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就是人生的望远镜,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也是一样的。此时就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分享我们的想法。以下内容主题是“《拖延症》读后感”,是76范文网的编辑为您分享的,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拖延症》读后感(篇1)
我们手头总会同时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和解决,让我们分身乏术,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可人的大脑毕竟不能像多核计算机那样进行多任务处理。那么,面对接二连三的工作,我们该如何理清头绪呢?那就从一次只做一件事开始吧。“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专注,专注于当前我们所做的事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在精深层面里下功夫,把事做细、做深,甚至做到极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次只做一件事,将一件事做到最好,也才能将每件事都做好,这种处理结果也才能给我们带来持续向前的动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不要等待未来奇迹般地解决你的时间管理的问题,要学会自我掌控,每天进步一点点,从行为内核入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技巧和策略,塑造属于自己的工作法。行动起来,告别拖延,幸福不该被延时!
《拖延症》读后感(篇2)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容易让人毛骨悚然汗毛竖立的词语,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大概就是ddl了。所谓ddl就是英语单词deadline的简称,而dedline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截止日期,俗称“死线”。每次需要交论文或者需要考试,在大学里只有少数的学霸会提前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这些任务,而更多普通咸鱼大学生往往都是将一拖再拖,将任务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正如这本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的背面配的图片——正常人就是开始做事,然后做完;而拖延症患者会在距离截止日期还有五天的时候,先玩会儿手机。距离ddl还有两天的时候,接着玩手机。距离ddl还有一天的时候,非常紧张地玩手机。直到距离截止日期还有一个晚上,才赶紧开始做事,通宵完成,不但害了自己的健康,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
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模式。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毕竟手机太好玩了,电影太好看了。即使是抠手指甲和冥想神游的时刻,也是那么充满魅力。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逃避真正做事的时刻,而这最后时刻却非常的难熬,并且追悔莫及: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做这项任务呢?搞得现在这么着急,一地鸡毛。那么作为一名拖延症患者,你可能会需要这本《拖延症患者使用手册》,这是由美国作家加兰库尔森所著的心理励志类书籍。在网络上,他获得了非常多的点击量,出书之后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本书。想要改变拖延症,你只需要搭配一个你最喜欢的笔记本,并且每天抽出任意20分钟时间,根据这本书跟着作者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等到五周之后,或许你将会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
这本书分为七个章节,从第二章到第六章按照每周一章的节奏来给我们手把手的帮助和指导。在一开始前言中作者就介绍了如何利用这本书,作文而且非常尖锐地指出,这应该不是你读过的第一本关于工作效率和拖延症的书,但是作者毫不介意。因为之前的书,或许有着非常的华丽或者有着非常令人心潮澎湃的推荐语,但是并没有特别实际效果。而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的不到200页,但是却非常具有实操性。与其他拖延症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第一张从心理学上对拖延症的成因进行了解读,并且划分了不同的模式,读者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拖延的内心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按照一个通用且粗糙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读完第一章就可以继续跟着作者塑造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动力,慢慢地改掉拖延症。作为一名经常拖延没有规划的咸鱼,我已经开始跟着本书尝试着迈出第一步来改变自己了,接下来的五周会继续努力,期待一个全新的自己。
《拖延症》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阅读了《戒了吧,拖延症》这本书。刚看到题目就把我吸引了,因为我感觉自己有严重的拖延症,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因此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
作者提出拖延症是大多数人的共性,而拖延症就是一种“慢性隐性疾病”,在不断偷走人们的时间、金钱。而饱受拖延症困扰的主要人群是上班族和学生族,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人们经常因为拖延症,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和准备好考试。
作者提到造成拖延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七种:
1、压力过大。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还有人深信,他们在重压之下将工作得更为出色;或者把事情往后挪一挪,能让自己的感觉好一些。
2、害怕失败。拖沓者害怕失败,所以他们宁愿被别人认为没有投入足够的气力,也不愿意被别人认为是没有足够的能力。
3.完美主义。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却一直都没有行动。完美主义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他希望讨好别人,他总在担忧自己不完美就没有人会喜欢。
4、不懂自我控制。比如在写年度计划的时候停下来吃点夜宵,然后觉得冰箱有点脏,想清理一下,最后把整个厨房都打扫了。Fw76.coM
5、强迫倾向。这些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愿望的对立面。结果就是:越想往前,就越往后。有人天天下决心要早睡,却熬到三更半夜,这既是拖延症,也是强迫症。
6、不自信,易逃避。从心理层面分析,有一部分人对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专家认为,工作上曾遭遇过重大挫败,作文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易产生逃避心理,常以疲劳、状态不好、时间充足等借口来拖延工作进度。专家认为,这部分职场人实际上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时间不够、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7、任务重复,缺乏动力。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工作任务经常重复、没有挑战性,却不能由自己来把控,而是必须去做。所以你做起来觉得没有新鲜感或满足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懒散、拖延的情况,这属于动力问题。这种拖延表面上是意志力不够,实际上是动力不够,不喜欢的工作也一定要做,那就等非做不可时再做。
《拖延症》读后感(篇4)
拖延症是一种不好的症状,生活中有不少人有这种症状,别小看了这区区拖延症这让我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于是乎我去看了这本借了吧拖延症。
书中说,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拖延,是因为觉得工作枯燥,没有热情,自然就没有立刻去做的动力。一旦你爱上工作,对工作产生热情,你就会满怀热情的去做事自然就没了拖延,做事就更有效率。所以让自己爱上工作,你便不会再拖延。
所以,怎么才能让自己爱上工作呢?
我觉得书中有一段话写的就很好,同样一件事一个人主动去挖掘其中的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快乐,就能够将它做的更好。反之,工作就会成为一中负累,让人觉得心力交瘁,工作自然也就流于庸俗了。只要我们愿意在工作中挖掘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么即便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干着水泥匠的粗活,也能也能找寻到自己的快乐,也能将工作做的更好。相反,如果我们将工作看作孙悟空头顶上的紧箍圈,认为工作只不过是为了简简单单的完成任务,那我们也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乐之者,他们把自己做的事当作一种快乐,那么,兴趣就来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乐之者。
然而,拖延症患者如同那雪中的寒号鸟,本应该早点搭建自己的房屋,让温暖的房子抵御冬雪带来的严寒,却偏偏因为自己的拖延拖啊拖啊明天再做吧,天还不冷,明天在搭吧雪还未下结果直到寒雪覆盖全身,心脏停止跳动前才知道后悔:如果能早点,早点做好房子就不会被冻死了吧。
可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往往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坚定内心,改掉坏习惯,以至于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就比如说,生活中我就是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平时妈妈让我写,我总是拖着说明天再写,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天过去了又是一个明天直到火烧眉毛,拖无再拖的时候才猛然后悔时间不够着急忙慌敷衍了事。我也为此深受困扰,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戒了吧,拖延症》。
从书中我知道了拖延症并不是无可救药的病症,我知道了兴趣使然的重要性,我知道了学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所以说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拖延了,今天事绝不明天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改掉拖延症,向自己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