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书圈第一期阅读总结之《金瓶梅》

读书圈第一期阅读总结之《金瓶梅》

2024-12-12 来源:哗拓教育

读书圈第一期的阅读完满收官,《金瓶梅》是奇书,猎奇的人真不少,可我们是真心实意怀着虔诚的心去阅读;金瓶梅开始是积极踊跃的,沙龙讨论是热烈深入的,读后感是真挚感人的,可惜时间太短,来不得读完或细细体会,我们再接再厉。

读书圈活动规则:

1. 每个月2本书(群里讨论决定书目),每人自由选择,至少选择1本。
2. 每周三定期沙龙,每个月参加至少2场
3. 阅读周期一个月,周期完后写读后感(内容篇幅不限)。

红包规则:
1. 沙龙违规发20元红包
2. 读后感违规发20元红包
3. 每人每年有2次请假机会(周期为1个月)

《金瓶梅》读后感

当初选择阅读金瓶梅,只是好奇使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金瓶梅就是一本淫书,谈金瓶梅色变;我跟朋友说最近在读金瓶梅,朋友意味深长地对着我笑,仿佛我做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然并卵,真的很黄。

《金瓶梅》这个书名取自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位女子的名字,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人物形象。

从古至今,潘金莲的淫荡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习惯把那些貌美无德、内心狠毒的坏女人叫做潘金莲,感觉最近新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与潘金莲的知名度密不可分,大部分人都是奔着潘金莲去了,包括我。大家都憎恨淫荡无度心狠手辣的潘金莲,为什么还如此关注她,这也是人心不可思议之所在。

纵观,古代女人三从四德,可以被随意买卖,没有尊严无条件服从男人。在我印象最深的是潘金莲为了讨好西门庆,潘金莲主动要求西门庆把尿溺在其口中,我惊呆了,古代的女人为了留住男人真是卑贱到如此地步。当时就在想如果我生在古代,会不会成了宁死不屈的烈女。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潘金莲最后被武松五马分尸,死不得其所,这也是其报应;潘金莲一生纵欲邀淫、耐不住寂寞,淫荡无度,与其有染的男子不计其数,没有伦理道德底线;自私恶毒,心狠手辣,勾结西门庆毒害丈夫武大郎,嫉妒间接谋害宋慧莲,狠毒吓死官哥孩儿,纵欲无度累死西门庆,其罪行不能一一细数。在如今看来,潘金莲品性和行为着实让人不齿,刷新了我对女人恶毒行为的观念,但是在读完之后也为其感到悲哀。身处男尊女卑、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女性根本没有任何的自由而言,对女性的身体精神感情各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扭曲。

说实话,对李瓶儿的印象没有潘金莲的深刻。读至李瓶儿在官哥孩儿死后伤心过度,也不久于人世,死后,西门庆茶饭不思硬是哭了三天三夜。西门庆以花心淫荡为名,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想不到也算一个重情义的男人。在李瓶儿病重时,想尽一切方法找最好的大夫,夜夜陪伴还请道士点长明灯;人死后,花大价钱买了上好棺木,还连续祭奠四回之长;可终究人走茶凉,李瓶儿尸骨未寒,西门庆就勾搭上奶妈如意儿,真是前人走后人笑。纵观全书,人对于生死离别看得太开,让我有点无所适从。

李瓶儿表面上看似谦让和气,见人,只顾一笑,万人无怨,深得小厮下人的认同;有时候看来真是如此,譬如处处受到潘金莲的辱骂和陷害都只忍气吞声,西门庆问起也不会告状,处处忍晦;外人看来,她可能是软弱无能、与世无争,恰恰也是其高明之处吧,温柔体贴巧于心计,这也可以从她当初与西门庆合计陷害花子虚中看出。

看了前面七十回,对春梅印象可谓蛮深刻,春梅作为侍女中,唯一敢于冲撞西门庆的人。在春梅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女性身上没有的一些特性,坚强自信、独立聪慧,可偏偏处于奴隶的地方;春梅是潘金莲房下的丫鬟,两个彪悍的女人赶在一起注定不得安宁;春梅结局本算完美,嫁给周守备享受荣华富贵、风光体面的生活,却未曾想到会死在自己的淫欲之下。

