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2024-08-31 来源:哗拓教育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1)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设立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

组员:医务处、院感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及检验科主任

二、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报告

1、发生医院病毒感染肆虐盛行趋势时临床科室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呈报院感科。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于1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3、证实出现以下情形时:10基准以上的医院病毒感染肆虐事件;出现特定病原体或者崭新播发病原体的医院病毒感染;可能将导致关键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病毒感染。应当按照《国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建议展开报告。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发生医院病毒感染肆虐事件时,应当实行以下病毒感染控制措施:

1、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并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展开,将受到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医务科负责管理非政府专家展开诊治,帮助临床科室搜寻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绝有关病人,避免感染源的传播及病毒感染范围的不断扩大。

3、护理部负责协调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病人安置工作。

4、检验科负责管理各种病原学检测。

5、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负责应急物资、药品的准备和发放工作。

6、病毒感染管理科负责管理流行病学调查:

a、证实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

b、搜寻感染源:对病毒感染病人、碰触者、蹊跷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看护人员等展开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订和非政府全面落实有效率的控制措施:包含对病人搞适度的化疗,展开恰当的消毒隔绝处置,必要时隔绝病人甚至暂停发送崭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判断。

f、出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订防范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

1、积极开展医院病毒感染的'监测:及早辨认出医院病毒感染盛行肆虐的趋势,及时实行控制措施。

2、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强化医院消毒杀菌效果的监督监测。

4、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5、强化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例如消毒及无菌操作、消毒产品的管理等。

6、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7、及时汇总和意见反馈临床上拆分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8、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医疗救护的药品及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以保障卫生应急工作进行。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2)

关于下发《宁国市中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做好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和病例诊断救治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宁国市中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0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宁国市中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切实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诊疗方案的精神及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决策部署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1.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亚松

副组长:李绍敏、胡俊、马辉芳 成员:刘凡军、孙江涛、周琼、储成俊

责:疫情暴发流行时立即组织应急处理。统一指挥和调度本院医疗救治体系的相关医务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和院内感染防控,协调与卫生主管部门、疾病防控部门的关系,必要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支援。

2.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断救治专家小组

组长:李绍敏

成员:刘凡军、熊闰、朱鑫焱、李磊、汪晓鸿、周琥、王斌、詹兴华

责:承担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与治疗的任务。小组成员必须保持通迅工具的畅通,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接到指令后应立即到达指定岗位,积极参与诊治,作出初步诊断及制定处理方案。

3.成立疫情预防控治小组 组

长:胡俊

成员:刘凡军、孙江涛、周琼、江宁 职

责:

(1)做好门诊预检、分诊管理工作,严防交叉感染(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进行消杀处理(3)及时按规定报告(4)做好院内健康宣传工作

(5)对医务人员个人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进行指导和督查

4.成立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陈金伟 成员:储成俊、江宁

责:负责做好物资储备,对疫情暴发流行时需要的药品、消毒器械、车辆、床单元等各种物资必须保证供应,不得因物资问题贻误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同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重大疫情发生时出现**现象。

二、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知识培训 1.组织全院人员学习留有培训记录。

2.通过学习使全院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标准和防护知识,为抗击该病的暴发流行做好知识储备。

三、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流程管理(详见:人感染H7N9

禽流感诊疗流程)

1.门诊做好预检分诊工作,预检分诊人员应主动服务,热情接诊,严格把门诊发热病人与不发热病人分开,有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人与一般发热病人分开,发热病人由专人护送到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工作。

2.发热门诊和观察室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要求,有独立的区域和通道,并做好消毒隔离,同时做好登记和疫情报告工作。3.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参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指南》,决定病人是否留观与住院。

4.要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病例的采集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5.对确诊病例转往定点医院治疗。

四、会诊与转诊制度

1.疑似病例应组织院内专家会诊,以明确诊断,决定是否留观或转院治疗。专家组成员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

2.如需请上级专家会诊,由医务科联系专家,院办安排车辆接送。3.对疑似、确诊病例,办理转院手续,协调好120车辆转送。并做好登记。

4.转诊后的车辆及物品要进行终末消毒。

5.由私家车自行转院的病人除做好登记外,隔两小时后有追踪并记录。

五、关于疫情报告的相关内容

1.接诊医生对疑似病例电话通知医务科或防保科。经院内专家会诊后,由医务科立即向卫计委、疾控中心报告。2.接诊医生要做好登记及疫情报告工作。

二0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宁国市中医院传染病转诊登记表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3)

