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收藏十一篇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收藏十一篇

2024-08-28 来源:哗拓教育

中学生经典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中学范文网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一】

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心里非常愤怒。我国这花了150多年,将近半个世纪才修好的皇家园林,祖国的艺术瑰宝,就这样被他们掠夺,烧毁了。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我恨英法联军,但是该发生的发生了,我不能阻止他们,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让圆明园的毁灭这类事不再发生第二次。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二】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是著名文学家矛盾先生的评价。作者萧红在文中批评了人们封建传统的这种思想。虽然没有在文中直白的说出来,但作者却侧面讽刺了故乡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萧红以孩童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了她的童年,一个既有欢乐又有悲伤的童年。

文中主要写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团圆媳妇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我和祖父之间的快乐生活,祖父对我的好与父亲的冷淡和母亲的恶言恶色进行了对比,更是突出了父母对我的冷漠与不重视。

别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与别人家相比,萧红从小在父母那儿受到的只有冷漠与恶言恶色,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儿得到爱与自由。后花园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儿,萧红才能得到无限的快乐和自由以及满足。祖父对我的宽容,以及和我玩耍,一起背唐诗等等事情,都体现出祖父对我的慈爱与温情。

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和蔼的祖父,作者萧红对祖父有着浓厚的感情,她笔下的祖父写的活灵活现好像就在身边一般。

文中还写了一个主要人物:小团圆媳妇。这篇文章主要是谢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封建思想们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还是用孩童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也体现出来人们的愚昧无知和残忍。最终小团圆媳妇死了,有二伯和厨子却还是欢天喜地的样子,没有悲伤的神情。这也可以体现出人们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兰河传》这本书体现了萧红对故乡·童年·祖父的怀念。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三】

《道德经》是一部由老子撰写的不朽著作,这部道教经典中写明了许多道理。

初看《道德经》,其晦涩难懂的差点使我放弃,但经过仔细研究,其中的意蕴又令人醍醐灌顶,回味无穷。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讲“道”和“德”,这也是这整部文章的中心。

开篇第一句便是听的较多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其意为规律可以认识,可以说明,但不是永恒不变的,会随着事物发展而改变;规律可以用名称和概念概括,但这种概括也要随着事物发展而变化。我把它和我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大概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据了解,老子知识渊博又十分好学。在受教学习时,老子总是精益求精,打破砂锅问到底,对知识非常渴望。然后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望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辗转难眠。我认为在老子仰望天空思考时,已经是在参透自然之道的途中了。

《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自然之道,还有个人修行所需的道,这便有了“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益有余”,“德”就是个人修行所需要的。老子写出《道德经》或许是想让人理解自然之道,并且学会如何自我修道,而拥有德,是修道必不可少的,只有以德为基础,才能修好个人的道。

《道德经》中“德”找了比较大的部分,与其是基础有很大关系。其中有说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大致意思为以前的世界在天道的约束下发展,因为社会发展天道离我们而去,就需要道德来维持发展,现在道德又失去了,只能采取仁义的方式,让人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推己己人,当世界有爱,一切都回美好。现在人心不古。连起码的爱人之心也丧失了。所以我们教他们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道义不足以约束人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礼仪。李双优说“德是仁、义、礼、智、信的和合统一”,这让我懂得了坚持这些美好品质是多么的重要。

在《道德经?中我学习到:用“道”,可以事半功倍;为人,只要有“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道”。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四】

我最近在读《包法利夫人》,这本名著读中学的时候就学到过了,但到现在才有空去读。

昨天刚看到爱玛参加了伯爵家的宴会,回到家里各种怀念和惆怅。读着读着,我觉得其实我和爱玛挺像的。我知道这本书原意是要批判包法利夫人的虚荣和不切实际,可是目前来说我觉得她真的没有错。为什么向往美好的事物就是虚荣呢,即使自己是癞蛤蟆,也是有权觉得天鹅美好的,更何况是爱玛那样本身就很美好的姑娘呢。

我也有过非常渴望得到却无法得到的东西,那些东西那么美好那么遥远,我甚至都羞于和任何人说出我的向往。我很努力地争取过,得到了现在也算不错的生活,是的是该感恩的,可是每次想起那些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去经历的美好事物,我还是会惆怅会难过。对于包法利夫人的那些郁郁寡欢,我太能理解了。

