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等来没关系,所谓的罪行并不是事出有因就有情可原。
吴谢宇的案情经过已经公开,但是对于他杀死自己母亲的犯罪动机却无法从吴谢宇的口中得知,他拒绝回答关于这一类的问题。所以各方媒体采访了他的家人,他的前女友,他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拼凑出吴谢宇的人生过往。
他是学霸中的学神无论在高中还是在大学,在生活上在待人接物上在学习上对自己都有很高的要求,大多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这是别人眼里的吴谢宇。吴谢宇甚至是熟人群体里的明星,和榜样,身上背负着荣耀和各种期待。这样优秀的吴谢宇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是因为母亲对他的高要求,是因为母亲对他的控制欲,还是像有些所谓的心理学家猜测的因为他要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但母亲却是一个时刻在泼冷水限制他自由的存在,所以才对母亲实施毁灭。
高智商犯罪,三年时间的反侦察逃逸,人生机会成本的极大损害,家庭教育不当对心理的压迫,这些却变成了一些人为吴谢宇洗白的理由。甚至有人组织了微信群要联名请愿给吴谢宇写死刑免除请愿书,同情,唏嘘,原生家庭控制欲对孩子造成悲惨心理的感同身受,这样的网络舆论气氛越来越有吴谢宇杀人有理,需要酌情处理的趋势。我们研究罪犯的心理和生平是为了警惕悲惨的重复,而不是用来给罪犯开脱。
一部韩国电影的台词,“有人说,人犯多少错都可以改正。许多被害者家属带着绝望来,说着应该判更重的罪,为什么这种愤怒会持续下去,那是因为犯罪的人当中有人根本没有悔意。唯一的悔意只是对自己被逮捕这件事情。”
吴谢宇是罪犯也是受害者的家属,他对母亲的杀害是蓄谋已久,之后的逃亡从来没有想过自首。不要再帮他强化诉说原生家庭的痛苦,一个人的骨骼停止增长,心智还在不断完善。原生家庭造成的疤痕会很痛,却不是一个成年人用杀戮来解决问题的合法理由。
这个案件还造成很多人关于育儿的焦虑,希望孩子优秀却又不敢给孩子过分的压力,这要怎么平衡?按照很多育儿书的说法,孩子三岁之前要用足够的爱给他安全感;三岁之后培育孩子的独立性,认可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孩子成年之后要接受孩子有完全独立于原生家庭的生活,他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别人”。
但是这又是何其难,尤其是在亚洲文化典型的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乖巧是教育中的很大诉求。就算现在很多父母教育理念越来越开放,但是在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孩子的自由是父母授权或者给与的而不是孩子天生的权利,这种心态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转变的。
吴谢宇的案子还在等待审判中,但是关于育儿的焦虑还在继续,要求孩子完美是对人性真实本体的压抑,不要庆幸孩子没有叛逆期也许是更大的隐患,为人父母一生的课题还在继续。原生家庭是否是牢笼,都不应该成为吴谢宇犯罪开脱的理由。
小七的微信公众号简七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