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被誉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另一位法国大作家莫泊桑曾经拜他为师。
福楼拜是一位对作品要求非常严谨的作家。他曾经说:我们无论写什么事物,都要找到最准确的那一个名词;要表现它的运动,都要找到最恰当的那一个动词;要表现它的性质,都要找到最形象的那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反复推敲而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有一则真实的故事充分印证了福楼拜的这种写作态度:
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一堆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一页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立即告辞,赶紧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延伸阅读
居安思危的故事
事例内容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
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甘地扔鞋的故事著名故事
事例内容
圣雄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一则甘地扔鞋的故事流传至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圣雄非凡的智慧和善良的品质。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甘地坐火车,由于太拥挤,他不小心把自己穿着的一只鞋子掉在铁轨上了。此时,火车已经轰隆隆地启动了,他已不可能下车去捡那只鞋子。旁边的人看到甘地没了一只鞋子,都为他可惜。忽然,甘地弯下身子,把另一只鞋子脱下来,扔出了窗外。身边的一位乘客看到他这个奇怪的举动,就问: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甘地笑了笑,慈祥地说:这样的话,捡到鞋子的穷人就有一双完好的鞋子穿了。
颜回“偷吃”的故事
事例内容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
一天,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抓了把米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
要进食时,孔子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把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赶忙说:这锅饭我已先吃过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刚才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我只好抓起来先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感慨地说:人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不可信的时候;人最听从的是自己的内心,但内心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弟子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锦囊诗草的故事
事例内容
被誉为天纵奇才的唐代大诗人李贺,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都出自李贺。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可见他在唐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灵感也不是坐下就能等到的,那些隽永瑰丽的诗句无不是李贺呕心沥血、千锤百炼的成果。
李商隐写的《李长吉小传》中记载:
长吉(李贺字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他写诗从来不是先确立题目,然后按照规矩套路连缀成篇。而是常常骑一匹弱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身上背着一个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出囊中诗文,见所写很多,就心疼地埋怨说:你这孩子是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饭后长吉再研墨把那些零星的感受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
这就是锦囊诗草典故的由来,后人常用它比喻诗文优美,或形容写诗作文的辛苦。
齐白石抄书的故事
事例内容
齐白石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他16岁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给家里面赚钱。齐白石的木工师父手艺很好,而他又认真好学,所以他的手艺也越来越好。
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他发现,师父雕的花翻来覆去就几个固定的式样,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于是他就搞了些创新,把国画里其他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起初只是试探,没想到雕出来的这些新品,颇被大家欢迎。
这种经历让他对国画有了强烈的兴趣,但没有人教他画,而他能看的国画画册也是比较初级的,没有什么好的资料可学,所以他一直无法真正入门学画。
直到二十岁的一天,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一个想学画的人看到一套画谱就如同一个想学武的人看到了一套武功秘籍,如获至宝。可是这套书是别人的,在当时又很稀少珍贵,他没法从别处得到。于是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成十六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才把原书交还。接下来的五年,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并且闲时也反反复复拿出来临摹,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出了名,引来名画家收他为徒。有了专业指导后,齐白石的画技更上一层楼,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大家。
钥匙和锁的故事的例子
事例内容
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你的日子才令人羡慕啊!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宁静的真谛著名故事
事例内容
国王拿出一大笔赏金,看谁画得出最安静的意境。
很多画家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宫:有黄昏的森林,有宁静的河流,有小孩在沙地上玩耍,有彩虹高挂天上,有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有一幅画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也降下了冰雹和暴雨。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狂风暴雨,小燕子还是安详地蹲在窝里。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这幅画的作者,并解释了原因。
他的理由是:安静,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的地方才找得到。如果内心宁静祥和,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
献鸠放生的故事
事例内容
《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名叫赵简子,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是赵简子曾经做过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他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捕捉斑鸠鸟送到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当地老百姓能够破例进到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 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
门客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很难得。但是不知大人您想过没有,在捕捉斑鸠的时候,老百姓失手打死打伤的斑鸠也一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说:你是对的。
“六尺巷”的故事的典故
事例内容
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张英在朝为大官,其老家的家人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双方聚讼不休,争执不下。
张家人飞书北京,想请张英向当地县衙发句话搞定纠纷。但张英毕竟高瞻远瞩,思考问题与家人不同。他回书一首打油诗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书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遂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吴氏见张家先让三尺,也向后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传颂至今的六尺巷。
孔子不借伞的故事
事例内容
孔子有一位弟子叫子夏,他的性格和子路很相似,也是一位勇猛的斗士。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是孔子的护卫。但他这个人又是个有名的小气鬼。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雨具,正好路过子夏的家。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
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