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精神观后感

中国精神观后感

2024-08-31 来源:哗拓教育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1)

绵竹中学2013级1班范兴宇p>

铭记奋进

面对这场灾难,所有中国人都诠释了一个最响亮的名字——中国;一个最伟大的词汇——生命;一个最深刻的词汇——中国精神碑铭

在拿到读本时,我将目光停留在封面硕大的标题“中国精神”许久。作为一位极重灾区的孩子,一幕幕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我看到了,捐款箱前那只颤巍巍的,有点脏的手——“他们比我更需要帮助。

”我听到了天府广场上,此起彼伏的呼喊——“汶川不哭!四川雄起!”我感受到了警笛长鸣时,默默致哀的人群的鼻息。

是的,我们不能忘记:用生命保护我们安全的老师;慷慨奉献的普通人和企业家;去灾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亲自在群众中驱散阴霾的心理专家;白衣使者总是与生命赛跑,昼夜作战。。。太多了。

是的,我们已经证明:小英雄林浩、马晓凤、王波、宋雪、郎铮。。。一个个亮丽的名字!

也许我们是饱受批评的80后90后一代,但我们不是已经跨越的一代。我们活跃在志愿者的群体中,我们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是的,我们应该铭记: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祖国以他强有力的臂弯保护着我们;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那句让人振奋的话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让人如此振奋;在我们重建的时候,援建方与灾区人民的心手相联;还有,那些宁可自己淋雨挨饿,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队,那些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再救一个人,还能救一个人”的军队。还有,那些熟悉的面庞,还是那些熟悉的声音……

读着《中国精神》,我的内心时而悲痛,时而感动,时而沉重,时而振奋,但最多的是热血沸腾,为伟大的祖国而心奋,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们的祖国,正以自己的“中国速度”“中国态度”创造了“中国形象”,这些不都是我们的“中国精神”吗?那种被五千年中国文化浸润的,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心心相连的伟大精神。

读着《中国精神》,我将用我的生命反复吟诵

“地动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

那一刻我感到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今年的绵竹春节特别热闹,河灯璀璨夺目,中国绵竹年画节也非常热闹。绵竹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我在电视上看到新北川县城正式开城。透过那扇大门,我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羌族民居,是修缮一新的北川中学,是每个人脸上会心的笑。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满目疮痍。置身于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时代,读了《中国精神》,我不禁思索: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是中国人,“中国精神”应该深深的注入了我的内心,我的血液。一向对中国指手画脚的西方**在灾难报道中赞扬了中国。也许他们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更有效的组织,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和一个团结的中国人民。

不难解释为什么西方学者热衷于探索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时,往往会感到惊讶。我想,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才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这大概离不开这种东西。

我深深地记得,5.12汶川有13个唐山人,他们感动了中国。同样经历过灾难的唐山兄弟,仍在尽力帮助更多的人。他们说,这种感恩和抗震救灾精神应该代代相传。

——这传承,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缘由。

是的,将这种“中国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然而,如果我们说经历一场巨大灾难是不幸的,我想说,我们再次幸运。因为我们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如果那一场灾难让我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那么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是否该启程了?背起行囊,才发现它早已沉甸甸的; 背起行囊,铭记感恩,勇敢奋进。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2)

我读了《中国精神》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在这场灾难中体现出的不是一个受伤的中国,而是一个强大的中国。

这是一位母亲的故事。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在清理废墟后,人们发现一个婴儿躺在他的身体下面。

婴儿裹在被子里,看上去有三四个月大。婴儿安然无恙地睡着了。当救援人员打开被子进行进一步检查时,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面有一天编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你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在朦胧泪光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伟大母亲对孩子的爱——超越生死——不惜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一切。

这是一位老师的故事。在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严蓉(音译)在一天结束时被留下,以便尽快疏散学生。等第13个学生跑出来,教学楼就倒了。

学生们得救了,而严老师却匆匆走完了她光辉灿烂的人生……当看到这里时,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在生与死的瞬间,严蓉老师用自己娇小而伟大的身躯为学生开辟了生命通道,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起了一座大爱无私的里程碑。

又有这样一个藏族女孩,她在映秀小学(?)年级是班长,也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之后,教室开始左右摇晃。她主动协助老师组织学生疏散。后来,她跑到楼梯二楼,听到一个学生的呼救声。她毫不犹豫地回到教室。

不幸的是,教学楼倒塌了,她跑不出去。她的名字叫邹雯樱,她是汶川县体育运动会第5名的运动员,她是有能力跑出来的,可她用稚嫩的生命换来了其他同学生的机会,她小小的身躯里有怎样感人至深的爱呀!

