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通用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通用

2024-08-30 来源:哗拓教育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1)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以奉献为主题的首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时,根据前一节课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提问题,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并写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而后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大家交流资料、信息共享、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比较大禹与父亲鲧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方法好在哪里?学生把老师分发的表格填写后调板展示,老师讲评后相机进行点拨:大禹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方法之巧妙,施工之辛苦;感受大禹一心扑在治水上,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为了治水,他不顾个人生活的幸福,推迟婚期、婚后短聚、三过家门而不入,精神是何等高尚啊!这些讲解,环环紧扣,有力地表现出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总结延伸过程中,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等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凸显奉献主题,将大禹治水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毛泽东、雷锋、戴明瑞等等这些不同时代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入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说明他们是八荣里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样,达到了语文学习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课上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感受体会能力。

当然,由于教者知识的短浅,经验的粗陋,教学过程中的缺失肯定是会不少的。教者权当是抛砖引玉,去粗求学,恳诚求教,以期进步提高。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2)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四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学生喜欢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学习目标提升到:

①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②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或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写一段话。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第二方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了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写一段话时,大多学生学会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一段话写通顺、具体、生动。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能用配乐配画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又如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时,如能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就会更深,背诵课文就会更快。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3)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秋雨只是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了起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今天执教的是课文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从秋天的雨带来色彩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方面是这样预设的:1、使学生能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正确书写美观地4个生字。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分层次朗读,使学生能从读顺到读出动态美再到读出蕴涵其中的美丽、欢乐和丰收。3、品味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意境也很清新,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了多媒体和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句子,品读课文,因此这节课我主要还是以读来贯穿全文的,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由于本次活动侧重在阅读教学方面,所以接下来我主要从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教学设计这一块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以“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欢乐和丰收?”为切入点,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直接从语言文字中解读文本,巧妙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划划相关的句子、找找有关的词语去体会感悟,以悟促读。我在教学这段时是一句话一句话进行的。但是几话的开头都是先问学生,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或听懂了什么?圈圈有关的词语读一读,再交流。这一环节在教学第一句中讲得比较仔细,如:在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使学生喜欢这把有趣的小扇子,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这一环节主要是希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那下面的几个句子教学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2、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借助动作,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以动带读,把句子读活。如在学习“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个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果子们在你挤我碰时情景,学生们一下字活跃了起来,结合这个情景我又马上引导想象:说说果子们会说些什么,你站在过树下的话又会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句子教学就不那么单薄了,因为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也为后面第二课时教学水果的香味中理解那句“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做了铺垫。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4)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还应把握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度。要根据语言文字材料的具体情况而定,适时地发散,适时地集中,才能充分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象自己就是红头,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验。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头凭借什么解救了红头?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文道结合,可谓水到渠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5)

上完《小摄影师》第二课时,我对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活动做了一个全面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得很完整,教学设计到位,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还渗透了一些写作方法,整堂课有内容,有深度。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能认真朗读;积极思考各项练习,思路开阔;积极参与表演,在表演中对课文内容体验深入。

我也仔细想了一下要改进的地方。原本是要在课堂完成同步导学中的两道练习题,但在四班试教的时候,发现根本不够时间写,只好割舍了,现在回过头来想,可以压缩结尾的表演,在上完主要内容之后写,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学生学懂之后再做,做得会更快。

对课堂生成的内容还要增加教学机智,对学生的回答要多肯定,要和学生共同探讨,不要主观地或者是简单地下结论,要抛开心里面那个现成的答案,真切地走入学生的心里,和他们共同体会,让课堂绽放更多的活力。

在此,也感谢同级的老师共同备课,特别是肖锋浩老师专门上了同一堂课,我也从中获得经验,调整教案,这堂课作为三年级的优质课呈现在大家面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6)

wwW.fW76.cOM

《葡萄是酸的》这篇课文是由同一个故事三种不同的写法的寓言组成。这三则寓言故事,三位作者的写作风格迥异,而各有特点,《伊索寓言》中的寓言短小、精练,列夫托尔斯泰的寓言简练又不失生动,克雷洛夫的寓言描写细腻、情节生动。

在实践课中,我有意将三则寓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不在故事内容上作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还要依据学生实际,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我把走近名家,赏读他们不同写法的思想贯穿始终。以检查预习着手导入新课,说说自己在预习时有什么发现,再借助注释了解三位作家,回忆自己曾读过克雷洛夫的寓言或文章,拉近学生与作家的距离。在深入学习时,让学生体会三位作家描写葡萄的诱人、狐狸的语言上的区别,赏读出名家对同一篇内容的不同写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分别阅读伊索、托尔斯泰、克雷洛夫所写的同一则寓言,体会三位作家写作风格迥异,而各有特点。通过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有所习得。

