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出处:《·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
3、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5、博施济众,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关键词】奖励与惩罚;理论依据 使用误区;有效运用
一、 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
(一)桑代克(E.L. Thorndike)的“效果率”
美国动物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赏罚观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联结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效果律是指“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结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结果,联结就减弱”。桑代克的这一发现是在小鸡走迷津的实验中得出的:小鸡被引入一个简单的迷津,有两条通道可走,一条通道的尽头是自由和食物,即正确的通道;另一条是30秒钟的禁闭,即错误的通道。实验证实,前一次选择正确获得奖励后,则有重新选择这一通道的倾向;前一次选择错误受罚后,将有避免选择这一通道的倾向。这表明,奖励是令人满意的,它促使人或动物设法达到该行为并继续保持,而惩罚是令人不安和烦恼的结果,使人或动物设法回避或放弃。
(二)斯金纳(B.F. Skinner)的强化理论
桑代克的“效果律”后来被持该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就是其中一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当某种适应发生之后,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如奖励),使此种行为模式重复发生,并保持下来。当某种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撤销原有的强化刺激或给予某种厌恶刺激,该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降低。这一结论是斯金纳通过观察动物在他发明的“斯金纳箱”(图1)中的活动得出的。
图1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Skinner box)是一个阴暗的隔音箱(如图右侧),箱内设有一个按键开关,开关连接着箱外的一个记录系统(如图左侧)。在箱内放入一只白鸽,它可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啄键时,就会有饲料丸自动掉入箱子下方的食盘里,它就能吃到食物。它一旦再啄键,第二粒饲料丸又滚进食盘,反复多次,这种行为很快就得以保持。而箱子外面连接的记录设备则会自动在移动的纸带上画出一条线,准确地记录鸽子啄开关的次数与时间。
在这一实验中,饲料丸是对鸽子啄键行为的肯定,也是一种奖励,以强化鸽子的正确行为。经过多次尝试,鸽子便获得了用啄开关的方法获得实物的经验,该经验经强化后,就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奖励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上述实验中,当白鸽养成用啄开关获得食物的习惯后,斯金纳给它呈现了一个厌恶刺激,即当它啄键时,给予电击,反复操作后,鸽子啄键的反应频率就降低。该实验表明,如果惩罚某种行为,这一行为就会逐渐消退。这一实验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果受到适当的惩罚,就会得到修正。
二、有效运用奖励和惩罚
(一)了解学生,明确赏罚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不同性别的儿童、同一性别的儿童,在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认真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需要等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相应的赏罚。若学生内向敏感,可加大奖励力度,但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若学生好胜倔强,不宜过多地奖励表扬,惩罚时宜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故意冷淡,用无声的惩罚方式让孩子自我反省。
此外,奖罚应有言在先,有理有据。事先向孩子明确表达所期望的行为是怎样的,怎样的行为是不被认可的,对孩子日后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使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明确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认真做好值日、及时完成作业等。学生一旦了解到这些行为会受到老师喜爱后,就会产生表现良好的动力,有助于养成好习惯。
(二)奖惩具体化
奖励孩子的行为应明确具体化,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好在哪里,这样的奖励会更有效,也更有针对性。比如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或“你真乖”之类的话,而应该对他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激励作用。当孩子认真做值日时,不要说:“你真乖!”而应该说:“今天你把地面扫得真干净,一点灰尘都没有!”
在惩罚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针对错误行为进行分析,告知他错误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以及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三)及时奖罚
。奖励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否则会因错过时机而降低效果。例如孩子上课踊跃发言,老师要及时肯定,有助于巩固良好行为。
。否则时间一长,惩罚的作用会减弱而效果不明显。比如孩子乱扔垃圾,要及时指出错误,并要求把垃圾捡起来仍到垃圾桶里,不应等事情过去了再实施惩罚,那时已失去效果,不能消退不良行为了。
总而言之,奖励与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片面地理解它们都是不正确的。教育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差异,灵活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培养其健康人格,使其成为意志坚强、自尊自信的有用人才,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汪翠琴,郭翠霞。奖励与惩罚的尺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强盛,走过了沧桑,来到了今天,信息时代。时代变更了,但是中国人一脉相传。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还是用着数千年前孔子的思想。
我们不得不说孔子的思想的传承没有给中华儿女带来好处,那是几百年前了!在历史之下的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个,过去,是从土地里找财富的时代。现在,是从人的大脑里找财富的时代。从人的大脑里挖掘财富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哪个国家的教育方法科学,哪个国家就占了便宜,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比别人快。
寒假作业中有一项是“积累成语”我记得我抄写了一个成语叫做“后来居上”。在这个信息社会里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是黑马,美国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吗?历史不过500年的美利坚之所以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头等功臣归于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教育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教材到考试,都鼓励学生想象,这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只不过是美国教育的一半,另一半是“鼓励教育”美国的家长、老师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真棒!”由“你真棒”赞扬话滋养大的人走上社会后能不把自己的国家建设为最棒的国家?相反,由“你真笨”贬低的话熏陶大的人就业后能不把自己的国家祸害成世界上最笨的国家?!