说金瓶梅是淫书也不为过,文中到处充斥着情欲,似乎所有的人都活在压抑中,封闭的家庭氛围,单调的生活方式,男人除了吃喝嫖赌听戏,女人除了吃喝玩乐就剩下淫欲了,单调的生活方式,扭曲的人性,造成人们都只追求最原始的欲望乐趣,想想也是可悲。

说实话,《金瓶梅》作为中国四大奇书之一是值得一读的,但千万不要当成淫书来猎奇。静下心来读,它的故事其实很迷人,读到最后你会觉得很震撼,又会有所悟,为书中人而叹,为世事而叹!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里面描述了各种美丽的丑恶的人性,人性真是每个时代都参不透的东西。

                                                                                                                             ------车筱

                                                                                                                 2016年11月22日

《金瓶梅》读后感

《金瓶梅》被称为第一奇书,一直很想拜读这本书,奈何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版本。这次,借助小众圈子(读书圈)的活动,有机会来看。一个月的时间,读得很仓促,也还没有读完。按计划,过后会写成一系列的《金瓶梅》读书笔记。这是后话,我慢慢整理。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简书上我的专题“小众圈子(读书圈)”,近期就会开始这个读书笔记计划。这一篇算是《金瓶梅》读书笔记系列计划的序言。

以上为背景,接下来进入主题。

《金瓶梅》以一群市井人物的生活画卷,展现了一个有些病态的社会。

《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延伸出了不少人物关系和故事。看着都是离我们有些远的年代的家长里短,日常生活的事情。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一种猎奇的态度。慢慢地,就觉得越来越让人清醒。文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是带着几分病态,生老病死,人生百态,势利、炎凉。以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没有温暖,人情可言,只看有没有时运,都是趋炎附势之徒。

西门庆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懂得商场作战的心理战术,懂得让钱流动起来生钱,不是死守。他在家人的生活开支上不吝啬却精打细算,在需要往上打点,宴请达官贵人时,又出手阔绰。他送给女人财物,女人们甘心守着他。(虽说女人还是看中他的钱,可他在女人间的周旋也是可以的)基本上,他的每一笔钱用得都有一定的目的。

西门庆的老婆们每个嫁给他的方式不同,但都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吴月娘是大老婆,在几个人当中一直是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看似最听夫主的话,跟谁都不会撕破脸面,可是暗地里却一直都是在为自己打算。她的不作为,不表态,间接纵容了潘金莲的恶行,导致了李瓶儿心中郁结而死。她也对潘金莲与陈敬济偷情装作不知,在二人养出孩子了,名正言顺地赶走潘金莲。

李瓶儿嫁入西门家时带来的财产最丰厚,可是嫁来的时候最屈辱。她后来在家中一直很隐忍,跟她对待花子虚的态度截然不同,应该也有这个缘故。死得也很凄惨。

潘金莲在几个老婆当中最招人厌,平辈,下人都不喜欢。是个真小人。可是却没有人敢公开和她对峙,就像王小波说的,人们对于明目张胆的恶行,反而有几分忌惮。

吴月娘和潘金莲可以说是伪君子和真小人。这样一想,吴月娘更是杀人不见血。作者也并不像书中写的那样,是肯定吴月娘的。

李娇儿、孟玉楼的存在感在几个人当中弱一点,他们面对事情,都有点和稀泥的态度,明哲保身。

孙雪娥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西门府中的下人们也因为各个主子的关系陷入各种明争暗斗,仗着主子的势力踩高就低。比如,春梅,小玉,玉箫,秋菊,迎春等。常来西门府的粉头们也是明争暗斗。如,李桂姐,吴银儿,郑爱香,郑爱月、春鸿等。

西门庆的人脉可谓极广,上至蔡京,下至地痞流氓。

与西门庆结拜的人也都是一些酒肉帮闲之徒。西门庆一死,便散了,连吊孝也去得勉勉强强。

应伯爵、谢希大出场较多。应伯爵是段子手,笑话中骂了世上种种人。应伯爵最得西门庆的心,还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他大概把西门庆的心给揣摩透了,得了西门庆不少好处。可是其实,并不是真心对待西门庆的。