郑州有源中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做好我院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规范和指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应急组织:

成立医院感染控制意外事件应急工作组: 组 长:业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长、院感科主任

组 员:护理部主任、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总务科长、供应室护士长、相关科室医师及护理人员。 工作职责:

工作组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意外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挥协调现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卫生应急现场的各类保障工作,负责现场信息的收集,并对医院感染管理意外事件进行评估及上报。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感控科,负责日常工作。

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分级响应程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提供消毒隔离技术支持和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2、医务科负责监督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等规章制度,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医生人力协调工作;

3、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与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护士人力协调工作;

4、救治科负责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和护理部做好救治病区的各项工作;

4、总务科负责应急物资采购工作;

5、药械部负责治疗用药、抢救药品和消毒药械采购工作。

二、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的判定标准、终止条件以及分级

(一)判定标准:

在短时间(24小时内)内同一病区连续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二)终止条件:

末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即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三)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及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

Ⅰ级:同一病区在短时间(24小时内)连续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Ⅱ级:同一病区在7天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或在72小时内连续发生10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Ⅲ级:同一病区在7天内连续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接到病区负责人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到现场调查,提出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和组织实施,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由院感科负责宣布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通过书面通知向有关部门发布信息;经调查核实后,于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Ⅱ级:接到病区负责人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尽快到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到现场调查,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宣布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通过书面通知向有关部门发布信息;经调查核实后,于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Ⅲ级:接到病区负责人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尽快到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随后到现场调查,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宣布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通过书面通知向有关部门发布信息;经调查核实后,于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监测报告

医护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向病区负责人报告,病区负责人分析情况后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

四、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

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及时上报: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院感科;

(二)护理部:负责协调病区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安置病人等工作;

(三)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四)院感科:

1、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与相关部门,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控制感染源:及时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人,对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转诊;协助检验科对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排查潜在的传染源。

、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感染途径为空气传播或经水、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传播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去除和杀灭病原体;根据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加强消毒工作;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3、汇总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医院今后的防控措施,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总务科:负责应急物资采购与准备工作。

(六)药剂科:负责治疗用药、抢救药品准备发放和消毒药械采购发放工作。

(七)及时向职工通报院感事件的防控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及时。

五、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后的隔离措施

1、对医院感染病例实行分类隔离管理,隔离病房标识清楚;

2、病区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病区外康复训练活动;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和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4、做好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扩大;

5、对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6、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六、善后评估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根据事件分级报告医院领导和(或)上级部门。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本预案自发布之日执行。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4)

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感染办,感染办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5)

一、医院病毒感染盛行肆虐报告程序:

1、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疗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立即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小组收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院长并通报有关部门。

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诊断为传染病的`医院病毒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展开报告。

二、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医院病毒感染监控小组必须及时搜寻原因,帮助调查和继续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小组必须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证实盛行或肆虐。

(2)查找感染源。

(3)搜寻引发病毒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尽快查明感染源,采取相应的化疗措施,增加死亡率。

4、加强行政领导,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紧急抢救领导小组,组织抢救和上转工作,调查和善后工作,病情仍未控制时当机立断,关闭病房以免暴发流行进一步扩大。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6)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大量介入性诊疗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与更新,放疗、化疗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医院感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复杂。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也给国家、医院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发现与报告

1.医院对短时间内同类感染的骤增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为暴发。当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h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时,应于24h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h内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接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落实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48h内落实消毒措施。

4.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组织力量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并应立即赶赴现场,与医院建立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组织一起进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调查,并做好医院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调查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与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核实诊断

1.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虫病、水痘病毒等。

3.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检查方法,包括X线、B超、内镜、CT及活体组织检查、病原学诊断,从而判断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因。

4.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陪护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查。

(2)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3)证实医院感染暴发:对感染病例进行确诊和统计分析,进一步证明是医院感染。

三、疫点(区)处理

1.医院感染暴发疫点(区)处理

(1)隔离感染者或保护易感染者: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病原体扩散,但大多数情况下医院感染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因此,保护易感人群非常重要。必要时还要暂停接收新患者。常见的隔离措施有:

①严格隔离主要用于防止高度传染性或毒力的病原体经由空气与接触等途径的传播。

②接触隔离主要用于防止具有高度传染性或在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的感染(或带菌),但不需要严格隔离的。