似乎得到社会公认的美德,通常都是脱俗的,需要严格自律的,舍弃自身利益的。我不想要这些美德,我宁愿我的生活是庸俗的,充满烟火气的,就像土财主一样上不得台面却又洋洋得意的。

很纠结要不要继续往下读,我有预感到最后是个让我很唏嘘的悲剧。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五】

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承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消极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体现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体现了第三种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我想,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做中国的巴菲特和释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实现财务自由和生命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产物,我们只是宇宙海洋中偶尔飘起的一个浪花,一切不由我们自由选择,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过探索,找到生命自由,灵魂永生的途径。

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发现是徒劳,那是否也比活得浑浑噩噩要幸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快乐,又何必纠结于有没有结果?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六】

这篇小说讲述了德罗海达牧场上的人的故事,以三代女主人为主角。第一代为玛森和菲。玛森是一名富可敌国的遗孀,在丈夫去世后继承了他的遗产并扩大了财富,终身未再婚。衰老后找来在新西兰到处打零工的弟弟帕迪一家,帮忙管理德罗海达。帕迪的妻子是一名富家千金,因私通一已婚男士生下弗兰克给家族蒙羞被嫁给剪羊毛工帕迪,婚后勤敏理家,但只爱弗兰克,忽视帕迪和他们的孩子。第二代是梅吉。梅吉是菲唯一的女儿,但一直被忽视,她的生命中有过弗兰克和拉尔夫,后来还有儿子戴恩,只是前者不堪受辱离家出走,神父投身教会,儿子也回到天上。第三代是梅吉的女儿朱丝婷,这女孩性子独立,行事凭本心,只是内心不像她以为的那么坚强,她需要爱。总体来说,玛恩给她们留下了生活无忧的资本,她们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在生命的长河中,她们是幸运的。

最不喜欢的是年轻时的菲,一心祭奠她失去的爱情,旁观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她的儿子们一辈子未婚,与她有很大关系,他们不曾体验家的温暖,所以宁愿把一切奉献给大地。比较喜欢梅吉,可能因为她的故事最圆满,行事也合乎情理,当然中途有一段她嫁给卢克的时候,我挺怒其不争,也连带反感菲。对朱丝婷无感,可能现实中最不会和这种人有交集,她目的明确,看似无情,只是用疏离掩饰了她的情感需要。

在这片土地上,很多人死去了。深爱菲的帕迪,梅吉的哈尔,菲的斯图。后来也有人死在别处,葬回故里的,比如主的戴恩。似乎人死前对周遭环境的感受更灵敏,外界越美,他的死就越动人。

这家的男人们,很沉默。女性虽少,却似是灵魂。帕迪是大地,帕迪的儿子们也是。拉尔夫和卢克,外表相似,追求不同但本质相同,只是对梅吉的在意不同。戴恩肖似其父,对主确是真心爱戴。雷纳目标明确,手段高明。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过去了。

有点好奇,为啥男人们比女人们大那么多,其他西方小说也大多如此。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七】

在成功学漫天的时代,无数人教你如何走向成功,却没有人可以保证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于是,“卡耐基”也不幸的沦为“成功学教父”之一。假期时读了《人性的弱点》,生动有趣的案例,贴近生活的理论,读起来倒是不觉得过分乏味,收获方面,不是特别大,但总是有所想

不要频繁的批评他人,谴责或是抱怨。情绪可以在人群中传播,负能量满满的人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也不会讨得大多数人的喜欢,保持着内心的阳光与积极,会由内而外的塑造一个人独特的气质,相处时,会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第一次见面时,双方都会互通姓名进行自我介绍,以便让他人更快的认识自己。但这却是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忽略的环节。名字是一个人的标签,象征着一个独立的个体,若是能够在第一次见面时便牢牢记住对方的姓名,再次会面时准确无误的称呼对方,对方在惊讶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便是一个绝佳的招呼方式,对于一个人来说,记住他的名字,就是世界上最甜美最重要的语言。书中描述,美国的著名总统罗斯福能够花时间记住身边佣人的名字,并主动与其打招呼,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关注他人,重视他人的表现

