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基层减负述职报告

为基层减负述职报告

2024-08-30 来源:哗拓教育

为基层减负述职报告 篇1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对减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一名优秀教师,我深知减负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其中,努力为学生减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善。


二、工作内容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效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感和压力。


(二)合理布置作业


我严格控制每日作业量,保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精心设计作业,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不至于感到过于疲劳。同时,我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教育是全方位的,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积极参与减负工作研究


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减负工作研讨会,深入研究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减负工作水平,为学校减负工作的推进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三、工作成果


在我所从教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增强。通过减负工作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明显减轻,学习压力明显减少,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在减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质量不够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我将继续优化减负工作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


减负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减负工作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减负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基层减负述职报告 篇2

一、成立学校减负督导小组

为使减负工作得到真正实施,切实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均衡学习发展的培养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个性成立了学校减负督导小组。减负督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王锁庚牵头,由学校教导处、各教研组以及一线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构成。

在减负工作中,减负督导小组用心向广大教师和家长进行减负宣传,组织大家学习减负资料,带给减负工作的研讨,协调减负中出现的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冲突,对落实减负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许多教师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个实践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主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针对着一种看法,学校减负督导小组组织了广大教师进行讨论,使广大教师明确——这个问题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均属于认识问题,都涉及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坚决贯彻,就必然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学校还透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文件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自觉从三个方面“负重”,努力使学生“减负”。

一是思想上“负重”,即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己任,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学习生活为目的,使学生体味到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透过不断地学习扩大视野,看到纷繁美丽的大千世界,使学习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

二是在业务上“负重”,一丝不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透过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潜力。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以高效、创新的劳动切实为学生松绑,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更加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业调整周期也更加迅速,跨行业人才明显短缺;号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我摁的时代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一切也对从教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务必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

我校也注重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用心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评价,取长补短;用心为教师的进修创造条件,使教师知识层次不断提高。当然,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而非不要学习中正常的负担。在课堂上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设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维,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想、开口讲、动手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潜力,在合格的基础上培养优秀,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个性。

同时,我校教学主管部门也认识到,要真正减负,并且寓教于乐,教师本身的心理状况就应是良好的。为使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更好的贯彻执行减负精神,由我校党支部牵头,邀请心理医生为广大教师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使进行教学工作的各位老师具有良好的心态。在实际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创造乐教乐学,寓教于乐的愉快的情景教育创设了条件。

三、规范学生作业管理,改革作业类型

不可否认,学生还有几大的负担来自于作业。动辄重复性的作业,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仅不能使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还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为了杜绝超多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造成阻滞,避免因为超多作业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我校减负督导小组主要从规范学生作业管理着手,大力推进学生作业改革,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对学生作业的各项要求,到达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大大加强。

我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资料贴合大纲、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度,课内作业应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创造性的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课外作业,其它年级每一天课业总量力求贴合以下要求:三年级不超过40分钟,四、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注重学生作业的量的同时,我校教学部门还用心的推行作业类型改革。我们认识到儿童的兴趣是十分大的动力!当学生在完成自己十分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如何使作业成为学生一项感兴趣的“活动”?这是我校在推行减负工作中突破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我校对学生作业实施大胆改革,以各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合理、少量的作业,做到少而精。我们也鼓励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作业资料贴近学生心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举一反三。教导处也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根据实际状况读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进行相应的指导。

四、杜绝教学辅导资料的征订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超多的教学辅导资料涌现。其中更是良莠不齐,许多交付资料知识盲目的进行知识堆砌,注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有甚者,错误百出,学生花费超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后,不仅仅未能得以提高,反而深受其害。因此,我校致力于将教学辅导资料从孩子们的书包中请出去。

我校减负督导小组要求学校、教导处和教师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用心倡导联系作业的精练、高效,严格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相结合

五、大力进行宣传,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宗旨推广到家庭、到社会。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尚无成效,学生家长也是个重要因素。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嫌学校作业量不足,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学习量。

当然,在几年以来的减负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虽然在减负,校外的课余辅导班却层出不穷,长期构成的家长间的攀比又使家长对此类辅导班趋之若鹜,无疑从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个别教师也片面的人为减负就是教学的量和质以期降低,教学观念有待改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必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减负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减负不减质”这一宗旨的一个出色的体现,也是每一个孩子都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拥有知识的喜悦!