③呼吸隔离用于防止那些飞沫传播(短距离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④抗酸菌隔离也称结核隔离或AFB隔离。

⑤肠道隔离用于防止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感染。

⑥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用于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脓汁或感染部门引流物而传播的感染。

⑦血液一体液隔离用于防止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传播。

(2)分级护理:将护理感染患者的工作人员与护理非感染患者的工作人员分开。将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分别安置,避免交叉感染。

(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应反复督促医务人员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教育网 WwW.yJS21.cOM]

(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2.疫点(区)的消毒处理

(1)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消毒持续时间应以病原体监测篓量为依据。消毒方法的选择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尽量避免破坏消霉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污染。

(2)疫点(区)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指疫点内有传染源存在时随时进行的消毒,主要是消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生活用具、双手、衣被、病房、生活污水以及做好患者陪伴和护理人员的卫生防护和消毒。终末消毒指医院感染患者隔离、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房和周围环境进行的消毒。操作如下:

①准备工作:消毒人员在疫点(区)消毒前,首先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②个人防护:脱掉外衣,放在自己带来的布袋中,更换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和西护眼镜。

③消毒范围:仔细了解病员居住的病房、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从而确定消毒范围。

(4)进入疫点(区)通道: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一条通道,喷药量为60~300mi/mz。

⑤地面、墙壁、门窗: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1-2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m。,石灰墙为50~lOOml/mz,木板墙为10~50mI/mz。对E{术各种墙壁喷洒的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1次,喷药量为50~300mI/m。,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1次。以上各种方式的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⑥空气:房屋经密封后,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lsX~~乙酸溶液7m1(1g/m。),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ml(3g/m。),放置瓷器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1/m。)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h。

⑦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rain,或用流通蒸气消毒30min,或用)0.2%~0.3%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1.2~1.8g/L)浸泡1h.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对细菌芽咆的污染用20ml(3g/m3)。有环氧乙烷消毒柜的单位,可将被消毒物品置消毒柜中,在温度54℃,相对湿度80X@gT,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6h。

⑧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对稀薄的排泄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含有效氯25%),或二氯尿酸钠20g(含有效氯60%),次氯酸钙15g(含有效氯80%),或含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对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或次氯酸钙1.5g,或含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50rrtl混匀放置2h。对成形粪便不宜使用含氯消毒剂干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液(含有效氯5%),或8%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4.8%)、6%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4.8%),或含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2份加入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对分泌物如痰、脓、唾液等,可加入等量1%过氧乙酸,或含1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min。

⑨餐(饮)具:首选1%碳钠溶液(碱水)煮沸消毒30min,或流通蒸气60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0ml/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洗净。

⑩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患者的剩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或用含1%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2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⑾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7.5g/L)、含0.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1%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6g/L)、0.5%~19/6次氯酸钙溶液(含有效氯4~8g/L)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要温过容器,以使容器内外都达到消毒的目的。

⑿病房的物品、桌椅、玩具: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3%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7.5g/L),1%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6g/L)喷洒和擦洗。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⒀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氯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作焚烧处理。

⒁手与皮肤: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擦拭,也可用0.5%碘仿溶液(含有效碘5g/L)涂擦,作用时间1~3min。

⒂患者遗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口、鼻、耳、肛门、阴道要浸过0.5%过氧乙酸的棉球堵塞,然后尽快火化。对因甲类传染病与炭疽病死的遗体,不举行遗体告别等群众聚会,严格保护火化现场。

⒃动物尸体:焚烧。

⒄运输工具:可用O.5%过氧乙酸溶液或2%二氯⒃氰尿酸钠溶液喷洒,作用15~30min,也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作用时期间2h。

⒅厕所: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含有效氯1.2g/L),作用时间30min以上。

⒆垃圾:尽可能焚烧,或者喷洒含有效氯2.5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⒇污水: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按有效氯80~100mg/L的量将消毒剂投放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时间1.5~2h。检查余氯浓度在4~6mg/L时,即可排放。

(21)医务和陪伴人员:对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卫生处理。

(22)消毒人员:在消毒工作结束后,先将消毒人员的衣服、胶靴喷洒消毒后再脱下。将污染

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23)采样和填写记录: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3)消毒装备

①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担架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配药桶、量杯、工具箱、消毒车。

