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辐【1】,共一毂【2】,当其无【3】,有车之用。
埏埴【4】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5】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这里就不再说了;
老子用了三个排比,比喻了“有”与“无”,"满"与“空”,“虚”与“实”的智慧;
在这里,我对“有”与“无”做一些延伸思考
通俗的理解,“有”是指有形象的,实体的,有边界的,实体的,这个很好理解,就像老子说的车轮中的30辐,装东西用的器物的边界;房子的边界,这些都是看的见的;我们通过看得见的东西来理解世界万物,如我们看见桌子,就知道他是桌子。
相对来说,“无”则是指看不见的,看不见的东西,就很难理解了,也正因为看不见,所以我们常常忽略掉。但“无”是潜力无边的,潜藏力巨大,没有框架,没有约束;就像器皿的中间“无”的空间里,可以装任何东西;也如天地之间的巨大空间,才可以容纳我们的万事万物的生命的变化与存在。
我们可以借助“有”的具体形象,便利自己使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房子来住,但怎么住,住的怎么样,这是可以任由发挥的;比如我们利用纸和笔写字,这是“有”,这是“有之以为用”;但写什么,这是无边无界线的,这是“无”,是“无之以为用”;
1
如果“有”,代表我们人的身体,那么我们借身体存活于世上,我们尊重身体,照顾好他,让他精力充沛;
那么“无”则代表了我们身体里面蕴藏着那个巨大的能量,包括灵魂,心灵,意识,感受,这些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就是身体里的“无”,他可以浩瀚无边,有着无限的可能。
静坐的时候,我们不设置任何框架,没有任何点评,没有任何的下定义,完全放松,让自己达到“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去连接,去触碰那个离我们最亲最近,却总是被我们忽略的那个点,去抓住稍纵即逝的那一丝微妙的金子,这时候,内在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无之以为用”。
如果没有“无”的连接,我们就会匮乏,内在没有力量,会没有安全感,会外求,会讨好,会去证明自己,会去伪装自己,会用踩低别人,控制别人,训斥别人等,通过外力证明自己很强大。
2
如果“有”,代表了某种规则,规律,界线,边界,那么我们则可以利用这样的边界,保护好自己,也可以利用规则,规律做事;尊重规则,尊重界线,尊重生命...
顺着我们觉察到的规则规律与界线,用“无”可以填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家庭关系,社交等等所有围度的可能。
如事业上,找到自己行业的规则和规律,边界在哪里;比如我之前的儿童礼服定制行业,规律就是通过和全国各地时装周,儿童模特学校,艺术学校合作,推出各种秀场的展示,让家长通过锻炼自己的孩子,展示自己的孩子而愿意买单,所以礼服(产品)的好看和品质,品牌的塑造就很重要,家长会为自己孩子走了哪个品牌的秀而骄傲,所以我朋友就借此,将产品做成国内儿童礼服行业最高端,最奢华,最华丽的品牌,也因此获得成功,走上巴黎时装周的舞台,也多次在欧洲各国巡回展出。
3
在教育中,“有”代表了限制,框架;如果我们给孩子输送的各种观念,认知,道理,这些是有形的,是固定了的,我们说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无”则是放手让孩子保持“空”的状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体会和领悟,这是没有限制的,无穷无尽的。
之前,我和我的家人给孩子输送了太多的道理,框架,限制;比如,你不听话就不喜欢你了!我们应该要...!我们不应该做....!有时候也会有变相的框架:在她面前夸别人家孩子成绩好....!
因此没有给孩子体会与感知,感受的机会,本来她处于“无”的状态,被我们用道理,认知,和框架填的很满,她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每做一件事,她都会拿这些大人给的框架去框住自己,局限住自己,所以她会过的纠结压抑,一方面有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一方面又被这些道理和框架所束缚。所以接下来,我会慢慢影响她,让她最终回归“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