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知乎上有个问题很火
你认为是什么造成了你现在的平庸?
有个印象很深的答案是这样说的,一开始一群人跑步,你需要很努力才能跑出成绩,后来随着能力的提升,你可以很轻易就能拿到第一,后来慢慢的,你开始喜欢这种感觉,你不在乎最后的成绩如何,只在乎怎么比旁边的人跑得快一点点,再到后来,你已经离不开这种好的感觉了,你开始会挑选比赛,只选跑得赢的比赛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小学初中是学霸,是老师很喜欢的好学生,等后来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于是开始有负反馈,开始郁闷,开始郁郁不得志,于是慢慢平庸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人生水平呢?
答案很简单,你的人生水平取决于你的参考系,原来需要全力以赴才能胜利,现在随便弄弄就可以取得成绩,心理的骄傲战胜了能力的提升,怕输超过了想赢的欲望,因为输是丢人的难受的,所以没必要那么努力,或者干脆不参与,如果输了还可以说是自己没努力够,也算是个不错的安慰,好像自己随便一努力就一定会改变
进一步来看,其实这个心理背后暗示了3个假设心理
1.你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比赛只是让能力被人知道发现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心态的人来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比经常尝试挑战自己更合适一些,因为暴露自己的水平,发现自己没那么厉害其实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于是就随便做做,做得自己觉得差不多就够了,固定性思维说的就是这样
2.你认为自己只需要随便一努力就可以超过很多人,然后自己努力的附加值或者说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人,自己之所以才这样只是因为懒,做到80分只需要20%的努力就行了,自然不需要做到那么好,而且何必那么累呢,于是做的自己觉得差不多就够了
3.你觉得感觉好比能力提升更重要,宁愿去享受赢的乐趣也不愿意去找对你有帮助但可能会很难受的比赛和训练,所以感觉好才是你的目的,呆在舒适区显得自己很厉害其实对你来说更重要
正是因为以上三种心理,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那么拼,大部分都只是做的什么都差不多,对啊,差不多就行啦,于是平庸的也是大多数
但是不是可以说,做得差不多不变了就真的能一成不变呢?
其实不是!
大部分人都只是做得差不多,很可能就是社会的平均水平,但随着年纪和薪酬的要求,本身差不多的标准就在被动的提高,以前是多少钱干多少事,现在可能是要做得更好才能拿到钱,因为老板都是喜欢超预期的,公司盈利的基础就是以更便宜的价买到创造更多价值的人,所以只是随便做做注定在一段时间后会被淘汰,不敢挑战能力也不会变化,也迟早会被超过
更惨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之间的联通更加密切,人才被埋没的几率会越来越大,你不仅仅是超过你身边的人这么简单,很可能你要与互联网上和您类似的同龄人或者比你小的人竞争,而且竞争以后只会更加激烈,很可能1%甚至0.1%的人才能获得全部,同样是打NBA,科比可以拿到至少5个邓肯工资还高的收入
雷军曾说过,互联网时代成功的秘诀是:专注极致口碑快,现在想想其实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最好
做得好本质上是为了锻炼挑战自己的能力,成长型思维会更好,看似选择了不断挑战不断丢人的方式,失去了表面的面子,实际上获得了能力提升,而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安全感
所以做的什么都差不多就只能拥有大部分平均该有的人生,而想实现改变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多做一点,做得好一点,比预想好的要好一些,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脑子很乱,欢迎拍砖,只是想写写自己的感受,希望能有所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