为基层减负述职报告 篇3

本学期,学校全面贯彻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建设的暂行规定和市北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监管措施到位。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按照国家新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全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进度。学校坚持了每一天检查课程的落实状况,每月反馈备课与教学的状况。

2、严格授课程序,不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加快新课进度。学校领导分学科跟踪了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取得第一手资料,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减负的相关规定开展教学活动。

3、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总量。学校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每一天在校学习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一天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领导坚持了每一天检查制度的落实状况,当场反馈实施状况,发现有不贴合要求的现象立即整改。

4、严格规范教学用书。坚持用好上级规定使用的教学用书及教辅材料,并且开展了调查工作,调查学生书包是否出现了其它用书及规定之外的教辅材料。本学期在调查中,发现了家长给学生购买的教辅材料,学校立刻通知任课教师对家长的行为进行了规劝和制止。

5、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制度。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检测,并且不给学生排行次,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6、学校领导严禁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校或异地进行群众补课;严禁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此类现象在学校内杜绝。

二、改革作业类型,规范学生作业管理。

为了杜绝超多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造成阻滞,避免因为超多作业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我校大力推进学生作业改革,到达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大大加强。

1、语数英教研组坚持每周研究一次学生作业布置,在作业资料、数量、要求等方面,经过组内成员群众讨论,提出学生作业周布置计划,填写作业布置计划与反馈记录表。教导处跟踪检查作业的布置与作业的落实状况。

2、精选作业资料,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资料,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精选精练。学校于10月和11月分别进行了作业的检查,就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反馈。

3、丰富作业形式,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作业的答案需要学生透过询问亲友、查找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获得,避免了单一性抄写作业的乏味性和无创造性。

4、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给学生选取的权利。教师采用“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建立了教师“先做作业”制度。教师提前感受作业的难易与所用的时间,为学生做作业打好前站。

6、建立了作业统筹制。班主任负责,语数英每一天作业量统一协调时间,每一天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签字确认作业时间。

7、开展作业评比制度。本学期末的作业评比中,语数英分别有6个班级获得了优秀作业奖。

三、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就应加强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反思的工作,并且与作业讲评相结合,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透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为基层减负述职报告 篇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压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我在过去一年里,积极致力于减轻员工负担,推进减负工作。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二、主体部分

1. 制定并完善工作流程

针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繁琐、重复和不必要的环节,我和团队成员积极研究和梳理工作流程,找出可能的优化点。通过简化流程、合理设计并整合相关岗位,我们成功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和时间消耗,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在公司内部审批流程中,我们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电子审批系统,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

2. 注重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

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在过去一年里组织了多次培训和讲座,并邀请专业人士为员工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涵盖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通过这些培训,员工得以更好地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减少了工作中的困扰和焦虑。

3. 推行弹性工作制度

为了更好地平衡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需求,我主张和推行了弹性工作制度。根据员工个人情况和工作性质,我们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例如,员工可选择在早晚高峰期错峰上下班,或者选择在家办公一部分工作。这样的工作灵活性能够让员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4.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为了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我组织了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个案讨论和心理测评,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和疏导自己的情绪,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员工互助小组,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倾诉和支持,共同度过工作中的困难时刻。

三、取得的成果

1. 员工满意度提升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所针对的部门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根据去年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分从上年的75%提升至85%。员工对于工作的投入和积极性也明显增加,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 工作效率提高

减负工作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和时间消耗。许多工作流程的简化和电子化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部门的工作完成率提升了15%,加班时间减少了20%。

3. 企业形象提升

减负工作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形象。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优化员工的工作体验,公司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四、总结和展望

通过减负工作的推行,员工的工作负担得到明显的减轻,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企业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员工的需求和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减负工作措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