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安置方案【篇1】
人员分流安置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之际。随着各行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人员裁员或调整,这就使得大量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为了稳定社会就业秩序,减少失业人员数量,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制定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政府应当加大对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同时,政府可以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服务,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帮助,增加他们再就业的机会。
企业要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在进行裁员或调整时,企业应当全面评估失业人员的情况,合理安排其再就业的岗位和薪酬待遇。同时,企业还应当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转岗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参与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公益机构等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等帮助,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同时,个人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转岗培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人员分流安置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合作,让更多失业人员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人员安置方案【篇2】
社区的安置帮教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安置帮教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继续坚持安置帮教工作的“四个四”的工作思路在今后的安置帮教工作实践中,要继续坚持在帮助教育上下功夫,在以情以理感化上下功夫,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控制重新捕、劳、少上下功夫的工作思路。夯实安置帮教工作基础,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在基层,搞好“四定”,即:定工作目标,定工作力量,定工作责任,定工作措施。切实实现帮教工作的四个落实:组织人员落实,制度措施落实,帮教工作落实,任务指标落实,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名帮教工作者。要使每名基层帮教工作人员做到“四个清楚”,即原罪错清楚,原改造情况清楚,主要社会关系及接触人员清楚,现实表现清楚。
(二)继续坚持安置帮教工作的排查制度。
由于在衔接机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些刑释解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不到户籍所在地报到落户,也有的因城镇建设拆迁和经商打工造成了人户分离,安置帮教工作组织要及时同公安机关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摸清去向,采取必要的帮教和管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漏管失控。重点对刑释解教人员接茬帮教把握三个阶段:一是在其回归前组织家庭、社会等有关方面做好帮教准备,与监所联系,研究帮教方案,协调安置帮教事宜;二是在回归后及时办理户口接转、填写登记表、建立档案;三是对帮教对象确已转变好的按时解除帮教。
(三)加强与成员单位、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在安置帮教工作要逐步实现“三个结合”:专业化队伍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接茬帮教与向前延伸帮教相结合;帮助教育与打击惩处相结合。适时召开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工作会,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形成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成员主动关心、参与安置帮教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工作的进程。
(四)加强对帮教组织机构成员指导、检查工作力度。在做好“两个继续”、“两个加强”的同时,要紧紧抓住“三个不放松”。一是抓住重点人管控不放松,重点抓好社区司法助理员和主任帮教工作责任制,落实措施,减少重新犯罪;二是抓住安置帮教工作好的典型不放松,以点带面,宣传推广好的工作方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三是抓住业务培训不放松,继续对社区司法助理员和主任帮教进行统一培训,也要对帮教工作者进行逐级培训。
人员安置方案【篇3】
人员分流安置方案是指将企事业单位中存在岗位调整、人员重组、拓宽职业发展路径等情况下,对员工进行的一种安置方案。这一方案是为了减少员工的流失、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在实施人员分流安置方案时,需要根据岗位的特点、员工的能力和需求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下面将重点从方案的目标、具体操作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方案的目标
人员分流安置方案的目标是为了使员工顺利过渡到新岗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而促进公司的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1. 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提供新的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提高员工满意度: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充分发挥其潜力,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提高待遇的需求,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 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操作
1. 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制定人员分流安置方案的整体计划。明确人员的调整规模和范围,明确目标岗位和需求。
2. 评估员工能力和兴趣:通过员工的自评和经理的评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兴趣,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安置。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的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3. 提供培训和支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岗位。培训可以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
4. 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在员工从原岗位调整到新岗位之间,为员工设置充分的过渡期,让员工逐步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5. 建立沟通机制:及时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解答他们的疑虑,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岗位。
三、效果评估
1. 员工流失率的改善:通过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可避免员工的大规模离职,降低人员的流失率,保持组织的稳定。