花子虚没什么主见,和自己兄弟打官司,落得人(老婆李瓶儿勾搭上西门庆)财两空,都便宜了西门庆气结而死,可谓可怜。

白赉光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出场很少,但他的出场都很有戏剧性。如果在《金瓶梅》中找一个人来为作者兰陵笑笑生代言的话,白赉光可以临时充当。

白赉光出场便说:“如今世界,开只眼闭只眼儿便好,还经得多出只眼睛看人破绽哩!”这是不经意间,就让人清醒的话。看似随意调侃,实则悲痛深切又无可奈何。作者写的何尝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现实社会?就像“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欢娱我自欢娱,笑骂由他笑骂”。西门庆发迹后,白赉光登门却受冷落的情节,可以看出“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人寻”,西门庆结交他们本身也是未发迹前,为了结成个小团体,好不受欺负。

其他的常峙节,祝实念等人也是一群给西门庆帮闲的人。韩道国更是极致,为西门庆和自己老婆王六儿偷情大开方便之门。觉得不可思议吗?觉得这男人没有一点骨气吗?是这个男人的悲哀,又何尝不是整个病态的社会衍生出来的。

玳安是西门庆的心腹跟班。算是高级男秘了。他比应伯爵更加懂西门庆。他帮着西门庆对外安排生意,对内应付几房老婆,让西门庆安心赚钱,应付人情往来,私会女人。玳安对西门庆几房主子也是会挑话儿说,让几房主子不至于迁怒于他。西门庆死后,他的财产都落到了玳安手里。其实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心腹之人?

整个金瓶梅中的人,重重人性的弱点,在我们的周围如影随形。人人都浸在其中,麻痹在其中,一边笑骂,一边沉沦。作者把它们放大了,拿到台面来写出来。读罢,让人不寒而栗。作者竟然没有在文中安排一个,哪怕仅仅一个真善美的人。真的是冷眼观世界。最冷的不是严冬的冰雪,恶毒的话语,暗黑恐怖。最冷的是,偌大的社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却找不到一个温情的角落。

最后,关于文中的情色场景。仅仅作为春宫图来看的话,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回到文中,女人们在那样的情景下,你感受不到她们对于性的享受。有的只是用身体谄媚奉承,这是她们生存下去的方式。不是为她们平反,而是,她们也是病态社会其中的受害者。

其他种种也多可见生活的艰辛。常峙节与老婆因为没钱吃饭怄气,向西门庆借到前后买米买肉,两口子其乐融融。这不就是普通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郓哥为了卖几个梨子被西门庆毒打,架儿(相当于乞丐)奉承着西门庆等人,得到一点钱。做圆社的人,租球给别人踢,能挣几个钱?他们辛苦挣到的,还不及西门庆随手赏给粉头的钱多。卖瓜子、磨镜子的小贩走街串巷地讨生活。与此对比,西门府的生活骄奢淫逸,比一些达官贵人还高高出几个等级。

《金瓶梅》还记述了一些生活习俗,如荡秋千,赏灯,美食,婚葬习俗,园林盛景,社会风气等,这些为我们了解明朝的社会提供的生动的例子。

关于《金瓶梅》读书笔记系列的序言就先到此。

                                                                                                                        ------巴山雨

                                                                                                               2016年11月22日

读《金瓶梅》有感

一般来说,阅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文学作品,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消费品,只不过在更高的层次上给人以满足,然而读完《金瓶梅》之后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观点,虽然结局已事先大概知道,但期间仍有过几次读起来欲罢不能的感觉,后来总结了一下,其一可能是全书巧妙的布局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所致,极尽铺排洋洋洒洒似乎快到山穷水尽之时,曲笔一转又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眼前顿时一亮的感觉,对前文又有一番回味;其二,对人物命运和故事“大团圆”到“大悲剧”过山车一样的转变,作者又会有怎样高妙的安排,越读到后面,这种期待越强烈。