还有一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她是什邡市华镇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她是,她正饱受痛苦、孤独和恐惧之苦,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沉浸在书海中。当她被救出来后,她说当时又冷又饿又害怕,看着书就什么也不怕了,就能坚定活下去的信心。

她的坚强和不屈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也深感震惊:邓小平不怕死亡威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废墟下用手电筒读书的精神,确是值得学习。

还有很多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

大难无情,人间有爱。当我合上《中国精神》这本书后,我的眼里再次闪烁着泪花。灾难中那感人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石块下的同学们唱起了国歌;废墟下,黄月、张扬两姐妹互相鼓励的画面;救援者们紧张忙碌、奋不顾身的身影……不管是遇到灾难的人们,还是去救援的人们,都向世人证明了一点:**震垮的只有建筑、房屋,震不跨的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灾难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但灾难过后,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擦干眼泪,从废墟上坚强的站起来,与援建者手牵手、心连心,克服困难,共建新家园,废墟上开出了自强不息的幸福之花!

这场灾难已经过去了,但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刻!安息吧,不幸遇难的人们!奋进吧,幸存下来的人们!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有伟大而不可磨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3)

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没有历史,文化,就没有民族,反之,没有民族就没有历史和文化,三者相辅相成。欲了解历史精神,必了解其变化和持久,在永恒中有变化翻新,在变化中有连绵持续的精神。我们感觉是中国人,不仅仅是我们出生在中国,有中国国籍,更重要的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这些在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去了,何时提都不过时。

所以说要灭亡一个国家首先要灭亡其历史,改造一个民族,首先要改造其历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记忆,其也变成了行尸走肉。所以要了解历史,尊重历史。

研究历史,从现在找问题,从过去找答案。

中国为什么能从乱到治,从治到乱,直到现在的大治,因为有前赴后继的士君子,维持着这种精神,有一群历史文化涵养的人,怀抱理想,救国图存,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不要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国家,社会,家庭乃至人类也是尽到教育的责任。

“因此中国今天的教育风气,小学生第一目标在进中学,中学生第一目标在进大学,大学生第一目标在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如此便成了一种赛跑式的教育,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机会比赛”。

而中国传统儒家教育传统是,人人皆可尧舜禹,即道德人格之尊严,使每个人感觉到都站在平等地位上,都尽自由地可能有成功,可能得满足。

所以在国民教育之外,要注重培养每个人的人文精神,尊师重道,道,事物的规律,基本准则,无所贵贱,无所高下,人人平等。所以现在骂人不讲道理是对人的最大侮辱。

“中国这五十年来的教育,似乎只是教小孩子读书识字,教青年人谋求职业,不是在教整个的人生,不感得需要一个超乎一切的最高中心,共同尊崇的最高对象。如此般的社会,哪能不各有距离,又哪能从其内心深处获得互相沟通?试问这样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又如何得团结凝聚?”

振聋发聩啊。“当前的最大问题,仍在如何重建这一个“道”,即重新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重新提示出我们一向所看重的“人格尊严”和“道德精神”。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需要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凝聚力和居安思危的远见。

何谓中国历史精神,道德精神是也,一种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精神。正如作者说的那样,历史事件是一种远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将来的,有它一贯的一种历史精神。

吾辈人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文化自信!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4)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

“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活力。

我从纪念碑的铭文中寻找你的起点;

我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走出你的现在;

我从博物馆的沧桑中描摹你的航线;

我从天安门的巍峨中眺望你的未来。

前几天,单位给我们发了一本名叫《中国精神颂》的书。什么是中国精神呢?带着疑问,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

书中的精彩故事告诉我,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统一

1、 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描写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

吉鸿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吉鸿昌被派到美国考察。那时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中华民族,在许多西方人的眼里,就是“劣等民族”的同义词,国家不富强,人民也直不起腰。

许多华侨因为是中国人而自卑。但吉鸿昌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有一天,吉鸿昌穿着军装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却说:“不,我是中国人!”

