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入职场的失宠

初入职场的失宠

2024-12-12 来源:哗拓教育

文|金玲

导读:我们总是渴求被父母宠爱,然而我们发现“不得不”不断失去父母宠爱,这是成长之痛,也是职场适应发展的必然之路。我们需要放弃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重新建立适应职场的行为模式,将父母宠爱替换为职场宠爱。

1.因为孩子失宠

下午回到办公室,看见大能等三个大男孩在一起喝茶,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聊着聊着,大能说道,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回到自己(妈妈)家里,呆一会儿,他们就会说快回家吧,看看孩子,(在外面呆)时间长了,孩子受不了。唉,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妈妈第一件事,总是问“孩子怎么样啊~~”,没孩子以前,我回到家,妈妈总是问我怎么样啊!”

听着他的叹息,看着他180的大个子,长着虎背熊腰的样子,心中不禁一笑,这哪像是33岁的人啊,分明是失去宠爱的三岁小孩子在与新出生的小弟弟争风吃醋的样子呀!我问他,失宠的感觉如何啊?他说,失落啊——自从有了孩子,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了,而以前是围着我转的!旁边的29岁大男孩说“恩,是啊,以前我因为是老小极受家族人宠爱的,自从有了外甥狗以后,都不再宠我了!倒是在学校,还有好多人宠我啊!”

原来以为,争宠是后宫剧的专利。看着他俩回忆的小表情,听着他们甜酥酥的声音,想起他们曾经多次说起自己到处受宠的经历,比如大能说自己曾得到爷爷的恩泽去某地办事得到快速办结的特殊照顾等,大男孩也曾多次炫耀亲人对自己的喜爱等。啊,我懂得了,他们曾经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宠爱的对象,也是亲人们争宠的对象,他们处于家庭或家庭情感的轴心位置,而下一代孩子的出生,他们极不情愿的把轴心位置让了出来。

因为孩子失宠

2.争宠的心理分析

争宠,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段争取别人对自己的宠爱”。《史记·孟尝君列传》:“成侯与田忌争宠。 成侯卖田忌 , 田忌 惧。”《晋书·忠义传·嵇绍》:“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郭沫若 《恢复·诗和睡眠争夕》:“现在是该我陪伴他的时候,请你不要来和我争宠。”现代社会,“争宠”以多种方式存在于家庭竞争中,“婆媳对儿子的争宠”、“父子对母亲的争宠、”、父母对子女的争宠等表现形式。在二胎时代,老大对老二的争宠已成为家庭教育的焦点。

为何会出现争宠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在一个世纪前说过:人类不仅是需要同类相伴左右的群居性动物,而且我们有这样一种天生的倾向,即希望被同伴注意,希望获得赞同。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脱离社会,并完全的被人遗忘,而不是躯体上的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关注对子女来讲是有限资源,是子女不可选择的、必须获取的生存资源,子女都有全然获得父母“关注”的渴望心理需求。

每一个子女都会面临着失去父母关注的适应性问题。第一次适应发生在老二出生时,老二必然抢夺父母对老大的关注,如果有老三老四出生的话,老大被关注就更少了;第二次适应是初入集体生活时,如上幼儿园,家长不在身边,老师代替父母成为监护人,子女获得的关注就少了很多,但老师和同学间的关注会成为替代品;第三次适应是初入职场,离开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视线,缺少父母的关注,替代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也极少了,此时更难;第四次适应是父母离世,父母关注不再有,“家”没了。

3.初入职场的失宠适应

被宠爱获得心理优势和行为习惯。如果你幸运成为那个“争宠”对象的话,你可能会获得一种天然的心理优势,而失宠的那个人则可能习惯于“被忽视”。被宠者长期处于“轴心位置”被宠爱的话,可能会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习惯,处处从自我出发,想要什么,只要自己说出来,就会有人争着抢着来满足,而自己也会特别享受“被人伺候”的感觉,就像《甄嬛传》中的皇帝一样,掌握着妃子们的生杀大权。话语当中,时不时出现“深得朕意”之类的词语。

而这些宠儿进入职场时,面临巨大的挑战——失宠。因为,职场的轴心是老板,是企业的产品或是服务。宠儿失去轴心位置的舒适区,当他们需要各种资源条件时,老板或是上级需要自己来争取资源或是创造条件去做。想要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努力竞争得来,不再能够随心所欲的呼风唤雨。因此,初入职场时有一个“蘑菇期”定律,被人置于角落,默默生长,黯然习惯“被忽略”。

因此,进入职场的第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适应失宠。

4.如何适应失宠呢?

第一,意识层面,了解自己失宠是初入职场的心理适应常态,自己需要抛弃原生家庭中的“争宠”行为模式,重新建立适应职场的“争宠”行为模式。

第二,情绪层面,接纳自己的失落感,允许失落感与自己共存。

第三,行动层面,踏实工作,磨练自己的心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工作质量获得老板和同事的认可宠爱。

不仅初入职场容易失宠,而且工作时间久了,也可能失宠。因此适应失宠之后,让自己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再用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宠爱才是职场生存发展之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