②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手电筒、皮卷尺、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肥皂。

③消毒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仿等。

(4)消毒剂

①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②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含碘、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③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5)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①标准:消毒后物体表面、空气以及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消毒后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0%。有关指征菌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②采样:消毒前后分别对物体表面、空气、排泄物、呕吐物、水等采样,然后按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活菌培养计数、分离与鉴定。检验结果报告,检验人员与消毒人员填写消毒效果检验记录卡。

四、流行因素调查

1.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1)人群分布:与年龄有关,一般婴幼儿、老年人抵抗力低,感染率高,某些感染与性别有关,基础病不同医院感染发病率也不同,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病率有关。

(2)地区分布:医院的科室和专业不同,分布也不同。

(3)传播过程

①传染源:已感染的患者,带菌者和自身感染、动物感染源等。

②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物媒介传播。

③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接受介入性操作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者、手术时间长者。

④医院感染类型: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母婴传播。

2.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

(1)病例数: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2例罕见感染也认为有暴发可能。

(2)病史:暴发使病例数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剧增,也可以在几周、几个月内逐渐增加,也可以同样方式终止。

(3)暴发范围:是某医院或某一科室。

(4)感染特点: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感染,也可以是单一病因引起的一类感染,也可以是同种同型病原体引起的同类感染。

(5)病原体:暴发可以同菌株,也可以有不同病原体所致。

(6)传染源:病原体常为致病菌,因此传染源很难确定。

(7)可预防性:感染可分为可预防性、不可预防性两大类,大多数属于可预防性感染。

(8)医院感染暴发的类型:感染症状暴发、疾病暴发、病原体暴发、质粒暴发。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7)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防范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结合实际情况,近日,集团公司出台《汾西矿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预案》遵循“统一领导、密切配合,依法防范、科学应对,群防群控、防治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指挥和医疗工作体系,成立了以集团公司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领导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防控肺炎工作,部署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并下设综合协调组(领导组办公室)、排查控制组、医疗防控组、宣教舆情组、保障保卫组、督查督办组六个工作组。

《预案》提出,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及所属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诊疗方案(第五版)》(执行国家最新方案),做实做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筛查诊疗、病例排查、疫情上报、人员培训、医用物资储备等防控方面工作。公司卫生处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向集团公司领导组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措施的建议。

《预案》要求,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及分院作为疫情重点监测点,要严格按照属地政府的要求,建立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层层落实、逐级上报,每天向集团公司和属地卫健委与疾控中心报告,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集团公司疫情防控领导组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预警建议,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发生疫情的所在单位疫情防控领导组接到预警指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预警的撤销由集团公司疫情防控领导组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责成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执行。

《预案》要求,要加强疫情信息管理,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人员发热及相关症状、流行病史的排查,发现可疑或确诊病例,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报告程序时限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报告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负责掌握和分析疫情动态和信息资料,及时向集团公司疫情防控领导组报告疫情信息,报送相关资料,并及时通知各单位,做好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

《预案》提出,各单位要实行联防责任制,建立党政一把手的总负责制度,设置疫情监测报告员。要全面加强预防控制,做好群防群控工作,从简办理婚丧嫁娶,减少会议、实行分餐制;对劳动者休假期间的出行、生活、身体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对外地和疫区返回人员进行摸排登记,并及时与各级疫情防控办联系备案,自登记之日起实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所有疫区返乡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政府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其密切接触者应立即居家自我隔离或到当地指定地点隔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防控知识,并鼓励群众自觉报告或举报疫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驻地社区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卫生。各单位疫情防控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卫生检疫制度,必要时在重要路口设立检疫站,实行进入检疫,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实施有效消毒处理,严防疫情传入。发生疫情暴发时,根据驻地人民政府要求,及时采取疫区隔离和封锁措施。未发生疫情的单位要认真做好来自疫区人员的筛查工作,加强与疫情发生单位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预案》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做好经费、技术、物资、纪律保障,安排专项金费,保证医疗救治、消毒、杀虫药器械及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和供应,为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车辆和通信器材,以保障畅通和行动迅速。职工总医院要建立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队伍和应急队伍,按照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开展预防工作,并提供疫情的防治防控制技术指导和支撑。各级各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控工作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导、有奖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规定,建立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有关制度的人员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疫情传播、蔓延及不良后果的追究其单位与个人的相关责任。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8)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报告流程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制定依据

