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1】
在现代社会中,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风险管理是保障国家税收稳定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本文将从税收风险的概念、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税收风险管理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隐患。税收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征管制度的不完善、纳税人的行为不规范、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税收风险不仅会对国家税收收入造成损失,还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风险管理对于国家税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税收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并解决税收征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短板,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公平性。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促使纳税人遵守税法法规,减少逃税和偷税行为的发生,提高纳税人的自觉性和合规性。税收风险管理可以强化税收宏观调控的功能,保障国家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在税收风险管理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强税务机关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提高税收征管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确保税收征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政府还应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对税法法规的认知和理解,增强纳税人合规纳税意识。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对高风险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加大经济稳定风险的防控力度,防止重大税收风险事件的发生。
案例1:某地税务机关通过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实施全面监管与风险分析,有效防范了房地产行业的逃税和偷税行为,稳定了税收收入,同时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案例2:某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纳税人教育,有效降低了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小编认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税收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高风险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的良性循环。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2】
对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初步探讨
近年来,风险管理开始进入中国税务管理领域,衍生出“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它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能创造出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有效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和国内全新视角,进一步开拓视野,广泛借鉴国际上税收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乌鲁木齐市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有效推进和实施乌市税收风险管理,提高征管质效,降低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泛,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税收经济学原理。但在实际税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税源并不一定完全形成税收,从而导致客观税源决定的纳税能力与实际税收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税源管理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税收流失的风险。
根据《中国税务稽查年鉴》公布的,全国税务稽查数据显示的全国税收流失率,与同期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总额,可以推算出同期全国税收流失额。从数量上看,我国税收流失的总量逐年增加,近五年每年在3000-4000亿元左右,数额惊人。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如何有效地减少税收流失,是理论界和各地税务机关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健全法制、完善税制,规范税式支出、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意识等等,其中最直接有效可控的措施,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自xx年以来,国家xxx多次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的要求,即“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信息管税”、“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的提出,为实施全面的税收风险管理做了技术、业务和理论的准备。可见,税收风险管理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与我国税收管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在诸多方面尚存在许多瓶颈需要破解,很多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解决。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税收风险概述
1.税收风险及税收风险特征。税收风险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障碍,是指国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在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纳税人未全面遵从税法的情况下,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使实际税收的征收结果与税收预期之间客观上发生偏差。
税收风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管理性税收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纳税遵从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本文研究的是纳税遵从风险,即由于纳税人对政策认识不足、工作疏漏等情况造成非故意性不遵从,纳税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等不正当方式故意或恶意不遵从,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税收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属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税收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多变,使得税收风险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加以管理。纳税人利用技术手段将税收显性风险人为处理为隐形风险,促使风险累积,导致风险压力,形成真正的税收流失;难于化解性,税收风险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能力及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使得税收风险的防范、控制、化解的管理难度较大;传导性,税收风险会在上级或下级税收之间传导和扩散,导致整个税收系统风险共担。税收系统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所以,税收风险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社会性风险。
2.税收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税收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和企业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分为纳税人风险,扣缴义务人风险,税务代理人风险,纳税担保人风险,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风险;按税收征管过程的具体环节,分为税务登记风险,财务核算风险,税源监控风险,纳税申报风险,信息报送风险,税务检查风险。
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在纳税人方面表现为少缴税(可能是无意造成的,也可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3】
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合法运营。为了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税收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规策略制定、内部控制建设、税收风险评估和监测以及应对措施的建立等。
合规策略制定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符合税收法规的运营策略和会计政策,确保企业在税收层面上的合规性。这需要企业了解并跟踪税收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避免因法规变化导致的违法风险。
内部控制建设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确保会计准则的正确应用和税收政策的合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财务报表编制、税务申报、发票管理等环节,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税收风险评估和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税收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税收风险点和风险程度。然后,通过建立监测机制和运用有效的监测工具,实时监控税收风险的发生和变化,为企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建立应对措施是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机制,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这包括制定紧急预案、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合作等,以降低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
小编认为,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通过制定合规策略、建设内部控制、评估和监测税收风险,并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税收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合法运营。企业需时刻关注税收法规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确保税收合规、法律遵循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4】
摘要: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总结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详细探讨了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并提出了改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合理管理税收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国家财政都具有重要意义。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规避或减少企业在税务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竞争力。本文总结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改善该工作的建议。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 保障企业经营稳定
税收风险对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管理税收风险可以降低企业在税务方面的不确定性,确保企业能按时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税务问题引发的经营风险。
2. 提高税务合规性
税务合规性是企业良好经营的基础。通过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遵守税法法规,建立健全的税务制度和流程,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违法行为对企业形象和经营造成的损害。
3. 优化企业税务成本
税收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避免税务争议和税务处罚,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三、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
1. 预防性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加强预防性管理,提早发现潜在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对企业内部的税务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保障企业在税务方面的合规性。
2. 及时化解问题
当税务问题出现时,及时化解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目标。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税务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 改进管理体系
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还包括不断改进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税务政策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员工的税法知识和技能,提升税务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四、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建立风险识别机制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体系、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开展内部培训等措施,全面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和存在的潜在风险。
2. 加强税务政策研究
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税务政策对合规经营至关重要。企业应加强对税务政策的研究和学习,及时了解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并据此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和申报工作。
3. 定期开展税务合规检查
定期开展税务合规检查对规避税务风险非常重要。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检查部门,对企业税务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 建立稽查备案制度
建立稽查备案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税务申报工作,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应设立稽查备案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改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1. 增加投入
企业应加大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投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强化内部培训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税法和税务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税收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员参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
3. 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加强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合作,及时了解税务政策和要求,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税收风险。
4. 定期评估和改进