不时的给予身边人真诚的赞美。缺点与优点总是同时存在,学会主动发掘观察身边人的优点特质,然后告诉对方。不论是精致的妆容,还是新衣服非常漂亮,都可以是夸赞他人的理由,当然,若是夸赞可以真心真诚,便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消极的人,眼里只有消极,总是会紧紧抓住别人的缺点,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却也是大多数人的惯用伎俩

学会主动微笑。微笑对一个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带来的改变也是肉眼可见的。若是想要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那么微笑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甚至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技能

做一个懂得倾听的人。当今时代,人人皆在负重前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灯红酒绿,好不热闹。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倍感孤独,开心的时候无人可以分享,难过的时候无人可以倾诉,是多数人的常态,于是,学会倾听他人便成为了一项极佳的收获感情的方式

学会自重,既然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那就努力完美自己,让自己更爱自己吧,有人不喜欢你,其实真的没关系。也许,你真诚善良,对学习和工作都充满热忱,热心帮助他人,对人温柔体贴,做事礼貌规矩,可终究还是有人不喜欢你。若是一味的努力迎合他人,甚至用近乎于谄媚的方式得到他人的接纳,真的很不值。你极力讨好别人的样子,让人心疼,也让人讨厌

人性皆有弱点,我们或许无法完全改变它,但也并不需要感到惧怕,换个角度来思考,其实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完美自己的动力

其实,你已经足够优秀了,现在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只是因为,你还在向上攀爬......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八】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为后人引用的佳话。如今,鸿门宴成了阴谋的代名词。可是,里边的主要人物刘邦,司马迁给出的笔墨甚少,更多的是从部下和项羽一方的博弈。后人给刘邦的评价更多的是虚假诚恳。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的话,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假如今日我们都如樊浍那样的性情,恐怕这个世界早就打起来了。战争早已不知把这个地球整死几回了。这也说明了说我们后人巴不得别人好的通病,人家刘邦一个平民百姓,凭的是智慧上位的,此刻的好多管理层、都是需要智慧的,如果一味的性情用事,那只能说是头脑不想事。

细细揣摩一下鸿门宴中刘邦说的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简洁。更注重把问题让部下来回答,其实他自我早就明白该怎样做了,这就是刘邦的智慧,正如那句话,难得糊涂,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

一来能够了解部下所想的,二来能够让部下感觉到在上司的眼里自我是存在的,若是采纳了自我的意见就更高兴了。倘若,部下和你想的一样,你却说出来了,时间久了那这部下肯定心里不舒服,越是性情之人,更乐于把自我在别人的眼里有种持久的存在感,因为他们更偏向于不愿意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越简单越好。有时,自我就在想,不管是不是利益所使,这都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是一个人心志成熟的表现。正所谓谎言有时也是美丽的。

刘邦登位后总结到:“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仅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刘邦的智慧,这个布衣将相的王朝,我一介草民怎能读的懂,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大皇帝,能够说是有好多值得我们后人来学习的。这位平民皇帝是第一人采取休养生息,注重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这也是汉王朝为什么能够持久400多年。外国史学家给出的评价是世界主义统治者。

项羽的败局,从鸿门宴一开始就已经体现了,刘邦的假意歉意,却得到项羽的答复是: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所言。先不去论项羽的自负、妇人之仁、残暴、不仁义等等,就这一点就能够定性了项羽是鸿门宴的失败者,更是定性了楚汉相争的结局。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九】

《蚂蚁和蝉》讲述的是一只勤奋的蚂蚁和一只好逸恶劳的蝉的故事。冬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只蚂蚁正在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难耐的蝉经过,便乞求蚂蚁给他一些粮食,蚂蚁反问蝉,夏天为什么不储存些粮食?蝉说他夏天的时候都忙着在唱歌了,于是蚂蚁就讥笑他说,你夏天在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这则寓言虽字数不多,但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勤恳的蚂蚁和懒惰的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是两个极端啊!可是换个角度来看,这则寓言中的蚂蚁和蝉难道不就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缩影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丰硕的果实只会留给那些勤于工作和劳动的人,而不够能坐享其成,因为我们需要明白,我们要做“渔”,而非“鱼”。老舍先生也曾说过,“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我们只要靠我们勤奋的双手去创造,就一定能让自己丰衣足食;反之,若是像蝉一样只是一味享受,那么最后也只有挨饿的份。

