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醒来的早上有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想起今天是五四,是青年节。每每看到“青春”二字,就会想起王蒙的《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
大概是对青春的贪恋,我觉得自己依然有着过“青年节”的热情,和资格,至此也不觉得已经失去了青春。倒是对90后们声言已经步入中年感到友邦惊诧——老,是早晚、是总有一天、是必然、甚至是永远的事,是要排在60、70、80后们之后的事,干嘛那么着急?
我不觉得青春短暂,青春跟年龄无关。如果一个人18岁就觉得自己老了,跟80岁还觉得自己很年轻的人,不是一种状态,后者青春依旧在,前者只是老了没埋。
多年前就有人说“你老了”。我的确非常讨厌别人提醒我“你老了”,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闪开,那些说“你老了”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当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年龄,实在毋需他人提醒;我当然知道生命的规律,就像知道每个人终将会失去青春,甚至失去中年,失去老年,直至失去生命,归于尘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开始生命的另一场轮回。
2
在许多国家,如北欧,老人是一种骄傲和幸福。在我们这个社会,“让老人感到骄傲和幸福”,似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从昨天开始看一本书。是被书名吸引才买来的。
因为不肯承认“老了”,我需要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因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年事已高,都在望七奔八的年纪,需要陪着他们一起慢慢变老,要在理论上先了解“老”是怎么一回事;还因为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声音甚嚣尘上,需要提前做点功课……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作者拉姆·达斯,曾写过一本畅销书《活在当下》,销量达200多万册。
65岁时,拉姆·达斯得了中风全身瘫痪,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开始漫长的康复过程。他在中风前从事过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这本书是在他中风前写成的,但被编辑退了稿。中风后,他终于对“老”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怎样用冥想和完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来减轻痛苦;他想告诉人们,“必须换一个看待生命生老病死的角度。”“不要做智慧的长老,要做智慧的化身”。
因为老了,因为老过,因为老着病着经历着,拉姆·达斯的这本书极具“现身说法”的作用。青年们读这本书着实早了点儿,但“不知死焉知生”?这本书可以推荐给父母阅读(需要一点直面的勇气)。
看小标题就知道这些观点的“政治正确”:正确看待日渐衰老的自己;到了年纪就要服老;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等等。
这本书又可以看作是一本学习“变老”的工具书。
3
早上还在朋友圈看到关于琼瑶和平鑫涛的文章。
3月份刚刚写下《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琼瑶阿姨,眼下面临着一个家庭难题:她90岁的丈夫平鑫涛正在“失智”。关于是否接受插鼻胃管治疗,她与继子女“杠上”了,哽咽宣布将老伴交给继子女,而且怕自己情绪失控,再也不会去看平鑫涛了,她称“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书也不会再写了。”
看了琼瑶致继子女的信,觉得她79岁了,仍有颗少女心吧,处理问题是情绪化的方式。
网络年轻时,平鑫涛为了爱抛家弃子,与琼瑶的爱情纠葛了十年,终于携手,至此已相伴38年。如果有所谓的“灵魂伴侣”,他们俩位应该算是一对吧?38年时间,成就了彼此的事业和声名,一个写作,一个出版发行。终于还是有老了的一天,他们也和普通百姓一样,面对生死,面对家庭纷争。
平鑫涛已中风失智,再也不会介入这场纠葛,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任何的交待和安排。只留下至亲至爱们,为他的病老、治疗方式,“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别说如此复杂的家庭背景,即便是同胞的兄弟姐妹,如果遇到“插拔管”的问题,一个说“拔”另一个说“不拔”,都可能造成情断义绝。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琼瑶的家事里,我站在琼瑶一边。她是离平鑫涛最近的人,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亲密关系优于亲子关系,现家庭关系优于前家庭关系,继子女要在尊重琼瑶的意见的前提下插手父亲的治疗……以琼瑶和平鑫涛的智慧,其实已经做足了“会老”的功课。
做足功课尚且遇到这样的问题,普通大众呢?
4
“老去是一次接近智慧、知足以及与灵魂紧密相通的机会。”终有一天,你,我,每个人都会步入“最坏”的境地,与疼痛、衰老相伴,且会迎接死神的到来。拉姆·达斯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里,告诉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人完全可以在痛苦中心平气和地活在当下,以应对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身心灵的问题。
作者60年代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离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为追求人生的真义,他曾赴印度灵修。这本书里,也可能会有受过多年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不太认同的观点,比如作者相信“灵魂能够越过死亡,得以投胎转世。”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活时明白、走得欢喜,怀着满满的爱和莫名的喜悦,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转折,死,也死得好看一点舒服一点,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荆棘之地。”
青年,愿你永远年轻;也愿你学会,老。
丁是丁:微博读书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各平台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