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之《看不见的城市》

读后感之《看不见的城市》

2024-12-11 来源:哗拓教育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生于古巴一个叫拉斯维加斯的小镇上,父亲是一名园艺师,母亲是一名植物学家。他自幼跟随父母学习科学知识,还认识了很多的奇花异草,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使他的作品始终带有童话般的魅力。二战期间,他参加了意大利游击队组织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战争结束后,移居都灵,之后便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看不见的城市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985年9月19日因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2岁。同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因突然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

    当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余韵未消,久久还徘徊在作者奇妙的构思与如诗般的语言梦境中,这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看不见的城市就是这样一本让人入迷的奇书。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本书的两大新奇之处。

一.结构之奇

    全书共分九章,每一章的首尾讲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与我国皇帝忽必烈的对话;中间部分写马可向皇帝描述他旅行途中所看到的各种城市。

  为了便于理解,我把全书的所有章节列成一个表格,如下图:

看不见的城市章节列表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全书共11个大主题

城市和记忆    城市和欲望    城市和标记

瘦小的城市    贸易的城市    城市和眼睛

城市和名字    城市和亡灵    城市和天空

相连的城市    隐蔽的城市

2.每个大主题共分五个小主题描述,共55个小主题,每个小主题描述一座城市。

3.首尾章节各10个小主题,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4.中间七章分5个小主题按照递减(五四三二一)顺序排列,且每章开头是每个大主题的结尾总结,每章末尾引入新主题。

  那么作者为何会如此安排整本书的结构呢,我就此做了如下总结。

    根据特点3和4,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根据主题顺序来读(由1-5进行阅读),或者从任意一个小标题读,或从后往前读,当你试着这样去读时就会惊人的发现,无论你从哪一页开始读起,都不会有突兀的感觉。作者有意这样安排,是意图寻求一种新的创作模式,给文学创作注入新的血液。有人可能不理解,那么先允许我举个例子,毕加索的抽象画,大家都看过吧,是不是第一眼都会感到很混乱,不知画的是什么,心想这么乱的画怎么就可以价值连城。现在,假如我用一块儿黑布遮住小提琴的大部分,只露出关键一角给你看,那么你也能猜到这是一把小提琴,再如我遮住钢琴,只露出它的黑白键,你也很容易想到这是一架钢琴。这时,你也就会猜到这会不会是一场交响乐的演奏现场呢。答案正如你想象。所以,在他的抽象画中,他只画出事物的关键特征,由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副作品。这就不仅仅是一副画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显示在眼前的一个活生生的场景。同样的,这本书的每一个主题都抓住了城市的一个特点来进行描述,因而这些主题也都是独立的,所以这11个主题可以任意打乱,可以出现在作品的任意位置。那么就会让你有一种立体的感觉,所有的主题都是并行同时出现在你的面前,而这就是描述一个城市的一幅画,说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眼前一亮呢。好,我们继续说小主题,小主题是对大主题的详细描述,但也都是独立的,所以小主题中你也可以打乱顺序阅读,这时,我们就可以愉快的从任何一页开始读起了。

二.语言之奇

    全书的语言犹如诗一般简洁,优美。所描写的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立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很荒谬,读者必须通过这些特点找到作者的真正意图。

    举个例子,城市和天空之一,欧朵茵亚这个向上同时又向下伸展的城,有许多弯曲的小街、梯级、穷巷和茅屋,城里保存着一张地毯,你可以在其中看出城的真正面貌。第一眼望去,你会觉得地毯的图案跟欧朵茵亚一点也不相像,因为整张地毯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图形,沿着直线或曲线不断反复,间以色彩鲜艳的螺旋纹饰。不过,假如你仔细审视,就会同意地毯的每一段都符和城的某个地点,同时整个城的东西也都包括在地毯里,并且符合它们排列的先后次序,那是你因为被人群匆忙碰撞分散了注意而看漏了的。你的不完全的观察会注意到欧朵茵亚的混乱、驴子叫、煤烟的污迹和渔腥味;然而地毯却证明了从某一点可以展示城的真正比例,它的几何图形绝对不适漏任何一个最微小的细节。在欧朵茜亚很容易迷路:可是假如你专心审视地毯,就会看出你要找的街道是在一圈深红或深蓝或紫红颜色里面,它环绕着的一片紫色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地。每个欧朵茵亚居民都拿地毯的固定图形跟自己心目中的城的形象互相比对,这也是他的忧虑,而每个人都可以在图象里找到答案、自己一生的故事、命运的转折。有人向先知请教过,像地毯和城市那么相异的二者之间有什么神秘关系。先知回答说,其中一方具有上帝赐给星空的形状和行星运转的轨道;另一方就是近似的映象,尤如一切人造的东西一样。有一段日子,卜者都认为地毯上和谐的图案是属于天界的。他们根据这种信念诠释先知的话,没有人表示反对。不过,你同样可以得到相反结论:我们眼中所见的欧朵茜亚城是宇宙的真正地图:一片不成形状的污迹,其中有扭曲的街道、在灰尘里乱成一堆的破屋、火焰、黑暗中的尖叫。

    从大主题城市和天空我们可知,这一小主题讲污染对于天空的伤害,城市是一个向上向下同时伸展的城,向上为天,向下为地,城里有一张地毯,图案有直线,有曲线,有螺旋的纹饰,因为图案是对称的,那有地毯就会有天毯,而天毯不就是天空吗,天空中有星星连成的直线,曲线,也有螺旋的星云。而这些上帝赐予我们美好的东西,却因为污染再难看到。如今,回想儿时的夜空,大概也成了大多数人的记忆了吧。

    虽说这里的城市都是虚构的,然而也是真实的,作者描述了55个城市,其实是在描述一个城市,工业革命以后环境逐渐恶化的城市。城市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我们的家园,当雾霾成为一种天气现象,你还有理由拒绝爱护环境吗。现代生活离不开工业,但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去保护它。书的最后也给出了答案:波罗说:"活人的地狱不一定会出现;要是真有的话,它就是我们如今每日在其中生活的地狱,它是由于我们结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我们有两种避免受苦的办法,对于许多人,第一种比较容易,接受地狱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样就不必看见它。第二种有些风险,而且必须时刻警惕提防:在地狱里找出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习认识他们,让它们持续下去,给他们空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