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同列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话说魏忠贤残害扬州,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忽把个村夫牧竖平白的与元勋世爵同列,朝班不独人心不服,天道也是恶盈的。
2、莫庄闻言,朗然一笑,道鹰头帐与君王同列,口无戏言,成命不违。
3、未浃旬月,同列黄门位居令微上者,因叙立于殿前,遂争路以进。
4、如今谪官还要做前任模样,倨傲的讨差回家,或是轻侮同列;懒惰的寻山问水,不理政事;不肖的谋差谋印,恣意扰民。
5、而族谱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编撰的,并将邱宏盛、邱思、邱煜祺、邱承弼共同列为邱家四祖。
6、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车驾幸丹阳郡,宴饮,撝恃旧,酒后狎侮同列,谓庾杲之曰蠢尔蛮荆,其俗鄙。
8、他与杜甫同列朝班,当然知道杜妻的出身和贤德,只是在杜甫“朝回典衣”、“酒债寻常”的困顿日子里,她人饿得更清瘦了,身上的衣裙已无法再补缀了。
9、这些戏剧性的枝节小事,很具象征性,显示清政府同列强间的政治关系上的微妙变化。
10、会有敕差一御史远使,同列递相辞托,仁本越次请行,言于治书侍御史马周曰食君之禄,死君之事。
11、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齐名,同列为全国四大名锦。
12、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宏村。
13、即使列数匹配,在相同列名及类型之间还可能存在语义上的区别。
14、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五加科的通脱木与木通科的木通混为一种,同列入蔓草类,吴其浚就把通脱木从蔓草中分出,列入山草类,纠正了李时珍的这一错误。
15、字上,骄者必败,他看不起屡建功勋的老将黄忠,声称“不与老兵同列”。
16、潮阳塔山的西岩,和东山的北岩,有卓锡泉的东岩,同列潮阳三岩而声名卓著。
17、牛山消,与四叶参、黄精、紫草同列为泰山四大名药。
18、人们据此更加认为,人民币最终将成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与美元同列。
19、《红楼梦》中邢夫人奉命给贾赦弄个小老婆,可又担心“买了来家,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猴又与鬼同列。
20、你能三元及第,高中状元,必然也是熟读魏国律例的,当知晓按魏国律,父子、翁婿、叔侄等五服以内的亲眷,是不得同知一州,同处一部,同列部卿以上官职的。
21、主公说了,他要是生在那个时候便要向刘三儿北面称臣,与韩信、彭越同列比肩。
22、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23、两人均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少年英侠,又同列武林四秀之一,今日得见,不约而同的生出相逢恨晚的感觉。
24、但是,如果使用具有相同分组关键字的多个聚合,或者对相同列进行计数的计数函数,其不会显著增加规则的执行时间。
25、并表示绝不“捃摭同列之私”。
26、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兽,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并且归于沉沦。
27、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