的荒地里忙碌几天,以前我很不理解,现在算是懂了,这是一种对自然对传统的向往眷恋。脚踩在泥土里,在自然的怀抱劳作的过程,是踏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超越了任何人为的娱乐!母亲不喜欢旅行,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每天早晨天亮就起床,晚餐后喜欢下楼散步,和一群合得来的邻居,围着小区的绿地。地里长出的青菜,萝卜,土豆,茼蒿吃不完拿到城里送给楼上楼下的邻居。

母亲很能干,为人纯朴友善。家里除了荤菜买一点,各种蔬菜,五谷杂粮,鸡蛋鸭蛋都是她带来的,没有任何污染,有的是她种的,有的是城里/老家的邻居送的。

因为母亲,我可以吃到各个季节自然长熟的食材,慢慢的,越来越不想到饭店吃饭了。在家休养的日子,我发现:自然,绿色,传统的一日三餐最滋养,最美味,最舒服!

母亲没上班赚过钱,如今每月领着政府发的退休金,很知足。她从来不担心没钱花,没饭吃,会生病,也很少羡慕那些比她风光的人。只要老家哪里要捐款了,谁家有人生大病了,都要赶过去捐点钱。她说,多做做好事,老天会保佑的!她没读过书,不识字,在我眼里,她有文化,有智慧,她是天真的,幸福的。

2)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除了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人也要懂得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用大白话翻译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过想要的生活!欲:是指人活着的基本需要,物质基础,愿: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

这句话告诉我们:

满足自身合理的物质欲望,不纵欲也不必禁欲

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追求是自己的,不必和别人一样

己所欲己所愿,不能强加于他人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受他人影响,不强求他人,这样的人生不就是“做自己“的一生吗?

每当我想到

*** 很厉害人脉那么广

***事业有成还在继续拼打

***把孩子送出国读书了“

***四十岁不到,放弃一切研究文史哲宗教艺术

内心再也不会有评判,羡慕,不屑,不解等等各种想法和情绪了,看到和我不一样的人,不同的活法,立马就会蹦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神奇的是,说了很多次以后,发现,内心越来越平和淡定,对人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人和人本来就不同,为什么都要按照我的模式,和我一样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同样,我的活法为何要和别人去比呢?我们不一样!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对人性透彻的领悟;是对自己深深的尊重和关怀;也是活的豁达自在的根本

3) 有自知之明,以生命为贵,以和为贵

人之所以会得病,之所以把自己耗散致死,主要的原因不是外邪,而是因为自己身体里面有几个我,他们之间互相掐,互相斗。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说:”人生的悲剧来自于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就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意,知道自己的天赋优势,短板不足。当内心有几个声音时,学会透过呼吸,自我觉察,静观对话沟通梳理。在大多时候身体心灵头脑保持一致,和谐,同频。

有个朋友,和老公已经没有任何感情了,结婚20年来,从争吵打骂,到冷言冷语,现在已经到了冷若冰霜的境地,一进家门,各回各屋,各睡各被窝,各花各的钱。除了孩子的事俩人还有交流对话,其他已经没有任何交集。身体和心灵告诉她,分了吧,下半生还不如一个人过。可是头脑告诉她:”不行啊,孩子还未成年,老人都垂垂老矣,离了,对大家都是伤害,再忍忍“!

十多年来,她一直活在这种纠结矛盾中,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身体里长了好多结节,囊仲,气血亏空,一眼看去整个人像干瘪的橘子,好生心疼!

自知,自觉,自爱,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当生命都岌岌可危时,人还有什么放不下?

所以,先有自知之明后,然后要懂得自爱,把自己的生命永远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贵)

其他的名利,感情,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要是为了这些把自己宝贵的生命都丢失了,耗损了,不值得!

很喜欢海蓝老师说的一个故事:“一个企业家朋友带16岁的儿子到我家作客,准备让他参加我的情绪管理课,这孩子回去跟父亲说,这老师能教我吗?看她的家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她活的好清贫哦.”海蓝老师说:“在我们家,我这个人才是最贵重的资产”。是啊,我才是最值钱的资产,所以,如何让这个资产保值升值,越老越有价值,是我们每天需要关注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

有自知之明,以生命为贵,是讲的如何对待自己,那么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呢?以和为贵

什么是和?和的前提是不同,和的反义词是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我不去同化改变别人,能与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和谐相处。

学了九型人格,越来越懂得,人和人之间,因为性格的先天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价值追求都大不同。有的人强势激进,有的人内敛平和,有的人负责奉献;有的人追求生命的长度,渴望过稳定安全的一生,有的人追求生命的深度,渴望深度的体验,激情的创造,智慧的探索;有的人追求生命的宽度/高度,渴望过有成就,有影响力,荣耀的一生

每个人都有权力在不伤害他人,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过自己的人生。

所以,有了这层认识,就知道,人和人之间没有不对,只有不同!

