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林,一线教师,不谈大道理,每天三分钟,让你学会简单而实用的教育方法。
当我们看到小宝宝在睡觉时,总会蹑手蹑脚轻声细语,生怕打扰他。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曾经认为这非常正确,其实,大错特错。
首先,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不是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对孩子出生后的几天,即使身边有嘈杂声,也总能睡得很安稳。
但是随着出生后,大人会根据“睡觉要有安静的环境”这样一个思维习惯,于是让孩子在睡觉时,保证了环境是很安静的。可是这样做的坏处是,越是安静的环境,孩子就越容易被一丁点的动静所惊醒。
在《新育儿百科全书》里有一段这样的话:“无论是婴儿还是儿童,只要平日习惯家中的一般嘈杂声和说话声,即使有客人来访谈,或是收音机、电视机打开着,甚至有人走进他们的卧室,他们仍然可以睡得很香。”
也许这样的理论大家并不能接受,那我换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你就懂了。
高一那一年,我的妈妈为了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特地给我腾出一个小房间,的确很安静。我坐在里面,甚至能听到手表发出的滴答声,学习效果也很好。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有一次考试,我恰好坐在电风扇的底下。老式电风扇呼啦呼啦地刮着,那种钢铁之间的摩擦出刺耳的声音,让我这个习惯安静做试卷的人,失去了耐性。所以那次考试的精力,我几乎全放在了努力克服耳朵不听那些杂音上,而真正用心做题的时间所剩无几,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也许有人会安慰道:又不是每次考试都坐在电风扇下。但是,我们无法预测下次考试又会出现什么状况?也许是窗外装修的声音,也许是汽车鸣笛声,又或者是考场某一考生的咳嗽声,既然我无法去改变这些声音,那我为什么不尝试着去适应呢?当我适应了,那任何声音对我都不是干扰。
于是我搬出小房间,回到了能听到爸妈看你电视声音的卧室。一边写作业,一边适应。刚开始的时候会很烦躁,但时间久了后,你会渐渐忽略这些声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高考的那间教室是在一所技校内,走廊非常封闭,所以窗外空调工作的声音很响。我几乎全程自动“屏蔽”了噪音,得以安安静静完成考试。
睡眠与学习的道理是一样,在心理学上,这叫“脱敏治疗”,即:你越是被某种东西干扰,那就要尝试着去接触,最终克服它对你的影响。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住风雨的洗礼。孩子无比喜欢睡觉,对睡觉的环境也没有大人想象中的那么“娇贵”。所以,试着放开一点,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该干嘛干嘛,你放松了神经,他也睡得安稳。
次生林,一线教师,不谈大道理,每天三分钟,让你学会简单而实用的教育方法。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说出感受,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