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1
一、整合带来的需求
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模式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知识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化学习”。数字化的学习是指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利用数字化资源,采用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要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必须要能提供一种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诸多要素。而情境则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为保证课程整合能常规化、日常化,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必须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功能以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为此要保证信息技术工具的易用性,不能让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忽视整合过程的设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要保证数字化学习,使整合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庞大的教学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过程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二、“学与教”软件平台的研制
在福州、厦门等地的学校具有万兆主干的校园网络和上千台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初步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件基础,而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软件平台,将“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观贯彻在教学设计中,解决整合带来的问题成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前期调研中发现:
(1)要让学生上网聊天或进入论坛,就很难再找到“差生”了。学生们积极参与,几乎不用老师教,他们不仅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互相帮助,协作学习,很快就学会操作了,聊天室和论坛可以解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
(2)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是OFFICE软件制作的课件,所以他们的现有资源和习惯要给予保留。
(3)新教学平台应能给学生、教师带来方便,它要既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学案。只有得到师生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在调研基础上及时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制。
(一)备课系统:
。
1.资源无缝集成。电子备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资源的问题。学校原有一些教学资源,包括自有的和购买的。以往都是通过复制、粘帖的方式将资源移植到电子教案中。现在要求该备课系统和我校的资源应用平台无缝集成。备课系统随时可以调用资源库的资源,通过全文检索、分类检索、收藏夹等方式快速寻找、定位资源。需要说明的是该资源应用平全采用国家标准和元数据规范,所以只要符合该标准的教学资源都可以纳入该平台的管理。从而为备课系统服务。
2.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活动按时间顺序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树形结构展现出来(图2)。
3.丰富的媒体样式。。。
4.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将提问、讨论、作业、考试等传统课堂活动在电子教案中实现。。
5.共享。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共享给某个组,或者某个人,也可以浏览别人共享给自己的教案,这样可以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共同提高教案水平。
6、打印。可以将制作好的电子教案导出成学校教案模板的WORD文档,打印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教案。
7.数学公式。支持任意的数学公式、部分化学公式、物理公式的录入适应教学的需要。
8.个人文件夹。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可以上传到个人文件夹,并随时引用到教案中。个人文件夹的管理界面和资源管理器完全类似,轻松实现个人资源的管理。
9.可以自定义教案界面,保存成模板,以便随时调用,保持教案界面的一致性,实现个性化风格。
(二)授课系统
电子教案制作好以后,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考虑到大家对于PowerPoint的演示方式比较熟悉,所以电子教案的展示方法也和PowerPoint类似,不过赋予了更多教学功能。;也可以直接跳转到作业、论坛等;同时还可以将教案结构树形展示,方便老师随意跳转授课内容(图4)。
(三)学习论坛
论坛(图5)(图6)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从教学规律出发,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普通论坛功能进行改造,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增加教师评语栏。老师可以随时对每一帖子进行短语评价,也可打分或给评价图标。学生立即得到激励和指导,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2.增加公式输入功能。适应理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3.普通论坛只显示昵称。改造后的学习论坛让真名与昵称可由管理者来决定是否同时出现,让参加学习的人都知道是谁在发言,我与谁交谈,有利学习的深入交流。同时,要求显示学号(或班级座号)有利于老师的登记和管理。
4.构造论坛的多种模式。如在某论坛中分设小组讨论,由学生(小组长)管理小组论坛,不允许乱窜;又如,在某一空间只许每人发表一次议论,然后,再让全班同学来评判。进行这些改造,有利于在网上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老师创造性的发挥。
5.对老师的操作要求简单可行。许多操作可设计为批量操作。在学校里网速快,可以让老师一次性调入学生100个帖子,以提供阅览和评判的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原版全文
6.增加一些附属功能。如放大指定帖子的字体,适合老师将其内容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中展示,有利于老师将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四)考试与作业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为组织题目、批改作业、成绩统计、作业分析等发愁。利用软件平台的作业系统,可以全面解决以上问题:
1.与题库无缝集成。与学校的同方思科的题库集成,系统可以随意调用该题库的试题。
2.题型多样化。支持客观题、主观题所有题型,例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连线题等。还支持自定义题型。
3.自录题目。。每一道题都有题目解析,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
4.组卷灵活。根据组卷策略,可以快速从题库中挑选出符合难度、知识点等要求的题目,组成一份试卷。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不同,可以为不同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和试卷,做到个别化教学。组卷时可选中“学生答题结束后立即展示答案”的选项,满足自测要求。
5.半自动化批改。对于客观题,系统根据标准答案自动批改。这些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
对于填空题等半客观题,系统实施智能批改:对于符合标准答案的,系统自动批改;教师只需要批改不符合标准答案的作业。批改时,对第一个学生进行评分,系统自动对和该学生答案一致的学生进行同样的评分,这样可以加快批改速度,减轻教师负担。
对于主观题,系统会在学生答题中用颜色标出关键字(该关键字在录入题目时设定)。根据关键字,教师在批改时,可以快速批改。
6.试题分析。系统可以给出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的答题情况、如答题人数、正确率,凭借这个功能,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检验自己教学效果。