看看中国的教育,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竟然连大学教授都没法做出来,因为它荒谬的匪夷所思!学生除了努力琢磨出题者的思路和死记硬背,别无他法!现在的语文教学完全是公式化和条理化!现在学生的作文都成为了古代八股文的翻版,哪个学生没写过假大空式的作文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八股格式到老师那里去领个好分数,如此传承下来的孩子全是一个模子!
对于只懂得传承的中国的人们,我,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只能怀着遗憾的心情祷告你们!阿门!
【关键词】教师;英语课堂;生成
新一轮英语课程强调课程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课堂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引导、启发,调控好学生的情绪,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那么,老师该如何促进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呢?
一、正确认识课堂生成
所谓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达成。而动态,就是“运动变化的状态”,课堂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围绕多元目标进行合作、对话、探究、交流,自主建构信息意义,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生成都是有价值的。例如,某教师在对文章“English and its History”进行整体理解时,讲到文章中的“诺曼底登陆”时,忽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下面是师生之间的对话:
S:I’ve read something about the Norman Conquest and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it.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more about it?
T:Well,it’s a long story.Let’s talk about it after class.
;教学探究“泛化”,失去活力;合作“徒有其名”,失去动力;“对话”变“问答”,失去推力等。缺乏目标、随意的生成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表面的热闹损害了教学的内在功能,而失去了教师价值引导和智慧启迪的生成“华而不实”。案例中,某学生提出的关于“诺曼底登陆”这一拓展问题,虽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就本课主题、目标及教学整体而言,是一个无价值的问题。由此可见,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价值判断:是否有利用、讨论的必要。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更主要需要敏锐捕捉生成资源,并准确判断其价值性的能力,要有足够的教育智慧。这需要教师长时间的锤炼: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如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教学设计。英语课堂、阅读文本材料选择范围广,这也需要教师广泛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既要求精,更要求广。案例中,面对学生的生成问题,该教师反应机智,迅速判断出此问题的价值:因为该问题仅涉及某一个体学生,如满足他的要求,就会打乱教学的整体性,况且如果学生继续追问相关问题,这可能就不是几句话能回答的问题,因此教师果断回答:“Well,it’s a long story.Let’s talk about it after class.”这反映出该教师的教育大智慧。
三、预设科学精细
。精心预设,要求教师吃透教学目标,细致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分析认知的差异,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唯有如此在课堂上才能从容应付生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宜“详略得当”。所谓“详”是教师必须将“三维目标”和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对策,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思考;所谓“略”,教案设计可以粗略些,不要面面俱到,这样给课堂留下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精细备课,保证有价值问题的生成,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成功教育;中学;体育教学
一、成功教育的概念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改变教学观念与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学,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学生(包括所谓的差生)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功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的理念。
二、成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成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的起点,设计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学目标,分层渐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进而以成功不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一步步的成功中培养兴趣,增强意识,养成习惯,提高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从评价角度提出“成功”二字。“成功教育”评价体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最终标准是看能否成功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把学生能否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否扎扎实实地得到发展作为比较具体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视角。
由于成功的体验很大程度依托于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成功教育”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成功教育”教学方法的确立,标志着学生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上的真正确立。“成功教育”思也使学生主体性的意义和含义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三、成功教育对中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让学生辨证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对怯弱的学生要让他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教师在分析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其闪光点,多重视学生的进步,促使学生从积极方面去认识自己,获得自信。
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有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却因其他原因,很少完成同等条件的教学任务,所以也就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分层分组进行教学。也可根据情况正确引导或降低要求,时时刻刻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多启迪,送成功。
成功的积极情绪和失败的消极情绪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启发,细心帮助,认真纠正,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让学生在舒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才能使学生有成功的可能。
在其思想指导下打破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将有形的技术、技能和无形的心理感觉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出现的“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避免了“一刀切”的教学要求与手段。教紧紧围绕:帮助学生成功,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人人获得成功,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四、贯彻成功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经过教师的宣传教育与修正目标及学法上的指导,学生通过刻苦锻炼,逐步尝试到了成功的甜头。但要知道,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愉快和欢乐,更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和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到全部乐趣。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就会感到心的满足,成为继续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说每项考试都达到优秀,成绩名列前茅,这样才算成功,让学生懂得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是取得很小的进步,也是成功的表现。体育教学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素质制定可行的目标,具体实行措施。对学生获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鼓励,增进他们的信心,激发学习体育的主动性。