又一天,吉鸿昌到邮局邮寄包裹。邮局的人问他:“你是哪国人?

”吉鸿昌骄傲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对方带着奚落的口气说:

“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随行的工作人员也埋怨他不该说自己是中国人。吉鸿昌听了怒不可遏,大声斥责说:

“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接连受到的侮辱,让吉鸿昌很气愤。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

”他做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注上英文。他戴着这个牌子,挺胸,昂首阔步地穿过人群,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无论吉鸿昌在这篇文章中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的行为感染了许多中国人,他们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生活,返回祖国,为动乱的祖国服务。他们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吉鸿昌说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

我们原来的祖国是一个科技落后、落后、落后的国家,但是现在的中国发生了巨达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科技越来越发达。现在我们无论走到哪儿,都会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我们是中国的新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应该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精神喝彩,并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我又看见,我又看见了一群又一群的青年,那挂满汗水的面孔。我又听见他们的歌声,在荒凉之地回荡。

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在漫长的岁月里写下了一首爱情诗。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我是中国人,更是二十一世纪的**人。重庆直辖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着我无私学习、艰苦奋斗。去年,作为学校的代表之一,我参加了区卫生校园运动会,我很自豪地回忆起作为“五四”庆典主持人的美好经历。

但这也是我努力工作的起点,也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中国精神是我心中永远的灯塔,它将照亮我追求卓越的人生,是我永恒的精神支柱。.

来吧,90后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加快步伐,因为中国精神将永远传播下去

谁都知道23岁的廖智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她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一名舞蹈老师,但不幸的是她是去了双腿。在采访中,我看到了坚强的廖智。她的行为,她的言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所以我想让孩子们认识廖智,希望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榜样和写作中的素材。

看到廖智残缺的腿,孩子们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当听到她十个月大的孩子在地震中死去时,孩子们又发出了仁慈的嘘声。当他们看到廖智为灾区演出时,他们发出了惊人的声音。

没有了双腿的她跪在鼓上跳舞,人们为她的举动所震撼,人们在为她祝福。看了并听了廖智的故事,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想。

第一个举手的是昂,一个乐观的孩子。他说:“廖智很坚强,她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而是战胜了困难。

”我肯定了他的观点。之后又有好多孩子起来说自己的观点,基本上都是说廖智是如何的坚强,是如何的能够战胜困难。后来,我们班的子峻站起来表达了他的想法。他说:

“生命不会放弃每一个人,除非自己放弃了生命。”他一向发表观点的时候会很有水平。然后我也引用他的话说:

“成功不会放弃每一个人,除非自己放弃了成功。”学生听后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好似赞许。是的,我想让学生坚强,学习坚强,生活坚强。

元真说:“做事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对自己说我能行。”这也是廖智在视频中说得一些话。

后来我说:“我能使十分的力气绝不使九点九分的力气,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我把视频中的一些话拿到我的生活中,拿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比较,让孩子们能够坚强,特别是那些已经开始放弃自己,认为自己不行的孩子们。

最后我对他们说:“我不会放弃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除非你们自己放弃自己。相信自己,事在人为!”