7.错题库。在教师批改并讲评过后,学生可以对错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保存。系统完整保存各个学生的错题,便于学生在期末回顾错题,了解自己的在哪些方面掌握不够。
8.成绩统计查询。提供成绩统计查询、成绩册、考生成绩查询、正确率汇总统计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公布成绩。
(五)网上答疑
教师可以在网上一些常见的、经典的,或者往届同学经常提问的问题和答案。学生在家里自习时,如果有问题想在线咨询教师,可以先进入网上答疑,看是否有公布自己想问的问题。如果有,可以直接参考答案;如果没有,可以在线提出问题。教师在线反馈。这样的好处是同学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面向所有同学,教师等于在向全部学生讲解,从而免去教师重复解答之艰辛(图7)。
此外,可以请一些名师在线答疑,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名师的指点。
(六)评价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全面,包括数字化的和非数字化的、结果和过程的、自评和被评的。对于结果的、数字化的评价比较容易。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对一个学生的过程评价。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评价体系的一个部分。软件公司根据这些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在线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从EXCEL中导入。
过程评价:系统自动采集学生在使用教学平台过程中的所有评价信息,并分门别类进行汇总。系统支持评价追溯,可以针对某个过程评价,回溯当时学生参与的情况。
2.在线测试考试汇总自动汇总。在该教学平台上进行的作业、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出各个学生历次的成绩。
3.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对同班同学进行评价,实现互评。教师可以评价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
三、探索实践
“学与教”平台研制后,我们在部分学科和班级中进行教学实验,利用该平台创设一个数字化学习的氛围,进行了一种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索,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实验中,老师在“学与教”平台上备课,把教案、课件上传到该平台上,在普通教室教学时当成教案使用,在网络教室教学时,当成学生的学案,通过网上聊天、论坛的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此外,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园地的论坛和实时教学聊天室引导学生展开学科学习讨论。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利用该平台,学校有三位教师在全省“三优”联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二、三等奖,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学校承担的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鉴定中,“学与教”平台的应用也受到专家的好评。
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2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实施中心校和村小统筹管理的方式,以“以人为本、务实致远”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打造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办学特色,以改革备课模式为突破口,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归宿点,成功实现了特色高效办学的育人目标。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创新,带领全校教师研发出以“一屏操作,分屏播放,所见不同”为特色的演示型电子教案,真正将教案与课件、备课和上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改革备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数字化校园建设、花园式校园创建、村小均衡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
多年来,苏密沟中心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准,始终做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全市兄弟学校中闻名遐迩。学校在硬件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软件建设等项目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率先在乡镇农村中小学中实现“互联网络校校通、局域网络班班通、办公教学数字化”的目标。截止到2010年8月,全乡95%以上的教师都能制作PPT(幻灯片)式电子课件,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在尝试WORD电子教案。此时,如何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现代技术水平,解决全乡课堂教学均衡发展的实际问题,使网络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突显备课与上课的实效,促进村小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生享受教育的公平,已成为他们日思夜想的问题。最终,他们把教案改革做为应用资源解决均衡问题的突破口,采取一种将文本教案和电子课件融为一体的新型备课和教学模式,实现上课要像用课件一样使用教案,使教案成为教和学共用的一种手段。以特长创特色,打造苏密教学的新品牌。在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之中,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和构想逐渐清晰并完善起来。
2010年12月,经过多次商榷与论证,在桦甸市教育局庄庆臻副局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教导处首先出台“演示型电子教案实施方案”与“演示型电子教案督导细则”,然后由信息处牵头,创建并成立“苏密资源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全部由学校一线教师组成――并对团队成员进行“演示型电子教案创作技能”的系列培训。随后,首批培训结业的十七位团队成员利用假期时间,按照人员分工创作了语文与数学学科的“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下册)”。期间,教导主任与信息主任全程跟踪了此次创作过程,并给予大力的指导与监督,确保了此次创作工作的顺利达成。
2011年3月,演示型电子教案进入试行、应用与论证阶段。学校在全乡37个教学班(中心校、村完小和教学点)全面推行演示型电子教案。
。
5月,学校将此项工程申立为《农村小学学科中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省级科研课题,并报请吉林市与桦甸市科研所对其进行论证与认定,最终得到一致好评,被誉为“以简单操作呈现巨大效能”的工程。
6月,吉林市网络教学工作研讨会在该校召开,学校以现场会的形式向吉林地区的领导专家与同仁汇报了“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原理与运行情况,并全程展示了“演示型电子教案”课堂运用过程。现场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演示型电子教案”被评为“以最简陋的设备,实现最高效的应用”的教学改革工程。演示型电子教案正式得到学者专家的认可。
7月,教导处与信息处将“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了升级与创新,由最初的“流水式”页面更改为“交互式”页面,规范并完善了“演示型电子教案”的格式与内涵,使其更具可塑性与实用性,并组织苏密资源创作团队完成了“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上册)”的创作。同时,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幼儿等各个学科的“演示型电子教案”也陆续进入创作或策划阶段。
二、演示型电子教案原理
