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仔
不久前,《中国新说唱》导师吴亦凡的一句“skr”从圈内火到圈外,凭借其势头晋升成为暑期使用率最高的综艺流行语之一。这句简单的“skr”引发了微博、微信的“不简单”热潮。
回顾这几年的综艺节目,从《奔跑吧》邓超由于英语不佳说出“We are伐木累”开始,到《中国新说唱》最近极受争议的“skr”,网络世界对于综艺内容的二次发酵使带有标签化的词句成为综艺中的亮点。
从综艺走出来的流行语,本是无心插柳,柳却成荫。综艺编剧在一次次流行语热潮中认识到流行语发展的可能性,开始在综艺中主动进行热点创造。
流行语生于节目,热于内容
流行语的流行,一靠节目本身的热度,二靠其内容的可运用程度。
从节目本身来看,好的综艺都会有一个主题口号。例如浙江卫视《奔跑吧》中每集必喊的“奔跑吧!兄弟”就是真人秀的主题口号。东方卫视《极限挑战》的“这就是命”则是因为罗志祥在第一期节目结束后,随口发出的感叹。“这就是命”既突出男人帮特色,也表达挑战拥有的无限可能性,而后便成为了《极限挑战》贯穿全季的标志性口号。
节目的本身自带一系列热度,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观众。在整个节目中所产生的流行语亮点,也很容易因为节目传播到受众的面前。综艺节目在传播方式如此多样的互联网世界成为新一代流行语的媒介。
然而比起节目本身设定的口号,“流行语”逐渐因为嘉宾的表现成为“意外惊喜”。曾经风靡一时的“We are 伐木累”“What are you弄啥嘞”由邓超的蹩脚英文而衍生,中英文掺杂的语用法一时之间成为了一个新的笑点。
以及在《中国好声音》中汪峰和周杰伦对选手不断追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让网友们纷纷争相模仿,音乐节目的重点被拉偏成情感类倾诉节目。
综艺流行语火出圈子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有嘻哈》中的“你有freestyle吗?”。2017年12月18日,“你有freestyle吗?”入选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这句吴亦凡屡屡在《中国有嘻哈》中提到的话,变成了表情包、微博用词、就连关联的广告也会用上一句“freestyle”,瞬间“freestyle”热席卷了整个网络。
《中国新说唱》也接力这一场流行语狂热,除了流行语制造机吴亦凡的“skr”以外,潘玮柏和邓紫棋也接连不断的提供流行语副本。“紫棋说的对”“我给你唱hook”等等也相继被人记住。但是“紫棋说得对”和“我给你唱hook”在运用方面就失去了很多的可能,因为指向性过于明确,缺乏了可发挥空间。
相比较之下,今年《偶像练习生》产生的一大热词“balance”,这个被张艺兴在节目中说了八十多次用于形容跳舞的感觉和力度的词,就被魔性的应用于各种语句中。不同于直接使用的流行语,“balance”的用法还充满了趣味性,与当下一些好玩的梗结合。“你心里到底有没有点balance?”“这个balance不对”成为表情包届翘楚。
流行心理的驱动,意见领袖的引导
综艺流行语的涌现,得益于综艺节目的传播。由于播出平台本身所产生的认知度效应,综艺内容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渠道。在这个传播渠道中,流行语则成为了吸引另一波受众的一大亮点。流行语在微博、朋友圈、表情包的传播,也就是所谓的“出圈”现象会反哺综艺节目。
综艺流行语的发展之路为何越来越开阔,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综艺流行语有群众二次创作的加持。在充满表情包的网络世界里,综艺流行语得到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流行语配上节目画面的截图得到全新的诠释,在各个平台得到利用。例如张震岳在《中国有嘻哈》中时常评价的“我觉得不行”,就被观众重新诠释为“阿岳真的很严格。”
观众在流行语使用中得到了满足感,于是他们更乐于在流行语中进行再创作。这个使用、得到满足、再创作的过程进一步再加速流行语在传播中的循环更迭。
再看流行语的创造从最开始的节目主题slogan逐渐个人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见领袖”个人化的过程。综艺嘉宾本身自带流量,拥有一大批追随者进行模仿与跟随。一个好的意见领袖往往在一方面有着知名度或出色的能力,所以能够影响大家对于新事物的看法。吴亦凡在说唱上的“skr”和张艺兴在舞蹈上的“balance”就是明显的例子。
粉丝首当其冲进行模仿与宣传,激发了网络中的流行心理。流行的出现基于人们的一种心理动机。一方面,人们渴望能求同于社会潮流的价值观念,求同于现代生活多层次的文化品位。所以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们也会受到流行的驱动,转而使用起了综艺中的流行语。
另外除了网络的宣传,流行语本身的产生也依靠了节目组有意的诠释。节目的剪辑和花字塑造其实就是节目组对于嘉宾人物、内容的编码。综艺编剧们在成千上万的素材中挑选出重点内容、逻辑内容以及亮点。在人物的编码上,有的流行语营造了嘉宾的笑点,有的凸显专业。不断地进行重复剪辑和花字增强记忆点,便是节目组在流行语创作中下的功夫。
流行语反哺综艺,创作全面撒网
流行语的推行,不论其口碑的好坏,只要有人讨论必定会产生对节目的推动力。因此,流行语的传播越广,对于节目来说越能达到扩大认知度的效果。
流行语是综艺节目的免费宣传力。流行语表情包的扩散首先做到的是让人对此产生兴趣。例如最近在讨论热潮中的“skr”,被运用到各种表情包中。“笑skr人”“我真skr小机灵鬼”等表情包相继被路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路人对于“skr”的追根溯源则会使观众目光回到节目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便是综艺流行语的反哺能力。
全民“skr”或者全民“balance”,流行语的传播是节目的变相宣传手段,而且成本极低,效果出群。
综艺编剧也深知流行语带来的影响,开始在流行语的创造上下苦功。不断的重复强调剪辑和人设设立,为流行语产生提供温床。但是流行语的产生也是不可完全把控的,有时候金句是一种意外之喜。
《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这种亲子节目,也时常会有孩子的童言无忌和天真所碰撞出来的金句。甜馨的“我们白着呢”、嗯哼的“这个问题好无聊啊,我们聊点别的吧”、Jasper的“Can you stop angry now”。
一般情况下,综艺编剧在看完所有素材之后,对于拍摄的亮点会有所提炼。在这个去芜存菁的过程中,编剧也会对流行语的产生有所把握。编剧最后整合的节目呈现,则是亮点的合集。
近段时间也可以看出综艺编剧对于流行语的野心,在《中国新说唱》中,编剧和后期导演们可谓是全面撒网,将有可能发展的流行语苗头都拉出来展示。但是与此同时过于“露骨”的剪辑手法也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流行语忌“刻意”二字,在节目组认识到综艺流行语的重要程度时,观众亦可观察出流行语是否刻意为之。
另外,有的流行语属于节目嘉宾自带的光环,有着非常重的个人标签,与节目本身的关系并不大,这样就容易造成流行语个人化。个人化虽能带来流量,但是却刨除了与节目的关联性。如何节目化流行语,生产出更多的内容流行语,是节目后期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流行语也需要正能量与内涵,才能够真实的被人解读,成功达到反哺综艺的效果。
之后的综艺节目中也会不断涌现出流行语,不论是节目的口号创造还是嘉宾的碰撞火花,流行语依旧是内容至上,自然流露的综艺亮点。流行语对于综艺的反哺能力有目共睹,节目组与嘉宾都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使综艺流行语“火出圈”“归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