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哲思03天人合一

中医哲思03天人合一

2024-12-11 来源:哗拓教育

接上文。

第二,天人合一,适应自然

中国哲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立足现实的态度;二,非实体性的思维;三,内圣外王的追求;四,不拘一格的表达。

中国哲学家对人自身的思考,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总是立足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哲学史的开端,也曾出现过天命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状况。

但与其他民族不同之点,就在于早在商周之际,天命神权思想即开始动摇,发生了“天的人文化”的过程;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中国人文精神,自身又具有消解宗教因素的作用,这就使得春秋末期以来的中国哲学的发展,都是立足于现实的世界,因此很少有彼岸的成份。

周公旦强调的“敬德保民”,孔子主张的“为仁由己”,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都直接体现了这种立足于现实世界的精神。

即使在中国古代宗教哲学中,最终所追求的也往往不是彼岸世界。土生土长的道教讲长生久视,希望人们永远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中国化的禅宗讲顿悟成佛,反对追求辽远的天国。

正是这样,中国哲学不像西方哲学,普遍存在着把本体界与现象界割裂开来,对置起来的情况。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重视“百姓日用”,主张“极高明而道中庸”,“即世间而出世间”,认为理想的追求,精神的超越是一种现实的追求和内在的超越。

中国哲学起自哲人们对于人生的忧患与求索。

在古老的五行思想和阴阳思想中,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于人的生存智慧的探索。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纯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兴趣者可以说很难找到。他们的兴奋点,总是放在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上,总是放在对人自身的思考,也即所谓的实用的哲学,人生体验哲学。即使是思考自然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也总是要最后归结到社会人生问题上。荀子说:“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认为对“天”,对自然界的思考,必然最终会回到对人的思考上来。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中医中所言的天人合一,适应自然的思想极自然的来自于此。

回到中医养生的思想上来,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体阴阳气血同样受到自然的变化的影响。

所谓的天人合一是指,天人相应,积极主动,顺应自然。

“天”指大自然,“人”指身体,“合一”则是顺应的意思。从大的方面理解,天人合一是讲人与自然与天地与社会的关系: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规律,又要顺应宇宙的规律。从小的方面来说,天人合一就是指导我们生活在自然中,怎样求得平衡,怎样拥有健康。

“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说起来挺玄乎,其实很简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位。无非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人的生活需要磨合以适应自然。

我们知道我们的体质有先天遗传因素,这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但所好的是,先天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后天的养护,同样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尊重先天,但不能放弃或忽略后天,应该因人、因时、因地,顺应身体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来养生。

那如何理解并应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呢?

《吕氏春秋・尽数》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对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第一大原则就是要顺应自然。

比如多吃时令的蔬菜和瓜果,少吃反季节、转基因的蔬果,这就是顺应时令。饮食上不要偏食,尽量吃整株菜,包括蔬果的根、茎、叶、花、籽,这就是顺其自然。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就是要因人因地,多吃成长环境中常吃的,父母家族中常吃的食物。现在进口水果、进口食品有很多,每个人都要考虑身体是否适合,偶尔吃些没吃过的食物对身体影响不大,但吃太多就接受不了。

我们中医在临床上常看到一些病人,由于吃了榴莲、芒果等进口水果导致过敏。还有些南方人到了北方生活,依然保持辛辣的口味,频繁上火导致口舌生疮,这些都是忽略了气候和地域的差异。

第二原则是遵循规律。

比如一日三餐要规律:早餐的营养最重要,午餐要吃好、吃饱,晚餐要清淡、易于消化。但现在绝大多数人都给弄颠倒了,中午大多是工作餐,随意糊弄填饱肚子,过于草率和简单。晚餐则往往比较丰富,不仅热量太高,还难以消化,影响睡眠,长此以往会加大身体负担,导致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习惯吃素,有些人靠饥饿来控制体重,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做到真正顺应自然,应该什么都吃,什么都少吃一点,人体的正常运转需要多种营养的摄入来共同维持。

