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9月5日,阴,周五
屋外的瓦块云似乎比昨天阴沉三分,报道有雨能否否极泰来,在下雨一场,去去浮尘。阴郁的天气里,秋意渐浓,卧龙岗上六角塔的看起来有点萧索,附近种居民开的荒地种的绿豆秧已经发黄枯萎,荒草长出了种子。
两只喜鹊从冬青树上跳跃着飞刀草丛了啄食。一个中年男人在六角塔的东北角摆起了算命的摊位,音箱里放着萨克斯《回家》,正对着塔在祭拜,嘴里念念有词。这是我联系陈武老师后去找南阳文化馆马老师去的路上看到的。
走后门进去,保安非让联系一下,正好一个阿姨说他们是邻居,好长时间没有住了,八九十岁,年龄大了。这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个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的紧迫感。时不我待,好多事情,就像冯文庆老师讲的那样,有些事一等就翻过去了。
1
又跟陈武老师联系,他们屋里还有一群老南阳,可以去聊聊。扭头就从卧龙岗下来,天上的乌云密布,不时反转,一群黑鸟飞过,梅溪路新修的临河步道上,看起来比水泥路上松软。只是秋水共长天,看起来有点灰蒙蒙的绿色。好好的记录一些老南阳的心路历程,破解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一个创新困境,行动起来最有说服力。
到三楼这个茶社,陈武老师有溢美之词。当然各位在做的老师面孔又不相同,增加了几位,就是这样来来往往中,才洗尽铅华。征求意见商议如何哪位老师讲述。后来一直推王天元老师讲。
这个风趣的老师,1940年生,但精神状况与颜色气质看起来年青不少。从家族出身,到南阳印象,从家事到国事,从工作到结婚,从风俗到风貌,城市的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苦辣酸甜,一个小故事就把大道理讲透彻了。
一个扎根这里两代的老南阳,肯定有故事,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意,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凡事皆有因果。从父辈往事与地下党的牵连,从南阳公私合营、大炼钢铁、三年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南阳人的生活状态和平民视野,以及自然生态。
不时地有人来往于这个陈武老师的公益茶馆,老朋友,看看电视,拍拍话,解忧消愁,出谋划策,怡然自乐。好多一知半解的东西,通过讲诉就会豁然开朗,通透清爽。
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苏豫皖牵手计划的简报已经出来了两期,第三期由我们处理,材料已经收集完毕,材料报上了的不多,目前正处于加工调整阶段。
昆山乐仁赵影老师来电商量简报的印刷事宜。河南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的牛茜老师也时有跟踪服务,给予鼓励。自我反省,社会工作办事最忌纸上谈兵,也雷厉风行,切忌推诿扯皮。
平顶山全人的李老师来电,这个热心社会工作和社会心理服务老朋友,能够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困惑,互通有无,是相互支持,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个大课题,也是个新领域,需要开拓实践和总结思考,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原来写的张老师写的一篇《南阳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已经好长时间了,由于事情多,一直没有推出去。今天仔细审看,还需要瘦身健体,什么意思,需要一些地方删减,一些地方衔接,一些地方归类,看起来更规范、专业、科学、实用,会更有意义。
智慧没有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慈悲为怀,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最初的要义,与慈善事业紧密相连,很难分割的清清楚楚。今天是中华慈善日,纪念这个节日,也纪念特蕾莎修女为正义和慈善,为爱奉献,不求回报。社会工作更应只管耕耘莫问前程。
3
杨文磊老师来电,关心最近忙什么,当然也有对老南阳城市记忆口述历史的关注。他是几乎我的每篇文章都看的老师,谦虚、勤奋、严谨、实干,更多的是踏踏实实的文人雅士,他的文章通灵中散漫着文化和泥土气息。
因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机缘,成为了忘年交。他告诉我陈洪福老人是大寨人,原来在油磅油嘴厂党办主任,对闽营和老南阳很熟悉,可以去采访一下,看能不能对老南阳的东西有新的收获。
之前,大多随机采访,听本土老南阳讲老南阳,觉得没有思考,唰的一问,能听到一个人第一个印象最深都东西,希望给自己以好的启示。联系两次,未接电话。下午办公室也忙,第三次接了电话,说了电话,按图索骥。
一回生二回熟。对陌生人,第一印象很重要。你是干什么的,想干什么,都是直接相对方关心的问题,也不能怪人老心多。因为对每个人以真诚是必修的功课。
4
我特意从文化路到新华路去粮行街。因为早晨刚下楼的时候,跟一个楼下楼梯的老南阳,一个热和人的阿姨闲聊起来问起老南阳,她的描述给我很大启发,一个不一样的画面。
一是说南阳卧龙岗解放前后的荒凉和黄疆石,卧龙岗没围墙谁想进谁进,对面一个棚子卖饭,上坡,需要人推马拉,做绘声绘色的岗坡描述。二是我在粮行街住说南阳北关粮行街最热闹,因为人都要吃饭的吧?卖鸡鸭鹅、卖牛羊马,不都是换口饭,困难的时候粮食最珍贵。逢年过节,熙熙攘攘,玩把戏看灯看戏。三是后来在云南昆明生活,那里是一坨云,一阵雨,下了就了,南阳就不是这样,虚张声势的多,实实在在的少。四是南阳变化快,原来找一个亲戚,只说工农路,原来就是北关大街,名字变了。还有老鳖坑老鳖很多,那里有个青年球场。看了七八十岁的老南阳,有共同记忆也有不同认识。
看到从左营门外走过去看古宛城城墙和护城河遗址,城墙只能看看风貌,护城河这一段还算宽阔,两边杂草杂树繁茂,其它的地方还在,只剩窄窄的一绺了。沿着进贤街、召杜巷,到仲景路,越光武路,到防爆电机对面的巷道里,打个电话就听到陈老师的声音了。
5
陈老师八十多岁,住在一个二三十年前的独院。院内柿子、葫芦、绣球,满院绿色,一个老式桌子,两把靠椅,一壶老茶,还有他提前提供的资料。
刚要落座,下起了雨。只好挪到前沿底下,坐下来。他先说了三个自己写的文章,闽营人的问题、反对台独问题和丝绸之路问题,立意是南阳,链接的是大课题。我说你这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很应势合时的。嘱托一定要把这个事好好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有一个突破。这确实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课题,他链接着一个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历史因缘,屯垦南阳,链接闽浙,形成了商陆的繁华,一座座庙宇是最好的见证,它既是关于信仰,更是关于祝福。
从抗日战争说起,讲述那些过去的趣事,过往可能也是含辛茹苦,但陈老师讲来,满是趣味。对每一个事件的五要素说的极准,在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事,有什么结果,一目了然,听起来有很多真实感和情趣。
最有意义的要数对民俗文化和底层状态的描述,如何搓澡工变成拉大弦的,如何逆袭。茶馆里的烧茶的白河水,像沾了糖一样甜。世荣酱菜园老陈家后人如何从东南亚把玉器销往国外,在南阳置办产业。如何在1942年年成的时候,如何舍饭,如何办理公益事业,这是一份基于身份认同的自豪和骄傲。
慈善,应该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浸透血液和基因里才强大自觉。雨终于在深夜的时候下起来了,夜阑卧听风吹雨,已是回顾休息时。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 慈善日老南阳城市记忆及其他|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