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2024-08-29 来源:哗拓教育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走向。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被卷入战争的中国人口达4亿之多。

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遏制了日军“北上”“南下”计划,打破了德意日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图谋。日本的“北进”“南进”计划,既是日本法西斯的既定战略企图,也是轴心国联盟制定的战略协同计划。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后方基地,是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不但在世界东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战场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力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在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2)

二战,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斗浇灭了纳粹德国争霸世界的念头,也打消了日本天皇对世界权力的虎视眈眈。

这本书主要讲了日本与中国的对战:为了大力获取世界资源,在一九三一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接着日本关东军又在一九三七年爆发了对中国的侵略,通过七七事变对宛平县城发起进攻,不管中**队或男女平民都不留活口驻守军仅四人生还,当地村民几乎无人生还;而在一九三二年的的上海,日本不断挑起事端,许多无辜平民被残忍杀戮,接着又发起了明目张胆的进攻,在抗日精神的带动下,许多平民也加入了军队,冲上了前线。很快,日军弹药稀缺,渐渐撤退。

但不到两天后,两批训练有素的日军被遣返回国。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寡不敌众,愤然离去。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五到十二月,日本大幅度招募汉奸,组织自杀式行动,一口一口地蚕食了中国华北地区。终于在一九四四年发起了**,在一九四五年将日本赶出中国。

在和平的日子里,我们常常会在层层的迷雾中失去时间和自我,但当战争的枪声萦绕在我们耳边时,你会怎么做?是迷失的逃避,还是拾起漂泊在波涛中、保卫祖国、服务祖先的信心。

二战爆发时期,每五秒就有一名甚至几名中国人遇难,那场南京大**,留存战士的尸骨有30万具左右,而其他的100多万居然是无辜的平民百姓。我无法想象日本侵略者的良心。我们中国人应该被他们随意捏捏吗?我一定要尽我所能,让祖国蒸蒸日上,让人民欣欣向荣,让科技腾飞黄达。

我一定要用我的力量,让雪里鲜花盛开,让沙漠里绿洲满布,让鸟儿高飞,让那些为中国最大的胜利换血换命的烈士们回家看看妻儿。

当年,他们用仅有的**,在一线奋勇杀敌,他们不畏惧敌方凶恶的眼神,残忍的子弹,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在念着:“决不让日本侵略者夺走一寸土地!”经过八年的抗战,许多士兵倒在了战场上,但他们英名永存。

剩下的士兵仍然决心把日本侵略者一举赶出中国。如今,老兵们接连离世,但是,他们在祖国人民的心中有一种抹不去、檫不掉的记忆,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风和日丽雨欢声笑语,谢谢您们,您们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3)

时间回溯到8月13日,距离《东方主战场》的播出还有12天。对于总导演闫东而言,即将到来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轻松,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中,还有很多工作让整个创作团队处于殚精竭虑的状态。从今年的1月29日摄制组成立到现在,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这部用影像记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14年的抗战经历、汇聚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拥有全新视角的纪录片就已经由一颗种子变成了成熟的果实。

这种速度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是极为罕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而在这样一个“奇迹”的背后,既有创作者忘我的投入和奉献,同时也有他们对于这段历史、这个国家的思考与担当。

印象:这里是一个“战场”

走进位于影视之家的《东方主战场》剧组,头脑中第一个蹦出的词就是“汗牛充栋”,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走廊边、柜子上、地板上、桌子上、沙发上,随处可见一摞摞几十厘米高的资料文本,茶几上的笔筒里插着密密麻麻的铅笔和记号笔,还有烟灰缸里堆满的烟头,无不昭示着,这里一直是一个“战场”。总导演闫东脸上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就在之前的6天里,《东方主战场》顺利通过了3次大的审查。

今天,所有的生产团队成员都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几乎24小时连续轮换。

三年前,用影像再现和解读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闫东的心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的抗战经历了14年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痛苦历程、3500万人的**,但同时,抗战的最终胜利也是中国在近代百年的屈辱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记录、解读和反思这段历史。

”闫东说。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在14年的抗战历程中,有无数的战斗、故事、人物、情感,《东方主战场》必须在8集的篇幅里,将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以及最鲜活生动的内容全景式地呈现给观众,让所有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在14年的抗争中所承受的巨大灾难和无比坚韧的勇气,同时还要通过史实,分析和解读中国战场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就要求创作者对这段历史有一个非常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要求他们有一个成熟的历史观和独特的时也。对于任何一部纪录片来说,副担都是沉重的。

历史:一种全新的视界与观点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闫东第一次参与抗战纪录片了。2016年12月,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的时候,**电视台播出的由他执导的5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给国人带来了不少的震动。直到如今,该片的影响力仍在持续向海外传播,并近期在日本的大型****niconico播出。

