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那些相见恨晚的知识

那些相见恨晚的知识

2024-12-12 来源:哗拓教育

此标题意味着一言难尽,我会后续继续更新。

1.延缓你的享受,意味着主动掌控

好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诱惑,写作业时候的电视,饿的时候还没有开饭的菜,收入羞涩的时候橱窗里面的衣服……每一样都是切实的诱惑着你,你可以去追求立刻得到,满足自己,但是那样会遭到更大的失衡。那你应该怎么做?

心理学家做个一个实验,发给在房间里的一群孩子每人一颗糖,并告诉他们如果15分钟之后再吃,他们将被奖励第二颗糖。接下来,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了下来。科学家对着那三分之一的孩子展开了1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比起那些立刻吃糖的孩子,这些在小时候就拥有「一定克制力」的孩子事业上明显更加的成功,人生也更加的幸福。

生活当中就是要处理各种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但人性的欲望却驱使我们要立刻得到,怎么办?在斯科特的《少有人走的路》当中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延缓你的享受。」理由有三:首先,享受的东西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推迟了而已。第二,处理好当下的事情,你讲获得更大的利益。第三,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觉得是享受的东西未必在以后看来就是如此。

这个方法不见得所有事情都能够成功,但是在治疗一些拖延症、轻度选择困境的时候还是很有效果。从自己开始对自己实施思想干预的角度讲,你变得正在掌握自己的人生,而这是很重要的。

2.虚处从大到小,实处从小到大。

当你面对一个不具体、宏大无边际的命题时,要提纲挈领,先抓大后定小;相反,如果已经有一个比较确定的目标,宜从小处切入,慢慢延伸到大的层面。这个经验不绝对,但是个人经验这么操作成功率挺高。

举个例子,当我们谈到为人处世的经验时候,不要去从平时个人的零碎经验这些细小处去总结自己的「准则」,这很容易陷入片面,比如说:察言观色,套近乎----降低了生活的难度。对不对?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相反,若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不仅可能会体察到不该有的信息而造成困扰,还让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受到蒙蔽,不敢做出内心的决定。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从大处着手,先想想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能是什么?自己对于生命是如何看待的?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到政府的作用?如何看到社会上的暴力?……多问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定有答案,但是开启了这方面的思考,进而逐步形成了从模糊到清晰的框架,对于我们更有积极的意义。

戏剧大师赖声川创作了很多戏剧上的经典,被人们冠以「创意大师」的头衔。当他在谈到创意的时候,他说:「每个创意人都首先应该拥有稳定的『三观』,只有这样子,才能去伪存真,看到内心所投影出的真实世界,否则你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创意,任何你的新点子都只是爱好新事物,拥抱新变化而已。」

3.世界是矛盾的,别只看到好的好,坏的坏,其实还有好的坏,坏的好。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在矛盾当中存在、斗争、发展。矛盾也是一切事物的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其实在中国的古代,我们的先人们也早已发展出朴素的「阴阳二元论」。

就像每个硬币有两面一样。但是人们却总是只注重于其中的一方面,比如刚认识的健谈的人的幽默风趣,粗心冒失朋友的犯错出丑,漂亮女生的外貌衣着,衣服邋遢男生的搭配不协调。

其实,健谈的人不知自己风趣?粗心的人不知自己不小心?漂亮的女生不知自己衣品好?邋遢的男生不知道自己不懂搭配?

我想说的是,看到别人希望你看到的东西只能欣赏,却不能评价一个人。如何才能比较真实的评价?看它的相反面:健谈的人是否在独处安静的时候仍然怡然自得,或者「慎独」?粗心的朋友在关键问题上是否小心谨慎,如履刨冰?漂亮女生在家里是否干净整洁,是否依然精致?邋遢男生在重要场合是否放荡不羁,还是正襟危坐?

这些相反的方面去考察一个人,岂非要真实、深刻地多?有意思的是第一眼表面很好的人,内里大部分都不怎么样,倒是表面不惊艳的人,却可能还有丰富的世界。这条经验,屡试不爽,这样让我们思考到底所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多少程度上的指标,难道是反向的?

不仅识人上,这种「反向矛盾思考」对于我们的处世也有积极意义。因为我们总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那么我们在做好一方面的同时,对于生活的张力,也就是相反品质的程度,可以理解为对立面的程度。

举个例子:如果我是一个比较安静,也相对细心的人。我当然可以毫无疑问处理比较细腻的问题,但若处理一些大的方向性问题上,由于我的性格,我可能会不够果敢。于是,当我碰到这种抉择的时候我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做到少犹豫,做好前期调查就放手去做。如此经年累月,自己的个性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就会被克服。

先写到这里,以后再写,希望可以帮到你!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