1. 什么是演示型电子教案。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教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PPT(即幻灯片式)式电子教案和Word(即文本式)式电子教案,两者各有优缺点。演示型电子教案是将PPT式电子教案与Word式电子教案进行合理整合,进行优缺点互补――即将Word文本式电子教案整合到PPT电子教案的备注栏中去,上课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一屏操作,分屏播放,所见不同”的效果。这样做一是能显示教师的教案流程,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师的导语和结束语等标注到备注栏中去;二是能显示上课时学生学习所用的学习资源,把教学的声像资源、背景资源、知识点、训练题、课件等呈现在幻灯片上。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使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成为教师备课过程,教师使用教案时的自我修改成为教师个性化备课的过程,达到备课与上课真正地整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创作流程。(1)培训:①信息处对苏密资源创作团队成员进行创作技能的培训;信息处对全体教师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②教导处对苏密资源创作团队成员教案设计技能的培训。
(2)创作:①创作团队成员创作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②教导处与信息处对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进行检审。
(3)使用:①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创作人员对此母版进行解读;②使用者根据使用需要对母版进行二次创作;③教导处与信息处对使用者修改后的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检审。
(4)汇总:①信息处按学期收集所有演示型电子教案版本;;③信息处每年对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汇总和更新。
3.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基本原理。。演示区的资源堆栈是指将收集或制作的教育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顺序、门类存放在不同的幻灯片演示区域上,并设置各类幻灯片变幻形式;备注区的教案串连是指将一节完整的教案按照教育教学程序分段落插放在不同的幻灯片备注区里面,其所表述的内容与演示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正相吻合;。
(2)应用原理:分为集体应用、个体应用和应用管理三个层次。集体应用是指相同学科同年段的教师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所进行的集体备课。除常规备课内容以外,新增了诸如“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创作意图阐释”、“教学资料演示与说明”等内容;个体应用是指个体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而进行的二次备课,即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完成个体应用;应用管理是指教导处与信息处约束和管理“演示型电子教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制订和出台的一系列办法。
(3)硬件设置原理:信息处对电脑的输出方式进行特殊处理,使幻灯片在播放的时候可以同时投影到两个屏幕上:一个是主屏幕,显示的是演示区域和备注区域两个部分的内容,观看者是教师;另一个是副屏幕,显示的只是演示区域的内容,观看者是学生。两个屏幕并连在同一台电脑上,由授课教师操控。
4.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监管机制。对演示型电子教案的有效监管,是演示型电子教案得以施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学校采取以“集中培训,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全员过关为流程,以“三检一测、分头管理”的模式来保证电子教案的实效应用。三检:即每周必检二次备课的进度,每月抽检二次备课的质量,每月末检查二次备课流程和教学手记;一测即每次随堂听课必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对三率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备课与教案的应用;分头管理:各村小校长分别管理自己学校教师的电子教案,中心校教务处查教师的使用与校长的指导。科学的监测管理与评价机制调动了教师的热情,强化了教师的应用意识。教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的认可与教务处科学的监管,使电子教案在该校语文数学课堂上的使用率达到100%。
实践证明,演示型电子教案资源丰富,节省了教师查找资料、重复书写的繁琐过程;优秀的导语、多样化的习题和准确的目标及科学的教学流程,是对素质差的教师的专业引领,教案成为村小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平台;应用学科模板可以进行二次备课,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可修改性彰显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全乡同步利用网络资源上课,真正实现了共享教育资源和共同提高质量的均衡。
目前,该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务实效,出精品,创特色”是他们提出的更响的口号,也是他们更高的追求。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自信心,消除了职业倦怠,他们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为乡村孩子的人生公平起步奠基,为实现每一名乡村学生教育的公平,他们迈出了改革创新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为缩短中心校与村小教育的差距,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期待着他们的备课改革能为传统的教案书写弊端带来一缕春风。
注释:
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3
我校位于房山区良乡卫星城轻轨脚下,2012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如何让数字校园助力学校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崭新课题。
为此,我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将打造一流的数字校园环境和管理体系作为长期目标。以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为载体,在应用中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数字校园办公平台让管理更便捷、高效
新建的数字校园办公平台无疑是学校管理的指挥中心,给学校的管理和教研等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例如,我们利用办公平台的“信息公告”和“信件中心”各类通知公告。教师在校内即时通信系统――小乐通讯的提示下,第一时间就能查看这些信息。。。其中,日程协同系统便于本部门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规划和日程安排,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利用小乐通讯还能建立班主任、数学核心组、学校管理等研究群组,开展中心小学与完小、教研组与教研组间的网上交流与研讨。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开心地敲击键盘进行文字交流,还可以使用音频直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这种沟通更方便、快捷,减轻了教师们在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提高了教研的效率。
实现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
学期初,由教研组长率先将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案上传至协同备课平台的主备模板。同一年级的其他教师则在主备模板中对教案进行复备。教学管理平台也允许教师上传自己的教案后邀请同伴批注。当有教师发出邀请时,收到邀请的教师可在其教案上随时添加批注,还可以对其进行星级评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教师们将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适用性的教案、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资源上传,并对其动态分类,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丰富了校本资源库。资源的集中汇集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还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彼此了解、切磋的平台与机会,使教师的授课能力、业务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针对教师备课的数量、质量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学校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听课后,管理人员及时将反馈意见和等级录入系统,期末时还可以提取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存档,计入过程性评价和学期考核,这些成绩和评语,教师在进入本系统后也可以随时查看。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字校园的改建工作,最大限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学科、科研发展相结合,从而提高师生在数字校园中的参与能力、反馈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成长
