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就好比培育杂交水稻,不同文化氛围、教育方式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惊人的学术成果和灿烂的思想火花。这种人才培育路径和近亲繁殖比起来,绝对判若云泥。
有人说,每年近40万出国留学人员,很多人学成后都留在当地,为他国奉献青春和智慧了,不值。这种思想可以说还停留在闭关锁国的年代。既然如此,何不关闭留学通道?
虽然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仍有相当的竞争力。有志于学者,当然可以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求学路径。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具有活力。
不错,国外的治学、生活环境的确具有吸引力,但是,我们要相信,真正有眼光、有思想的人才,大多还是会选择回国发展,因为这里的机会更精彩,更能实现人生价值。当初去海外求学,不正是为了学以致用吗?
一个大国,应该具有开放博大的胸怀。让留学通道更畅通,让留学机会更丰富,让留学手续更便利,这体现了一种大国自信。“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20年前中共中央制定的这项政策,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有远见的。
而且,对于目前留学市场的繁荣,我们要庆幸,因为这正是国家发展、国力强盛的标志。怎么没见清末、民国时候,那些名校争相来华揽才?
类似中国国际教育展的留学中介活动还有很多,留学市场的火爆还将持续。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出国学习,获得自身发展。也希望更多人学成归国,搏击事业的精彩。唯此,中国的人力资源才能加快升级步伐,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更优质的推动力。