2. 员工满意度的提升:通过合理的人员安置,员工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组织效益的提高: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员分流安置方案是企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重组、岗位调整等情况下的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提供培训和支持以及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目标。通过实施该方案,企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应对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员安置方案【篇4】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不断深化,企业调整在所难免,由此带来的人员转岗分流工作已现实地摆在企业决策者的面前。转岗分流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安危和职工思想的稳定,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实施调整。如何保证转岗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员工队伍思想稳定,是摆在企业党政和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和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要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必须创新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同时要制定一个适宜的分流措施,创造一个好的分流环境,真心实意地把好事办好。 一、创新思想观念,树立竞争意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优胜劣汰这一市场竞争的法则已引入企业内部。为适应企业的不断调整,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一条主渠道,能者上庸者下已成为一种主流。作为企业员工如何适应这一市场竞争的用人机制,当前,重点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三大意识。 第一、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当前,在员工队伍里,还有很大一部分员工的思想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要求,总认为自己是一名国有职工,应该拥有自己的岗位,那种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铁饭碗”思想仍然很严重,有的员工一旦下岗或待岗,就想不通,千方百计找领导要上岗,思想观念滞后,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因此,全体员工要对市场经济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变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 第二、牢固树立岗位意识。员工的每一个岗位,都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结果,也是本人用工竞争的结果。所谓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结果,就是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揽到经营项目,有项目才有岗位,没有项目就没有岗位。所谓本人竞争的结果,是因为企业内部已建立起劳动用工市场,员工拥有自己的岗位,也是竞争的结果,尽管这种竞争没有显现出紧张激烈,但毕竟因为你日常工作表现不错而受到领导的器重或安排,在这一过程中也毕竟蕴藏着竞争的含义。因此,每名员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干好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确保生产安全;在质量上,要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为企业拓展市场赢得信誉;在生产管理上,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安全;在成本控制上,要精打细算,堵塞漏洞,降耗节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领导的信任,为竞争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牢固树立择业意识。市场竞争冲破了过去“一岗定终身”的择业行为,给人们自由择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这种新的择业意识也给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我们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中,“一岗定终身”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着,主要反映在特殊工种、特殊岗位的一些员工身上,总认为自己是特殊工种,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变化,自己都得干老本行,否则就不服从分配或怕下岗而被动从事。从这些不顾企业工种需求变化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岗定终身”的陈旧择业观念还根深蒂固,还没有彻底解放出来,对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缺乏理解。因此,全体员工一要解放思想,树立起新的择业观。你可以选择市场,但市场更要选择你,市场有活你不干,企业安排新工作你不干,那就必将被淘汰;二要一专多能,把自己造就成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各种业务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生存本领,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要求,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出应有贡献。 广大员工要充分认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从旧思想、旧观念中解脱出来,增强竞争意识,岗位意识和择业意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在市场竞争中经受考验。 二、制定分流方案,落实分流措施 为使分流工作顺利有效,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积极有效的分流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实施。 首先企业党政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流方案。如巨化铝厂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企业实际制定了《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实施办法》,并规定了分流安置的12条具体措施:1、清退在岗临时工,安置富余员工。2、自谋职业。要求自谋职业的员工由本人申请,经单位同意,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由单位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3、长假休息。由员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厂部同意,可签订最长不超过二年的长休假协议。4、签订协保协议。5、产假续假。6、提前内退。按照集团公司和厂有关规定,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由本人书面申请,经单位同意后,可办理提前退养手续,并享受相关待遇。7、向外分流。根据集团公司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信息情况,积极主动与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为员工创造向其他用人单位分流安置的条件和渠道。8、厂内待岗。9、终止劳动合同。10、解除劳动合同。11、组织劳务输出。组织有专长或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富余职工进行劳务输出,以缓解岗位压力。12、承包或出让厂内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吸纳富余人员创业。由于该企业党政重视,准备充分,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各项分流措施落实到位,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平稳进行,生产经营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一起因转岗分流引发的职工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一例因员工思想波动而引发的生产质量和安全事故。 三、加强转岗
人员安置方案【篇5】
