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一批大学新生要入学了。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鲜肉,带着一个个父母的期许和自己的梦想,即将进入一个个漂亮的大学校园开始新生活。这该是多么美丽的画面,但是我却为他们暗暗揪心。
因为亲眼看过大学生在校园里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因为曾经面试过不少的应届毕业生,加上一些从身为教师的老同学那里“道听途说”,我对现如今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有了多方面的了解。就我了解的内容,忧虑大于喜悦。
首先,大学里的部分课程,要么设置不当,对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指导价值很小,要么是教科书老旧,和现实脱节严重,导致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花大量时间学习的成果,在进入职场后很快贬值,不得不重头学习。低年级学生通过高年级学长或者其他渠道获悉,现在学的内容对于以后工作价值不大,刚进校园立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热情开始逐步降低,到了高年级,慢慢都把混个文凭当做学业的终极目标,好对父母有个交代。这种情况,作为一个旁观者,满是痛心。为何青春正好,就想混日子。我相信,他们也不想这样。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自制力,缺乏目标,所以导致他们学习没兴趣,下课后只能通过各种娱乐化解郁闷,消磨时光。他们需要耐心的帮助和专业的指导。
其次,大多数大学对教师的奖励机制,倾向于科研和做课题,对于讲课相当不重视,导致很多青年老师宁愿花大量时间去发论文和搞课题,争取更好的职称和收入,也不愿花同样的时间潜心地打造好da一门课。大学里的很多课,对于学生都是起引导作用的启蒙。通过老师的风趣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一门枯燥而高深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愿花更多时间去专研。相反,如果老师不重视备课,讲课内容缺乏吸引力,会让学生忽视,甚至厌倦这门课。这样无疑会影响学生在学业上的收获。
希望我所了解的大学生活只是在极少数学校存在。否则,这个小小的忧虑可能将变成一个大大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