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课程标准解读: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规律,内容比较抽象、空洞,远离学生生活。高中课程标准将洋流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不探讨密度流、补偿流的成因,重点介绍风海流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改理念。
本节内容的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绘制洋流的分布图并归纳规律,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洋流知识离学生生活遥远,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具有风吹水流动的生活常识,由此,本节内容主要利用大气运动规律推理、归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生成,教师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在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我生成。如本课的重点内容洋流的分布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而不是直接看教材上已有的图,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结合课标要求和学情以及高考能力要求,本课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意识,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其形成因素;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2、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依据:此部分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有知识缺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世界洋流模拟演示动画,引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的学习。
【活动一】洋流分布规律的基本探究
1、引导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联系地转偏向力推断风海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图练习。
2、假设地球表面全是海洋的理想状况下,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推断全球洋流理想模式,并在导学案上画图,理解风海流的形成与分布。
3、在2的基础上加入陆地,观察保留下来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对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分布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实际海陆分布图中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困难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加以引导,引出补偿流的形成,使学生理解海陆分布是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洋流分布。
4、教师展示洋流分布图,学生对照修改、完善,并观察洋流分布图,概括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学生口头表述,教师引导、纠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
5、观察洋流分布图,区别寒流和暖流。引导学生比较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在流向和水温变化方面的差异,学会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现南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的差异,尝试探究原因。
6、列表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到此完成本节课最低层次教学要求。
7、继续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发现上述规律没有包含的海区。
探究洋流的特殊分布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联系南亚季风环流图,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观察总结出北印度洋“夏顺冬逆”的洋流规律。并补充填写洋流分布规律表格。此内容为本节难点知识,属较高层次的要求。
8、结合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洋流,了解各洋流的名称。
到此,比较完整的归纳出了基本覆盖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北冰洋除外,两极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少,在中学阶段不做讨论)。根据对课标要求的进一步解读,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教材中没有明确要求的探究活动,将课堂学习向纵深方向推进。
【活动二】洋流分布规律的拓展探究
1、关注洋流的个性差异
仔细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比较下列洋流势力的强弱,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①“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与“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和陆地轮廓,中美地峡对赤道暖流的阻挡作用强于马来群岛,南美大陆轮廓将南赤道暖流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导向北半球,增强了墨西哥湾流的势力。欧洲西部的陆地轮廓将北大西洋暖流导向高纬度,而阿拉斯加地区的陆地轮廓阻挡了北太平洋暖流的北上。
②“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与“本格拉寒流”
南美大陆南段纬度较高,对西风漂流阻挡较多,导向低纬度增加了秘鲁寒流的势力,使其强于西澳大利亚寒流和本格拉寒流。
2、表层洋流与大洋深处洋流的合作
运用示意图说明垂直补偿流的形成,展示上升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总结分布规律,尝试分析成因。
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的影响下形成离岸流,除水平方向的海水补偿外,还有明显的垂直上升海水补偿,深处海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海水为冷海水,表现出寒流的性质。
fw76.com扩展阅读
2022教案:《识字二·比一比》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2教案:《识字二·比一比》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小、少”,认识新笔画“竖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
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
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全班读,男女比赛读。
5、学生将写有名称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再读一读。
二、朗读韵文
1、读通韵文
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同桌检查读(同桌读得好,表扬他,读不好,帮助他)
指名分节读(相机正音,“子”的轻声,“一”的变调)
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相机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2、指导书写 “小、少”
出示“小、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认识新笔画──“竖钩”。
师范写“小” “少”(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学生书空。
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小”、“少”。
书写展示、评议。
3、读好韵文
自由练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指名读,师生评点。(节奏感)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韵文。
朗读展示(如拍手读、配上动作读、对读等等)
三、巩固识字
1、小朋友,我们一遍遍地读课文,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自由读──给生字点名──齐读。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
(相机指出:①“杏、桃、苹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认识新偏旁“提土旁”,结合“堆”的词义,理解为什么“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宝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牛、羊”2个生字。
2、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带有关实物。
【教学流程】
一、复现生字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课件)
1、同桌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2、齐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韵文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指名分句读韵文。
2、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什么?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 指名读第2、4句
⑵ 看图,比较 “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说一说:( )比( )多,( )比( )少。
⑶ 理解“群”
① 从哪里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② 出示“一群羊”和“一只羊”, “一群企鹅”和“一只企鹅”的图片,学生看图说:一( )羊 一( )企鹅
③ 拓展说话:一群( )
⑷ 理解“堆”
① 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鸭子”行吗?“堆”和“群”有什么不同?
② 拓展说话:一堆( )
4、理解第1、3句
⑴ 指名读第1、3句
⑵ 看图,比较“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说一说:( )比( )大,( )比( )小。
⑶ “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 ),一只( ),还能说吗?
