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可是,当我读了第一谈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觉得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的、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东西。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迷茫,希望从接下来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中又提及到"奋斗"一词,我认为如果人生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在青年时代的我们如果设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向前。如果在过程中受到些磨难这是对人生的考验,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都说一个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然而,我觉得人只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智对待,认真思考,不骄不躁,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要想强大,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看现在,还要看将来。而祖国的将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因为我们,作为哈工大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出来的人,就要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他人,尽可能的改变周围的环境与气氛,使之朝好的方向发展。朱老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凌辱。所以我非常赞同朱老先生所说的,"必须要摒弃而且消灭社会上一切侥幸苟安者、颓废因循着和夤缘幸进者。"。
前几日,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摄像机,跟着主持人,询问"你幸福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老先生表示,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肉体,也包括心灵。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感也就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此主义";它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一个人的品德涵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与此同时,它还让我懂得,在工作中,一个个人能力强大的集体里,只靠一个人是不能有所发展的,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精选阅读
[读后感参考] 雅舍梁实秋读书心得其六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读后感参考] 雅舍梁实秋读书心得其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最近中我有幸阅读了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笔、优雅的语调所吸引。几个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边享受冬日的温暖的阳光,一边品味《雅舍》的悠闲,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个学者曾经说过:五四以来,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代流派。一派继承载道的传统,直面现实而发出进击的纯响,如鲁迅所言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同时也不断锤炼散文的艺术;一派延伸言志的脉络,倚湖海身世山林性情书写美文,融人生思辩、处世智慧和脱俗情调于一道,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地显现生命气象和人生百态。这两派散文各有侧重、异质同构、互补共荣,合而为一道现代散文亮丽多姿的风景。梁实秋的散文当属后者。
综观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无论是记叙个人经历、民俗风情、还是回忆亲朋师友,雅趣苦事;无论是纪游、杂感、札记,还是小品、随笔,都体现了以理节情的心态、恬静安详的心境与平和冲淡的心气。梁实秋的散文,其精神资源来自西人的新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梁实秋曾自述: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大概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又说: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文文学影响不少,但是在文学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等是中国文学影响
