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香粽子的教案

香粽子的教案

2024-08-29 来源:哗拓教育

香粽子的教案【篇1】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香粽子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重难点: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组合成画面。

活动准备:

各色彩纸、剪刀、胶棒、黑卡。

活动内容:

1、交代上课内容,小朋友马上要过端午节了,今天我们的剪纸内容就是表现端午节。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老师总结:要挂艾叶、划龙船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画面内容:为了表现出中国特色,我们来剪一个中国式的房顶,还有红色的门,门上贴个“福”,房顶下我们可以贴艾叶和粽子,再贴个吃粽子的小朋友,这幅画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范:老师示范剪出屋顶、门、粽子、艾叶。这些都是用对称的方法,在对折的纸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顶)(粽子)

3、请幼儿剪,要求幼儿分部件剪,再组合粘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有所创造,跟老师不同。(第一课时结束)

4、老师示范: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别剪出头、身体、粽子、腿,再组合粘贴出人物。

5、请小朋友剪,老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结束)

活动效果:

孩子们剪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节,很有生活情趣,不错呦!屋顶是一个红色的翘式屋顶,剪好了外轮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镂空的纹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镂空剪出一些花纹。非常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时,非常有创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张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组合剪的;有的是一气呵成,一张纸就剪出了一个小人,然后胸口再贴一个绿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简单扼要地表现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现出孩子们童真童趣。

反思:

这两节活动设计围绕着端午节,这种民族的节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节日的传统习俗设计进剪纸活动,幼儿很乐意接受,因为这些事情他们亲历亲为,很熟悉,所以制作起来也有感觉,更会有所发挥创造。这也是纲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剪龙舟,孩子们一开始觉得很难,有畏难情绪。经过老师的引领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最难表现的龙头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部件的组合,孩子们就有了制作的信心,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也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孩子的现有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能力才会增长。

香粽子的教案【篇3】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好吃的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食用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来祈求平安和庆祝丰收。在幼儿园里,也可以通过制作粽子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下面是一份幼儿园端午节教案,帮助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一次有趣的粽子制作活动。

第一步:介绍端午节

在开始制作粽子之前,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以及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的各种活动。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和口味有哪些变化?

第二步:准备材料和工具

在介绍完端午节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糯米、肉类、蛋黄、干贝等,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材料。工具主要包括象征长寿的艾草、粽叶、绳子等。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摸索这些材料,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和形状。

第三步:制作粽子

在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粽子了。老师可以先示范制作过程,然后现场指导孩子们操作。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制作粽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捆绑和扎紧绳子的过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在粽子制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挑选艾草,将艾草绑在粽子上,使粽子的口味更加清香。

第四步:品尝粽子

制作好粽子后,孩子们可以品尝这些美味的粽子。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粽子的经历和想法,并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问题,如这些粽子口感如何?有没有想过用其他材料来制作粽子?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口味的粽子等。

通过这样一次有趣的端午节粽子制作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切实学习到一些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信心和热情。

香粽子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对话,知道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作用各不相同。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教学难点: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教学用具:头饰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2、能不能说说小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今天小猫咪又闹出了一个笑话,它竟然穿上了人的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小猫咪穿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猫穿鞋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读时不加字,不丢字。2、同桌互相读课文,要读通顺,读连贯,并画出自然段。3、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品味,入情入境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小组交流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和好奇两个词语,并试着用羡慕和好奇的语气读文。2、继续读文,看一看小猫咪穿上鞋子以后都遇到了谁?练习朗读他们的对话。3、分角色朗读,集体评价。4、说说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为什么不能穿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爪子的用处。5、听了其他小动物的话,小猫咪心情怎样?谁能读一读小猫咪的这段对话?读成什么样的语气好呢?(教师指导朗读)6、分析小猫咪听了妈妈的话①小猫咪穿上鞋子很高兴,为什么又不想穿鞋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两自然段,再在小组内交流,看那一组能找到答案。②分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听诊器介绍听诊器的功能。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一手敲打桌面,一手掌心向下贴住桌面感觉动静。体会小猫咪爪子的作用。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学生感悟)7、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四、自主归纳,总结升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并汇报。

