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瑛《梅花魂》写作时的情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2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30

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扩展资料:

《梅花魂》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其一是借物喻人用借物喻人,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本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高贵品质的追求,突出他对外祖父的思念,其二是采用了倒叙方式,这样便造成了悬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其三是首尾呼应。

开头写看见梅花,闻到梅花的幽芳,总是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结尾写每次看到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31

写作背景: 陈慧瑛(1946.12-),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当代作家。出身书香世家,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的五世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陈慧瑛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1959年,陈慧瑛回国。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编辑、厦门市*常委、市作家协会*,全国侨联委员等。 陈化成 (1776——1842)是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福建同安县(今厦门市)人。自幼熟习水性,精武艺,尚气节,智勇过人。年二十八,加入清军水师。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清*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1842年6月,在反击英军的战争中壮烈牺牲。
作者谈到《梅花魂》的写作背景时说:“ 我出生在一个三代华侨世家。先祖陈化成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饱读诗书的外祖父洪镜湖先生是新加坡知名的爱国华侨,对祖国的抗日事业和家乡的教育与建设有诸多捐助;父亲陈文旌先生在东南亚文坛颇负盛名,与当时侨居新加坡的作家郁达夫、高云览,新闻界的侨领洪丝丝、张楚琨等先生均为知交。幼年,母亲教给我的第一个词,是写在手心里的‘中国’两字;外祖父教我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辈言行的耳濡目染,父母家教的耳提面命,在我心中种下了思乡爱国的种子。
《梅花魂》是我家的真实生活写照,是海外儿女滴泪的心声。外祖父平生最爱梅花。他说梅花是中国的国花,它最有骨气,不管霜欺雪压,总是欣然开放、吐露芬芳,就像我国千秋百代的仁人志士。历尽磨难也压不垮他们高贵的脊梁。晚清的一位名人曾赠送外祖父一幅《墨梅》,老人视为至宝,平时谁也动不得的。在我少年时代远渡重洋回国前夕,外祖父却把珍藏多年的《墨梅》交给我,说:‘瑛儿,我们的根在中国,我送你回去,希望你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希望你不论处身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

陈慧瑛的外祖父
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
  光明教育基金会(Yayasan Cahaya)属下的光明小学是间公立国民小学和幼稚园。前身是培本小学。培本公立小学始建1920年,由甘光区大众出钱出力,校舍是板屋亚答顶,校址是在下甘光区(现为海关税务局总部),当时以华语和福建方言授课。听老一辈说日本军阀南侵时,新加坡的黄庆昌老先生携带黄祖耀先生(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到印尼避难,黄祖耀先生曾在培本小学念过书。
  19年下甘光遭祝融光顾,一场大火,烧毁全部住宅,培本小学也不能幸免。此后,在洪镜湖(已故)、洪景山和林友赞(已故)等先贤登高一呼下,新校舍于1946年落成,于今旧校舍和宿舍还保留着。早期的校长有郑金殿、连啸鸥、蔡益生和黄小峰等教育界前辈。
  1957年华文教育被封闭,改名为光明小学,由纪经有先生任校长,除了教国语(印尼文),兼教英文课。1959年另名光明公立国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由艾莎女士担任,至1999年退休。现今的小学校长为巴克里和幼稚园校长达米尼娃蒂任职。
  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江东镇*公众网还有旅居新加坡的乡亲洪镜湖于1998年与旅居印尼乡亲洪耀裕联合捐资30万元,建设1.05公里长的村道——“仙侨路”及村口的碑亭。2002年洪镜湖又串联旅印乡亲洪嘉华联合出资15万元协助村里建设改水工程。海外乡亲造福桑梓的义举,为全村村民所传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31

写作背景: 陈慧瑛(1946.12-),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当代作家。出身书香世家,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的五世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陈慧瑛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1959年,陈慧瑛回国。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编辑、厦门市*常委、市作家协会*,全国侨联委员等。 陈化成 (1776——1842)是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福建同安县(今厦门市)人。自幼熟习水性,精武艺,尚气节,智勇过人。年二十八,加入清军水师。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清*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1842年6月,在反击英军的战争中壮烈牺牲。
作者谈到《梅花魂》的写作背景时说:“ 我出生在一个三代华侨世家。先祖陈化成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饱读诗书的外祖父洪镜湖先生是新加坡知名的爱国华侨,对祖国的抗日事业和家乡的教育与建设有诸多捐助;父亲陈文旌先生在东南亚文坛颇负盛名,与当时侨居新加坡的作家郁达夫、高云览,新闻界的侨领洪丝丝、张楚琨等先生均为知交。幼年,母亲教给我的第一个词,是写在手心里的‘中国’两字;外祖父教我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辈言行的耳濡目染,父母家教的耳提面命,在我心中种下了思乡爱国的种子。
《梅花魂》是我家的真实生活写照,是海外儿女滴泪的心声。外祖父平生最爱梅花。他说梅花是中国的国花,它最有骨气,不管霜欺雪压,总是欣然开放、吐露芬芳,就像我国千秋百代的仁人志士。历尽磨难也压不垮他们高贵的脊梁。晚清的一位名人曾赠送外祖父一幅《墨梅》,老人视为至宝,平时谁也动不得的。在我少年时代远渡重洋回国前夕,外祖父却把珍藏多年的《墨梅》交给我,说:‘瑛儿,我们的根在中国,我送你回去,希望你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希望你不论处身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

陈慧瑛的外祖父
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
  光明教育基金会(Yayasan Cahaya)属下的光明小学是间公立国民小学和幼稚园。前身是培本小学。培本公立小学始建1920年,由甘光区大众出钱出力,校舍是板屋亚答顶,校址是在下甘光区(现为海关税务局总部),当时以华语和福建方言授课。听老一辈说日本军阀南侵时,新加坡的黄庆昌老先生携带黄祖耀先生(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到印尼避难,黄祖耀先生曾在培本小学念过书。
  19年下甘光遭祝融光顾,一场大火,烧毁全部住宅,培本小学也不能幸免。此后,在洪镜湖(已故)、洪景山和林友赞(已故)等先贤登高一呼下,新校舍于1946年落成,于今旧校舍和宿舍还保留着。早期的校长有郑金殿、连啸鸥、蔡益生和黄小峰等教育界前辈。
  1957年华文教育被封闭,改名为光明小学,由纪经有先生任校长,除了教国语(印尼文),兼教英文课。1959年另名光明公立国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由艾莎女士担任,至1999年退休。现今的小学校长为巴克里和幼稚园校长达米尼娃蒂任职。
  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江东镇*公众网还有旅居新加坡的乡亲洪镜湖于1998年与旅居印尼乡亲洪耀裕联合捐资30万元,建设1.05公里长的村道——“仙侨路”及村口的碑亭。2002年洪镜湖又串联旅印乡亲洪嘉华联合出资15万元协助村里建设改水 工程。海外乡亲造福桑梓的义举,为全村村民所传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32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进而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深切热爱和眷恋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32

作者的祖先是反抗鸦片战争的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