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专栏】
教育,发生在镜头聚焦处—— 学校新闻报道的四点反思
原创作者|冯伯君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摘 要:学校宣传应该把镜头对准学校里的一线师生。日常新闻宣传应该透过四种镜头观照校园生活,让镜头聚焦之处,都有真实的教育在发生。
关键词:透视镜 放大镜 反光镜 望远镜 教育
新闻报道中,常常以照片和视频传递信息、展示形象。反观一学年的学校宣传,我们发现:当镜头指向哪里,教育就发生在哪里。我们以为,学校宣传应该把镜头对准学校里的一线师生,关注广阔的校园生活。这是宣传的价值导向,也是教育的内在规律。下面,谈谈如何用好四种镜头,让新闻报道促进教育真实的发生。
一、用透视镜看清本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一草一木,学校里的人的一言一行,都关乎教育。作为学校的官方媒体,新闻宣传的“立场”很重要。我们是在做宣传,我们更是在做教育。
学会用透视镜看清教育的本质。首先就是让学校的新闻报道,符合教育的根本逻辑,传递学校的办学主张。因此,我们的每一篇报道,不能流于形式,去复述发生了什么。还应该去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去剖析、去展示内在的教育意义和对人的影响。这样的报道会让家长认可、教师认同、同行钦佩。这样的镜头语言才是丰满的、才是有教育味道的。
如何达成?其关键在于,加强对融媒体中心教师的理论培训。因此,在每周三举行的融媒体中心例会上,除了常规的选题分析以外;我们还有固定的交流分享环节。这个交流分享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最欣赏的一篇新闻报道”,让老师们以受众的视角去学习借鉴。二是“我最近的读书心得”。针对这块内容,融媒体中心老师一起学习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校长的重要讲话等材料,进而逐步延展到经典的教育学著作、经典的人文社科著作。融媒体中心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品相在共同的阅读中得到较大提升。
二、用放大镜寻找亮点
“人”是学校最大的价值尺度。学校的新闻报道应该关注学校里的学生、教师,关注学校的课程、活动,关注教育发生的形式和内容。这些,才是学校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
记得唐江澎校长讲过一个小故事:当年,他刚到锡山高级中学时,负责整理校史,在浩瀚的资料里,他被一张照片感动了。那是一张小男孩儿的单人照,上面写着“一学年以上不缺课者”。这是80多年前的照片,那时照相的机会难得,也是很隆重的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学校管理者给一年以上不缺课的孩子拍照?其实从这张老照片里,能看到一种非常朴素的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关怀,对每个人的独特价值的关心与关切。
一个学校给谁拍照,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我们的镜头,就是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用“平视对话的视角”,去关注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去挖掘背后的故事,去记录和传播一个个“高光时刻”。这也是教育宣传的育人价值所在。
三、用反光镜观照自省
学校官方媒介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仅是单向的对外品牌输出,学校也可以从后台留言、转发评论等发现工作的疏漏、潜在的问题、可能的舆情,从而规避风险,改进工作。这就像一面“反光镜”,让我们能够自我观照、主动自省。
网络舆论天然具有反馈和调节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反馈机制,增强信息的回路,以此作为改进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推手,有针对性地修正工作中的可能不足,形成学校品质持续提升的外界助力。
未来,我们可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动态性与演变性、平衡状态与失衡状态的研究,在学校智慧校园二期建设的整体框架下,逐步建立宣传工作传播效果、舆情监控与受众分析的融媒体传播大数据架构,形成学校宣传主体与受众,问题与问题解决的调控方法,建立良好的沟通循环。众所周知,媒体是面双刃剑。我们在提升正面宣传能力的同时,也要锻炼好舆情处理的能力。防患于未然,从各类投诉、留言中提前筛选出可能引爆的“火苗”。
四、用望远镜眺望未来
未来社会,将会是一个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全新时代。AI时代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画像?这是一个教育之问,更是一个时代之问。
“健雅诚仁 未来胜任”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如何以确定的素养、品格和能力,抵达具有更加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我们的“适应力、共感力、表达力、创造力”四个力的培养,是达成“未来胜任”的关键路径。媒介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在新课标里多次提及,媒介素养的培养完全可以嵌套入“四个力”的能力培养模型。因此,于融媒体中心而言,要继续从“媒介素养”入手,主动融入学校的“四个力”培养工程。
目前,我们已经在初中、高中开设了选修课,在小学开设了“周六俱乐部”课程,在国际部开设了系列讲座。结合学校12年一贯制贯通培养的优势,在课程设计方面,小学阶段主要是媒介认知和表达类课程,来培养学生对媒介的兴趣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初中阶段主要是媒介采编和观察类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理性思维和人文情怀。高中阶段主要是媒介剖析和批判类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理解力。课程实施和评价时,强调学习方式变革、学习场景再构、评价体系重建。这种跨学科、跨学段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更多选择、更多探究、更多体验。
下一阶段,我们将对照“四个力”的模型,在“做宣传”与“育素养”的交融中丰富课程学习方式,通过媒介素养类选修课程实施,来实际提升学生的适应力、共感力、表达力、创造力,让有形的课程刻画站立于AI时代的学生,培育出“未来胜任”的河西学子。
让镜头聚焦之处,都有真实的教育在发生。这样,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内涵将更加丰富,融媒体中心作为学校官方媒介的“育人价值”也将进一步彰显。我们期待透过镜头,看见真实的校园生活和真正的学生成长,定格校园内弥漫的文化气息、涌动的生命活力,以此来记录美好,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