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人写的,可有很多人写不进历史。许多为新中国成立而默默付出的人,孤单地站在人群中,但我相信,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坚守的信仰终于变成了现实。----《北平无战事》
与约阿西姆·派普所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和胡适先生所说“历史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的名言相比,上面这句话没有那么出名;只是2014年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的一句台词。
然而,近两年麋鹿在读到有关历史的书籍,无论是严肃正史,还是趣话野史之类的书籍时,脑海中总是会想到《北平无战事》的主角方孟敖在该剧的结局处,带着略显寥落的表情,一字一句念出这句话时的场景。
诚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独立的个人如沧海一粟;能够站在历史的转折处弄潮激荡的只是少数人,更多的,则如同过眼云烟,消逝在漫长的时光中;伴随着逐渐暗淡的刀光剑影和日渐远去的鼓角铮鸣,变得面目模糊。
人犹如此,况国家乎?
王朝更替,时代变迁;朱颜已改,雕栏玉砌也不在了。想要铭记一段历史,还原一段历史,我们去哪里寻找真相?
“读史使人明智”。带着这样的期待,我翻开了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新作---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图片来自网络刚拆开快递包裹、拿到书的那一刻,麋鹿第一印象是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目前市面上,多的是字数寥寥、凑字注水的书---而这本《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大32开本,共500多页,光注释就有100多页。所以---要把这本书读完,真的得用一个“啃”字了。
然而,仅仅读了序言之后,麋鹿就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住了。书的作者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写到,自己从小就是各种版本地图的爱好者,从各种不同的地域环境中,作者探索其背后的奥妙,并渐渐地不满足于学校课堂上重复无趣的地理知识。而随着作者历史知识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西方主流历史观,即“西方政治成功、文化优势和道德胜利的颂歌”存在着误区。
在这种历史观念的指导下,作者将兴趣及研究的中心转向了曾经在主流历史学界不被关注的地方---东西方中间的地带;这里,既是地理意义上东西方交会的中间地带,更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发展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发祥地,是贸易商业兴隆的地方,也是战争频仍、灾难丛生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呈带状分布,被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定名为“丝绸之路”。
看看作者简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公开演讲。”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接受正统西方历史观教育的学者会有如此的高瞻远瞩,对这一地区产生兴趣,并以西方学者的角度来解析这个独特的历史区域及历史现象。
作家吴稼祥曾经说过:“一个人一个派别陈述的历史是不可靠的。多一个人一个派别陈述,历史就多一分真实。”
而通过西方学者的陈述,我们也希望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能够多一份真实。
所以,接下来的两周,或者更久的时间内,麋鹿准备写一个系列书评,每天尽可能地读完一个章节,并以读书笔记或者随感的方式将读书的心得记录下来,不仅记录自己的读书经历,也尽可能地与朋友们分享。
从为本书撰写的前言中,作者丝毫不加掩饰自己的对于丝绸之路上那些曾经孕育过璀璨文明的地方的向往及偏爱----
“许多人坚信,在伊甸园里,‘贤明的上帝种下了一棵棵花树和果树’,人们普遍相信,那地方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富庶的田野。”
但于文明而言,这块地方,除了自2003年开始让美国深陷泥潭的伊拉克战争和传奇的一代枭雄萨达姆·侯赛因外,就是周杰伦的那首《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祭司、神殿、弓箭,那些楔形文字是否能带我们回到从前?
一起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一探究竟吧。
-----END----写于20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