比尔・盖茨曾预言:“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形态最终会发生改变。”而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比尔・盖茨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围绕“践行体验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开展体验教育课题研究。作为北京唯一一所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之旅的营地学校,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探究发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体验教学,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14年9月,利用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项目以及“班班通”项目的支持,我校建设了两个智慧教室,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入课堂。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与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结合,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不仅有效进行课堂的展示,而且反馈更及时,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凸显了我校的体验教育的思想。
2. 增加新的学习方式,为课堂学习方式做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和手机的世界里,是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网络就像空气,弥漫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每个角落,因此,教育和引导使用电脑如呼吸般自如的学生,是挑战,更是契机。我们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为此,我们利用班级广场,为学校专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实践成果、感悟反思、读书心得等以日志形式“晒”出来,与大家交流展示,老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应用网络的热情。
在以“科学种子计划”专区为代表的体验学习平台,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包括制作标本、植物图鉴等的学习支架,供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体验。。我校以此为窗口,促进体验学习平台的建设。
楼道体验大屏是学生喜爱的自主学习天地。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校在楼道安装了12块触摸体验大屏,其中不仅有对学校环境、历史以及各项活动的展示,还有体现学科自主学习的“知识库”。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争相到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玩中学”板块,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书法、陶艺等虚拟体验;尤其是陶艺,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制作、煅烧、装饰、拍卖等虚拟体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有不懂的问题到百度去搜索。利用计算机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将梳理后的知识利用Word做成“海报”在楼道展示。课前、假期在北京市数字学校观看同步课堂“BDS”录像课进行预习。以此形式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上网还有比玩游戏更有意思的事情。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如何健康上网,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字校园是融合了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平台,其核心作用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创新与变革师生的互动和学习方式。。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不断探索、创新,让数字校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牟艳娜.现实呼唤变革――聚焦“数字原住民”的网络生活方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
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硬件平台: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46-03
。
一、三领三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
淮安中专校以“三领三先”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三领三先”即标准领航,率先策划;科研领路,领先实践;抢先应用,争先推进。学校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率先与合作企业统筹策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以校企合作研发项目为突破口,领先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实践研究;以学校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平台领先试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争先推进淮安市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企业调研论证,把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作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具体任务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核心课程标准,设计配套教材、3D互动制作脚本或知识点积件、PPT教案、测试练习、优质课录像等课程资源,最终成果以虚拟教学系统、电子书或虚拟实训软件呈现。
二、校企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抓手
(一)标准领航,率先策划
1.合作共研技术标准。淮安中专校以淮安市高职校职教集团为平台,组织数字化资源建设团队,学习研究《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等技术标准,共同策划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方案。
2.合作构建课程体系。一是开展企业岗位调研。深入富士康科技集团、淮工深蓝软件有限公司、江淮漕运集装箱等合作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现场考察,及时了解企业对职教学生岗位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结论,按照技能需求和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典型的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修订以课程体系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确立课程体系。邀请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等技术层面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论证,兼顾中高职衔接和校本课程特点,确立“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3.合作制定课程标准。紧扣产业发展与企业用工需求,融入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和“做”中“学”、“做”中“教”的课程实施理念,精选实训项目载体,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贴近职业岗位需求;通过企业调研、生产实践、专家指导、文献研究、头脑风暴等途径,精心提炼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性质、目标、企业岗位定位和内容框架。其中,课程“三维目标”遵循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为目标,使学生获取、积累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构,再内化为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要求中详细列出各个项目任务描述、知识技能要求,还给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教材选编、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科研领路,领先实践