一要有吃苦精神。青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吃苦精神,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唯有做好长期吃苦的思想准备,做好本职工作,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苦中求乐方能有长足的进步。

二要有团队精神。要有团结自己和团结他人的精神。团结自己不是骄傲自满,团结他人是学会团结同事,学会宽宏大量荣辱,学会谦虚善良,才能有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

三要有较强的战斗精神。做任何事只有不敢为,没有不能为。要充分发挥年轻人敢于工作的精神。只要定下目标,就要积极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决不能拖延。

四要有学习精神。不要固步自封,要向书本学、向前辈学,要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并用于自己的实践。

五要有奉献精神。立足岗位,讲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5)

精神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但精神也会成为具体形态的表现,就如邓亚萍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使她在地球上留下了“传奇人物”的称号!邓亚萍5岁就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乒乓球生涯。

由于她小时候显露出打乒乓球的天赋,被热爱乒乓球事业、曾经夺得中南5省乒乓球赛男单冠军的父亲邓大松送进河南省队参加集训。但一个晴天霹雳的打击,在不满10岁的邓亚萍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深刻的创伤—个子矮、手臂短,这些被认为是打乒乓球运动员致命的缺陷,但邓亚萍毫不灰心,人小志气高,立志走上国际乒乓球比赛的辉煌舞台,她每天比别人练球早去晚归。她打得球一招一式都闪现出必胜的精神。

13岁那年,她先后击败世界冠军戴丽丽和众多老将新秀,入选国家青年队。

胜利的鲜花使她陶醉,她陷入了松垮的深渊,结果她失去了前八名的机会。这些刻骨铭心的挫折,使她明白了“身体上没有优势并不可怕,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优势,就不可能有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那样即使勉强支撑着走上赛场,也会败下阵来”的人生哲理。此后,邓亚萍每天都要在训练场上呆上十多个小时。

而腿绑数公斤重的沙袋,身穿沙背心长跑5000米以上,每天挥拍上万次却是她的家常便饭。因此教练评价她是队里最刻苦、最认真的运动员。 在第11届亚运会上邓亚萍带着韧劲和自信,风风火火地为中国女队立下汗马功劳,打出了中国威风,捍卫了国球的尊严。

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她不断地夺得金牌,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

邓亚萍成为中国精神的化身,这种精神时时激励我们要不服输、顽强拼搏,面对挫折不低头、勇敢面对现实,做新时期勇敢的好少年!为此,我将“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优势,就不可能有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作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6)

庄子虽然不讲艺术,但他对中国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最主流的山水画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

也就是说,在这种追求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了笔墨技法的束缚,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虽然不擅长绘画,但他的作品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7)

读《中国精神》有感

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2013级一班卓安敏:李荣

夏天是快乐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波光粼粼的河水使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河边,在绿水中玩耍。玩儿累了,一块冰凉的雪糕送入口中,真是惬意啊。

各种味道的鲜美的水果也纷纷上市了。一个个大圆圆的西瓜,一串紫红色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

然而,似乎嫉妒的女巫又不高兴了。当她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时,人们的百年愿望将很快实现。她受不了人们的笑脸。她决心在奥运会前带来一场大灾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历史性突发事件。刹那间,天地崩塌,江河怒吼,烟尘升起,声音震撼了天空。

在这几十秒内,一切都变了模样:亲人离散,家园破碎,路桥扭曲,通信中断;往日那校园里孩子的欢笑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街巷中商贩的叫卖声、田野间农民的劳作声,所有美好的声音戛然而止。着一刻,满眼千疮百孔,满耳哭天抢地、九州哀鸣,天地同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面前我们温暖的祖国将中华儿女紧紧连在一起,这一刻,13亿儿女都是汶川人,全国人民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王湾有一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是那样的青翠欲滴,水又是那么灵动飘逸。而这世界上的爱就如同这高山流水。

“宝贝,我爱你。”这是一个遇难母亲的故事。当救援人员发现母亲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

清理废墟后,人们发现一个婴儿躺在她的身体下面。婴儿裹在被子里,看上去只有三四个月大。小宝贝毫发无伤,安静地睡着。

当救援医生解开被子为婴儿作进一步检查时,他发现了一部手机。在手机上有一条编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现场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世界上每个母亲都为自己的孩子而活。在紧要关头,母亲总是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孩子,把自己逼到死亡的边缘!

虽然不是每一位母亲都为孩子做过这么大的事情,但她能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我们穿的每件衣服都是妈妈精心挑选和洗的。每天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美味的午餐和美味的晚餐。在妈妈唠叨时,请你千万不要嫌母亲烦人。

因为那是妈妈对你的爱。如果妈妈不在乎你,她为什么要唠叨你?只有爱你,才会唠叨你。孩子就是母亲这一生的希望。

在战争年代,仁人志士心里想的总是自己的祖国,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高呼“祖国万岁”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特大**。面对这场灾难,汶川到底该怎么办?

