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2024-08-31 来源:哗拓教育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1】

3月1日晚,“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公司组织观看了此次颁奖典礼。

10位年度人物是劳动者的荣光,传承着工匠精神,凝聚着时代力量,他们是: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新一代技术工人陈行行;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

在中国航天,57岁的高凤林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他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同为航天人,我们应该以高凤林前辈为榜样,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

颁奖典礼上,我们看到的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已不仅是对普通工匠的个体展示,而是对当代所有中国劳动者的“群像聚焦”;我们听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也不仅是个人事迹的叙述,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财富的深度挖掘。每一位获奖工匠所展现出的卓越匠心、精湛技艺以及执著坚守、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都深深打动着我们,并激发起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热情。

看了颁奖典礼后,心中感慨万千。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奋斗的信念和理想,我们要保持一颗初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事业中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工匠们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创造价值,就得自身本事过硬,要不断学习,脚踏实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工匠精神”早已成为社会热词,成为社会的价值标杆,将其真正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让其真正扎根在我们的精神价值和理想信念中,才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2】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工匠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_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做为一名战斗在中职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更加应该清醒地看到祖国建设多么需要能工巧匠,培养这些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们要积极进取,认真备课,关注关爱学生,勤奋钻研教学,背负教书育人的义务,为未来的”能工巧匠”们铺平职业人生的宽广大道。

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是国家的富强,政府的富强,同样也是人民的富强。而《大国工匠》这部记录片,正好给我们诠释了国家富强的另外一面。

在新的时代中,新时代的烙印下,父母们不停的让孩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潜意识中就绝对的认为,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人生才能出人头地。而这一的思想是绝大多数父母包括孩子本身都存在的,我不能说这一种思想的错误,却也不能认为它完全的正确。在大学生多如牛毛的今天,时代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不能仅仅靠着虚体经济的支撑,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他们拥有的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熬夜奋战,努力创新的技术工人们。他们有的是大学生而更多的是一个未曾上过学,并没有什么出色学历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在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让国际能站在国际上,让总理能在国际的舞台上抬头挺胸说:“中国制造”这四个大字。

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用他们的刻苦专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创造着一个个不可能而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也在诠释着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言。

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技术强国”这四个字,给新时代的我们指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八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专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忽略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拓展人生价值。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3】

周二的晚上,AQ2课的家人们齐聚4F改善角,一起学习大国工匠精神。为什么是大国工匠精神,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匠人精神学习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了大国工匠们的世界。

通过视频学习,我们见识了中铁二局二公司的开路先锋—彭祥华,他是隧道爆破高级技师中的翘楚—爆破王,经常冲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自己装炸药,以最小的误差赢得爆破的胜利。经常命悬一线,是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人。还有火药的雕刻者—徐立平,在不可逆的操作下,凭经验和感觉触摸一次,误差可以不超过0.2mm.一刀下去,就只能勇往直前,没有回头路。稍有不慎,就将面临爆炸的危险的境地……

他们都是工作在国家重要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工作危险度极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退缩,把国家的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以主人翁的思想对待他们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技能,他们都是一群把头卢别在裤腰带上行走的人。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却坚守事业勇往直前的人。当之无愧为大国之人,大匠之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对他们而言,我们是属于工作在安全地带的人,为了家人能够生活得更好,我们在电子企业里求生存。俗话说:大家好了,小家才能好;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这个“大家”这个“锅”就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企业,只有企业变强了变好了,我们才能跟着一起受益,而企业的强大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家人的努力。2016精益年马上要结束了,及将迎来2017务实年。务实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家人都能脚踏实地讲实话、做实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要把每一件事情做专做精,都要拿出的十倍的努力和全心的投入。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4】

今天我去观看了大国工匠这部中央电视台的系列作品,我个人颇受感动,我心中有一股惊讶,一种感动,一种放心。我惊讶的是他们在做着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危险,高难度,这样的形容词天天与他们相伴。我感动是因为他们这种超凡的精神毅力,做事的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感动着我。我放心是因为中国这个国家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才会屹立与世界东方而不倒。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大国的工匠。

