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的从个人经历说起
初中
从玩游戏开始接触电脑,当时WIN95的红警、星际、半条命、暗黑三部曲、FIFA,WIN是绝对多数中国电子竞技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高中
除了在网吧继续WIN之路,偶尔也能从同学那里见到新鲜的MAC,当时的评价就是,软件这么少、游戏这么少、操作习惯反人类、mark非主流。
大学
由于与基友们在魔兽世界里横行,以及日常使用、论文等需求笔记本开始进入我的生活,但依旧是WIN。
工作
一晃七八年,无论公司还是日常使用,WIN已更加根深蒂固。
但是,接触了MAC短短半年时间里,WIN的地位就已彻底被取代。
MAC还是WIN很重要么?
是的,很重要。无论选择哪一个平台,都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
WIN:仅是一种工具,符合张小龙所说的“用完即走”的好产品定位
MAC:不仅是一种工具,符合生活必备元素之一的“尽善尽美”定位
举两个栗子
-
工作办公场景
WIN:占有率不用多说,办公工具类office/WPS等套装齐全、各种电脑管家类软件帮用户打理电脑、档案试的文档管理简单易懂,就办公来说,真是挥之即来用完即走的工具箱。典型的WIN用户桌面如下图,各种软件、文档,标准的办公室办公桌样子,或者说是办公桌的延伸。
MAC:可能是广告设计、UI人员的“唯一”选择,不仅因为行业和岗位带有一定对美的特殊逼格要求,更因为MAC特有的Retina屏幕满足了工作对高分辨率和色彩的要求。
总之,工作办公场景下貌似WIN更加易懂、上手更快、简单明了,深的大多数用户拥戴。
-
日常生活场景
WIN:占有率依然最高,装上生活娱乐休闲类的软件,就成了生活工具,在你明确需要做些什么的时候使用,用它就是了。
MAC:依然非主流,没有WIN平台那么多丰富的软件可用(起码对中国用户来说)、桌面无法直接放置软件启动图标(必须统一放在最下方的Dock工具栏中)等诸多相较WIN不那么友好的设定。
然而,真正用起来时是这样的
1.一会儿要出门,临时看下天气情况
WIN:打开网页->打开天气网站->选择城市或等网站根据你的地理位置定位->get
MAC:点击工具条“信息通知”图标->get
类似的情况还有股票实时行情、计算器、日历行程安排、应用程序的通知等
WIN:打开我的电脑->右上角搜索栏里输入w->等待系统搜索全部含有w的资料->从一堆晦涩难懂的未分类的结果中逐个筛查->get
MAC:点击工具条“搜索”图标->输入w->系统把含有w的资料按类别显示->从带有分类图标和详细提示信息的结果中筛查->get 内容查找-WIN
内容查找-MAC
同样的功能,MAC操作的步骤更少或相同时显示的信息更加有用。
感觉MAC更容易达到使用者想要的目的啊!
确实,是这样的。
从系统最基础的信息展示样子就能看出其初始的设计目的。在WIN中,它叫“我的电脑”、在MAC中,叫“Finder”。
WIN-我的电脑:我的书桌、我的书架、我的仓库,类似的意思,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帮你存放东西的大仓库,是个电子图书馆,什么都可以往里放,但是里面的东西你可要记得清楚,可没有第二个人记得你的宝贝们在哪里。
MAC-Finder:翻译过来叫发现者,顾名思义,它是一个面向使用者的“管家”,有事儿您说话。
让我们用图来看看这两个信息门面,是否真如上述所说。
我的电脑-WIN
Finder-MAC
Finder-MAC
WIN:
看左侧导航,C盘、D盘、E盘,貌似没什么意义,仅是个放东西的标签,犹如箱子A,箱子B,箱子C一般。再看右侧详情,依旧是C盘、D盘、E盘,多像书桌、书架、书柜,只是个装东西的容器而已,不能一眼看到里面装的什么,需要亲自一个个、一层层目录打开看,强行锻炼记忆力和忍耐力。
MAC:
看左侧导航,我的所有文件、应用程序、下载、影片,直接告诉用户这里有什么,不用点进去就知道里面的内容,是有意义、可理解的内容标签。再看右侧,每个内容目录都可以不用点进去而直接在当前页面逐级展开显示其中内容。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左侧导航还有各种颜色的标记,对应右侧详情中做过相应标签的内容。当你在把不同重要程度的资料放进MAC中时,给他们进行相应颜色的标记,那么再以后一旦想找他们时,就多了一个按重要程度分类的功能,而这个功能正是你根据自己习惯个性化定制的,并不需要考验记忆力。
如果你想要一个工具,需要什么时去里面自己找,那么WIN总体来说还是一个较为易用的好选择。
如果你想要一个管家,在给它东西保管时,耐心的叮嘱它东西重不重要、哪些作为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内容需要通知提醒,在你需要时,只需要告诉它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它就能替你想起并且找到所需的东西,那么就非MAC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