回望《东方主战场》最后一集,尽管其影像系统之“形”略显得有些散,其“神”却相当的聚焦,整个影像文本明确地指向一个意涵,那就是——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文明的力量,终将战胜野蛮。纵观整个系列片,与这集赞美正义的力量主题相关,还能解读到更深层次的一些内涵,那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态度的变化:表现为由原本过多沉浸于屈辱苦难的哀怨倾诉,转向于对英雄正义的赞叹歌颂。

这种变化的出现,与现实语境和一个民族的自心有关。解释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种,会得到多种结果。与影视界长期以来常见的消费主义姿态不同,系列片《东方主战场》的价值取向明晰理性得多。

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该系列作品在追寻、还原、梳理的同时,注重沉淀、反思和超越。而对于这场纷繁复杂的战争的描述,采用的格局理念,以及具体的方法技巧,都成为这部系列片的明显特征。比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整个亚洲的抗日战争,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应该放在同一种战争格局中。

同时,采用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还原构建真实的历史图景,印证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整个战线中不可替代作用,如发生在中国土地抗日战争长达14年,重要战役20余次,大小战斗20多万次;中**民**3500万,歼灭日军150余万,占日军整体**总人数的70%,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等等。同时,直面这场中国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前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后战场,分别描述各自的职能和作用。

以史为鉴,是对于历史最好的一种纪念和尊重。面对如此灾难深重这场民族浩劫,我们理应把它衍化为一笔财富和一股精神力量。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的提取和内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积极必要的一项工程,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缺少认真严肃的对待。

甚至在影视作品中,对待这段历史的姿态和心态时有偏差,出现类似抗战神剧、消解厚重历史的现象,偏离了历史认知方向,同时也稀释了历史价值。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4)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它以庄重的品格,以抗战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转折点为主线,全面叙述了从1931至1945年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战争的起因,日本的侵略,民族的反抗;敌人的残暴,战争的残酷,斗争的复杂;全民的反抗,正面的战场,敌后的游击,所有这些中国抗战的重要历史都在片中得到主体呈现,其间还有中国社会的变迁,民族内部的斗争以及政治、文化的风云变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以顽强的民族精神、英勇献身的战士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际力量的有力支援和帮助。中国抗日战争开战最早,经历最长,牺牲最大,歼灭日军最多。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部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具有决定性作用。

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这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互相支援,以国际主义精神,共同抗击着世界法西斯势力。

为支持盟军作战,中国曾两次派出远征军出征缅甸。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迫使日军把反苏作战计划的兵力投入中国战场,不能进攻北方的苏联,使苏联避免东西线同时作战;同样,日军无法向太平洋战场转移大批兵力,南方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战争造成3500多万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但是,数字可以统计,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却无法计算。

战争中,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民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坚持不懈地与法西斯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这样的叙述和视角,不仅是对过曲历史的叙述和解读,更是对以历史为根基的本质和主流的阐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主体地位,用史实批判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各种谬论。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的主战场,使历史叙事有了新的支点。其史料价值,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或将随着对“东方主战场”研究的日趋全面和深入,彰显其巨大的作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片的播出是一次历史启迪和艺术感染的成功实践。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5)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范文

回望历史回答现实回响未来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荧屏上热播抗日战争等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此时,我看到**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点和优势,让历史说话,用历史史实说话,其真实性的力量在任何艺术门类中都难以替代和重复。战争的残酷真相和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气质,很难“演出来”、“导出来”、“编出来”。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今天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和真实。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下泛娱乐现象的一种反动,是对拜金主义至上、远离信仰的一种觉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制作团队在这部作品中的心血和激情,以及作者执著的跋涉和艺术探索的使命。作为一个深受喜爱的纪录片老手,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因为,《东方主战场》这部作品,将不仅带给我们历史的回忆、回味、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走向未来的回响。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6)

为自己的家园也为人类的和平与正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到处都有中华儿女的流血牺牲

1942年1月,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缅甸若是失守,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形势危如累卵,一向自视甚高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国。

尽管自身困境重重,但中国毅然应英国请求,派出10万精锐入缅作战。这是甲午战争之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出兵援助邻邦抗击侵略。

中国远征军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仁安羌一役,远征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大胜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救出被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以及被俘的英军官兵、美国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英国《泰晤士报》赞扬中国军队“以少敌众,英勇果敢,将使盟军之战绩,益增光辉”

首次入缅作战,因为盟军配合不力等原因,中国远征军虽然打了一些胜仗,但最终还是难挽败局,5万将士魂留他乡,其中大部分是在撤退途中穿越野人山时牺牲的。

1943年10月开始,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再次出国作战,与美军一道实施了缅北和滇西反攻,歼灭日军4.9万余人,收复失地8.3万平方公里,成功打通中印公路,有力配合了印缅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盟军的反攻。