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有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却因其他原因,很少完成同等条件的教学任务,所以也就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分层分组进行教学。也可根据情况正确引导或降低要求,时时刻刻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多启迪,送成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成功机会和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广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及时反馈,及时正误;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的发展。
成功不在结果,而在追求。成功不一定是胜利,但一定是进步。实现成功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磨炼意志的过程。将“成功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增强了自信,更加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勇敢面对,尽力追赶。体育教育在塑造学生体魄的同时,蕴涵着教育的全部含义,其实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所有计划的制定、方法的选择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使学生愉快而成功地学习体育的同时,身心健康成长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国海.论成功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期刊,2009(10):120-121.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语文教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对于“预设”,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课堂,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怎样实现生成和预设有机统一,使预设转化为生成,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让预设为生成留空白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分地预设,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这样的预设,由于过于精细,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他们在课堂上既役于教师,也役于教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白。
1.精心而不精细,为生成留空白。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必然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语文是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语词、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文本,有着复杂的结构,有语词和文化的一面,有思维和逻辑的一面,有伦理和道德的一面,有审美和情感的一面,还有非理性和无意识的一面。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当这样的心灵和这样的文本相碰撞时,体验、理解、思维与想象的开放性可想而知。在教学中,考虑整体布局,设计几个板块,不预设细节,就给生成留足了空间。
2.预设并预计,为生成留空白。虽说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教师要充分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环节形成“弹性化”的方案,使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二、让课堂给生成腾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可能使原先预设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过分追求“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语文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逻辑思维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并不能遮盖“形象思维”的偶然与断裂,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当生长点出现时,教师就应适时调整预设,促成生成。
1.以局部性调整,促进精彩生成。局部性调整指腾出较短时段处理好预料之外的情况,实现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以整体性调整,促进精彩生成。整体性调整是指在课堂正要开始或中途产生了生成的火花后,教师把整堂课或课堂余下的时间全部不按预设行进而是让给生成。始料未及的生成的生长点出现了,干脆把下半堂课全部腾出来用于生成了,这就是整体性调整中的一种,另一种是刚上课的时候出现了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就把整堂课让给生成。
三、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悲剧;欲望;原因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057-01
尤金·格莱斯顿·奥尼尔(1888—1953)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大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现代美国戏剧的发展,成为现代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并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1]。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60多部戏剧作品,其中有40余部搬上了戏剧舞台。。他反映了一战和二战期间的美国社会,并成为了美国社会的良心。作为一个代表人类良心的剧作家,奥尼尔对每个时代的人都具有启示作用。[2]
《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19世纪20年代最优秀的作品,它被称为“第一部真正的美国历史剧”[3],甚至被认为是奥尼尔最优秀的剧作。故事发生在1850年新英格兰一个榆树环绕的农庄里。所有矛盾冲突的焦点是对农庄所有权的控制和争夺。“农庄在凯勃特家男人们的生活中具有神话般的意义。”[4]因为农庄,一家人相互仇视、相互残杀;因为农庄,埃本怂恿两个哥哥去加利福尼亚淘金;因为农庄继子与继母、通奸,最终走向了毁灭。
奥尼尔认为,人的悲剧不仅是外部力量造成的,“而且也是自己的悲剧性缺陷、荒谬的本身的一种弱点所造成的”[5]。因此,尽管悲剧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种悲剧又是必然的。
20世纪初期,科技及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摧毁了传统道德和。因此,剧中所有人都没有,他们活着唯一的动力就是各种欲望。
。在欲望的支配下,剧中人都有着极端的性格体系,他们的爱恨都被推向了极端,正是由于这种极端的爱和恨,才有了极端的行为方式,才有了一系列的悲剧结局[7]。凯勃特是个典型的物质主义者,他活着就是为了控制和占有农庄,他把妻子和孩子都当成是为农庄劳作的奴隶,把农庄变成了剥削性质的工棚。西蒙和彼得也有欲望,但不仅对农庄而且对金子,因此,在继承农庄无望后,毅然选择去西部淘金,埃本也有占有农庄的强烈愿望,为了独占农庄,他偷拿父亲的钱,赶走了两个哥哥,甚至与继母。同样,艾碧嫁给凯勃特也是为了占有农庄,因此他们俩一见面就处于敌对状态。为了获得农庄,也因为的驱使,他们不惜通奸。产生爱情以后,他们的物欲冲突转化为冲突,为了留住爱情,出现了艾碧的杀婴行为,直接导致了两人的生命悲剧。
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造成悲剧的另一原因。在埃本看来,母亲是被父亲压迫致死,农庄是属于母亲的,被父亲强占了。因此,他对父亲心怀怨恨,决心夺回农庄,为母亲报仇。他与艾碧的最初动机也是为了报复父亲,安慰母亲的灵魂,进而夺回农庄。同样,艾碧也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一生经历了各种磨难,自幼成了孤儿,前夫是个酒鬼,孩子夭折。所以,她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生存,对财产有强烈渴望,与埃本,是想借此生个孩子以继承农庄。
一系列的悲剧中,宿命论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奥尼尔剧中的悲剧人物自始至终都被命运之绳牢牢束缚着,他们无法摆脱,只能向命运屈服。老凯勃特是个清教徒,他对上帝深信不疑,他认为艰苦创业是上帝的旨意,因此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建设和守护农庄上。甚至,把妻儿当苦力,使得妻子劳累致死,儿子也与他反目。三十年来他第一次离开农庄是为了听从上帝的召唤,娶回了第三任妻子——艾碧,从而激化了家庭矛盾,引发了农庄争夺之战,最终家破人亡。
埃本最初打算与艾碧生个孩子,借助孩子夺回农庄。然而,当父亲说将要把农庄留给孩子的时候,他竟会如此的生气。当凯勃特把艾碧以前赌气时说的话告诉埃本时,他不假思索地相信了他而不相信深爱他的艾碧,绝望中,艾碧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杀死凯勃特。所有这一切都是偶然的,然而,造成悲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种结果又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8.
[2][3][5] 弗吉尼亚·弗洛伊金.尤金·奥尼尔的剧本——
一种新的评价(序)[M].陈良廷,鹿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3.
[4] 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6] 刘志新.欲望与失控的欲望——排演多媒体悲剧
《榆树下的欲望》的导演体会[J].剧作家,2007(1).
[7] 韩传喜.欲望之渊·残酷之美·温暖之光——论《榆树
下的欲望》之经典意义与美学意蕴[J].戏剧文学,2008(2).