其实,在蚂蚁身上不单单是“勤劳”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目光之长远更应被人赞颂,蚂蚁若是没有长远的打算,再怎么勤劳都是徒劳无益的。更不应该像蝉一般贪图安逸,只顾着享受眼前的时光。虽有诗仙李白云“行乐须及春”,但对于尚是学生的我们来说,把书读好、读出名堂才是头等大事,若是仅为了享受眼前暂时的美好时光而浪费了大把比金子还贵的光阴、葬送了美好的前程,终是不值得的,正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远的打算”对于意气风发的我们更可以引申为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如今的我们就是在为理想而奋斗、努力。也许实现理想的途中会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拼搏,并坚持不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若是没有理想,就会像文中的蝉一样碌碌无为、无所事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要人人都做一只勤奋、胸怀大志的蚂蚁,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十】

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很短,很快看完,老实说,我不觉得自己读的多么懂,读完第一感受是意犹未尽,总觉得跟没讲完一样,觉得该有后续。

其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企图用自己的思想去操控别人,把自己以为的东西当作真相,事实上,真正的真相是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人的心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东西,尤其在我近半年对心理学的研读之后感触更深,一个人一时一刻的想法可能涉及很多很多方面的东西,生理上的,环境情境上的,过去经历,当时的情绪状态,刚刚读过的书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对你接下来一刻的某种行为或言语产生影响,但别人对你行为的猜测却绝不可能完全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

总是有人试图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生活经历,宗教信仰,行为模式,应对方式等等来分析评判某个人的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和外在情绪。但是,你怎么知道一个笑着的人内心实际是否在哭泣呢?你怎么确定一个看似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不是在内心默默祈祷祝福呢?……这类例子太多了,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但从没有人在意过,也没有人在去想别人、评判别人之前想到过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局外人一样被别人排除在外,哪怕他们的讨论对象就是你。他们会说你就是这样那样的人,你肯定是这样那样想的,诸如此类的话。他们分析你,评判你,自以为了解你,可以替你做决定,可以为你做辩护(就像小说中的律师),同时把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想强加于你(就像牧师和审判官不愿意相信主人公不信仰上帝一样,非要让主人公承认自己其实信仰上帝)。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一个人世界里的主人公,却是社会群体中的局外人,群体拒绝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灵魂,在群体中,我们没有自我,我们是自己的局外人,只能看着群体中的自己被信仰,被思考,被了解,被分析。

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方世界,没有人能真正完全了解你,正如我觉得释梦这个工作只有梦者本人才能完全的解读,而且其实每个人自己也很难完全说出来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的内容,人类的言语有时候并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内心,先不论有很多只能用视觉上的图像呈现在内心,很多无意识层面的东西甚至连图像、梦都难以解释千万分之一。

初中生读书后的读书笔记【篇十一】

因为无意中听到同事提起这本书,说这本书一直位居畅销书前几位,真的名不副实。本没有打算阅读此书的计划,无意间在听书网上看到这本书的朗读版,于是就利用上下班时间听完了这本书,不知是朗读的男生极具感染力的嗓音,还是那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间或是这个故事本身的魅力,总知我是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翁的这句名言精准的概括了整本书的主题和主人公们的行动。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就是一个故事可以是完美的,但人生却不会那么完美,除了甜蜜还有苦涩,除了欢笑,还有泪水。我们也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在小时候有着一些仿佛天大的,如今看来却幼稚可笑的烦恼,也有最青涩最纯真的关于爱的懵懂。这本书中的每一处欢笑,烦恼、幸福,相遇,离别,甚至重逢,都在讲述着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事。我在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的,我们要勇敢的长大,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勇敢的去爱与被爱,勇敢的活着,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勇敢地面对并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那个被层层理性和规则所掩盖、所束缚的自己。

那么好吧,找到自己的影子,问问他你怎样才能帮助他,问问他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时,再去寻找,再去行动,而不要在那些浮云和幻影上浪费白白地时间,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最真实的自己!真本书清新又纯真,充满了“小小的幸福感”,让我度过了很美妙的听读时光,也唤起了我一直保留在心里的悸动和孩童般的无邪灵魂,听完真得觉得心情愉快!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