一、加强安置帮教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1、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建设。我镇要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切实负起对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实施与监督的责任,促进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健康发展。
2、加强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业务建设。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组织、指导安置帮教工作;要熟悉和掌握全镇情况,做到情况明,底子清;要有针对性制定各项工作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善于总结和推广经验,提升安置帮教工作的整体水平。
3、加强帮教安置队伍建设。分层次加强对司法助理员、协管员和基层帮教组织的培训工作,提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把矫正协管员纳入帮教安置队伍,明确职责,加强指导,严密帮教安置组织网络。
二、集中排查清理,保障安置帮教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1、要明确排查清理工作的对象和重点。认真组织排查清理回归社会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特别是要摸清严重暴力犯罪刑释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去向,防止脱管漏管,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分类动态管理。
2、按时完成排查清理任务。集中排查清理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排查资料的准备阶段,3月底前完成。安教办根据监狱、劳教所、市安置帮教办寄、转发的刑释解教通知书收集基层情况。第二阶段为排查清理阶段,4月份完成。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由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对照解教通知书,逐一进行核对,填写登记卡、逐人建立管理档案,对五年内刑释人员和三年内解教人员逐一回访,初录或修改有关信息、填写上报统计表。第三阶段为分析总结阶段,5月中旬完成。主要分析本地区刑释解教人员的现状、动态和工作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对策和管控措施,同时,要注意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最后,要按照区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表格,汇总填报相关数据,并逐级上报。
三、强化帮教措施,履行工作职责
1、进一步完善接茬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的协作制度,密切配合,互通情况,共同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离开监所前后的接茬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年底,我镇将根据区文件精神制定《年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考核标准》和平时上报数据、材料情况,对全镇安置帮教工作实行量化考核,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督查安置帮教各项工作的落实。
3、帮教对象基础数据的采集分类管理创新。在做好帮教对象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把帮教对象进行分为风险型、一般型、困难型进行管理。一是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风险型帮教对象,由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列为重点帮教对象,严密控制,发现苗头及时纠正;二是对于表现一般,思想不够稳定的一般型帮教对象,由我镇干部会同村(社区)或单位领导、帮教对象亲属和亲朋好友定期进行帮教,做到多谈心、多提醒、多督促;三是对于表现较好,思想稳定,家庭和睦的困难型帮教对象,由社区帮教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谈话和家访。
四、重点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
1、完善过渡性安置帮教实体(基地)工作制度。继续抓好原有过渡性挂钩安置实体(基地)巩固和完善,对积极吸收安置帮教,并取得较好帮教效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继续开展创办过渡性实体(基地),重点解决“三无”(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刑释解教人员和监狱、劳教所没有改造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问题。
2、深入开展职业职能培训工作。加强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依托劳动部门举办1至2期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刑释解教人员掌握一门技术,提高素质,增强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为安置就业创造条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培训工作,搞好职业技能鉴定,把好质量关。财政部门要落实工作经费,各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对工作经费投入。
3、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包括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逐步实现就业市场化、社会化。我镇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摆上位置,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尽快就业。我镇主动与民政部门协调,将集中排查清理中摸清的符合低保条件刑释解教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要与工商部门多联系,为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个体经营户提供注册登记、执照年检等方便。要与教育部门多协商,为未成年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就学条件。
人员安置方案【篇6】
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首要标准,以构建和谐平安为目标,以政府主导下的“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为工作方针,以“衔接帮教有效、齐抓共管有序、保障措施有力”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促进我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好衔接排查工作,有效减少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
1、进一步推动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使用,尽快实现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2、做好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清理工作,对下落不明和“三无”刑释人员进行摸排,对见档不见人的刑释人员核对摸排,逐一对照落实。
3、对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刑释人员实现重点帮教,必要时与公安机关联合对“三无”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甄别。
4、建立完善我镇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镇司法所年内要建立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切实抓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企业)、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企业)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对本辖区企业考察认证、宣传工作,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为安置基地(企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并在我镇推广章光101红豆杉基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示范性安帮基地带动全镇安帮基地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由政府、监所、企业实现整体联动,达成协议,使服刑、在教人员在监所内技能培训,刑满解教回归,到过渡性安置基地直接就业。