[关键词]国外远程教育成人教育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教育机构运用媒体技术与多种新型教育资源而开展的超越传统时空制约的教育形式,它适应了社会现实的发展需要,并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有着独特的教育信息资源,而且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方式,完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教育方式。由于国外开展远程教育较早,教育手段较为先进,其先进经验对于处于发展进程中我国成人教育具有极强的启示。
一、国外远程教育的先进经验
1.英国远程教育的经验
英国远程教育是从19世纪中期的函授教育开始发端的,而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的建立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远程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英国开放大学是一所为有意深造却又无法全职学习的人士创办的业余性质大学,主要是面向全国范围内的远程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纵向垂直领导,该校由英国政府进行直接管理。。目前,英国开放大学的在校生超过了20万人,从成立起至今已培养出200多万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达30多万人。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由课程组精心制作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多媒体课程资料,这些资料不但在英国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而且还被国际远程教育界所推崇;二是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支持帮助服务系统。英语开放大学把全英国划分为13个地区,各区分别建立地区办公室,一共下辖有250余个学习中心,并在各地共聘任了多达5000多名的课程辅导教师或课程咨询顾问。不管是经济收入比较低的体力劳动者,还是无法符合传统高校入学条件的人士,都能在该校找到适合的学习支助服务。
2.美国远程教育的经验
美国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了电视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学校每一年购置的远程教育设备的费用总和都超过4亿美元。美国无线电台中超过10%被列为教育广播电台,50%以上的非商业电视台是教育系统所办的,在美国电视台总数中达到14%。如今,美国远程教育的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日校、夜校、周末学校、巡回教学学校,而且还有函授、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多种远程教育形式。。一是运用固定频率教学电视。。二是运用卫星——电缆电视模式。自从1975年,美国的部分公司用电缆将收到的卫星电视节目信号传送到家用电视机之后,电缆电视从最初仅仅是为了提高电视画面质量的用途转变为高科技多数频道,乃至于双向传播系统。卫星发射费用尽管较大,但是在地面上收播设备的费用却呈下降趋势。三是运用互联网模式。。
二、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健全完善了以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院校成人教育机构等组成的,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参与其中的中国特色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的出现,又为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达近千所,教职员工有20多万人,举办函授、夜大等成人教育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有1300多所。然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在高校扩招后,成人教育的生源质量更趋下降,加之办学单位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办学者一切向钱看,管理较为混乱。同时,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也不容乐观,即便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机构,大多也是非骨干教师。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我国成人教育整体质量逐年下降。二是学历教育办学方式趋向多元化。在成人教育兴办的初期,为了满足全社会对知识与学历的需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有力补充,从而为更多的社会人员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随着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学历教育变为我国成人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和目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为了防止知识的折旧,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始终能处于知识与科技的前沿,并通过继续充电,将所学的各类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已逐渐成为我国成人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休闲也越来越重视,不少人选择了许多能够增进知识与技能,并陶冶性情的各类学习活动。由此,休闲教育又成为我国成人教育的新内容。伴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内容趋于多元化,远程教育形式也将越来越有吸引力。
三、国外远程教育对我国成人教育的若干启示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远程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成人教育领域才开始发展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远程教育。可见,研究英、美等国家的远程教育先进理念,能够给我国的成人远程教育带来诸多有意的启示。
1.正确定位成人远程教育
成人教育院校与普通大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在职受教育者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能有助于其工作的开展。在学习内容上,要以应用性为主体。但是,我国近年来却存在着对成人教育定位不清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觉得成人教育只是为了获取文凭,能否学到新知识无关紧要,远程教育更是不被重视,这样就违背了成人教育发展的规律,必须予以纠正,将成人远程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
