燖字笔画 燖字笔画是什么:16
燖的笔顺是点、撇、撇、点、横折、横、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竖钩、点。
燖字的笔顺图解
共十六画
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燖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燖的拼音为xún,部首为火,结构为左右结构,注音为ㄒㄩㄣˊ。
燖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点此查看燖的详细内容
1.用火烧熟。2.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熟三献。”3.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毛。鸭毛不~不净。
二、详细解释
动词(1) 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扬汤燖毛,毛须弥聚。——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2) 又如:燖毛;燖鸡(3)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三、辞典解释
【燖】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燖读音:xún怎么读:动词 将冷却的熟食温热。通「燅」。《集韵.平声.侵韵》:「燂,火孰物。或作燖、燅。」动词 将肉沉于汤中。《集韵.平声.盐韵》:「燖,沉肉于汤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动词 以热水烫后去毛。 【组词】:「扬汤燖毛」。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溳水注》:「温水出竟陵之新阳县东泽中……其热可以燖鸡。」
四、康熙字典
燖【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又《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又《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又《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下面介绍下燖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燖】字的组词有:
关于【燖】字的诗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