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谈写作有声读书电台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朗读者金飞。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之余,我喜欢码些文字自嗨,每天坚持写日记,简书ID同名金飞,也喜欢在千聊买一些课程学习,同时也推广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课程,现在我还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掌上书店,主要是为推广和提高“全民阅读”而尽一份绵薄之力,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影响了三千四百多人开店成功。如果我们群里也有喜欢看书阅读的朋友们,我们可以一起助力!
今天我给小伙伴们带来的文章是倪萍的《姥姥语录》中的一篇文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
这篇文章我是在《朗读者1》里看到的,看完文章,让我迫不及待的去寻找《姥姥语录》这本书,并一口气看完。
自拍书籍本书作者倪萍介绍:
1990年,倪萍担任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主持人,真正踏上主持之路。从1991年开始,倪萍先后主持了十三届春晚,朱军形容倪萍是春晚舞台的“定海神针”,当年,她平民化的语言、清新自然的主持风格和邻家小妹般的招牌式笑容,曾创造过“万人空巷看倪萍”的盛况,也让一代电视观众牢牢记住了倪萍的名字。
2004年倪萍淡出了春晚舞台,开始演电影、写书、画画,活得大气自然,也幽默得让人惊讶,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艰辛历程。
谈写作|有声读书:一本送给所有人的礼物书籍―――《姥姥语录》本书的创作背景:
倪萍写作《姥姥语录》,是在姥姥生前和姥姥说定的。"记得第一次跟姥姥说这事的时候,她那个只剩下一颗牙的嘴笑得都流出了哈喇子。‘人家毛主席说的话才能叫语录,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些没用的话,还敢叫语录,那不叫人笑掉大牙?'"倪萍说做了好半天的思想工作,姥姥才答应说"等我死了再写吧,反正丢人我也不知道了。光着腚推磨,转着圈丢人,你自己丢去吧,反正你脸皮也厚。" 2008年,活了99岁的姥姥走了,倪萍动手写了起来。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作品鉴赏:
《姥姥语录》这本书是一则则来自倪萍心底的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下午茶故事,文字清澈质朴、真挚感人、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也是一部让人感动的人生智慧书:不认得几个字的姥姥却有着令人叹服的生活大智慧,在极其贫穷的岁月中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在富有的时候依然不忘初心……点滴感悟蕴含无穷智慧,适合几代人共读的超级好书。
在倪萍看来,姥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她这些质朴的语录,看似普通却很受用,让她比'有文化的人活得还明白'。她是我的姥姥,也是我的老师。想在姥姥鸡毛蒜皮的语录中找点大事件很难,姥姥的一生注定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
有读者评价,倪萍笔下这一则则姥姥的故事,生动、朴实,尽是日常之琐事,读起来却很难不为之动容,不经意间被唤起的可能"似曾相识"的情景片段,足以触动现代人本以为麻木已久的、心中最柔软的那一角,甚至为之潸然泪下。
确实,在我第一次自己录制这篇文章,当读到那几句:
“我当然信了,对着天我虔诚的祈祷:‘保佑孩子吧!什么我都可以付出,甚至生命。从此让我什么都看不见,只要保住儿子的眼睛。如果可以交换的话,我一分钟也不犹豫!’”
“ 一夜一夜,我在客厅里坐多久,姥姥就在她屋里陪多久。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祈祷的是同一个神,我为儿子,姥姥我。”
“孩子,记着,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时我都流泪了。第一句感怀作为一位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深沉!第二句感怀姥姥的爱之深,懂 “我”之深;第三句感怀姥姥的博大智慧和坚强信念!
这不独是倪萍的姥姥,而是所有平常百姓家的姥姥,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儿时的身边。
由此我想起了自己的爷爷,2015年91岁高龄的爷爷在家平静去世几天后,我在心里想着要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但当时只写了几百个字就停了,因为我实在写不出我爷爷的不平凡。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我的爷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者”。每当过年,邻居家的孩子有2元的压岁钱时,我们家的只有1元;当别人有5元时,我们家只有2元;当别人有10元时,我们只有5元,我们拿到的永远都比别人家的少!
我们家的姐弟们都很不理解,爷爷一辈子都是做生意的,怎么那么小气?
长大以后,一次听爸爸说起,爷爷经常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家庭,附近的远路的都有。当爷爷年龄大了以后,自己走不动了,那些路远的地方就让他的小儿子开车送他去,结果叔叔转了很久很久也找不到爷爷说的地方,最后只好带着遗憾回家了。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八十多岁的爷爷知道因为有户人家着火了,就送去了百来元,后来过了几天,对方家属打听了很久将钱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了,他们说:“您老的心意我们收了!非常感谢!您都这么大年龄了,还惦记着做好事善事,我们心里惭愧啊!我们哪怕再困难也不收您老人家的钱……”
去年清明节我们扫墓时,叔叔说了一件事:当年当爷爷听到周恩来总理去世后将他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的消息时,他说他百年以后也要将骨灰撒了,不要留下……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震惊了,当时70年代的农村,火葬等于没有,普及就更不用说,当年50出头的爷爷竟然有这种超前卫的思想,真是太了不得了!
当年我爷爷是他众多堂兄弟姐妹们中活得最高寿的,我们总结他的长寿原因是他“很知足”。
一个容易知足常乐的人,一个不追求荣誉得失的人,一个苦了家人也要帮助别人的人,一个拥有豁达心胸而不计较的人,怎能不长寿呢?
听了这个故事或看了这个故事后,第一个你会想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