“汶川不哭。”这是全国人民都喊着。因为爱,爱让我们全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爱让我们13亿中华儿女都是汶川人。总书记来了,总理来了。人民子弟兵来了,医护人员来了,志愿者来啦!

凭着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战胜这场大灾难。

那是一张熟悉的脸

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在中国几千年来,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最高理想。

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互助、尊重与理解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将心比心会让世界更美好。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就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危难的时候,***主席这样说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各地区各部区各方面以灾情为最高命令,紧急行动,守望相助,倾力支持,无私奉献,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荷花似乎还没有向人们绽放微笑,但是,到处都充满着荷花,充满着一个个真诚的微笑。夏天真不愧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在这个夏天里,我们收获了“爱”、“团结”、“希望”、“将心比心”等等许多宝贵的东西。

在这个夏天里,“夏天”它还告诉了我们要对生命充满希望,要对自己有信心。在成功的的路上充满着希望。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

姓名邱骞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班

学号:2016110687

班级序号 2016111303

2016年 12月

读《中国历史精神》有感

坦率地说,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这样的作品。读过钱穆先生新校本著作《中国历史精神》,对于书中所述的诸多观点颇有感触,不仅感慨于钱穆先生自身所处的时代,竟能够对民族和国家走向有如此深入的剖析和大胆**评价,着实令人佩服。

此书一共有七讲和一些附录,七讲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以及道德精神。深刻认识五千年来的历史精神,了解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

书中的许多观点目前看来有失偏颇,但考虑到钱老的年龄,这些并不影响整本书的思想高度。钱穆先生提出中国历史精神是道德精神,这是从民族思想高度提出的观点。我们将道德二字拆分来看。

中国历史的教育方面最重“道”,孔子的背后便是中国人的“道”,从“道”的角度来看一切无分高下,皇帝受教时也要尊师重道,要尊崇人格尊严。中国人追求人生不朽却也不求出世与来生,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讲的便是人的“德”到达一定境界后便可以成为圣贤。人生不朽有三:

立德、立功、立言,德在功言之先,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德”之高尚的重视。

在经济方面,《中国历史精神》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从古至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体制的变化往往与社会体制的改革相对应。适合我们的是最好的。在历史的影响下,中国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在政治上,中国历史精神走过了古代的**和**集权体制到了今天的****与**合作制度。在文化上,我们必须承认,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的精神。今天,儒家文化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儒家文化给了我们一定的道德约束。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历史遗留下来的灿烂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中国近代不知多少人羡慕西方的文化和社会,也不知有多少人提出过学习西方或者全盘西化的道路,但是这种思想是忘记中国历史精神的行为,是盲目的跟从,是没有底蕴的前进。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如果不具备中国历史精神就不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不能胜任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神圣职责。因此,历史是我们生活的经验,是我们生活的原因,是理解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式。

中国要想前进,就必须有历史精神。近代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蜕变为一个现代国家。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历史的伟大精神。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9)

读《中国精神》有感

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2013级6班刘文学:李荣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精神。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精神》的书。在这本书中,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精神》这本书描写了在灾难来临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无所畏惧,为生存展开搏斗。通过讲诉一个个鲜明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为生存与生死对抗,为信念付出百倍努力的中国人民。同时,通过这些真实而传奇的事例,赞扬中国人民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受。我既为那灾难带来的痛苦而感到惋惜,又为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来临所做的行为而感到自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国人民,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这个精神是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精神是多种多样的,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应该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作为当代的找青年,应该要有五种精神:

一、要有吃苦精神;

二、要有团队精神;

三、要有较强的战斗精神;

四、要有学习精神;

五、五要有奉献精神。

因此,我就让我们去学习这些精神,具有这些精神。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10)

by gyj 10.3.27

《中国人的精神》是具有"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老先生所著,它是一部影响世界的作品,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原来身为一个中国人,可以是那么的自豪和足以骄傲.每个身边的国人又是那么的可爱.