梁实秋生平有三好,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历史上的梁实秋霸才横溢:五四大潮,演讲鼓吹;八年清华,三赶校长;辩驳问难,拳打周作人,脚踢吴稚晖等等。早在20年代,梁氏就在一次辩论中说,我梁实秋是把文学当做献身的事业的,凡是以正当的态度研究文学的都引为同志。文艺里有主义的不同,没有偏僻的党见。梁实秋生就的一身硬骨头,不怕嘲骂,不避嫌疑,不惜费纸费笔费精神!好一个一身硬骨!梁实秋后来和鲁迅论战,无疑便是这身傲骨的自照。与鲁迅交手,是梁实秋第一大败着,两雄相扑,傲骨对傲骨,此时便要看大势所趋了。梁实秋最终被鲁迅钉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耻辱柱,终其一生都挣扎不脱。
雅舍小品动笔于1939年。所谓雅舍,指的是梁实秋在重庆郊区,一处叫北湾的农村,置下的几间平房。他在那儿一直住到1948年,其间写作的散文随笔,统统以舍为名。1949年赴台,地点变化了,而情志不变,他把闲常写作的部分散文、小品、杂感、札记、随笔、短评,仍一以贯之地编入雅舍序列。如此这般,自谓平生意气消磨尽,双鬓压清霜的梁氏,承继在重庆开辟的散文路子,继续谈天说地、述往思来、记游录胜、品茗论烹、赏花悦鸟,创造了一个梦里家园。梁实秋奉献的是一栋坐落于世外桃源的雅舍,任他仰观日月,俯察红尘。然而,只要你把耳朵贴近他的那些雅舍篇章,像贴近天坛的回音壁,便不难从他的血波沸处,测出天凉好个秋的感喟,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的幽怨。
[精华读后感] 谈美书简的读书心得(篇三)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精华读后感] 谈美书简的读书心得(篇三)”,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花了我近一个寒假的时间才看完一本薄薄的《谈美书简》,不容易啊,先给自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毕竟这并非是本人所喜好的文学,更何况本书的内容结构如此严谨,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自觉力不从心,但时间并非是虚耗的,收获暂且不谈质量,就数量而言还是有个数字的。
《谈美书简》主要是以回答读者的来信为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美学研究着作,不能从中见识到朱光潜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朱光潜先生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成功地引领我们步入美学的殿堂,并从一些关键的角度为美学的入门者进行了解说,极富启发性。
例如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但时代的变迁,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朱光潜先生即使功绩硕大,但也早在1988年与世长辞了。当然,我在此并非是想否认他老人家的什么,仅想说: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才能成就更大的成功,否则辉煌也将只能是曾经的。
读书心得收藏: 自信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读书心得收藏: 自信读后感”,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勇气、自信,使你成功;腼腆、气馁,使你失败。谁会一生下来就会走路,就会写字?本领、特长,完全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得来的。课堂上,有问题尽管起来发言,不必紧张,不必害怕,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未必正确,没有人会讥讽你;即使说的结结巴巴,投向你的,只会是敬佩的目光,同学们只会在心里为你鼓掌———因为你远比只敢在课桌上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的人了不起。一个生活的勇士,是敢于在别人面前展露自己的缺点的。”自己的缺点的。”
读了《自信,让你成功》,我不禁感慨万千。
是啊!万事总是开头难。义无反顾的面对挑战迈出决定性的第一步,紧接着,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人生的旅途上处处长满了荆棘,鼓起勇气,大步向前。知识靠积累,勇气靠磨练,不要让美好的青春在一片“不行”声中蹉跎过去,等到醒悟时,双鬓已斑白。不要让一生碌碌无为,举步踏入长满荆棘也充满阳光的大路,让生命散发光和热。
[读书心得借鉴] 老师读后感其八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读书心得借鉴] 老师读后感其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星期天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我是老师》,该书由李明诚和雷厚国着,全书共计25万字。该书的内容简介为:位红燕是芙蓉中学的语文老师,又是一名军嫂,她以对学生满腔热忱的爱,驱逐着夫妻两地分居的寂寞。她收留了遭受家庭不幸、无家可归的学生宣晓晓,并帮她找回了妈妈;她创造性地以笔谈的方式和问题学生白琳沟通,使白琳痛改前非;在汶川地震中,她不顾危险,把心存芥蒂的杨柳老师从废墟中救出来,两人冰释前嫌
她倡导爱心教育,尊重学生,因势利导,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重和爱戴。她的创新教学,得到了教导主任杨斌的支持,被人误会两人有暧昧关系;她的丈夫余建伟在抗震救灾中不幸牺牲,在遗腹子要不要生的问题上,引起了位家和余家的风波;坚强的后面是柔软,位红燕慈母般的爱,感动了所有人
位红燕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身兼教师、慈母、保姆、心理医生等多重身份,怀着对事业、对学生、对生活的爱,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到了对工作不抱怨不懈怠,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与爱戴!