为自己的家园而战,也为人类的和平而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到处都有中华儿女的流血牺牲,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1944年6月6日,决定法西斯德国命运的诺曼底登陆战打响。鲜为人知的是,在英国海军实习的21名中国留学军官,也参加了这次载入史册的战役。

在壮烈的诺曼底登陆战中,英国巡洋舰、驱逐舰、战列舰,乃至航空母舰上,都有中国军官的战斗身影。作为舰上普通一兵,他们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自始至终参与了作战行动。中国军官的战斗精神,令盟军战友感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在波澜壮阔的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也活跃着许多中国人的身影。当时在苏联的中方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了卫国战争,有的甚至赴前线浴血奋战。在苏学习的中国革命者的子女,也以各种形式支援苏联对德作战。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参加了后备军,还曾获得“轻机关枪手”证书的奖励。

抗战期间,中国自身异常困难,但仍然尽最大可能为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和民族提供支援,帮助他们抗日,成为他们最信赖的朋友。

正如缅甸访华团团长吴巴伦指出,中国的抗战“为东方和平独立神圣伟大之工作”,中国“所负使命,有如合众国之在美,苏联之在欧”.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亚洲抗日斗争的中心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坚强核心。

正义的事业凝聚人心。中国抗战,也得到了世界的支援。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陈纳德率领美国飞虎队,转战中缅印战场;中美共同开辟喜马拉雅“驼峰”航线,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输往中国战场;更有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柯棣华等外国医护人员。“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筑起力挽狂澜的钢铁长城”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7)

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这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互相支援,以国际主义精神,共同抗击着世界法西斯势力。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战无不胜,一路高歌猛进,战争优势明显。同时,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在第三次长沙战役中失败,造成5万多人死伤。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盟国的时期。为支持盟军作战,中国曾两次派出远征军出征缅甸。

中**民的英勇抗敌,迫使日军将计划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中国战场,无法北进攻打苏联,使苏联得以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同样,日军也无法抽调大量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南下计划不能顺利实施。

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有3500多万人**。根据1937年的价格比较,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为5000亿美元。但是,数字可以统计,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却无法计算。

战争中,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民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坚持不懈地与法西斯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从局部抗日战争到全面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始终是抗日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中国战场的成败,关系到亚洲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成败,影响着整个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且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和肯定,确立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

历史不能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经历过这场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更加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扞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8集心得体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荧屏上热播抗日战争等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此时,我看到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点和优势,让历史说话,用历史史实说话,其真实性的力量在任何艺术门类中都难以替代和重复。残酷的战争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与气质,是难以“演”出来、“导”出来和“编”出来的。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我们该怎么想?我们应该警惕什么?历史和今天的今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和真实。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下泛娱乐现象的一种反动,是对拜金主义至上、远离信仰的一种觉醒。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心得体会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心得体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制作团队在这部作品中的心血和激情,以及作者坚持不懈的使命和艺术探索。

作为一名挚爱纪录片的老兵,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因为,《东方主战场》这部作品,将不仅带给我们历史的回忆、回味、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走向未来的回响。

我期待着追看下去!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8)

《东方主战场》是一部代表国家观点、国家立场的作品,,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wWW.JHT868.com

可是忘记的是仇恨,但是不能忘记的是历史。《旧唐书?魏徵传》中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同文化一样深植于民族的血脉。源远流长,从过去跨向未来。勿忘历史亦是中华民族殚尽竭虑、不屈向前走向繁荣昌盛的源动力。

我们需要用影像铭记过去,传递精神,树立不朽。

今天,卢沟晓月,桥下流水尽显明媚皎洁,桥上石狮掩映月色微光。昨天,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在此拉开帷幕,八年抗战,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国难当头,岂能坐视。中国人用空间换取时间,用身体赢得子弹,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士兵作战。

八千里江山,长城内外,国民党的前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共同消灭外国和其他地方的侵略者,使侵略者知道,那些侵犯我国和中国的人,即使远在天边,也会受到惩罚。

岁月无情悠悠去,历史有情记功勋。从前,一寸山川,一寸血脉,十万青年,十万士兵都是勇士。但祖国不会忘记昨天在民族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们。今天的子孙们仍在他们浴血奋战后获得的和平与自由中避难。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中国,不能放下一张安静的桌子来哀叹了。

明天,你们将雄赳赳,气昂昂的乘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和人民的礼赞。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

看到这部记录片,瞬间心中的爱国情结被荡起阵阵涟漪,四散开来,《东方主战场》气势恢宏,翻开这民族抗战的史诗,厚重的历史夹杂着民族尊荣感。这些音符拍打在屏幕上,翻山越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大地。祖国虽然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子孙后代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保护土地不受父辈的鲜血和奴役。

(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荧屏上热播抗日战争等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此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点和优势,让历史说话,用历史史实说话,其真实性的力量在任何艺术门类中都难以替代和重复。战争的残酷真相和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和气质难以发挥、引导和编辑。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当今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下泛娱乐现象的一种反动,是对拜金主义至上、远离信仰的一种觉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制作团队在这部作品中的心血和激情,以及作者执著的跋涉和艺术探索的使命。作为一名挚爱纪录片的老兵,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因为,《东方主战场》这部作品,将不仅带给我们历史的回忆、回味、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走向未来的回响。

我期待着追看下去!