2.精心设计成人远程教育多媒体材料
要认真设计适合于成人学员的多媒体课程材料,并根据不同的成人教育对象分别设计出不同的课程,要注重分层次进行。与此同时,还要为学员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支持帮助服务体系,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未来成人远程教育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因为其服务对象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困难与问题。所以,这就更加需要强化及时而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不仅要保证教育资源的传输畅通,而且要使其满足多种学习者的切实需求。
3.不断丰富远程教育办学形式
我国成人教育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多途径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如前所述,美国的各类无线电台中超过10%被列为教育广播电台,各类学校系统所办的电视台占据美国电视台的14%以上。如今,美国的远程教育办学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许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教育电视台与微波传送系统,从而为位于边远地区的学员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同时,美国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十分灵活,有长班、短班、长短结合班等不同学制,长的可以学习5到6年,短的只需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我国成人教育可以借鉴美国这一经验,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丰富办学形式,并将卫星传播、光盘传递与网络传播模式等远程教育手段相互起来,发挥出最大效用。
4.办学主体更趋多元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介入到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市场之中,远程教育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即校方独立运作、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独立投资操作等不同形式,这是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之所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与办学经验等,只有在加上企业的资金、技术与设备之后,远程教育才能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普通高等学校之间、企业和学校之间都应当走联合开发、双赢互利之路。对成人教育机构来讲,完全可以选择适宜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急需专业和有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通过开展网上课件开发,以满足本地对特色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可采取向兄弟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直接选课等形式,以解决通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这样不仅能满足了学员的需要,而且还能促进教育的跨界发展。
5.逐步更新成人教育院校教师观念
虽然多媒体远程教育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如果缺少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讨,教学也难以正常开展。从教育传播的过程和主、客体双方对媒体使用的视角考虑,每一次媒体更新都伴随着传播功能的不断增强与传播效果的持续提高,同时也对教育双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子学习要求双方都要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与人类自身使用多媒体进行传播的传统心理定势构成了一对矛盾,特别是我国成人教育系统教师的对外交往比较少,对于现代科技信息显得较为闭塞。这一矛盾关系表现在传受双方对传统多媒体的适应性与依赖性,以及对运用新媒体的消极抵制情绪中。大多数教师目前已习惯于采用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对于远程教学的到来,普遍感到压力重重,这就需要形成以信息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观念。网络以及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庞大的信息资源与全新的交互式功能,一定会使其重新认识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认识的革新。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到来,成人教育教师一定要改变课堂上那种习惯于用言语去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习惯,在课前要精心组织设计好制作各类教学信息,以便于在远程过程的过程中顺利讲授,并努力消除学员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不利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作为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一定要勇于突破传统教育形式及办学思维的制约,大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办学理念,改进教学管理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是构建成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定位于实现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互融合,从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多层次与多规格的学习要求。为此,我国的成人教育必然要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先进经验,致力于全面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让远程教育为成人教育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出新型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利.现代远程教育的远程启示[J].中国电子商务,2002,(7).