掩卷沉思,醇厚、自信、阳光、包容、儒雅、大气、大爱的位红燕老师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联系当今基础教育的实际,对照初入教坛的优秀老师位红燕,我们不少的老师会感到汗颜而自叹不如。
位老师优秀在哪里呢?纵观《我是老师》一书,我认为,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上,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里,一切都以工作为中心,对学生始终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心上,她对学生倾注了她全部的爱;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生活的知足上,她工资收入不高,但她从不发牢骚说怪话,且经常自愿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名利的淡薄上,她从不与老师争名争利,且多次主动让位于名利;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人际关系的淡定阳光上,她为人诚信,从不议论别人的长短,且能长时间的包容个别老师对她的误解而冰释前嫌;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上,作为军嫂的她,能理性处理好夫妻两地分居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矛盾,做到让丈夫家婆父母放心而正直坦荡。一句话,位红燕老师的优秀在于她过着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对照位老师的优秀,反思位老师的点点滴滴,我们该如何向她学习呢?我认为,要在三心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责任心。
正如《我是老师》一书中说,做老师是难者难易者易,抱着责任心去做老师,其实做老师很难;不带责任心去做,其实做老师很容易。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得过且过的老师不在少数,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师生的欢迎。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要义在于奉献。试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老师能搞好教育吗?显然不能。一个人对事业的贡献绝不会大于他对事业的追求。老师的责任心从哪里来呢?唯有从理想信念中来,我们提倡老师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至少也要当作职业来做,否则,贻害的将是学生。
二是要有爱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是一项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职业,走进人心灵的前提就是要有教育之爱,众所周知,教育之爱不同于父母之爱,爱自己的孩子连动物都会,那不算真正的爱,而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那就是大爱,就是教育之爱。
三是要有恒心。
电视剧《士兵突击》之所以热播的原因,主要在于许三多的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位红燕老师的优秀也在于此。老师面对的是每天都在变化的鲜活的生命,故老师要用美的眼睛去发现去注意学生中的美,不是有句名言说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吗。做老师最难的就是坚持,而位红燕老师却平静地做到了,因而受到大家普遍的认同。其实,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或能做到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坚持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恒心从哪里来呢?唯有从责任心中来,唯有从爱心中来。
让我们一起向位红燕老师学习,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记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读后感范本: 澜本嫁衣读后感其六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范本: 澜本嫁衣读后感其六”,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最爱的叶一生
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回眸一笑之间,会让你想到烟花焚城?
这并非美丽的力量,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让你觉得,她的眼中是有东西的,她的生命美丽庄严的像一首抒情诗。
那是一种散漫,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深邃和绚烂。
前几天把《澜本嫁衣》读完了。书中美丽悲情的女主角叶知秋在酒吧里换装准备登台的时候,叶一生看着她漫不经心的补妆,觉得刹那间,叶知秋眼神中那种寂灭的力量仿若烟花焚城。她的世界从灿烂走向毁灭,我想这个过程叶一生或许再她的眼神中早就已经看出来了。可我觉得,书中真正美丽的并非向往普通生活却身陷风尘的叶知秋,最美丽的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在叶知秋强大的魅力前卑微却又绮丽的叶一生。
一叶知秋。一叶一生。
她的宽容和忍让,她的内涵、厚重和勤劳,她对表姐叶知秋的蔑视和寄宿在骨子里的崇拜、羡慕和嫉妒、自卑,以及当她得知与自己相爱四年的自怜自艾的文人男友背叛了自己而投向叶知秋庞大的光辉的时候的那种心酸和波澜不惊,都让我惊艳不已。甚至有一种崇拜的情绪。
文章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塑造一个风色女人由绚烂走向寂灭,由梦想走向毁灭的过程,却不知道更加打动人心的却偏偏是处世不惊的小女人角色。叶知秋虽美,却美不过朴实的一生,叶一生的眼神之中,有的是一种坚韧和一种对生命、生活端庄、优雅的态度。
当她在与阿默德在星夜的罗马古遗迹的时候,阿默德提到《乡村骑士》这部音乐剧,她心中泛起关于旧事的层层波澜和悸动。当她在海船的甲板上点燃一根烟的时候,一个英俊的外国青年向她求婚,对她说,你比博斯普鲁斯海峡还要美丽。她笑了,忧郁而深邃。
犹如烟花焚城。
我非常羡慕她。像她一样的生活,平淡不乏绚烂。有朴实的生活,有高远的梦想。有灿烂的生活,有理性的思想,有忧郁的气质,有豁达的胸怀。这样的小女子。
我忽地记起《十面埋伏》里的一首古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难再得的佳人,不知今在何方呢?不知她是不是拥有脱俗的美丽?不知,她的眼神里会不会让人想到烟花焚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