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到敦煌,行走丝路是很久以来的梦想,合着几位亲密好友,开着一辆舒适的车,唱着悠远缠绵的歌,沿着祁连山下蜿蜒的路,就这样不停往前走。
奔驰在兰州到武威的高速公路上,远处是高耸的天祝雪山,还有那飘在蔚蓝天空上低矮的云,车窗外飞速而过的是一望无际光秃秃的荒漠,公路笔直的伸向前方,仿佛有种开往天边的感觉。我的思绪早已飞到了车窗以外,渴望着穿越时空,去寻觅当年那些坚毅背影。
那时候汉军远征西域,在这片戈壁荒漠前,满面风霜的将军可曾停下过飞驰的骏马,默默怀念着远方的故乡。那时候玄奘西行取经路上,可曾沿着这么冷漠无情的道路行走,他真的相信,穿过这片仿佛无边无际的土地,就能够取到传说中的真经。
兰州到武威并不远,大约280公里,高速公路应该是刚修好的,路面有些地方还在完善,假期里的车有些多,一路走的慢,不过今天的行程也不赶,我们是去拜访有“石窟之祖”称号的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始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有1620xx年历史。天梯山石窟被称为“石窟之祖”,可并不是因为他的历史悠久。佛教从西域传入的时候,新疆的一些石窟开凿都在天梯山石窟的前面,可是这些早先的石窟却没有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原石窟产生任何的影响,直到天梯山石窟的出现。天梯山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对中国以后时期的石窟造像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后来建造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的佛像就和天梯山石窟属于一脉传承的产物,所以天梯山石窟被称为“石窟之祖”。
天梯山石窟历经1620xx年的战乱、自然灾害,还是保存了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遗产。可是在解放后,1958年,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开建水库。由于当时对历史遗迹重视不够,天梯山石窟旁被规划了黄羊河水库。按照水库蓄水设计,天梯山石窟将被水库完全淹没。有关部门于是对天梯山石窟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石窟中的大量塑像和壁画被拆除,搬运到了甘肃省博物馆,石窟中因为非常巨大而无法搬迁的大佛窟,则修了一个小水坝进行保护。可是那时候的中国文物保护经验匮乏,所谓的抢救保护却对文物造成了最大的破坏,拆除过程中各种石像壁画就受到了一定损害,在运输到兰州的过程中,又因为当时有限的条件,对文物保护不足,在运输的过程中大量文物遭到了毁坏,让人心痛至极。至此,天梯山石窟仅剩下大佛窟,作为曾经的辉煌代表向世人展示。
更加遗憾的是,随后的几十年,水利专家多次对黄羊河水库进行测量,才发现当初过高估计了蓄水位,水库其实对天梯山的文物根本不造成威胁。只是可惜,这样一个错误的决策,却毁掉了曾经的“石窟之祖”,久负盛名的天梯山石窟已经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