⑷ 理解“颗”
① 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一枣、罗汉果一莲子、葡萄—梨,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② 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③ 拓展说话:一颗( )
三、创设语境,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仿编韵文。
⑴ 创设语境(观看课件)
情境一:苹果和桃
情境二:西瓜和葡萄
情境三:马和猴
⑵ 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⑶ 交流汇报。
四、练说数量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
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片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以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五、指导书写“牛、羊”
1、出示“牛、羊”,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
2、课件演示“牛、羊”的笔顺,学生书空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书写展示、评议。
六、实践作业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设计随文识字时出现。
2、在本课设计中,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
3、《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2022课件] 幼儿教案精选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2022课件] 幼儿教案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一、巩固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学习按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在游戏中发展数数能力。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乐意参与游戏,乐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蓝色、黄色)的胸卡若干。
2、红、黄、蓝小鱼若干、一大一小锅子各一。
3、小篓子人手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巩固黄蓝两种颜色的认识,并导入活动。
1、扮演角色:小朋友,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猫宝宝,妈妈这儿有许多小猫的胸卡,喜欢做蓝猫的就找蓝色的小猫卡片挂上,喜欢做黄猫的就找黄色的卡片挂上。挂好卡片赶紧找个圆点坐下来。
2、找宝宝:呀,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啦!开心吗?开心的就叫一声猫叫?让我瞧一瞧,你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啊?还有谁也是小蓝猫呢?小蓝猫来让妈妈抱一下,我们亲亲热热一家人,开心吗?开心的就大声地叫两声。妈妈的小黄猫在哪里?也来让妈妈抱一下。开心的叫三声?
3、选择路线
师: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能告诉妈妈你们有什么本领?好,今天妈妈在草地上晒了许多鱼干,想请你们帮妈妈去收鱼干,愿意吗?去草地有两条路,一条是黄色的,一条是蓝色的,我们的黄猫、蓝猫该走哪条路呢?赶快到路口排队。过渡:听着音乐小猫跟猫妈妈去草地。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去草地吧,路上不能你推我挤,注意安全。我们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基本部分
一)小猫收鱼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发展三以内的数数能力。
(1)师:宝宝们,草地到了,你们看妈妈晒的鱼干多吗?有些什么样的鱼干呢?(引导幼儿说出颜色不同)现在我们可以收鱼干啦!在草地上当心把小草踩坏了,也不能摘小草。小猫们爬一爬,找一找,一只小猫收一条鱼干。你收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鱼干呢?快把收到的鱼干放在口袋里吧。收到鱼干高兴吗?用动作表示一下:耶!
(2)请宝宝们爬一爬,找一找,收一条跟自己一样颜色的鱼干。并请小猫相互检查一下收的鱼干是否正确。
(3)请每只小猫去收一条红色的大鱼干。你收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干呢?
师:呀,还有些鱼干请猫阿姨给我们收吧,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看看哪条路大,哪条路小?请黄猫在大一点的路上走,蓝猫在小一点的路上走(听音乐动作)
二)小猫数鱼干,感知三以内鱼干的数量。
(1)、师:到家了,每只小猫把口袋里的鱼干倒在小筐里,数数看你收了几条鱼干。(每人自己数--师幼一起数)还有谁也是收到3条鱼干呢?
(2)、你收到的红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自己数数)你收到的黄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数数)你收到了几条蓝鱼干?(目测)
三)小猫烧鱼,按大小给鱼干分类
(1)师:宝宝们,肚子饿吗?妈妈来烧鱼干给宝宝吃,好吗?你们看妈妈这儿有几只锅子?两只一样大吗?大鱼干应该放哪个锅子烧?小鱼干放哪个锅子?请你们把手中的鱼干一条一条放进锅里。大鱼干放在大锅里,小鱼干放在小锅里。
(2)幼儿放鱼,老师对幼儿的行为做即时的检验:是否放对了大鱼和小鱼。儿歌:小猫小猫要烧鱼,大鱼放在大锅里,小鱼放在小锅里。
师:呀,两只锅里现在变成许多鱼了。
三、结束部分
师:鱼儿烧好了,香喷喷的,真好吃啊!瞧!宝宝们想尝一尝吗?来跟着妈妈一起去洗手,吃鱼干喽!
活动延伸:游戏《卖鱼》
2022教案: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说课稿范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2022教案: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说课稿范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颗爱心贯穿全文,就是要让孩子们从故事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得博大爱心。在课堂上,我抓住“不在乎”不放手,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从字里行间“覆盖着皑皑白雪”,“一整天”等,从插图中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从贝蒂这个点,我又带着孩子们看到了居民们的“纷纷”,“冒着”,“顶着”,“踏着”,这里我主要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促情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目的。学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导之下感受、领悟,从而上升到情感。
[2022课件] 方程的意义教案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课件] 方程的意义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课件出示: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山羊、小猴、小狗、小兔在做游戏)
让学生猜测如果让山羊和小猴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结果。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出现跷跷板不平衡的画面)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开心地玩起来呢?