依据2009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体系的职责及成员

(一)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组 长:木玉龙

副组长:和仕仙 余明华 吕芳

成 员:韩绍林 和忠桂 此友叶 范红燕 杨春花 施永前 田云峰

罗碧梅 和咏梅 何学花 李秀英 李凤兰 陈红霞 友国庆 呢玉芳 陆姗妹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及成员:

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做出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成员:木玉龙 和仕仙 余明华 吕芳

(三)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专家组

职责主要是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成员:木玉龙 和仕仙 余明华 和忠桂 此友叶 范红燕 吴金翠 友国庆 韩润林 (四)诊断救治小组职责及成员

负责组织对感染暴发事件涉及人员的诊断救治。 成员:木玉龙 吴金翠等相关临床科室主任 (五)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小组

根据暴发事件的性质,负责消毒、隔离和防护技术指导。 成员:吕芳 杨春花 和咏梅 罗碧梅 (六)护理小组

组 长:吕芳

成 员:护理部全体工作人员

职 责:负责护理力量的调集、管理、工作协调,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指挥、协调、技术督导。

(七)检验组

组 长:友国庆 成 员:检验师二名

职 责:负责检验项目的采样、检验、结果报告和生物安全。

(八)影像诊断组

组 长:韩润林 成 员:科室人员

职 责:负责病人影像学资料的获取和诊断。注意明确X光机使用条件及其位置、摄片部位、出片、报告时限及报告方式等。 (九)疫情信息组

根据传染病报告有关规定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有关规定,负责疫情的报告与院内信息交流工作。

成员:刘国芬

(十)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后勤保障组

职责主要是提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质,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等,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员:陆姗妹 恰迪叶 (十一)保卫小组

根据感染暴发事件的性质,负责现场保卫工作。 成员:恒技路

三、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

1.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对病区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病区监控医生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科室确定责任人,每日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等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或监控护士报告,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预警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监测信息,按照暴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三)报告 医院内报告程序:

1、临床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第一时间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上报院长(法人代表)。

2、特殊情况只限于在医院内可越级上报。

3、院长确定上报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疾病控制部门的时间及内容。

4、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后服中心、药剂科、保卫处等处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根据各自的职能全力投入到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中,做到规范化管理,分工明确,快速反应,工作人员到位。

5、在医院感染暴发中,相关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报告责任人,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直接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业务指导下开展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具体工作。

6、报告程序:

(1)如医院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如医院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时,由县卫生局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3)如医院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县卫生局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州级卫生行政部门。州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厅。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病原体及目前医院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5)医院感染暴发属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7、医院各相关处室及有关科室应当积极配合各级各类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工作的调查及督导,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

8、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及时上报,不瞒报、缓报和谎报;如出现以上不当行为,应追究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9、全过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院内做出初步评价后上报各级卫生主管部门。

四、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一)应急反应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感染暴发事件后以最快的速度,时间不得超过30min,赶赴事发现场进行初步证实。

1.初步证实

1)初步证实流行或暴发 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若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病区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初步证实医疗废物伤害、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 ;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院内报告

1)医院感染管理科经初步证实后,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向值班院领导或分管院长汇报,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提出是否启动应急处理措施的建议。Ⅰ级突发事件立即报告;Ⅱ级突发事件10min内报告;Ⅲ级突发事件30min内报告;Ⅳ级突发事件24小时内报告。

2)值班院长或分管院长及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决定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

3)应急指挥部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督促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并评估应急处理效果。

3.应急处理

1)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

(1)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暴发事件的性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开展感染病人的救治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必要时隔离疑似病人或暂停接收新病人。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做好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排泄物等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5)分析调查资料: 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做好暴发发事件的信息报告。

(7)确诊或疑似传染病人按规定及时转诊传染病院。 2)医疗废物伤害、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

(1)指导医护人员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处理原则,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理措施,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止污染扩大。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1)院外报告程序

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卫生局医政科、县CDC 疾控科和县环保局污染控制科。

2)院外报告时限

Ⅰ级:应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和县CDC报告。 Ⅱ级: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局和县CDC报告。 Ⅲ级:应在48小时内向卫生局和县环保局报告。 Ⅳ级:应在24小时内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暴发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五、善后评估 (一)效果评价

事件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有关人员对暴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根据事件分级报告医院领导和(或)上级部门。