故事已然尘埃落定,但书中人物的嬉笑怒骂却历历如新,作者明言是北宋末年的事,待各色太监轮番登场,人物放浪形骸,觉得又像是在说明朝的那些事,看到官商勾结徇私枉法,又仿佛离现实不远,再看到书中的一些情节时又不由得和起以前现在正经历,目睹的人事联系起来,突然蹦出的方言短句让人亲切,比如“花黎胡哨”,“韶刀”,“揭条”等等在老家还能听到的土话,书中的妻妾“斗法”让我想起农村大家庭里妯娌之间的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第七章杨姑娘和张四舅的骂战诙谐活泼,语言粗俗但却反映了农业社会家长里短的真实一面,小时候村里谁家的鸡丢了,或者秧苗被牛啃了,第二天总会见到泼妇人沿门挨户一街骂遍,或者从早到晚坐在自家瓦房顶上,指天画地,一套一套滔滔不绝。

整部书的底色不得不说是“重口味”的晦暗的甚至有一点血腥味,特别是七十九章以后,像极了武松对潘金莲的刀刀毙命,挖心掏肺。对当时的北宋末期,或是晚明而言,异族兵锋南下,生灵涂炭;对当时迎来送往繁花似锦蒸蒸日上的西门庆式的社会而言,各色鲜活生猛人物用书中话来说是热突突的,一时间大厦倾圮,个个如孤魂野鬼,大多都不能善终。

回到本书的主旨,说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解决方案只是出世二字。月黑风高之际,月娘徘徊在城外的十字路口,百鬼夜行而前路已绝(月娘梦境已说明),老和尚出现,超度亡魂之后一阵风带走了西门庆一家也是本书最后的希望—孝哥儿。作者之前的描写是如此的贴近我们的现实,生动活泼让我们感到热突突的,转而给出的答案又是如此的冰冷沉重、消极无奈,不由得让人怀疑乃至反问,这样一个现实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于其中万般纠缠醉生梦死,然后时间一到一切清零(尘归尘土归土扫洒干净再来一遍?),如果它的意义只为了让我们看清它没有意义?那么个人的意义该如何安放?这的确不是那么愉悦,更说不上任何满足,突然反应过来,《金瓶梅》真是一部可怕的书,等你发觉时已然在陷阱里了。历代列为禁书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性描写那么简单。

   也许答案不能只在书中寻找,作者兰陵笑笑生很多人倾向于是王世贞,对于是当时一个较有名望的知识分子这一说,却是公认的,作者自身应该具有很浓厚的传统文化背景。而当时差不多接近明朝末年,一方面经过异族元朝的统治之后,明朝在很多方面延续前朝的制度,对文人知识分子大多是一种贬抑,以奴才看之的态度,动辄廷杖流放;另一方面沿海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日渐没落的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的儒家文化开始形成强烈碰撞,同时明末各种累积的社会矛盾渐次爆发,不难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幻灭之感。以往维系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念渐渐腐朽,不能起到以往维持社会伦理秩序的作用,社会渐渐趋于崩溃,但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可以说此时人安身立命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比如西门庆权势正如日中天之时,巴结他的官员和知识分子络绎不绝,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官哥儿,以后能读书入仕,考取功名方能光宗耀祖。甚至中间还请了一个名不副实的老秀才,让平时粗放跋扈惯了的西门庆处处以礼相待。反观其他如李瓶儿,孟玉楼等倒并不对当时的读书人如何感冒,后者宁愿携千金家私去给当时欺男霸女的暴发户当小妾,也不愿意去一个诗礼人家、良田庄园的大户做女主人。表面上每个人热热闹闹的都像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奔走,倒不如说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各自逃命,仿徨不安的同时互相瞒混(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潘金莲对自己或环境倒可能一直是清醒或有预感的,如他在不屑于算卜时所说“明日随他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可能早已看透了这一切才能如此镇定自若肆无忌惮吧,但临到月娘打发她出门时终究还是“睁了”,惶惶无状强作无力的辩驳,“料难久住”,大哭,最后还是“一把锁就把房门锁了”,人生如寄。如此凸显了她个人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最后悲剧的更深意味,其他人物则浑浑噩噩无知无觉,与世俱没)两相对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结局自然是可知的。

  最后,如果目光移转到现在,要读者回答这个安身立命的意义是什么,那么答案更不在《金瓶梅》这本书的范围之内了,或许每个人都能给出不同的,但一样精彩的答案。

                                                                                                                             -----沐坤

                                                                                                               2016年11月22日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