读完这本书,总的来说,中国人具备了其它民族所不能同时具有的三大特征,深沉、博大和淳朴。引用书中的语言,可以这么说: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

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因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绪化或人性化的生活,他们有时可能会被说成忽略了应该做什么。”

我想,这些文字正是很好的概括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和内心,一个绵延不绝的文明古国的个性。每一个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或通过电视或报纸看到外国人的生活和习惯时,都必须有一种模糊的自豪感。因为我们在想啊,像他们那样过日子,那么刻板和规矩,把理智渗透入生活的每一个小部分,这样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正是辜鸿铭老人节给说出了我们心里的感觉----“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水平不高,尽管他们在思想和性格上有许多缺点,但他们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青睐,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顺辩护的话,在外国人心目中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中国人的生理和道德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柔是我指出的一种温柔,它源于同情或人类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来自本能,而是来自同情——来自同情的力量。”可以这么说,如果学***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

书中提及,中国人是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我们的心灵的生活,并不是某种精神上的感觉,或者又是精神上的某种意识,更不是那种西方式的头脑生活的刻板和僵硬,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这种说法也可以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出来。

中国人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显然,中国文化离不开汉字。从文字和语言上看,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精神生活。在外国人看来,中国文字每个都是不同的,学***文字毫无规律可言,要精通和牢记中国的文字是那么的难。

然而,在中国人眼里,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语言文字对他来说也很容易。我想,大概是有这样一个原因在里面吧,因为中国人是用心灵来使用语言的,没有像外国人那样的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语言,而后,我们的语言就变得灵活多义了,往往一句话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含义深刻,也许有多重含义,所以要用心去揣摩。相对的,欧洲人的语言就是用大脑去牢记

的,没有中文语言那样的灵活。

偶尔,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欧美的礼仪。记得文章里面有这么一个内容:作者说,在欧美国家待客之道中,当客人要离开时,主人是不会远送的。

而在中国呢,主人的热情,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也猜到了吧,不管是去哪家做客,当你离开的时候,主人一定大老远的送你去车站或者送好久一段路,甚至驻足目送好久,才会回家。我想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的礼貌和热情也可以作为对我们辛勤工作生活的回应。中国人热情礼貌,因为他们过着一种精神生活。

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中国人的礼貌不如日本人的礼貌复杂,但却令人愉快。折衷礼貌可以称为排练礼貌-就像戏剧排练,它需要死记硬背。

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在更多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宗教开始。想必,说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一定离不开宗教。也许你就在想,我们身边的亲人啊,认识的好友啊,貌似都是没有明确的信仰的。

而在我们中国,那些信教的人有是有,但是毕竟是少数。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宗教人士。在他们的国家,宗教是如此正式。我不知道每周有多少人去教堂。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笔者还认为,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严肃的欧洲宗教。中国的道观和佛寺、寺庙和道观都是比较边缘化的娱乐场所。

英国人罗伯特·道格拉斯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中国有宗教,那就是儒学。为什么中国人不需要宗教?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儒学是一种哲学和伦理体系,它可以取代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产生影响。

作者更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儒学和**教、佛教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称他们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儒家思想的真正伟大在于赋予人们正确的国家观念,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宗教。

其实,儒学不能称之为宗教,而是君子之道。

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由此而生,国人讲究的是一个“心领神会”。这一点,可以从古代陶渊明的文章中的一句“不求甚解“就可以看出来了。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准确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随性的。

可以拿我们独具的国画来说,国画都是用毛笔画的,然而我们的国画,往往都是草草几划,随意的勾勒。它讲求的是一个“神”字,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

有很多人以为我们中国人缺乏信仰。我想读读辜老先生的著作,就能够意识到我们不缺信仰,信仰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我们的信仰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因此只要你行动你就在践行我们的信仰。就如不用说教,一个中国人自然会善待进门的客人,而且唯恐不周。

拥有成年人的智慧,拥有孩提时代的糊涂可爱,拥有伟人般的博大,拥有强烈的同情心,同时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我们美好的华夏民族,一个永葆青春的民族。