《小猫咪穿鞋子》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本着以读为主、自学探究、在语境中理解生词的方法来教学的。在导入中以谜语导入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有想快读书知道答案的欲望。在初读感知环节为了训练孩子能说完整、简洁的话。并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精读部分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和孩子的自学来知道小动物脚的作用,以及能正确的用因为、、、所以、、、说出小动物不穿鞋子的原因。在此环节朗读指导是一个简单的内容,但今天课堂上有点急没能把孩子真正带到故事情境中,在拓展部分孩子们能完全仿照文中对话来说一说,可见孩子们对自学部分掌握不错。本课的重点是猫妈妈的话,但由于我不经意的一句评价,没能让班级孩子的个性阅读充分发挥出来,看来语言的准确性太重要了。

香粽子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糯米成熟了,我们农村喜欢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个孩子边吃粽子边走进活动室,过了一会儿,他兴奋的跑过来说:“老师粽叶很好玩呀!”。我随口问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说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产生了“玩粽叶”这一主题活动,这活动也正好与“吴文化”有关。本活动的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平时都喜欢吃粽子,对粽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粽叶进行做做、玩玩,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其乐趣。从而完成活动目标。

目标:

1、通过粽子,让幼儿了解我们苏州人过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2、在剪、贴、折的过程中,体验玩粽叶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准备:剪刀、胶水、橡皮筋、米、粽叶

过程:

一、引出活动

老师小的时候,到了夏天大家都会端着椅子到外面去乘凉,而且还会念一些童谣,你们想不想也来听一听?(想)

风凉嘟嘟,螺丝嗦嗦,盐鸭蛋剥剥,粽子吃吃,萝卜干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了解苏州人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1、每年的什么节日我们苏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节,我们苏州人除了吃粽子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一个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菖蒲、艾叶、大蒜头)

三、玩粽叶

四、交流

香粽子的教案【篇6】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迎接这个传统的节日。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要教育孩子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重要的节日来临之前,我们准备了一堂关于包粽子的活动课,让孩子们通过亲手包粽子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并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一、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为什么要吃粽子;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准备工作:


1. 食材和工具:


- 糯米、绿豆、蓝莓、红枣等包粽子的材料;


- 红绳、草线等缠绕粽子的工具;


- 环保纸、篮子等装饰粽子及准备展示的工具。


2. 资料和教具:


- 端午节的介绍资料,包括图书、图片、视频等;


- 粽子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小幅海报。


三、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


- 整洁、安全的包粽子区域;


- 展示端午节文化背景的彩旗和横幅。


2. 教学步骤:


- 以整体为主,区域为辅的活动方式;


- 分组合作,每组包粽子。


四、活动过程:


步骤一:讲解端午节及粽子的由来(20分钟)


1. 引导孩子们观察并介绍端午节横幅和彩旗;


2.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粽子的由来;


3. 引导孩子们讨论粽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步骤二:观察粽子材料(10分钟)


1. 准备各种包粽子的材料,摆放在展示区域;


2. 引导孩子们观察粽子材料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3. 通过触摸和闻一闻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粽子材料的特点。


步骤三:展示制作粽子的过程和注意事项(10分钟)


1. 展示粽子的制作步骤海报,简单介绍每个步骤;


2. 阐述包粽子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加水量、细心包裹等。


步骤四:分组包粽子(40分钟)


1.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3-4人,给每组发放粽子材料和工具;


2. 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依照海报上的步骤,包裹自己的粽子;


3. 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注意观察和模仿,共同完成粽子的包裹。


步骤五:装饰和装箱(20分钟)


1. 提供各种装饰粽子的材料,如环保纸、彩带等;


2. 引导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为自己包裹的粽子进行装饰;


3. 教师协助孩子们将包好的粽子装入篮子,并贴上礼物卡。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20分钟)


1. 安排每个小组依次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粽子;


2. 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包粽子心得和团队合作体会;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活动


1. 引导孩子们回忆、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孩子们思考粽子的味道、外形和包裹的方式,巩固本次学习的内容;


3. 教师可以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巩固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一节包粽子的活动课,幼儿园的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故事,更能通过亲身体验包粽子的过程,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香粽子的教案【篇7】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人们会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系五色线等活动。今年幼儿园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端午节折粽子”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活动前,老师们首先从教材和视频中为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教授孩子们赛龙舟、挂菖蒲、系五色线等传统习俗。接下来,老师们带领孩子们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让孩子们亲手动手来折制自己的粽子。

折粽子前,老师们首先准备米、糯米、猪肉、葱姜等食材,营造出浓郁的香气,让孩子们感受传统食品的味道。接着,老师们向孩子们展示粽子的制作步骤,包括如何切肉、如何包粽子等细节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折粽子。折粽子需要将竹叶洗净晾干,将糯米泡软,切好猪肉,调好馅料,最后折好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帮助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粽子。