1.合作拟定资源标准。优秀教材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础,是一线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实践积淀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和特色的窗口。学校作为教材主编单位,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与膳魔师集团、江苏统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凤凰创壹软件江苏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拟定了《教材编写规范》《测试练习题格式样本》《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流程》《3D互动制作脚本范例》《PPT教案范例》《优课录像拍摄制作及上网技术要求》等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并通过省协作组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后严格执行。
2.合作开展实践研究。学校始终把教学、科研工作置于事业发展的中心地位,近几年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展了28项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邀请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与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合作研发、加工产品积累课程资源。企业大师和职教名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有效带动了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
3.合作共建数字资源。学校积极尝试“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融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四位一体”即以校中厂和教学实训条件为基础,引入企业、设备、产品、师傅,将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兼职教师与企业专家四组要素有机整合,通过完成生产任务实施项目教学,在教、学、做中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其中,3D互动制作脚本设计精细到每个动作都经过实践、检验、修改、论证过程,各项目最终形成了“项目介绍学习目标工艺准备电路装配调试检修”设计体例,每个工作任务中包含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目标检测”等内容。。
(三)抢先应用,争先推进
1.合作转变教学方式。系统的核心课程资源建成之前,学校就引导教师在教学或企业实践中积累教学素材,并应用于日常教学设计。2012年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杨老师,领先尝试与凤凰创壹软件江苏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了“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三维动画实训软件,突破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开展交互式教学方式改革,促进了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的融合,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
2.合作指导应用资源。学校邀请凤凰创壹软件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工程师对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使用指导培训,激励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交流、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王迪老师灵活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实训现场资源和虚拟实训资源,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共同研讨策划、团结协作、争先创优,为所有学生提供锻炼、施展的机会,成功斩获2013年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3.合作修改完善资源。一是积极宣传使用。学校与凤凰创壹软件江苏有限公司合力推荐唐培玲等3位教师参加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讲师团,与企业合作培训全省职业学校相关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通过开展二级培训、集体备课、教学检查、信息化教学竞赛等活动,帮助专业教师理解、掌握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丰富教师的资源空间和学习空间。二是应用反馈问题。及时收集、整理、汇总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初级成果中发现的问题,并反馈给软件公司。三是修改完善资源。组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分析研究应用中反馈的问题,修改脚本,紧密配合软件公司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三、且行且思: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线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的是孵化培育师生,贡献社会企业。目前,学校已与企业合作共建8门全国数字化教学资源、89门省级核心课程资源,主持开发6门省级核心课程资源、24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了数控、电子等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软件;31名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资源建设,3名教师被选聘为江苏省数字化教学资源讲师团成员,多名专业教师被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聘为兼职工程师,3名教师荣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大赛奖57项、技能竞赛奖102项,与企业合作培养的企业“订单”班、企业专班等毕业生供不应求。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大突破,但仍未真正融入日常教学实训。。校企共建共享考核奖励机制缺位,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应该是利益共同体,不能仅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考虑校企合作,校企在承担共同育人任务的同时,还要保证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里的“利益”主要指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政府激励企业积极合作的优惠政策。所以,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从“四轮驱动”递进为“四轮推动”,以教学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合作的落脚点,共同探索利益共享的校企共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机制。(2)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教师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意识淡薄,更多地依赖于传统教材;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层次偏低,仅局限于PPT辅助教学,尝试现代教育技术略显被动。事实上,当前职业学校教师不光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还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只有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实训,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体现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3)优化推广不到位。现有新旧资源虽然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但整体规划不细,不方便师生使用,离开放、动态的优质教学资源还有较大差距;再者,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或各类竞赛成果仍不接“地气”,还是以点代面式的理想化展示或作秀式表演。在资源优化推广环节,必须积极合作、实践、投入、改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Reflection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HEN Jing-pei & WANG Qi-you