第三大原则,在于使自己的起居等日常行为,尽量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就是一种顺应,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合理安排作息。

春夏夜卧早起;秋天早卧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昼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素部・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上一篇比较笼统的说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里我准备结合自己的实践,具体的说明一下我们的身体如何顺应四时的变化。

春夏时节万物复苏,正值天地之气相交、生命繁茂生长之时。此时,人体要顾护阳气,才能保持一种生机盎然的状态。平时应保持舒缓而积极的生活习惯,尽量去伸展自己的身体,多去大自然中散步。作息上要讲究“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入夜睡眠、天亮起身,每天保证6~7小时的睡眠时间即可。

到了秋季,万物成熟,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气燥,大自然的阳气开始衰减,阴气开始萌生,作息上要注意“早卧早起”,从而收敛精气,保持神志的安宁。

寒冷的冬季,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延长。此时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作息应逐渐调整为“早卧晚起”,早点上床睡觉,如果时间允许,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最好,以躲避寒邪、求取温暖,避免阳气受到扰动,过度伤阴。

说白了很简单,听从内心的声音,累了就休息,精神旺盛就干活或运动,所以,该吃时就吃,该睡时就睡,每天顺时休息,否则便会导致阴阳失调。中医讲,白天属阳,夜晚属阴。白天时消耗精气神,如果到了晚上又不休息,就会让阳气消耗得更多,阴阳平衡破坏后很难补回来。有人后半夜才睡觉,即使晚起床也补不回来,就是因为错时休眠,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黄帝内经》讲要睡“子午觉”。

第四大原则,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

实际上,中医中的“天人合一”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是相吻合的。真正的健康不仅是没有不适的感觉,化验指标正常,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如果一个人情绪不好,不能与人良好相处,这也是不健康。真正的健康包括合理的情绪,喜怒哀乐都要适度表达。

中医所谓“七情六欲可以致病”的说法,也是强调把控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人到中年血气方刚,要戒之于“斗”。中年人不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时候人不能什么都想拥有,不要什么都去竞争,更多的时候应该学会放手,学会割舍。人老之后气血渐衰,要戒之于“得”。人老退休后,凡事都要退后一步,这时就不要想得到了。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愿望,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实现,但同时也要明白,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只要努力了去享受其中的过程最重要,结果如何一定不要太在意,要学会把这些深藏起来,不要争“得”。养生基础就是要顺其自然,高高兴兴,学会宽松待人待事,正如毛主席所言,面对压力与挑战“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亭信步”。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原则,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不是让人不作为,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作为。所以说,养生态度应该积极主动,“我命在我不在天”。晋・葛洪《抱朴子》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尤其是现在剧烈变化的中国,生存竞争的压力非常大,于是很多人就为了赚钱,而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也很少有人有意识的去加强体育锻炼,结果呢,自己身心俱惫,关于压力的产生与消解,我在心理学的文章中已经加以说明了,这里着重指出的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一个人处理于亚健康的状态。

比如,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济条件的变化就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说实话我们现在人人的压力都很大,我虽然懂得了一些理论,但这只能有意识缓解我的压力,是人都有压力,我相信脆弱而敏感的压力,时时都会让人感到心里沉甸甸,比如,我们是不是在担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亲情,自己的收入不如意,有时候我们明明很努力,可就是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类事情占到影响人情绪和心理的很大一部分。

也唯有提高自己的心智,控制自己的情绪,调理自己的心理,化被动为主动,从第三只眼看自己,这就是我的办法,当我变成另一个人看自己时,当然通过觉知训练等来想想一下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不够努力,还是自己能力不行,这样一想,突然发现那些令自己痛苦,令自己烦心,令自己郁闷的事,其实都是一些小事,当我们时常的这样去有意识的去训练,你就会发觉那些让你郁闷的事情其实压根不是事儿。

记得渡边纯一在《钝感的力量》中提到,人只要有意识的去想那些害怕的事,不断的重复的去训练,他的内心就会有一种适应的力量,再遇到这类事,痛苦的时间会大大减少,以至于消失,正如李阳老师所提倡的《热爱丢脸》。