在这些伟大的工匠身上我们能看到许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还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行为。他们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纰漏,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的人能在炸弹上做“艺术”,对炸弹进行雕刻,其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这一件件无一不令人感到惊叹不已。所以大国工匠们在技艺上都是高超非凡的。再加上他们对其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自身对工作的热爱都是促使他们能坚持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事的动力。

我看了一集集的工匠事迹的介绍,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叫彭祥华的一位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他的工作是与炸弹打交道的,一听就知道很危险,我想这是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业,但就是这样一份充满危险的事业有人坚守岗位,有人在为了他人的安全而默默认真付出。其中彭祥华这个技师他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做着,他要装炸药,差雷管,在幽暗的隧道实施爆破,在爆破实施后,他还要走进爆破现场,查看情况,排除可能没爆炸的哑炮。这是多么危险啊,如果有一丝不小心,那他还能与家人再相聚吗?他不能,一个每天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心中有多大的压力我们无法体会,但那想想便知那是万分不易的。所以他的工作不允许出错,他也就练就了一丝不苟的性格。这是令人敬佩的,令人感动的。这集看到最后,有一句对他的形容语:如长崖伫立,如长松挺身。是啊,这是多么贴切啊。

大国工匠中无论是谁都是令人感动万分的,他们哪个都是中国的骄傲,哪个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体现。我们现当代青年都应该以此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工匠精神。现如今相当多的工匠岗位,是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工匠岗位有太多需要我们青年顶上去了。我相信我们也会成为当代中国新的支柱。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5】

大国工匠们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攻破了无数技术难关,让“中国制造”达到新的高度。朱恒银,一个普通的钻探工人,用智慧、毅力,向技艺的巅峰不断挑战,彻底颠覆传统的定向钻探技术,让由30多个小时的取芯时间一下缩短到了40分钟;王树军,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针对国外产品的设计缺陷,突破进口生产线的技术封锁,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大国工匠成功的背后,更离不开他们不畏艰险的气魄和持之以恒的坚守。靠着无畏的勇气,王进在特高压带电作业这个世界最级危险职业岗位上,成为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的世界第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试验新技术的谭文波,最终研制出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打破了地层封闭工具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局面。持之以恒的坚守,更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如坚守大漠20年的谭文波,如坚守核电站26年的乔素凯,更有李云鹤老人,靠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风刀沙剑的敦煌面壁六十二年,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巧妙技法,让掩藏的更为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限增值。

大国工匠们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基层劳动者,他们,在平凡中坚守,用岁月轮回,铸就民族腾飞的臂膀;他们,在执着中超越,将无限忠诚,转化为彰显中国的力量。他们的精神,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他们的事迹,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榜样。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6】

2019年3月1日晚上8点,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惫,打起精神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栏目。我敬佩这10位在自己国家不同行业领域干出卓越成绩的大国工匠们,我感动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艰辛和努力。

他们当中有为北斗导航等国家重点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天眼”射电望远镜装配人,有焊接火箭发动机和高铁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的特高压带电检修工和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技术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线和大漠油田的顶尖工匠。他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克难,有的几乎用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和腾飞默默奉献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祖国今日的自立自强,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行业接班人。

从一名焊接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李万军,他的父亲的一封家书成为了他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动力。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儿子,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要让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铁”。我不禁想到自己,2017年4月,我由白班岗位调至三班倒岗位值班至今,我从开始的业务“小白”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工作的铁路通信人。虽然值班时常会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一次次设备检修、故障(告警)处理和应急演练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积攒经验,坚信着自己所选择的铁路职业和一个合格铁路人应有的能力和责任。

我将秉承“大国工匠”精神,做铁路改革发展的一颗小小螺丝钉。站好岗,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搭乘铁路腾飞发展的翅膀,做一个有梦想敢追梦的优秀铁路人。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7】

