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译文:海军的诞生与近代日本(一)

译文:海军的诞生与近代日本(一)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海军的诞生与近代日本
                                                                                      ——幕末期海军建设的再探讨与“海军革命”假说
作者:朴荣濬(1963年出生,韩国延世大学、首尔大学大学院毕业。韩国陆军士官学校教官,主攻国际关系学和世界战争史。1998年赴日,2002年获东京大学大学院国际关系与近代日本政治外交史博士,曾任韩国世宗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委员,现为韩国国防大学安全保障大学院副教授。主要著作和论文有:《海军的诞生与近代日本》、《幕末期海军建设再考》、《近代日本政治势力之国家构想:以岩仓具视为例》、《21世纪日本国家构想的论争及其政策展望》等,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世界和平与安全保障”研究小组成员。)

(译者按:本文为朴荣濬博士关于幕末海军的研究论文,对幕末海军的作用、定位、战略提出了新的观点看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纠正以往对幕府海军建设的成见,同时于明治维新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特试译出。)

前言
  在19世纪国际秩序下,海军为尖端近代化的象征。海军的构成包括舰船、海军士官与士兵、造船产业、修理设施、海军组织等,作为整体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和近代国家制度作为支撑。同时,根据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Alfred Mahan)的观点:海军的作用在于掌握制海权,以此为手段对外迫使他国屈服以达到本国之目的,从而掌握所在地域乃至国际秩序之霸权(1)。因此,近代海军兼具近代科学技术集成品和对外强力政策军事手段的属性。那么,日本究竟是何时开始有“海国”之概念形成?日本的近代化对外政策的变迁又是怎么样的?

有关日本近代海军之起源,早前的研究往往把明治中期以后作为研究的时间起始点。比如David C.Evans和Mark R.Peattie在探讨日本海军发展过程时,就从“接触西欧世界,广泛引入技术为日本海军发展之条件”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研究范围框定在1887年以后,而对于此前的海军,特别是幕末和明治初期的海军,则认为“其目的非在战争,而仅仅是输送队”,因此绝非“近代意义的海军” 。(2)

与David C.Evans和Mark R.Peattie等近代化论者相同的是,站在批判日本近代军国主义论立场上的井上清,在海军建设方面也持同一观点。井上认为,幕末期仍为封建制时期,作为封建支配者的幕府在内忧外患中目光短视,因恐惧内忧,所以不敢进行农兵制为基础的近代军制改革。虽然通过荷兰人学习舰船运用,但井上清认为“在封建制下发展近代国防海军是不可能的”。 (3)

综上,在日本海军建设这一问题上的早先研究中,认为幕末期并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幕府与诸藩所尝试的海军建设的意义也给予了较少的评价。但是,窃认为在关于海军建设的研究中忽略幕末期实不妥当。佩里舰队来航的次年,也就是安政元年(1854)12月,萨摩藩建造军舰一艘,后在安政二年献给幕府,名为“昇平丸”,该船在返航江户湾时,试乘的大槻磐溪(幕末著名汉学学者)留下了一首汉诗:“四海三樯我一樯,惊看新造拟西洋。只应直笔传千载,日本军舰是滥觞。”(4) “日本军舰是滥觞”意为该舰是日本近代军舰建造的起源,这是当时人的直观感觉,而历史研究领域绝对不可无视之。当时包括建造该舰在内,海军建设以幕阁阿部正弘为发轫,萨摩藩的岛津齐彬、水户藩的德川齐昭、幕府的胜海舟等人纷纷出力,形成了一个海军建设的大潮,这一现象很难断言与近代海军建设豪无关系。

因此,本研究就基于幕末期幕府与诸藩积极推进海军建设的政策及其成果,力图展现幕末期海军建设的全景,以此为第一目的,填补近代日本海军史的研究空白。同时,探讨幕末期建设的海军对日本走向近代国家的发展过程和对外政策的转化过程之影响,并对日本近代政治外交史的脉络作一梳理。

欧美军事史学、历史社会学,特别是国际政治学理论中,认为近世以后,西欧世界多数政治体通过互相战争及为准备战争而促进军队建设,从而整顿官僚和财政制度,动员人、物资源,实现近代国家的形成。基于这一近代国家体制,欧洲才有世界扩张的可能性 。(5)根据这一理论,日本的近代海军建设尝试,对明治国家的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转换显然是有影响的,因此有必要对海军建设的相关问题做一探讨。所以,本研究在纵观幕末期海军建设全景并填补海军史研究空白之余,也将对近代海军建设之于日本向近代国家之转化和对外政策之转换的影响做一探讨,以补遗日本近代化的相关研究。

1、Paul M. Kennedy, "Introduction",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Naval Mastery (The Trinity Press,London: 1976
2、David C.Evans and Mark R.Peattie, Kaigun:strategy, tactics, and technology in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87-1941 (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特别参照"Introduction"和"Chap.1.Creating a Modern Navy, 1868-1894"。
3、井上清『新版日本の軍国主義1:天皇制軍隊の形成』 (現代評論社、1975年)、91頁。
4、公爵島津家編纂所『薩藩海軍史(上)』(原書房、1926年、1968年)、739頁。
5、 军事体制形成与国民国家形成对西欧国际关系影响的研究可参考:Samuel E.Finer, "State-and Nation-Building in Europe: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Charles Tilly, ed.,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5). Charles Tilly, "War Making and State Making as Organized Crime", in P.Evans, et. als.er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1985), pp.169-186. Charles Tilly,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0 (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90), Brian M.Downing,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 Change:Origins of Democracy and Autocracy in Early Modern Europ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Jan Glete, Navies and Nations: Warships, Navies, and State Building in Europe and America 1500 -1860 vol.2 (Stockholm, 1993)等。军事体制的形成与欧洲对外扩张的关系研究可参考:Geoffrey Parker,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1500-18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