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某招聘网站简历顾问3个月,今天为止接单数正式达到50,跟这50位行业同仁有过短则30分钟、长则3个小时的深入沟通,坦诚与深入的程度远远胜过过去十几年几千个面试。虽然只有50人,也碰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客户,从今天起分几批八一八。
我心里比较阴暗,就先说那些比较让人无语的。
一、营销总监X先生
不愧是做营销的,比起前面几位犹犹豫豫、欲言又止,X非常迅速的就了解了在简历修改这件事情上我和他是穿一条裤子伙计的本质,一点也不跟我客气。
“唉,我xx年到xx年其实是在xx公司,你给我合并到xx去吧”,拜托,就算是一条裤子,通话是有录音的,咱们稍微悠着点行么?
“作为U区域公司营销总监,我管理3个项目,其中xx年到B项目带领一支销售团队……”什么什么?您不是区域销售总监么?到项目上亲自抓销售就算了,还只是其中一支销售队伍的负责人?您公司这个架构应该是90年代的人工智能设计出来的吧?
我的吐槽:行业在变,虽然地产变化的很慢,但至少营销领域只靠吹牛皮已经玩不转了,没有基本的调研定位、策略研究、竞品分析,还有一两个扎实的项目经历没办法做好项目营销的。看到X先生,我还是忍不住会想,难怪I公司行业排名从前30名掉到前50名、这两年干脆100名内都看不到名字了,如果只能用这样的标准找人,估计过两年该跌出500了吧,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还能不能剩下500家。
二、营销总监X先生
另外一位X先生,某三线城市“最大”的地产公司项目营销总监,想趁着35岁前调到一二线城市知名企业拓宽职业道路。
“这个项目是经济适用房,因为市场低迷去化缓慢,采取有效措施取得非常好的市场效果……”“抱歉打断一下,请问是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哦这个嘛,经过请示集团领导,我们对项目做了降价,推出一批特价房,大幅提振了销量……”what!!! 经适房项目只有通过降价才能提升销量么?促销靠降价,这样的营销总监我也能胜任。
“2013-2014年市场情况不好,但是我们的项目还是取得了售价上涨10%的好成绩,远高于周边项目”。我这边顺手打开几个房产资讯网站,2013-2014该市新房均价上涨15%……好啊,你是上帝你说了算。
我的吐槽:能有危机感、不愿当温水里的青蛙是好事,但只有危机感不够,还得知道差距在哪里、有多大。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打开手机就可以查询到相关的信息数据,甚至竞争对手详细的策划方案、复盘报告都有可能查得到。套用一句网络名言,看似有思考的危机感,实际只是用战术的勤奋代替战略的懒惰。
另外,其实在这个城市,这家公司几年前就被别的公司挤下第一了。
三、运营高级经理M先生
说起来地产这个圈子真不大,我和M先生素昧平生,但竟然有好几个共同的朋友,服务期间与他交流还算顺畅,交稿之前待我也一直相当客气。我也自负无愧专业,无论预约、沟通、写稿过程都一如既往认真对待。虽然业务结束少有交流,但仍然强烈感受交稿后像是换了个人。毕竟我们只是一次合作的买卖双方,合作结束就成为朋友圈里的好友也很正常。
年后某天,M先生突然热情出现,画风大转,很热情的问我“你是不是xx公司的?哈哈其实我早就猜是这样,可否请教些问题啊“之后不等我回复大段看起来像是提前写好的文字就发了过来,所有的称谓也都换成了您。虽然他这些问题对我不是什么难事,但这种感觉不好。毕竟我们真没啥交情,不是没交情就不可以问问题,但好歹稍微铺垫一下嘛。
当天晚上,在新闻里看到M先生公司所有者被冻结财产的消息。希望我真的是想多了。
我的吐槽:我非常不喜欢人脉这个词,在我看来可以相互支持的朋友不是刻意经营出来的,更多还是需要气场相近加上真诚的对待。就算我是错的,用到的时候才出现、用不到拒之千里无论如何也不是交友之道吧。
简历像是浓缩的人生,虽然简短,也反映了每人的成长和积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没有回顾总结,走过了也就走过了,除了脚印,什么也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