观看了3月1日中央台《2018年度大国工匠》颁奖晚会,我颇有感触。从上海飞机制造公司的高级技师胡双钱到珠港澳大桥钳工管延安等8位大国工匠的事迹、精神令我感动。我个人认为大国精神就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具体体现,宏扬“大国工匠”精神就是“育匠人、树匠心”,体现“敬业、求精、专注、创新”,这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具体明证和需求。

这些能工巧匠都是来自基层的普通生产者,他们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都有一颗“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敬业、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同时,我也看到事迹的背后是汗水、孜孜不倦等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小事做好了、做精了,同样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心中时刻装着“集体、国家”,个人的努力方向就不会出现偏移,个人的奉献精神就不会出现疲软,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能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升华。

结合“大国工匠”精神,我不由得对标找差。目前,我段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大家应顺潮而起,不断地发扬匠心精神,坚持‘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盯控关键’思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治安全突出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8】

“细如发丝的焊缝加起来,长度达到1600m,而每个焊点只有0。16mm宽,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仅0。1s。”听到这些数据,恐怕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只有工业机器人才能做到。而事实上,这却出自一个焊接工之手。焊工在三百六十行里,可谓是再普通的存在,但有人却将其做到了极致,做到了出神入化,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并让他的岗位变得不再平凡。

高凤林,一名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他不仅为我国近四成的火箭焊接过“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还攻克了200多项“疑难杂症”,发表了30多篇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极限是什么?是直视闪烁的焊点十分钟不眨眼,还是在薄如纸张的管壁上焊制“方圆”。当众多的不可思议汇聚到一起,已经不只是对他焊接技艺的拍案叫绝,更是对他追求极致精神的肯定,他是焊接领域的翘楚,是“心脏”制造的魔法师。

如何去创新?我在高凤林身上找到了答案。高凤林有个习惯,那就是搜集不同材质的焊接材料。看似平淡无奇的爱好,他却乐此不疲,因为,在他的脑中早已酝酿了一个计划。他认真清理搜集到的焊接材料,对其金属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制作成一条条焊丝。又通过上千次试验,一一确定了各种不同材质焊丝的特性及焊接方法。这些来之不易的焊丝在高凤林眼里视若珍宝,正是这一条条自制焊丝帮他解决了众多难题,也让他将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要想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前提是你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岗位。只有这样,你才会花心思去琢磨,去尝试,也才会在无数失败中找到创新的灵感。

当利益靠近你是否依然能保持住初心,当生活压肩你是否依然能坚守住岗位?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很难让人拒绝。但高凤林做到了,支撑他的不再是一份工作,一个岗位,而是一种担当,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担当。从小航天就在他的心中成为一个梦境,为了知道“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他报考了航天工业部门技校,吃饭时拿筷子练习送焊丝动作,喝水时端着缸子练稳定性。一切的付出与努力,在火箭成功升空后的自豪感中得以全部释放。回想,在这匆忙的城市里,你是否依然记得那年对天长吼的梦想,是否已经兑现无数跌倒的誓言,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高凤林,作为当代“大国工匠”,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和学习。他不仅是时代的楷模,也是航天系统里的一个缩影。有无数像他一样的航天工作者,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们有些名扬四海,但大多数却只能默默无闻。无论身居何处,肩负何职,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助推中国的航天梦,他们都是传奇的缔造者,是航天的魔法师!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9】

央视播出的宣传片《大国工匠》,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一部劳动者之歌。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他们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他们是事业的脊梁。

主持人的声音还不时地在耳边回馈,介绍一段有一段的中国建造,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到引领世界,真真切切的从我们实际当中反应出来,感人的一幕幕震撼的一幕幕,历历在目回望厉史,这些光辉成就,是用多少代人经过多少年的艰苦奋斗,才创造如今令世界惊叹的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此感到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为那些默默奋斗的工作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是他们的艰苦奋斗,是他们的追求完美,是他们的默默奋斗,才换来如些令人惊叹的新中国。在这新时代的新中国,我们拥有的比以前的建设者更为先进的技术踏着他们的脚步奋勇向前,有他们的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又有何理由不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呢!

观影完后,我体会到“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我们也要好好努力,做我们自己的大工匠。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