亦有很多人认为国人正在逐渐的失落悠久成熟的精神文明,而辜老爷子振振有词的发话:你们要坚持自己的文明,无须惶恐,我们自己能行,我们可以靠自己的经验经营自己的国家。我从作品中能体会到铮铮铁骨,我们说自立自强,何以为据?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之中,无不渗入着辜鸿铭老先生的拳拳的爱国情怀。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有目共睹的。辜鸿铭老先生不遗余力地颂扬中华文明,肯定中华文明,甚至到了言必赞中华的地步。

在他看来,中华文明高于一切文明。因此,一心要把中华文明推向全世界,并声称要用中华文明改造世界。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信心是多么令人钦佩。

更进一步的说,他对中华文化的赞颂,用他的笔来宣扬,让世界了解了我们中国人有那么多独特的优点,无形之中增加了我们的自信。

爱国主义是民族生存和延续的一个根基。也许,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没有很强烈的感受

到自己的爱国之心,但是可以这么说,其实每个优秀的中国人,骨子里都是有一股爱国的情怀的。你可以上网或者看电视、报纸新闻,无论**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或者灾难,国人就会团结一致,共同抵御灾难。就比如说,近代的中国,那么多次到了亡国的边缘,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傲然的站立于世界的高峰,那是因为我们华夏民族不灭的信仰,不灭的爱国情怀,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个不灭的民族。

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华民族完全是一个可以自豪的民族,再没有哪个民族可以和她比拟。也更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就像辜鸿铭老先生一样,有那么多的大家、伟人看好我们自己的民族,坚信我们民族的优秀,我们新兴的一代----未来的中流砥柱,决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要怀揣着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发奋图强,坚信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民族骄傲,承担起传承和振兴伟大华夏民族的责任。

中国精神观后感(篇11)

振兴吧!中国少年!

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2013级一班文坤忠:李荣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汶川大地震”。

顷刻间,天地塌陷,江河咆哮,烟尘四起,响声震天。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像往常一般喧嚣,迎之而来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和沉痛的哭喊声。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紧张的气氛中展开救援行动;人们在厚重的预制板、钢筋和砖块下也开始与死神搏斗。

有这样一个小英雄:她临危不惧,积极协助老师疏散同学。作为汶川县运动会百米冲刺的第五名选手,她有完全脱险的能力,但她不顾自身危险,用年轻的生命与学生们交换了其他机会。

她就是映秀小学五年级一班的藏族姑娘邹雯樱。从她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无畏、无私和勇敢!

汶川地震发生后,无数中国人发起各种行动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有的人组织救援行动,用自己的力量救出那些危在旦夕的生命。一些人组织捐款活动,让人们参与爱心活动。

有的人主动开车到灾区,将幸存者运往医院治疗。也有人向灾区捐款捐爱,通过电视、电脑、手机、报纸等渠道密切关注灾区情况。中国人民在这一刻团结起来了!

在灾区,许多人失去了房屋和财产,失去了亲人和朋友。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心灵上的巨大创伤。物质上的损失很容易弥补,但心灵上的创伤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治愈。灾区人民崇尚科学,用科学方法治疗精神创伤,重建美好心灵。

在真正的大考中,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中国人民经受住了考验,中国青年经受住了考验!他们用行动诠释自己的坚强、无畏、团结、以人为本、崇尚科学!

放眼古今的中国少年,可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少年的故事传遍古今中外:

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如其来的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青年英雄赖宁主动加入消防队,在火灾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死亡。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称号。

王二小,一个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非常生气和惊恐,又看见王二小正准备逃走,就在王二小快要安全的一刹那,鬼子用枪打中了他,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他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古今的中华少年,用行动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被发扬光大。今天,他们又在我们心中烙上了6句:

“少年团结则国团结!

少年坚强则国坚强!

少年无畏则国无畏!

少年以人为本则国以人为本!

少年崇尚科学则国崇尚科学!

少年振兴则国振兴!”

努力吧!中国少年!奋斗吧!中华少年!振兴吧!中国少年!

祖国的未来由我们创造!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