当孩子们造好自己的粽子后,老师们就开始帮他们蒸粽子。在学生们兴奋的注视下,粽子进入蒸锅,热气腾腾的蒸锅里传来阵阵香气。孩子们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粽子做好,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最后,在孩子们的掌声中,老师们将蒸好的粽子带到孩子们面前,每个孩子都收到了自己制作的粽子。孩子们开心地将粽子打开,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在这个端午节,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传统的折粽子技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园希望能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蒙,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香粽子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香粽子的教案【篇9】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认识端午节及其传统食物——粽子,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


1. 粽叶、糯米、红枣、花生等包粽子所需材料;


2. 包粽子所需的工具如大碗、蒸锅、绳子等;


3. 幼儿园食堂或厨房的准备工作;


4. 端午节的背景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师幼共同观看端午节的背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b. 引导幼儿回忆上次学习的端午节的活动并进行简单复习。


2. 课堂讲解(15分钟)


a. 准备一些粽子的模型或图片,向幼儿介绍粽子的特点、原料和制作工艺。


b. 讲解粽子包裹的主要步骤,并夸奖粽子的特色及风味。


3. 实践操作(40分钟)


a. 教师示范包粽子过程,强调每个步骤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b. 分团队活动:按照组织团队的方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幼儿组成。幼儿共同动手操作,包裹粽子。


c. 教师轮流巡视各小组,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4. 检查与总结(15分钟)


a. 观察每个小组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包粽子的任务。


b. 邀请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粽子作品,并请其他幼儿发表评论。


c. 教师总结课堂活动,强调幼儿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珍惜传统文化。


第四部分:延伸活动


1. 粽子品尝活动:


a. 将教室或食堂布置成传统端午节的环境,为幼儿准备多种口味的粽子。


b. 邀请幼儿品尝粽子,并尝试描述不同口味的粽子。


2. 粽子故事讲解:


a. 教师为幼儿讲解包粽子的传统故事,比如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或民间传说。


b. 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讨论,了解粽子文化的起源和传承。


3. 粽子绘画活动:


a. 为幼儿准备彩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b. 鼓励幼儿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粽子形象,并进行展示。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幼儿在包粽子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专注度;


2. 观察幼儿在包粽子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运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讨论等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活动,幼儿将能够了解端午节及其传统食物粽子的特点、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增加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绘画、品尝粽子和故事讲解等延伸活动,幼儿还能够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感知和认知。

香粽子的教案【篇1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______ 年月日

部门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并理解故事内容;

2大胆想象和讲述故事;

3、 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对制作粽子的材料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内容。

难点:在看、说、猜中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藏在珍珠里,吃珍珠肉,**服。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孩子们,你们吃过粽子吗?我们什么节日吃粽子?你喜欢吃什么样的粽子?

2老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书,听故事。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2、 展示**,孩子们观察**内容,大胆讲述故事。

1老师:奶奶的肚子里充满了故事。关于她的故事太多了!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问:有什么小动物听奶奶的故事?(松鼠、狐狸、兔子、猴子、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3) 老师总结:原来奶奶有个愿望,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粽子都能讲很多故事。

4、出示***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5:谁来了?(松鼠)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3) 老师总结:小松鼠吃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一个故事,可师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吱吱”是不会讲故事的。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7、8,提问:

⑴***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故事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狐狸吃粽子的情况,鼓励孩子们猜猜其他小动物吃粽子的场景。

(1) 除了松鼠和狐狸,还有什么动物来吃粽子?(小鸟、小兔、小猴)

(2) 引导孩子想象和讲述鸟、兔、猴吃粽子的情景。

① 老师:你能从老师那里学到小松鼠和狐狸来吃粽子和谈论其他动物吗?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 那么多小动物吃粽子,肚子里也有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2) 虽然小动物吃粽子,但它们不会说话和讲故事。我们该怎么办?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让我们看看动物们都想出了什么? 8、出示***10、11,提问:

⑴***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2) 老师:最初,小动物们想请小女孩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要小女孩帮助它们?(因为小女孩会说话)小女孩会答应帮助它们吗?

小女孩答应了它们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12、13、14,提问:

小女孩吓跑了。我该怎么办?

⑵***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15、16、17、18:提问:

⑴***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奶奶站在门口等小女孩。当她看到那个小女孩时她会说什么?(美女,来吃粽子,吃完粽子讲故事

美味的饺子太好吃了,小女孩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