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紧急报告程序;

1、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医生应立即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报告,并立即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在短时间内(一周)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科室应以最短的时间(2小时)内向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总值班报告(上班时间报院感科、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

3、院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向医务科等相关部门通报;

4、院感科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感染调查及监测工作;

5、经调查及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专家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1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及县区疾控中心报告。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措施: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积极开展调查,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2、科室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3、积极救治患者,实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同时保护易感人群,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4、协助疾控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内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

6、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7、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本预案自2012年8月起执行。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9)

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 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为提高对医院感染暴发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我院组织2010年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二、目的

1、检查应对医院感染暴发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及时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通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认识,增强其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三、演练前准备

1、制定演练方案

院感科负责拟定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2、明确职责分工

精选

院感科: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指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评估报告。

医教科: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并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

护理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现场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及时准确地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查工作。

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保障工作。

3、人员培训

院感科组织演练人员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无菌操作、个人防护、明确演练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应急处置知识。

4、物资准备

准备演练所需要的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

5、预演练

精选

按照演练方案,根据职责分工,各部门人员模拟实景进行预演,进一步磨合机制,完善方案。

四、演练过程

1、时间:2010年7月21日

2、地点: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3、处置程序:

⑴事件报告:报告要素:时间、地点、人数、症状、原因、初步处置等。报告科室:院感科。处置原则:快速、果断、有效、周密。

⑵初步调查:院感科接到报告后迅速到达脑病科。初步判断是感染事件暴发后,上报院领导。

⑶启动预案: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院感科协同医教科、护理部、微生物室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

⑷调查判断:查找感染源;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

⑸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⑹详细记录调查内容,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处置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

五、具体演练步骤

14:00演练人员准时到位,听候总指挥指令。

精选

14:10医教科、护理部、院感科接到脑病科电话,报告7月13~21日相继发生5例肺部感染病例,男4例,女1例, 平均年龄60岁,原发病:3例脑出血,1例肺心病,1例冠心病。5例都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

14:20 院感科到达脑病科病房,从环境、物表、人员、操作程序等环节进行调查。

14:40院感科初步判断为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上报分管领导。启动应急预案。院感科协同医教科、护理部、微生物室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隔离病人、专人护理,医教科调集院内专家进行会诊,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研究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病人。

14:50院专家组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

1、查找感染源:5例病人均接受相同操作,2例气管插管,3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痰培养均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血清学鉴定为同源性。

2、危险因素调查: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们考虑: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环境卫生消毒不严,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医务人员没有做好手卫生等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使用中的器械、设备,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查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监测采样结果:

精选

⑴呼吸机管道由脑病科处置,采用高温清洗、干燥后无菌巾包裹保存,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了由呼吸机管道污染,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

⑵吸痰管采用一次性,操作时使用无菌手套,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此操作引起的感染;

⑶病房为层流,空气培养符合标准,排除由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

⑷心电监护仪表面采样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学证实与痰标本是同源。

3、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证实感染源来自心电监护仪表面,物表清洁消毒不严格,医务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手卫生造成交叉感染。

4、结论

本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环境的污染和接触传播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

15:10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2、加强物体表面的消毒;

3、严格落实标准预防。

15:20总结:

详细记录调查内容,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评估,撰写评估报告。

15:30进行演练点评。

精选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共4篇)

医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医院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10)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一)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向医院报告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医院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由总务科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扫床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静脉输液(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6、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加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物品灭菌质量,手术人员手的监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参加手术,做好无菌物品效果监测,保证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室空气每日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微生物控制在≤200cfu/m3,感染与非感染手术分室进行,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巡回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产、鞋套,并严格按《医院消毒规范》做好各种物品、空气、物表的消毒。

7、加强供应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①严格按物品的洗涤程序进行操作。 ②物品收集,发放不逆反。

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③选用合格的物品包装,灭菌包的体积不得超过30×50×50cm,物品包内放化学指标卡,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④定期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 ⑤无菌用物表、空气符合卫生监测要求。

⑥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放,严禁不合格物品流入科室。

二.医院院内感染爆发应急处理预案

1.若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医院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1、应急时由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负责,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

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2、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指挥医疗救护力量。

3、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4、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 6.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上报,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2)有关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3)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护送。