关于主动进取,我突然想到了我十几年前在大学里学习英语的一段经历。

“为什么要怕丢脸?人死了之后不过是一堆灰,脸面算得了什么呢?况且丢脸是多么珍贵的人生体验;正是因为丢脸,你获得了实力的快速成长和人格的全面锻炼。亲爱的朋友们,感谢所有给你丢脸的机会和丢脸的人,请让我丢脸吧,我热爱丢脸!”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深为震憾,它如一块巨石击中我沉静的心湖,从那天起,我开始了一段激情岁月。一如最初的激动与坦然,一颗疯狂的种子潜种于我激昂的心田。

后来,听到了李阳老师的故事,我热血沸腾,泪流满面,那时的我何尝不像李阳老师在兰州大学的境况一样呢,自己时刻活在内向与阴郁之中,活在彷徨与绝望之中,活在别人的歧视与自卑之中。

李阳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生病了,但由于自己内向的性格,在治疗的过程中,惧怕医生骂他,他忍着巨痛,足足被漏电的治疗仪电击了近20分钟,他的右脸颊上从此也留下了一块永远的伤痕。这切肤的伤痛使李阳深切的感受到:过于内向的性格是要命的,这一次差点导致自己毁容,下一次可能就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在小学的时候,由于哥哥和一个人发生了口角,结果两个人打了起来,因为对方比哥哥大很多,所以哥哥被狠狠的打了,而当时我却懦弱无比,吓得跑了。哥哥后来在床上休息了一个星期,每当我想起儿时的这段记忆,内心无比痛苦。也许当时我如果上去帮他一下,哥哥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痛苦。唉,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的我如何才能自立!

考了一个普通的院校,使我的自卑更加的深入。听到李阳老师的故事后,我如老友相逢,我决定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给我一个支点,足以橇动地球,一种自我的激励,足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从此我开始了大学生活的疯狂岁月,先从英语开火,高考英语不到90分的我,要决定过英语四六级了,从此我带着复读机,早上6点开始进行疯狂英语的学习,刚开始没有任何进步,反而感觉英语对我来说越来越难,很难进行下去,然而我告诉自己我不仅是在学习英语,而是要向自己进攻,我要做成我人生中第一个成功的事情,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

所以坚持了下来,从此,在学院的溧水河边,多了一个意气风发,神情严肃,激情飞扬的年轻人,他风里来,雨里去,数年如一日,大声的朗读,疯狂的背诵,如滔滔之江水,如驴之嘶鸣,马之狂啸…… 燃烧的激情像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至此我变化了,成了一个新生的人,如李阳老师所言,掌握两种语言的人从此将拥有两种人生。这是何的快意与惬意!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既定目标的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学习的激情就会慢慢消退,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事情的发展一切都在默默的进行着。

突然有一天,答案揭晓了,奇迹发生了,我高分轻松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我以入学时全班几乎倒数第一的英语成绩,以全系第一的成绩一次通过四级,甚至都超过大多数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的分数,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有些了解我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敢相信,都说不可能,是那个外表和内心一样懦弱,经常被人嘲笑与歧视的人吗?

当然,六级也是轻松拿下。

这段英语学习的经历,经常使我激动,使我充满激情,因为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蜕变过程。

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度过,无愧,无怨自己的选择,快意书写,努力前行!突然感觉到我不是在写养生,而是在写自己,是写一个人变化的过程,积极主动,就会有激情,就一定会有进步,会有成效,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养生。

我们在理解天人合一时,调控机体,顺应自然体内,外兼养调内为主,不能只注重物质层面的,有形之体层面的,还要注意精神与志气上的统一。

在中医中,气的概念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即气是比精更微小,运动能力较强的物质。

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由于其来源和分布部位之不同,故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精微之气正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其存在的。

春夏夜卧早起;秋天早卧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昼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素部。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精和气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医学认为“精能化气,气能生精。”气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