(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作为东方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世界范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起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抗日力量最多,是真正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两大战场: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亚洲的日本,挑战世界和平秩序。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密谋发动“七七”事变,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战场。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不分南北,不分老少,不分阶级,不分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不甘为奴的呐喊中,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相比较下,欧洲战事的爆发要晚得多。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开始同日本侵略者作战已经八年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前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士兵和人民是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最广泛地调动了人民的力量,把日本侵略者牢牢地拖到了中国战场上,使他们失去了利之,失去了利之,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七七”事变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惟一战场,中国军队和人民独自承受着日本侵略的一切压力。

最多时,日军将其陆军兵力的90%都投入中国。在海外战场损失的287万日军中,中国战场损失150万日军。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没有中国,如果中国被打败,该师有多少日本士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dd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可见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之重要。

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这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互相支援,以国际主义精神,共同抗击着世界法西斯势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进,战争优势明显。而同时期在中国战场,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失败,死伤5万多人,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盟军士气。为支持盟军作战,中国曾两次派出远征军出征缅甸。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敌,迫使日军将计划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中国战场,无法北进攻打苏联,使苏联得以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同样,日军也无法抽调大量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南下计划不能顺利实施。

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超过3500万人,按1937年比价,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但是,数字可以统计,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却无法计算。

战争中,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民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坚持不懈地与法西斯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国军民一直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中国战场的成败关系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场的成败,影响着整个战局的发展。中国人民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与肯定,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

历史不能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经历过这场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更加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9)

印象中,近年来没有一部历史纪录片享受过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这么高的待遇,片子的热播既是难得的荣耀,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也许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评价《东方主战场》。毕竟我研究抗战已30年,参与历史纪录片创作也有,主创过与抗战直接相关的纪录片8部,包括抗战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推的纪录片《抗战》。这次深度介入《东方主战场》的创作,更有着全新的感受,“国家立场“、”“国际水准”、“扛鼎之作”、“一号工程”等豪气干云的定位,令参与其中的创作者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使命的艰辛。用8集片子来承载4亿人抗战的历史,还要勾连起中国与世界,并要求文字简洁。对每一集的撰稿和编导而言,都是难以应付,又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昨晚观看《东方主战场》第二集,一幕幕“共赴国难”的勇壮场景令人心潮澎湃,不禁为编导的成功应对叫好。这一集中,仅有名有姓的国共将领就将近40位,涉及的大小战役近20个,此外还没有遗忘海军、空军的作战。头绪如此纷繁,却安排得环环相扣,凸显出全民族面对强敌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惊人意志。

这里要赞一下张宝平编导,尽管片中内容极为庞杂,这位军人气质的导演仍然掌控自如,使得感人的细节依旧充沛,淞沪会战中一位死不瞑目的无名老兵、平型关大捷后朱德总司令感人至深的家书等令人难忘。本集最有特点的是,虽然战争是惨烈的,但画面并未只是血雨腥风,而是动静结合,做到好整以暇。观众可以欣赏到七七抗战爆发前夕卢沟桥的静谧夜色和石狮子的迥异表情;淞沪大战开场前,可以听到江海关大楼的悦耳钟声,见到学生忙于考试的场景;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和战前古城墙青藤缠绕、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画面上的黑白与彩色的节奏交替,避免观众视觉疲劳,同时更营造出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的强烈对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音乐的使用颇见功力,山西梆子的苍凉与平型关大捷的神奇、“到敌人后方去”的轻快而灵动的旋律与八路军、新四军勇敢的挺进敌后,肃杀的战场因为音乐恰到好处的引入而别有洞天。再加上动漫、地图的巧妙运用,本集充分展现了纪录片作为综合艺术的特有魅力。

看完第二集,我最强烈的的感受是,国难之际,中国没有了党派之争,没有了门户之见,没有了恩怨情仇。中国军队将士是不惧牺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骨肉相连的整体。片中将慕尼黑协定所体现的绥靖主义与中国铁血抗战的坚毅精神勾连比较,可谓是点睛之笔,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举全国之力率先与危害世界和平的日本侵略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也捍卫着世界和平。

没有什么题材比伟大的抗战更能够长久吸引着观众,这场四亿人为尊严和生存而共同战斗的经历永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粘合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的营养剂。作为观众,作为一个抗战史研究者,我要向《东方主战场》编导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