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最新]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2024-08-30 来源:哗拓教育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流畅朗读课文,品析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诵读、品读、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新旧知识对比激趣)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吧?教师领起,一起背诵《桃花源记》有关句子。如果说《桃花源记》是一幅古朴幽美的风俗画,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五柳先生传》就是一幅逼真传神的人物画。作者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五柳先生,试着去解读他的内心世界。(投影陶渊明画像)

二、点名朗读课文,正音正字(投影显示)

三、品读课文

(以七个数字为经,以诸多问题为纬,组织课堂教学。)

1、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接下来我要交给大家七把钥匙,请大家打开七扇大门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家园。这七把钥匙是什么呢?(板书“一至七”七个数字)

2、示范点拨。

一幅自画像:这第一把钥匙实际上已直接交给大家了。刚才我说过《五柳先生传》可以说是一幅人物画,那么这幅画画的是谁?(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谁?(陶渊明)那这幅画就是陶渊明自己给自己画像喽,那叫──自画像。这篇传记实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文章。说到这里我就有疑问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指名回答)──为什么托名写传?(此问题不忙于回答,到教学结束前解疑。)

3、小组合作,寻找钥匙。(可开展竞赛)

4、逐一揭晓,品读感悟。(不必依次进行,根据学生回答灵活机动)

(一)二个层次:

⑴别用一个字概括两段文字。

⑵“赞”是什么?与上文有何关系?

⑶关键句是哪句?与上文哪句相照应?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2

执教完《五柳先生传》这一课后,有几个听课的老师对我说,文言文就要这么扎扎实实地上,如果不把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的弄清楚了,所有的文章分析都是空中楼阁。

这也是我上课前告诫自己要注意事项,所以,在过生字词关的时候,当我把我认为关键的字词解决后,又问了一句:还有不懂的吗?满以为所有的字词都解决了,结果又有学生提出还有不懂的字词。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赶紧发动其他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处,就是分析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时,很多学生都不懂“为什么五柳先生喝酒会‘期在必醉’”?明明已经是个隐士了,为什么还要喝醉?我的课前设计是分析完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在我试图回到我设计上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于是我抛开课前设计,由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句引导同学们知道原来酒是解忧之物开始,再从“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联想到世外桃源的安居乐业、恬淡自足,让学生们自己去感悟,原来喝酒是为了麻醉自己。

当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自己把五柳先生从潇洒的酒徒升华成了忧郁的世外高人时,也就突然发现,不用再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迅速开始探讨探讨人物的描写方法时,也就有了学生脱口而出的':“几个否定句就刻画出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人物形象”这句话。

课前再好的设计都不如课堂上学生实地发现的问题重要:老师上课解决的是学生的问题而不应该仅仅是老师设计的问题。

感受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慢读课文。当我和同学们一起慢慢来读课文时,我可以发现几个孩子在慢慢的朗读课文的时候脸上的那种会意的表情。这个方法是我在讲授《陋室铭》的时候采用的,感觉不错,所以这次讲五柳先生我决定再次使用,效果很好,之所以后来孩子们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妙语连珠,能发现文章多使用否定句和这次慢读课文是分不开的。

这次授课,也让我发现,老师的备课真的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因为这节课是下册的课文,没有在其他班级讲过,所有的设计都是凭经验来定,当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并不代表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发动同学一起来解决,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理解关键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最后能熟练地背诵全文,并引导学生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放磁带听录音,学习生字

用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记住下列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俦(chōu)觞(shāng)

三、自读课文,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结合注释与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意思,在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留作讨论解决。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填写下列表格。

四、学生提出在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1、教师应提醒学生重点掌握下列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文言文的常用词,如“期”、“造”、“俦”等也应适当讲解。有些句子,如“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

2、引导学生完成上列表格填写。

五、作业

学生朗读、背诵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分析课文

1、文章第一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2、第二句话介绍了他的性格与思想品质。“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不慕荣利”,才不必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这与当时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这表现在他的三大爱好上,即读书、喝酒、写文章。

要求学生思考: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明确:

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⑵第二大爱好──饮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⑶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3、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以上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三、齐读最后一段

提问:本段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请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讨论后明确:与“不慕荣利”相对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让学生发表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2、多用否定句。

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迫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作业

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要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生动,把自己的主要性格特点介绍出来。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注重理解重要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时间fw76.cOm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板书设计

22、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放达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宴如也──安贫乐道(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把握并体会了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今天,让我们从结识一位曾经做过官而后又辞官隐居农村的东晋大文人五柳先生开始吧。请翻开书第171页《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大屏幕显示)

三、研读课文

1、自读勾画:

教师提示:传是一种文体,是一种专门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自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爱好和生活的语句勾画出来,看哪一组能很好地配合,做得又快又准确。(大屏幕显示)

2、听读体会:

教师提示: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先别忙着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先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课文的朗读语气。(放录音)

3、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录音听完了,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看能否读出感情来。

4、讨论体会: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几遍了,同学们对五柳先生是否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呢?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引用刚才勾画语句,说说五柳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屏幕显示)

5、小结明确:

通过讨论可知,课文首先介绍了他的名号的来历,接着介绍了他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然后介绍了他的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其间还介绍了他的生活状况“家贫”“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而依然“晏如也”,结尾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了个赞语,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不过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认定,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渊明。

6、写法体味:

教师提示:课文文字不多,却能把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写得有血有肉,同学们仍以同桌为小组一下,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含有“不”字的句子,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这些语句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他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语言诙谐,充满了自赏与自嘲,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重温课文

学生再一次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

五、能力延伸

用湖北省黎胜老师的文章《“五同”老师传》作为材料。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提示:听完了这篇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6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生活:环堵萧然……安贫乐道

传好读书……适意不随世俗

志趣性嗜酒……陶情

著文章……娱志守志不移

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本节课上,教者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知人论世读书法)、译的方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背的方法(线索背诵法),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较好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朗读训练。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读得熟,再抓住“读”这一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探讨有的问题时,教师总情不自禁地想将学生引向自己的预想答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探究的能力。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3、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

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感受人物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五柳丰神;

醉读课文品味文心,再现先生高风。

教学过程

一、说雅号,诵诗词,导入课文

趣谈古代文人雅号,诵读《饮酒》、《归园田居》,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并圈点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疏通。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品鉴五柳先生的高趣:

文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兴趣爱好?你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这些兴趣爱好?

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著文娱志。

2、品鉴五柳先生的人生态度:

五柳先生的“高”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找出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3、感受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进一步品评五柳先生的形象

1、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2、体会五柳先生“闲静”背后的痛苦与不平,诵读有关诗句,感受其“金刚怒目”的一面。

五、醉读课文:吟读课文,再现五柳先生的形象,感受其高情远趣,高风亮节

六、结束语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嵇康的《广陵散》已成遥远的绝响,五柳先生们背影也渐行渐远,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

当今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却越来越无力;商品越来越丰富,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这已经是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切身感受。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期待的“大道之行”。因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守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

链接材料

1、“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

2、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王绩《五斗先生传》)

3、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读〈山海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