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荐课件] 小数乘整数教学思考范文优选

[推荐课件] 小数乘整数教学思考范文优选

2024-08-30 来源:哗拓教育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fw76.com扩展阅读

课件推荐: 小数乘法教学思考其八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课件推荐: 小数乘法教学思考其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之前,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2、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

[课件必备]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精选一则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课件必备]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精选一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9月18日上午,我进行了加入教师行列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次讲课:小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于老师、曲校长和我们实验二小的各位前辈在我教课结束后,对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实用、有价值的建议,使我在数学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天,我的收获颇丰!

以下是几位前辈的评课及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其整理如下:

1.课堂的放与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研究这一点不错。但是,在总结学生成果,呈现学生作品时存在问题。我在授课时随意找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使得呈现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是随意的,缺乏目的性,没有层次。而且也会使得原本一些不想本节课呈现的内容也出现了。这使得本节课信息量大而不精。所以,在如何放,如何收,是本节课我要重点改正的地方。

2.缺乏数学的抽象化思维。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我都是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如玉米被一个一个掰走,小汽车开走两辆等,让学生直观具体的体会到乘减是一个优势,但是却过于强调生活化,没有把乘减的数学抽象化思维展现出来,不能从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数学算理,假设思维。

3.连加、加减混合运算与乘加乘减运算的梯度、联系没有诠释好!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连加、加减混合运算如何上升为乘加乘减运算,前后缺乏对比、总结与升华,使得学生过于追求求解方法的多元化。

4.乘加被弱化了。由于乘减的出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从乘减的角度设计本节课,这使得原来很顺应学生思维的乘加被忽略了,这也体现出了作为新教师的我缺乏经验,顾前不顾后,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这一需要我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磨练。

5.问题的提出方式。出示情境图后,所提出的问题应是玉米地里还剩多少个玉米?还是现在玉米地里一共有多少玉米?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求一共,很多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加法,而如果求还剩,那么学生较倾向减法。

6.课堂中的很多细节需要我注意。如:对情景图的阐释,要说明每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有三个玉米杆,让学生体会到3个玉米为一组。在列式解答时,需要加上单位,给学生留下答题要带单位的好习惯。

以上是各位前辈对我提出的几点建议,每一点都直中要害,每一点都凝聚了各位前辈丰厚的教学阅历,对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我的课以及各位前辈提出的建议的几点反思。

一、让课堂更加收放自如。

针对我在授课时随意找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使得呈现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目的性,没有层次的问题。于老师向我呈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解决方法。学生在列式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来呈现。选取什么样的作品呈现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选取符合自己教学目标的作品,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层次性。如:在讲授乘加乘减的课堂上,先选取采用连加或加减混合运算的作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理解算理;再呈现乘加乘减分步运算的作业,这是为乘加乘减综合算式的出现打下基础;最后在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依据这3个步骤,可以让学生体验乘加乘减综合算式出现的历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三种算式进行对比,体现出教学的梯度性。

这样,课堂上有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的过程,也有教师总结、升华的过程,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知识的同时接受来自教师的潜意识引导,最终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二、生活化与抽象化的数学。

数学从生活而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生活的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思维,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但是,在使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强调数学的具体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如在本节课中,要使得学生学会假设的思维。假设最后一排有4个圈,而现实中只有3个圈,所以要把补上的那个圈减掉。这是乘减的由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毋庸置疑,用生活化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列出乘减算式,但我们在这种情景式的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算理、抽象思维的发展。把生活情境抽象出数学思想,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我们基础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

本节课,学生很容易从动态的掰走一个玉米、开走两辆小汽车列出算式,但面对静态的、只呈现出几组圆形的图片时,有些学生出现了问题。这些学生很难从动态的直观思维中总结出静态的抽象思维。这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做好能够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说出算理:假设最后一排有4个圈,而现实中只有3个圈,所以要把补上的那个圈减掉。这样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阶梯式的课堂教学。

教学要具有层次性。首先,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层次。一个大问题抛出去可能学生不能一下子就解决,这就需要一些小问题来辅助。其次,学生的成果展示需要层次性,一级一级的展示,如爬楼梯般一层层递进。要先打好地基,抓住基础知识,能够让学生从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过渡到乘加乘减的分步运算,锻炼他们分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再将其综合,列出综合算式。每一层都要夯实基础!第三,在夯实乘减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乘加的出现,让学生明白乘加出现的缘由,使其体会到乘加相比连加的联系。最后,在运算顺序的讲解上,二年级只要让学生体会到先算乘即可,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四则运算的顺序!

以上是我在《乘加乘减》讲课完毕后的感悟,作为一个教学新手,在诸多教学方法上、实践上的经验十分匮乏。在这里,希望自己能够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能够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数学教师!也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教你写教案: 《分数乘整数》教案精选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教你写教案: 《分数乘整数》教案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块)

方法2: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 是多少? 5个 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

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

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 的3倍是多少? 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 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2、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

2022教案推荐 循环小数教学思考季度范文精选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2教案推荐 循环小数教学思考季度范文精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循环小数》上过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这节课中的一些问题,总为一些能注意到的没有去完善的去处理而感到遗憾,还没有能够的冷静处理课堂中宝贵的生成资源,几天了心里总觉得比较遗憾,哎,记录下来吧!希望能够给自己以警示。

一.不能够冷静处理学生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没有让学生自我去体验。

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等循环小数意义中的关键性词语,可是第一发言的学生就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循环的,直接说出循环一词,而我也给这个学生及时评价,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说说循环的意思,而是按我的教学设计继续引导学生去说:依次不断重复等词语,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自己说说循环的意义的同时说出:依次不断重复。我认为能让学生自我去体验循环的意义,也许效果会更好。

二.时间安排与预设的有误,没有合理的去增、删练习题。

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本课时中是个难点,所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循环小数意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的透彻,耽误了一点时间,而在练习中我设计了闯五关能和循环小数做朋友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拖堂了三四分钟,我课后想当时为什么没有说闯三关或四关,也许以后就会为针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一些习题,使课堂更完美。

三.收尾草率,失去了精彩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但愿今后的我能谨记此教训,逐步向成功迈进!

[热搜教案] 小数除法教学思考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热搜教案] 小数除法教学思考,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4= 3.1×3= 2.8×4= 0.2×12=

40÷5= 7.2÷8= 5.6÷0.8= 1.2÷0.4=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 情境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 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2.(1)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3)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 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4.小结:虽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 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5.练习:出示书本练习九第8题。

(二)学习例10(2)

1.出示例10(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 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 (个)

3.让学生尝试分析: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4.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5.练习:书本练习九第7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三)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 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②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③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分“去尾法”和“进一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进一法根据实际情况去尾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往所学习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在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时有了“出新”之处,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思维挑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热门教案: 《认识小数》教学思考篇二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收集的“热门教案: 《认识小数》教学思考篇二”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整堂课上下来老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轻松。总体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读写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数的学习经历,再来认识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就相对比较轻松。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是由于时间关系这点没有实施,但是本意确实如此。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经历这个过程是幸福的,整个教学中我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实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要是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触,经历一分米、一厘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3、备课不够充分。

在备课过过程中,只关注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考虑不全。也许是以前习惯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些高估,所以导致前松后紧。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小数的读法的教学中存在遗憾,前面有些耗时,后面的教学不是很深入。

总之,通过这次备课讲课评课听课的一系列活动,深感到自己对小学数学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预设不足,高估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