(4)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 7.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8.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9.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可分别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2.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众聚会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执行标准预防,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的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由院长决定紧急启动本预案。 报告程序:临床科室——院长——进行调查、分析、协助处理——启动预案。 全院采取如下措施:

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及执行监控措施。

2、医院进行如下调查处理:

(1)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2)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性病学检查。

(3)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4)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甚至暂停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对被确认为医院感染的散发病例

1、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短时间内出现确诊为同样性质的感染病例

1、报告程序:科室—院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采取措施如下:

(1)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医院进行调查、分析,与科室沟通,将结果反馈院长。 (3)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的监测工作。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5)医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五.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面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或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过程中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二、工作原则

1.提高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可能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工作。 3.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到统一领导。要求大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4.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培训及演练,为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做好充分准备。

5.医院加强与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合作,有效应对突发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应急准备

1.抢救备品齐全 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保障卫生抢救备品的供应与质量。

2.抢救设施齐全 应急抢救室设在急诊抢救室,定期检查除颤器、吸氧器等抢救设备,准备抢救药品。医生、护士要定期培训,熟练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急救、抢救药品储备及有效期等情况。 同时准备一套抢救设备留作现场抢救及患者转运专用。 3.急救车随时待命。

六、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处理

4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在院内或院外发现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我院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好流调人员和消杀人员的个人防护。

2.我院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携带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病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3.在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家庭隔离并实施医学观察10天,每日进行必要的问诊和检测体温,必要时予以隔离。

5.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对患者家属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禽、兽类饲养情况、环境污染范围和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6.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划定疫点及疫区范围,必要时报请市政府对疫区实施管制,疫区范围内禁止活禽在市场上销售、运输、交易。

7.采用敏感消毒剂,及时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空气消毒净化管理规范》疫点消毒规范。 8.如需转诊拨打120.

七、保障措施

1.药品保障。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对药品采取专门贮备、专人管理、专病供应。 2.防护用品保障。购置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鞋套、医用工作服、工作帽、污物桶、消毒桶等防护材料。落实专人管理。

3.病人所需物品供应。对病人所需物品集中供应与管理。由所在门诊和病房护士长具体负责患者所有物品的专门管理、专门清洁和消毒。

六.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原则: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二、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黄志清

主要负责人:刘艳 夏新萍 任翔

三、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保健科报告。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沿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全身处理措施

根据暴露级别,选择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2.乙肝病毒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五、应急后处理 (一)登记:

1.对发生经过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 2.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

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接触物种类; 4.处理方法及经过; 5.用药情况。

(二)分析原因:分析引起暴露的原因。

(三)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在分析引起暴露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持续改进措施。

七.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院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 反复冲洗 → 消毒 → 伤口处理 → 抽血化验检查 →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并通知医院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6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11)

**医院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切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目的

1、及早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

2、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调、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按照平战结合、有利工作、便于管理的原则,成立人感染禽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其职责分工如下: 中心领导:***院长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任副组长,负责具体领导工作。

四、病例的发现、报告

(一)病例定义。

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

发现与报告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1小时以内上报传染病管理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经现场调查后于1小时内逐级上报。

六、应急措施

(一)疫情发生后,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防控工作安排和部署,明确责任人,实行负责制,制订详细防控方案,迅速组织人员,物资到位,并督促各工作小组落实各自的职责。

(二)紧急疫情防控程序

1、报告疫情(院内会诊)

发现疑似患者时,应0.5小时内上报H7N9禽流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到现场进行会诊指导,对疑似H7N9禽流感的病例,应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上报到疾控中心、卫生局分管领导等部门。

2、安排转诊

根据调查和诊断的情况。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通报疫情,启动预案,明确责任,各工作小组迅速到位。经确认的疑似患者,转送到燕郊人民医院,由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并对其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3、总结

疫情控制后,要对防控措施、责任落实、物资的投入进行认真的总结,形成书面报告,留档备查,并上报上级防治H7N9管理部门。

七、保障系统

1、物资保障

保证所需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工作;公共卫生科对应急物资进行充足储备。

2、技术保障

做好H7N9初步筛查,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加强对相关人员指导,确保及时报告疫情,防疫到位。

3、人员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工作小组人员及时到位,特别是疫情处置小组,要及时提出防治决策、建议及现场诊断、转送。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12)

1、临床科室发现在本病区内短时间发生3例或以上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到现场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与科室一起共同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检查。

4、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暴发→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传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