因此,与人相处时,懂得尊重,接纳不同的意见,不管走到哪儿都能以和为贵,温和相待!这也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贵族意识的要素!

做到这三点:亲近自然,回归传统;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有自知之明,以生命为贵,以和为贵。人还有什么烦恼痛苦呢?那样的状态一定是:舒服,心安,幸福的!

5、女人走过半生,还能回归少年吗?

以前听到这句话“愿你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就特别感动。如果一个人活到中年,还能回到像少年儿童的心境,多美好!也许这是一种想象,一份期待,一个愿景吧!

看看身边很多的中年女性,未到半百,早已步履沉重,白发斑驳,身心疲惫,病痛缠身,再看看自己,不过如此。哪儿来的少年的影子?只能盼望着,慢点老去,能顺顺当当的度过余生,走向生命的归途!

读了内经,生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之光

中医认为:女子7年一个周期,七七四十九岁时,女性便到了更年期,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这时候,气血不足,月经没了,很多人会得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狂躁,易怒!

有意思的是,更年期其实也是女性由阴转阳的过程,顺利度过更年期后,女人会阴极生阳,重新焕发第二春,开始崭新的生命旅程。难怪,公园里欢蹦乱跳的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太太;难怪,身边有些女性朋友退了休,孩子长大离家读书/工作了,却活出绽放的风采了;把自己打扮的靓丽得体,开始练古筝,学唱歌,玩摄影,打太极,和要好的同学、闺蜜周游世界旅行,她们活出了崭新的自己,过上了前所未有自由快乐的生活!

女性的前半生大多是付出奉献的,结婚成家后,要生儿育女,经营家庭,照顾公婆父母,除了这些,很多女性还要在职场拼打,证明自己的价值!前半生,女性有很多角色:妻子,母亲,女儿,儿媳,工作者(创业者),学习者,朋友;下半生,女性终于摆脱了老天赋予她的怀孕,生子,抚养,等沉重的负担,开始为自己而活了!

如果女性在更年期之前好好调养身心,顺利度过更年期,便可以回归到少年的状态,带着好奇,带着心愿,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把自己精心爱一回。

那不是越活越可爱,越活越美丽,越活越精彩吗?那时的女人,心无挂碍,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一天!美哉!

上天给每个人设下的命数:120岁,(天年),具体活的多长,活的品质怎样,除了先天父母给予的基础外,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此时,心境有了大的转变,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 结


前几日,朋友在群里发了一条视频,是白岩松的一段演讲,讲他在20岁,30岁,40岁,50岁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印象最深刻的那句是:

“今年我已经整整50岁了,30岁时最大的人生感受是什么呢?回头看,我觉得是做减法,在30岁前要玩命的做加法,要去尝试各种可能,你不知道命运会给你什么机缘。30岁后要懂得收,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所有适合你的你都要去做。(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40岁时,是困惑,不是不惑,在现今这个时代,恐怕40岁是困惑最多的年纪,我不断的问自己:我干的这一切到底有价值吗,有意义吗?我到底想要什么?物质没有给我带来我以为会带给我的幸福。40岁你要问自己很多的问题,和自己对话,我很庆幸,在我三十六七岁的时候,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

50岁是:好奇,我觉得50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你怎么向前走?就不应该总是说:明天再说,或是昨天真好,我觉得今天就最好,善待每一个今天。另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好奇“,我督促自己:好奇。好奇是督促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为什么好奇不能成为个体进步的动力呢?一个民族如果不再好奇了,这个民族就摧了-----

这段话令我发现,人性的共同之处,生命发展神奇的规律,前人走过的足迹,正是我们将来需要经历的,前人困惑的,我们也会遇到。

白岩松在最困惑的年纪,遇到了《道德经》

我在最困惑的年纪,遇到了《黄帝内经》

老师说,中华民族的伟大经典,传承了几千年,它一直都在,能与经典结缘的人是有福的----

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与经典结缘!

现在的我,每天依然会去大自然,读书,写写小文,静静的,把自己学到悟到的点滴写下来,分享出去,也许能被与我有着相似困惑的人看到!

问自己,还有什么心愿,那就是“爱己助人,幸福人生”,找一个真正能够帮助他获得健康、幸福的事儿,去做!它在哪儿?会和谁一起?不知道,只是在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想,机缘到了,它会发芽,开花------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