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跟亚马逊最相关的信息大概就是股票连涨,CEO贝索斯身价超巴菲特,排世界第二。
提及亚马逊,联想到了两个关键词:“逆向工作法”、“飞轮效应”。
一、逆向工作法:
从顾客需求出发的“逆向工作法”和“技能导向法”完全不同。
技能导向法强调的是“我有XXX”、“我擅长XXX”、“通过X我们还能做什么”,在既定市场占有的前提下,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大企业确实能够实现市场的增长,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盈利。
但是,如果企业沉浸于此,就会丧失研发创新的动力。最终,现有的技能将成为昨日黄花。这就有点像“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及的,大公司越是依靠固有的流程、思维、科技越是容易被敢于突破创新的小企业干倒在沙滩上。
因此在贝索斯看来,只有从顾客需求出发,探索新技术并加以磨炼,才能一直占有市场。
在贝索斯的一个公开信中提及了,Kindle 就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逆向工作法”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最初构想了一个远景就是在60秒内向顾客提供任何一本曾经出版的、任何语言的图书。
即使亚马逊此前从未设计或生产硬件设备,但他们不会因现存技术的局限性,而改变最初的设想。后面的Kindle的诞生以及后续的极简优化,客户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其实贝索斯提及的“逆向工作法”跟曾鸣教授多次提及的“终局观”有一定的相似性。企业不是为了短期的股票价值,更是为了长远的客户价值。
而企业保持持久的创新力,就是多思考未来,然后结合当下,去做对应的目标拆解和方法尝试。不必盯着我们现在有什么,这样会禁锢自己的思考。
我们自我管理有时候也需要抽出一些时间多做思考,不能总是被当下忙碌的工作累坏了我们聪明的大脑。
二、飞轮理论:
亚马逊的飞轮理论早有耳闻,但其实一直了解不多,后面真的要好好花时间琢磨琢磨。
贝索斯认为,在亚马逊的“飞轮”里,当客户体验更好的时候,流量自然会增加,更多的流量会吸引卖家来网上卖东西,这样顾客就有了更多更丰富的选品,获得更方便的服务,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随着“飞轮”的不断成长,亚马逊的运营成本会被分摊,成本结构将会更加合理,还可以将省下来的钱返还给消费者,以形成更低价,这也是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
感受1:飞轮的起点是客户体验,卓越的客户体验的背后是数据驱动。
。
亚马逊的客户体验着实令人佩服。有时候觉得企业的商业理念也是一种世界观的体现,感谢亚马逊的存在,让我看到了商业的世界观也是可以如此“纯净”。
数据驱动提升客户体验,甚至促使行业转型,在当下已经是趋势,比如红领集团、尚品宅配等。
感受2:飞轮的形成构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壁垒”——客户体验壁垒。
技术这种实实在在的界限和壁垒可以被攻破,但是认知或者忠诚度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被迁就和被改变,而这种壁垒很难被攻破。
亚马逊的飞轮理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