(Huai'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uai'an 223005, Jiangsu Province)
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6
1、企业参与不够。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以企业为基础,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制定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吸纳更多企业共同投入实训项目建设,依托企业成熟的技术和先进技术应用的能力来主动参与开发金融专业实训软件和实训操作平台。而目前的常用的实训资源仅有深圳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股票模拟训练软件等,数量很少,体现出企业参与远远不够实际需求。
2、实训资源功能不完善。如:深圳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注重对学生手工和综合业务的测试,实操训练效果不够;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学生实际训练很好,但是测试很机械,不灵活;股票模拟训练软件虚拟性能强,但是需要在有其他方式查看股票行情后才能在软件上进行选股和交易,功能很单一,没有整合在一起;精品课程资源讲授多,实操少。要根据实际需要克服不足把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其功能。
3、高校参与不够。实际中金融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不能一个或几所高校来完成,要集思广益,集合高校的优势资源来共建共享,通过研究,共同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整合专业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金融专业实训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立体化资源,构建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开放,建设开放式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库系统。
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路径
在金融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因为缺少财政专项资金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和缺少专业的实训教师,所以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固有,提倡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总目标是建设丰富的内容,使用快速和动态等特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路径:一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设置与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来建设专业课程。二是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研企业、回访毕业生,通过对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以及召开专家研讨会,以此来制定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的实际需要,在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三、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内容
(1)合理定位专业内容
职业院校每年都要进行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和企业需要工作岗位和业务能力的研究。从调研情况来看,金融专业主要面向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用社四个主要领域的柜台服务、客户服务、营销服务、财务会计等工作岗位定位,以此为依据,确定“货币银行概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信用管理实务”、“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工作岗位及其素质与能力要求来设定实训内容。。专业课程实训资源建设内容和要求:
1.货币银行概论,设计要求教学大纲;设计内容:课程、教学大纲文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性质、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评价和建议。
2.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电子教案;设计内容:课程、电子教案;内容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场地与用具。
3.保险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实训案例;设计内容:课程实训项目及典型案例分析;内容和要求:实训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5.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
实训习题;设计内容:每个章节内容实训习题及答案;内容和要求:计算、业务操作、论述、案例分析等类型。
6.信用管理实务,设计要求:实训教材;设计内容: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内容和要求: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及要求
(2)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素材资源建设内容
在各门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的实际需要,开发一个专业的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
。
3.实训习题库,设计内容:案例分析、论述等相关习题素材;设计数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60题。
4.实操案例,设计内容: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金融产品营销等相关的案例;设计数量:300个左右案例。
5.实训软件库,设计内容:常用的各类专业实训软件;设计数量: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股票模拟训练软件、世界大学生城平台等。
金融专业的特色型资源库,依托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专业国家级、省级、行业的技能竞赛,行业资源等特色型资源素材进行设计、制作、收集、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特色型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要求:
1.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设计内容: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虚拟教学仿真实训操作平台;设计数量: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虚拟教学仿真实训操作平台。
2.专业技能竞赛库,设计内容:及时公布专业竞赛消息及相关培训信息;设计数量:购买、安装并使用相关操作软件和操作平台。
3.专业服务库,设计内容:学生社会服务、实习相关的信息;设计数量:不少于40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