制定评估措施,定期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以加强预防性管理,提高税务合规性,优化税务成本,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5】
XXX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xxx税收征收管理法》、《xxx企业所得税法》及《xxx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xxx增值税暂行条例》及《xxx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收法律、法规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
第四条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管理机构,由财务部、供应部、生产部、销售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税务管理机构由税务管理总监及税务管理人员组成。
税务管理总监姓名:
部门或职务:财务部经理专业技术职称: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财务部
专业技术职称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供应部: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生产部: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销售部: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
第五条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2、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1施;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3、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4、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管理建议。
5、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政策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控股公司,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6、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加强公司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每月对纳税申报、税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发挥税务管理的效益。
7、对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填报和保管进行监督与审查。
8、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设立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与税务管理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税务管理不相容岗位由负责人及经办人组成,负责人:姓名与税务管理岗位不同;部门,财务部付经理,专业技术职称经办人:姓名与税务管理岗位不同;部门,财务部,专业技术职称第七条税务管理的不相容职责包括:
1、负责税务资料的准备与填报;
2、纳税申报表的计算填报;
3、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
4、发票的购买、保管,5、财务印章保管;
6、准备和保存有关涉税业务资料,并按税收法律、法规、文件的相关规定向税务机关进行报备。
7、其他应分离的税务管理职责。
第八条任何税务事项的申报、计缴、报备必须有书面原始凭证和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九条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定期组织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十条公司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
一、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注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照抄税务管理岗位和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组织机构注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具体列明
三、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
五、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六、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七、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八、其他有关风险因素。
第十一条公司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由企业税务管理岗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公司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
第四章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机制及措施
3第十二条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一)采购及付款业务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1、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2、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3、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4、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选择的供应商是否符合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条件,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5、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最大限度地减小市场变化对企业采购价格的影响。
6、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
7、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8、在付款过程中,应当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发现虚假发票的,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处理。
9、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拒绝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
10、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11、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12、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13、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与供应商的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涉及符合索赔条件的退货,应在索赔期内及时办理索赔。
(二)存货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
1、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
2、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入库存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方可入库。
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
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下列事项:(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管理规范。
5(3)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4、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
5、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
(三)固定资产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
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
(四)销售与收款业务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1、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销售业务流程,完善销售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确定适当的销售政策和策略,明确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定期检查分析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实现销售目标。
2、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企业应当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
3、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
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当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销售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审批人员应当对销售合同草案进行严格审核。重要的销售合同,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4、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销售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
5、做好销售业务各环节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设置销售台账,实行全过程的销售登记制度。
6、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实行奖惩。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
7、加强对销售、发货、收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销售客户、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发运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收回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销售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五)营运资金的管理
1、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
2、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取得的资金收入应当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
3、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安排资金支出。
4、企业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六)财务报告编制及报送的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风险点
1、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2、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
3、财务报告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
4、各项资产计价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各项负债应当反映企业的现时义务,不得提前、推迟或不确认负债,严禁虚增或虚减负债。
5、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列示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
6、各项收入的确认应当遵循规定的标准,不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7、各项费用、成本的确认应当符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8、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
9、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10、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11、财务报告须经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
12、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13、分析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七)税务事项的具体控制办法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各项涉税事项中存在的风险点
1、当公司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办公室和财务部门应及时到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2、财务部应按国家财政、税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财务部须按国家财税部门的规定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4、财务部须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财税部门报送有关报表及资料。
5、财务部须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及其他资料,并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
6、税务证书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公司指定专人保管税务登记证件,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损毁、遗失。(1)税务登记证原件:存放税务会计处。
(2)税务登记证副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出口供货企业资格证书、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有关部门在办理公司有关事项中,需要财务部提供税务登记证书等复印件时,需经财务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取得复印件。
7、防伪税控系统的管理
(1)由财务部指定会计岗位操作员方可进入防伪税控系统。
(2)凭IC卡领购专用发票,并把发票通过IC卡读入到防伪税控系统。开具专用发票应严格按增值税有关规定开具时限的要求开具。
(3)向购货方开具的红字发票,必须在符合《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中有关销售退回及索取折让和证明等开具红字发票规定的前提下,开具负数发票。换票要取得了原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抵扣联后,按同样数量、同样金额开具负数发票。
(4)每月30日前,将申报期所属月份取得的专用发票抵扣联通过税务机关报税系统发票认证功能逐笔录入,并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进行核对,打印进项税额报表。
(5)每个申报期所属月份的次月10日前抄税,打印销项税额报表,备份数据,并将税控IC卡及增值税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增值税发票存根到税务机关报税并验证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6】
(一)对照市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数据平台建设、应用规范”绩效指标考评细则要求,xx年,我局通过智能化风险管理系统承接市局风险应对任务XX户次(不含总局千户集团分析应对任务),完成税收风险应对XX户次,命中率、完成率均100%。
(二)是结合风险管理系统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与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比对、企业所得税连续三年亏损、增值税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比对等多个风险模型进行扫描,重点分析增值税在原国税管辖、企业所得税在原地税管辖的纳税人,识别出XX余户风险户,下发至税务所应对,一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XX万元。
(三)主动作为,强化沟通,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确保了第三方涉税数据的质量,加强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运用,通过涉税数据与金三大数据平台信息查询相结合,进行比对分析,对XX个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和税款追缴。截止9月底,共采集数据XX余条,追缴查补税款入库XXXX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