这篇课文故事的内容虽浅显,但让三年级的学生从中领会寓意,在理论上有所认识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我抓住第三则寓言的关键词遗憾,请学生们理解,再通过深入地品读、说话训练,师生合作朗读,感悟表演,让学生们走进了故事,与故事中的狐狸共思维。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葡萄的语句,从简单到复杂,他们很快就能找到,于是我引导学生先把这些话读好,读出其中的关键词语,为下面的语言训练做准备。我要让学生演狐狸来说葡萄了,这是一个创设情景的好环节,本来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和自己的发挥来表现出葡萄的诱人。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班的同学思维超前,表达的时候已经把得不到葡萄时说葡萄的酸说了出来。在惊讶于学生活跃的思维同时,我细心地引导他们,然后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他们就能把葡萄的诱人,狐狸的嘴谗表现出来。事后反思,其实我直接让学生扮狐狸来赞美那些葡萄,起到的效果会更好。正在每个学生沉浸在葡萄的诱人之中时,我顺势搬来文中的遗憾一词,让他们用到狐狸的语言中来,再一次说说葡萄,这一次的效果就好多了。之后通过反复让学生读课文中狐狸得不到葡萄后的表现,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狐狸竭力说服自己的眼睛和牙齿,尽量打消自己的欲望,但临走时心里却是依依不舍、无可奈何的心情。

整堂课,我的整体设计都落实了,但在明确要求,朗读点评等一些细节上还有欠缺,随着与班级学生的进一步磨合,教学技巧的逐步掌握,我会给孩子们一个丰富活跃的语文课堂。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模板(篇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从而学习主人公自强自立的精神。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为什么我的同事会说: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我上网查找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可是,没有一个我能满意的。为了更好地上好这节略读课,我进行了惊心的设计。

我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带着学生解读课题中的贫困,接着初读课文。可是一个声音,打破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读着读着,一个学生说:这家也不贫困呀。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贫困。怎么办?就当听不到,继续按原计划教学设计进行?不行,教学是为学生服务,不是执行教案。我当机立断,已尊重学生为主。于是,我当机立断拟定主问题:这是一个()的人家。我让他们各自到书上画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认为这一家不贫困的同学在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摆放整齐的书籍的下面画上了横线。而认为贫困的学生画的答案并不一致。我并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哪个学生的答案。而是请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有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孩子,把他的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我说:吴新阳,你来说说你的观点吧。他按照课文上的原句读道: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我家还有味精,其他同学马上举手,我用手点到谁,谁就会说出自己家的调味品。于是,大家认为这一家是贫困的。认为贫困的同学又补充道:这家的男主人几年前因病去世了,欠下了很多债,留下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有残疾。女主人一份微薄的薪水要养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我继续引导学生,这一家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结合实际回答孩子上学可能没有钱坐车、吃饭;可能面临债主催债。如果你面临这些,甚至比这还要多的困难,你会怎样?有的学生一边作揖一边说:大哥,你过两天再来吧,我现在实在是没钱。我接着问:过两天就会有钱了吗?另一个学生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呀!摊上这样一个老公。唉!

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困难就能克服了吗?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女主人是什么态度。学生们,纷纷找到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

你们和女主人谁的态度对以后的生活更有利?学生马上明白了,应该向女主人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一味地抱怨并不能解决什么,应该想办法积极地去解决。

女主人是怎样解决的呢?学生马上寻找答案。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们用过的教科书。这样可以省下钱来用在必须的花费上。就连进门时女主人递给我们的拖鞋也是自己做的那鞋底竟是旧解放鞋的底,齐齐地沿底边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这样也能省钱。我问:你们知道一双拖鞋多少钱吗?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我告诉他们,棉拖鞋一般八九快钱,好一些的更贵。咱们帮他们算一算,女主人自己做拖鞋省了多少钱。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一人一双,再加上给来访客人准备的两双,用8乘4等于32元钱。女主人带领孩子的这种做法叫什么?学生到教材中找到了答案精打细算、不惜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女主人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我有问学生:现在马上要过冬了,煤又这么贵,女主人一家会怎么过冬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她可能领孩子到山上捡一些树枝子烧。有的说:问问谁家有不要的苞米杆,用火燎一燎,拉回家冬天烧。还有的说:羽绒服也挺贵,别买了,把孩子穿小的棉袄找出来拆了,取出其中的棉花给孩子做一件新棉袄就行了。听了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的回答,我知道他们理解了什么是精打细算,什么是不惜力,什么是自立自强。

于是,我又带着学生回到课初的主问题:这是一个()的人家。有的学生说:乐观的,有的学生说:精打细算的,有的说:自立自强的我指了指题目。学生的答案是:现在贫困,将来一定会不贫困。我追问:为什么?学生结合板书说:因为他们乐观、精打细算不惜力,自立自强,所以将来一定会不贫困。

进行到这里,离我的目标只剩下一步。我问学生:你见过与文中不一样的贫困人家吗?一个学生说:我见过一个。那家人不出去打工,也不管什么还不还债,总是花钱买好吃的,漂亮衣服。想干什么干什么。没钱时再说。你觉得,这样的贫困人家将来会不贫困吗?学生说:不可能。这就叫?学生齐答:潦倒。

本节课,我结合课堂的突发状况,重新拟定主问题,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圆满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