三、切实抓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按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机构,调整、充实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村(居)委会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确定试点单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四、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全社区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积极协调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推动“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建设”。
五、加强协调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1、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活动,对刑释解教人员真正落实“四个一”帮教措施。
2、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动帮教工作实现向监所、向刑释解教人员家庭和向社会的延伸。
3、严格落实责任帮教制度。进一步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逐一签订责任书的“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跟踪回访制度、定期谈话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和委托帮教制度。加强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和“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帮教工作,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4、进一步壮大帮教工作力量。把帮教工作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扩大热心安帮工作的社会支援者队伍,广泛动员职工、团员、青年、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帮教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宣传
1、充分运用各种传媒,大力宣传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
2、广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和一批弃旧图新、勤劳致富的刑释解教人员典型。
3、开展各种帮教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消除偏见和歧视,正确对待刑释解教人员,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理解和支持安置帮教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人员安置方案【篇7】
宣汉县分流安置事业单位未聘人员有“高招” 宣汉县人事局 积极稳妥搞好事业单位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到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关系社会是否稳定的基本保证,也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宣汉县委、政府本着遵循“分类指导、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保持稳定”的原则,采取“内外结合,内部为主;先挖渠,后放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落聘无情,安置有情”的办法,找出路,添措施,抓结合点,通过强化培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创造就业机会、鼓励竞争择业,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分流安置制度,探索出一条适合人口大县、经济穷县特点的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取得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未聘人员分流安置的阶段性成果,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全县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单位中未聘人员分流安置面达85%以上,600余名未聘人员均走上新的岗位,得到了妥善安置。 具体措施 一、敞宽“口子”,大开事业单位人员出口关 为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制定印发的《四川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川人发[2002]2l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川办发[2002]40号)和川人发[2003]22号文件的规定,对全县截止2005年12月30日(乡镇涉农事业单位延后于2007年12月30日)工作年限满30年的;或者男年满55周岁(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工人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未聘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批准,积极为其办办理了离岗待退手续,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根据本人申请,对因伤、病、残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事业单位人员,经指定医院病检,县伤病残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可办理病退手续组织也积极予以支持;对自愿辞去公职,本人申请自谋职业的,财政(单位)按规定计发相关辞职金后,大开“绿灯”为其办理解除人事关系手续。据统计,去年来全县事业单位共有586名同志办理离岗待退、病退、辞职手续;其中:离岗待退63人,病退382人,辞职141人。 二、加大人事代理力度,积极为未聘人员筑建“新家” 该县人才交流中心深刻认识到人才交流中心作为流动人员“娘家”的功能,积极作好准备,主动欢迎未聘人员、辞职人员进入县人才交流中心这个大家庭,热情为他们服好务。变过去那种别人要我服务,为现在我为别人服务;变过去别人上门求服务,为现在我主动出去找服务。通过转变服务态度,真正让未聘人员感到“家”的温馨,忘掉丢“家”的失落。一是积极转变服务职能,不断拓展人才服务领域。加大人事代理力度,积极为未聘人员搞好档案、户口、人事关系、职称、档案工资、养老保险、学习进修、再就业推荐等事项的服务,尽可能满足未聘人员的需要。二是积极搞好人才开发,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积极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到广大农村,承包地土,搞一些“小家畜”、“小养殖”、“小加工”、“小庭院”等投资小,见效快的小产业。截止目前,宣汉县人才交流中心共为50余名全县事业单位未聘人员、辞职人员搞好人事代理服务。 三、实施“造血工程”,不断锻造未聘人员的自身功夫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再就业能力,大力实施对事业单位人员的“造血工程”。一是开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快餐”,打造事业单位人员技能提高的“短、平、快”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更快地再就业。二是搞好未聘人员的学业修养,通过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知识结构、文化内涵上有一个“质”的变化,着力建立县域人才“储备库”。培训学习结束后,单位视岗位空缺情况优先给他们提供竞争上岗机会。县人民医院给未能竞聘上岗人员长达3年的待聘期,待聘期间由单位出面联系他们到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 高等院校脱产进修学习,待聘期间单位发给每月基本工资。 四、领办实体,积极吸引“游凤归巢” 积极引导事业单位依托技术、行业优势,通过挖掘自身潜力,领办、创办经济实体,积极鼓励未聘人员进入实体进行创业,为他们自己独立创办经济实体奠定基础,由领着他们干变他们自己干。县农业局在东乡镇黄金槽村租赁地土535亩创办了“优质水果科技示范园”、“良种茶科技示范园”、“农作物品种示范园”的集“科、教、产、加、销”为一体的“黄金槽农业科技示范园”,吸纳本系统事业单位业务人员200余人;县林业局创办的“楠竹场森林公园”、县农机局创办的“千亩良种茶园”、县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