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当年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从五年级选拔到初一,编入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都是尖子生,佼佼者。读到初三的时候,老师建议我们考中专。那时中考,都是首批考中专,考不上中专的再考县一中。我原本想考一中,上大学。父母和老师都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最后,我在中考志愿表上填下了“YX师范学校”。
至今,我还记得当年我考上师范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时的热闹场面。家门口的鞭炮放得震天响,四邻还有中学的所有老师都来我家祝贺,吃饭。父母亲忙前忙后,赔着笑脸,脸上洋溢着不可言说的喜悦。
我们那一班当年考得出奇的好。光师范生就考了六个,还有工商财、农林水、卫校专业的。校长因此在教育局受到了“隆重”的优待,第二年就调入局机关工作。
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我踏入了YX师范的大门。来到学校,我发现这里的一切与小山坳里的天地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学校位于县城的中心区域,四周都是高大的建筑。校舍很新,校门口还有毛泽东手书的的几个镀金大字——“湖南YX师范”。
我们的同学极大部分来自农村,那一届好像只有几个学生是吃商品粮的。考入了师范院校,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转成了所谓的“国家粮”。当然,如今这种说法早就被扫入了历史的故纸堆。可在当年,能够转粮(农转非),那可是让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的呀!
学校的一切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农村娃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在师范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多,加在一起有三十多门。除了正常的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有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三年级还开设了各科教材教法。在这里,没有主科与杂科这一说。每一科都是“主科”,每门课程都很重要,而且都要参加考试。优秀生的评比就是按照总成绩来综合评定。因此,很多人都不太适应这种评价方案。能够在期末拿到甲等奖学金的,绝对是“全能”级的人物。我的体育成绩一向不太好,拼尽全力也只能拿个乙等奖学金。那时的奖学金只有几十块钱,可在当年却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因为,我们的生活费每个月都只有二十块钱。
国家对所有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政策,不但不收学费,每个月还补助二十元生活补贴金。在我们的学长们看来,已经“绰绰有余”了。我的一个同村学姐,生活费用不完,还可以补贴家里。家人都说她,还没参加工作就已经为家里减轻负担了。到了我们这一届,由于物价上涨等各方面的因素,国家补贴的助学金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疯长”的身体了。
现在的小孩一般发育得较早,但在我们当年长身体却是在念中专的那几年。记得我十四岁考入师范的时候,入学前有一场面试。也不知道听谁说,体重没达到八十斤的面试通不过。对比听来的小道消息,我的身高体重都不达标。父亲紧锁眉头,沉思了半晌。然后拉起我来到农贸市场,挑了一个最大的西瓜。买下后即请瓜农切开,让我全部吃进肚里。随即匆匆带上我去面试。测身高的时候,我踮起脚尖刚够。体重也是恰好满八十斤。
我有一位后来玩得要好的同学,来自偏远的农村。相似的家境使我们第一周就惺惺相惜,后来愈发形影不离。他从来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我一直感到有点诧异。后来经不住我“穷追不舍”的问,他最终道出原委。原来早餐他一般只吃两个馒头,他计算过,两个馒头的卡路里只够他一个上午学习用脑之用,根本不能“奢望”供给他的大肌肉群消耗与“浪费”。有一次,我从家里带过来几个皮蛋,拿与他分享。他竟然问我这是什么,说从来都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蛋”。当时,我只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求学之时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我们就想着法子让自己吃饱吃“好”。去食堂打饭要趁早,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去晚了,剩下的菜就只有最贵的与最便宜的了。可供选择的余地小。于是我们就相互帮忙打饭,尽量早去。一方有事不方便,另一方立马承担打饭的“重任”。有些女同学,每次排不上队,最后只能餐餐吃蔬菜。贵菜吃不起。
当年的红烧肉是六角钱一份,这在当时可是一份“昂贵”的菜品了。大家都不敢多吃,一般每周吃一两顿。我们后来想出了只花四角钱就能吃上红烧肉的招。将一张二角的塑料菜票剪成两截,蘸点水成扇形沾在一张完整的二角菜票下方。食堂的工友师傅接过看都没细看,就丢进了票箱。但这种方法不能常用,怕被发现。
暑假里,我们留在学校参加美术老师培训的“特长班”的同学,吃饭就成了个大问题。因为放假的缘故,学校的食堂停了,我们必须到外面吃饭。有一家早餐店,只收买包子油条的钱,稀饭是免费的。于是我们就买一个包子或是一根油条,喝上几大碗稀饭。后来可能是店主发现了端倪,稀饭改卖五分钱一碗。
做作业,我们用的是钢笔。就是有内胆装蓝墨水的那种,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如今的学生用的全都是中性笔。墨水瓶里的墨水用了一半的时候,我们掺些水进去。虽然写出的字淡了些,但是不影响做作业。
给家里写信,要贴邮票,邮局会在上面盖邮戳。我们把盖了邮戳的废邮票收集起来。将盖了上半部的邮票剪掉,再与另一张剪掉了下半部的废邮票拼起来,还可以再寄一封信。我们管它叫“废票利用”。
学校每周三会组织大家看一次电影。那时的电影票都是一个版式,无非就是几个颜色的票轮着换。周末,我们想看电影了,就去电影院查看当天电影票的颜色。回来后找出同颜色的废票,副券被撕掉了,就徒手绘制一张。小心翼翼地粘在那半张电影票上。在昏暗的电影院检票口,居然能够蒙混过关。
回想当年的那些“囧事”,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我曾经问过我那最要好的朋友,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是这样回答我的,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顺利地“熬”过中师这三年,早日参加工作,尽早为家里减轻负担。
多年以后,我已经是为人之师了,也有了自己的下一代。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看到他(她)们种种“王子公主”般的表现。特别是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浪费现象严重,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经历的“艰苦”岁月。当然,这种艰难困苦,同我们的父辈们相比,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我也不希望新生的一代像我们甚至是我们的父母一样地生活,他们应该有更幸福的向往。我只是想告诫他(她)们,苦难的过往是一种财富,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你的人生只有经历过砺练,你才能成长,才能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