学生:让小狗、小兔加入到小猴那边。
(课件演示:跷跷板逐渐平衡。并能一上一下动起来。)
教师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时,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地玩游戏了。
[评析]:动物是学生们喜欢的形象,以故事情境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平衡工具,猜猜是什么?
1、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2、继续实验,自主发现
1)分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每个小组发一些有重量的砝码和学生自己手中的书本等)
要求:三组设计平衡状态,三组设计不平衡状态。并据此列式。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作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平衡状态的:
50+10=60
50=20+书……
不平衡状态的:
50+30>两本书
50
4)学生动手把不平衡状态的天平调平衡并列式
50+30=四本书
50+10=三本书
5)师生一起把书用字母代替:
50+10=60,
50=20+X,
50+30>2X,
50
50+30=4X
50+10=3X
3、整理分类,认识方程。
1)学生把上没面的式子进行分类
2)让学生明确:像这些含有等号的式子都是等式。(板书:等式,标出大集合圈)
观察右边三个等式与左边一个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很快明确:右边的等式里都含有未知数。(在等式前面板书:含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我们把右边这三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学生齐读方程的意义,同桌互相说出一个方程。
[评析]:这部分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分类、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初步渗透了数学中的集合思想。
三、巩固拓展
课件出示两个小动物争吵的画面
小狗:我知道了,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小兔:不对不对,应该说所有的等式一定都是方程。
判断谁说的对,并叙述理由。
四、总结
学生阅读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1题
教学反思
1、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兴趣的源泉,体验是主动参与的动力。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学习的热流中来。教学当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关注情景教学
在本节课中,将枯燥的方程概念融于浅显生动的情景中。导入利用小动物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背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天平的所有情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天平称重的实验,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了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
[教案参考]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月度范文精选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参考]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月度范文精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侧面 表面周长 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2022教案:分数的意义教案写作范例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2教案:分数的意义教案写作范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为今后学习有关百分数其它知识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分数和百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意义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022课件] 凡卡教案季度范文精选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课件] 凡卡教案季度范文精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A、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同情凡卡,了解凡卡向往什么。知道一百多年前与我们仿佛年纪的孩子曾有过的苦难经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B、过程与方法: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C、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及沙皇俄国当时的现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尽量做到有语气。
思考:这篇文章很长,主要写的什么?
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1、课文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写信的过程中仅仅写了写信的内容吗?还写了些什么内容?3、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凡卡给爷爷写的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指名读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其余同学思考: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了凡卡给爷爷的信,你觉得下面哪个词最能表达出凡卡想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4、凡卡向爷爷诉了哪些苦?从哪些方面诉的苦?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⑴分四人小组边读边议边归纳。
⑵全班交流汇报。(找出有关的句子来朗读体会。)
5、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凡卡哀求爷爷将他接走?画出来读一读。
(读第8、10、15自然段,出示课件上语句)
指导朗读:读出凡卡恳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
出示凡卡的人物投影或音乐。
6、向爷爷诉苦,哀求爷爷将他接走,是他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
7、小结:写信就应该这样写,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凡卡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美好心愿,连同自己所见的情况告诉了爷爷。
可不可以不用写信的方式?那就得将信中的我第一人称换成凡卡或他第三人称了。对比一下哪种表达方式好?为什么?
把凡卡给爷爷写的这封信读一读。读出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以及迫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书)
8、凡卡在写信过程中都回忆了什么?
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回忆部分,并用一定的符号标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爷爷疼爱我?哪些内容反映出农村的生活是十分愉快的?哪些描写突出了农村景物柔和明快这一特点?
指导读书:读出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愉快心情,在读时体会凡卡的苦和乐。
想一想回忆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插叙)
9、不写回忆部分,只写凡卡写信行不行?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回忆部分?(对比)什么和什么比?(人和人,事和事,主要为了说明过去和现在,农村和城市,家庭和鞋店是截然不同的,突出了凡卡在鞋店学徒生活的痛苦命运和悲惨。
写信前做交待,交待了什么?(板书:圣诞节前夜)而凡卡写信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是阴森暗淡的?
小结:不仅人和人、事和事比,而且景和景进行了对比。
10、写完信他做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11、凡卡给爷爷发出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寄信地址不详,爷爷不能收到可怜的凡卡的信。)
倘若爷爷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他又能不能将凡卡接走呢?为什么?12、文章最后以梦作为结尾,他在梦中梦见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和写作方法
本文通过写信的方式,用对比的方法,诉说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一个九岁的儿童也逃脱不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这一事实更有力地揭露了沙皇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凡卡说些什么吗?说一说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