[2]石伟平.当前世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关键词】施工单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1 经营管理问题
建筑行业的规划初期预计可获得的利润较高,但考虑到成本变动,人员费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实际利润往往有很大差别;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以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为重点,往往忽略了施工成本的影响,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趋于成熟,行业的竞争逐渐激烈,许多企业才渐渐加强对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但由于过去企业对这方面问题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的实施,进而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看,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相应的承担责任的权力部门,我国企业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由各部门协调负责,施工过程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非生产性开支成本等,这一系列的成本问题是很难控制的,一旦出现问题,没有明确的部门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利益也会受到严重损失。
1.2 施工方案问题
工程项目在实施前,需要制定一个最佳的施工方案,该方案包括了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人员的确定,施工设备的准备,甚至施工地点的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以便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进度的安排,但考虑到施工项目的重大性,施工方案应制定多个,通过比较选出最佳方案。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方案的问题上关心不够,大多数企业仅对少量因素进行施工方案可行性比较,选择的方案不够完善;一些企业甚至只有一个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仅根据施工技术人员的经验来处理施工过程可能发生问题,这不利于企业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因此,要有效的控制成本应该从项目的准备阶段着手,制定并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2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策略
2.1 工程直接费控制
(1)人工费
人工费是施工成本中不易确定的一部分,它通常依据施工要求而定,雇佣不同技术水平工人的花费相差很大,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要求来控制人工费的支出,并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比如按劳分配,根据工人的工作量来计算工费;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工人给予奖励;总而言之,在人工费一定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生产率。
(2)材料费
施工材料费在施工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想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成本,需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从材料的购买、验收、入库到材料的保存与使用,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按照要求来进行。控制材料费首先要控制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进度提供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其次要按照施工要求购买材料,材料的采购价格要符合市场的进价,按需求购买,节省材料费;最后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保存,委派相关人员看管材料,防止因材料出现问题而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3)机械使用费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施工逐渐依赖于机械设备,它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有效率的完成工程进度,在施工前需要确定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对现有的设备合理充分的利用,严格控制租赁机械设备的费用,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减少不必要的设备修理费。
2.2 质量-工期-安全控制
企业施工过程中主要考虑工程质量、工期目标和工程安全等问题。工程质量是企业信誉的根本,如果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那么企业就失去了信誉,一个没有信誉的企业无法在其行业中立足,因此保证工程质量是企业施工的第一要素,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又要考虑成本问题,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以保证最大的工程效益;能否按工期目标完成工程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信誉的重要保障,同样的一项工程,如果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保证工期也是企业竞争的一项重要指标;工程安全是施工过程重中之重,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只有保证企业施工的安全,企业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安全是一切经济效益的基础,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认真处理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综合考虑工程中的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力求完成质量达标,工期合理,过程安全的施工项目。
2.3 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
非生产性开支主要是指企业管理部门的开支以及组织活动的费用,这部分的开支通常具有很大的压缩性,如果合理控制,可节约不少成本,反之,会减少企业的盈利。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可大大的节约工程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精简职能部门,有效利用公司的人力资源;企业中的一些部门职能相近甚至重叠,适当的减少一些无关紧要或者重叠的部门能减少一部分的货币支出,加强企业员工的调度,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这样能节省雇佣人员所使用的经费,从而提高了项目的利润;第二:控制管理类的费用支出,例如会议费、招待费等,这些都是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无形中增加了税负成本,减少了施工企业的利润。
2.4 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施工前,企业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与业主充分协调,并签订合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行事,设计单位要力求满足业主的需要,以免竣工后因业主不满而导致企业受到索赔,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利益,施工单位要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全程都要进行管理与记录,建立施工档案,保证施工过程一切按流程进行。
2.5 竣工结算成本控制
施工完成后,首先要收集工程资料,确定各阶段竣工时间,产物及名称,提交一份完整的竣工报告,然后对各阶段费用进行结算,建立一个负责结算费用的部门,采用责任人的制度以便有效的完成好结算工作,对于一些需要报销的费用,严格调查,避免有人从中谋取利益,加强对结算账目的管理,及时结算,尽快付清拖欠款并收回资金,减少资金的不正常流动,使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3 结语
本文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控制施工成本的策略,大体上就工程直接费、间接费、工程质量与工期及安全的关系、索赔管理、竣工结算成本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了说明,笔者仅对施工过程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施工过程的其它方面认识还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探索,争取全面的了解建筑施工过程。
参考文献:
[1]裴志. 论建筑施工的成本分析及控制策略[J]. 科技与企业,2012,12:69.
[2]赵建国,李水才.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技风,2008,17:26.
[3]郭金富,李成君.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技信息,2010,05:655.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民族
文化传承指的是将文化继承与传递下去,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保有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所遗留下来的精华,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所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传统的东西也逐渐被遗落。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 推进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国家今后的教育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部分,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革命教育。这说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国家今后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作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是大势所趋,是推进国家教学改革、实现国家教育目标的必然结果。由此可知,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教学目标将会日益凸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2 应对传统文化危机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全球化发展下,语言交流也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已经逐渐呈现合并趋势,很多语言种类由于使用人群少,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境地。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目前存在的语言有五、六千种,但是21世纪之后会有一半语言消亡,再过200年左右,80%的语言都将不复存在。在这种发展趋势,为了保留中华民族最灿烂的遗产,我们必须警惕,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应对这一文化危机。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
2.1 让高中语文教师扮演好文化传承使者的角色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水平只是基本目标,让学生在教师自身人格魅力以及学识修养的熏陶下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与素养的全面提升才是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扮演好文化传承使者的角色,用自己的责任感和风险奉献精神来推动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而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扮演好文化传承使者这一角色,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在不断提高自身学识的同时也需要积淀文化素养,让自己拥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解读能力,更符合文化传承使者这一角色定位。
2.2 营造文学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营造文学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高中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章非常多,这些教材内容就是教师实现文化传承的有用载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然后将喜欢的古诗词写下来并将书法悬挂在教室内的墙壁上,增添文化气息。。
2.3 开展传统文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单一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充分吸收在课堂上学到的重视并加以消化、吸收。为此,教师需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得到适当放松。。考虑到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启发和熏陶,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默写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而古诗词书法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也可以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用来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一举数得。当然,活动也不能单一地以书法比赛为主,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辩论活动,让学生以古代学子的口吻、模式进行辩论,既锻炼学生的口才与能力,同时还可以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比如叶公好龙、卧冰求鲤等,以此为依托,教师还可以开展成语故事比赛,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所了解的成语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故事背后寓意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4 通过支架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含蓄性、复杂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难度,基于这点考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支架教学法,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对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加强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承担起管理学习的任务,最后独自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帮助就是支架,学生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逐步掌握学习的诀窍,然后实现自主学习并自行总结学习经验。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首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相关情况,学生进行准确定位,这样才能掌握撤去“支架”的最佳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成语、诗词以及文言文等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方面“支架”的方式,让学生拥有对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解或者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将支架式教学法运用到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来,与各种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成语、诗词、文言文这些传统文化载体中所蕴含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再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理解传统文化的意蕴,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所遗留下来的精华,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所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既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国家在当今的发展趋势下更好地应对传统文化危机。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扮演好文化传承使者的角色并为学生营造文学气息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支架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罗墅森.把传承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责任[J].考试周刊,2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